网络与市场是中国最好的礼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4:01

网络与市场是中国最好的礼物

2010-08-03 16:06:02

归档在 公民教育研究 | 浏览 2102 次 | 评论 10 条

       网络与市场是中国最好的礼物

 

 

                        许锡良

 

 

我之所以说“网络”与“市场”是中国的礼物,是因为这两个东西都不是中国本土的产物,而是舶来品,是进口货。市场经济是几百前年就诞生的西方产物,但是网络却只是近十年来才有的事情。这两样东西被引进中国,其对中国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与交流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所产生影响是无与伦比的。而网络与市场在中国当下的情境中结合起来,其形成的合力更是按照传统文化的思路所无法理解的。

 

如果按照传统文化的思路来考虑当下的问题,很快就会发现现在这个世界,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在中国每有事情,都会有人站出来骂这个金钱世界,骂市场规则下人心变坏,心灵被扭曲之类。其实,市场的规则是人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好途径。人类目前还没有找出第二个可以代替市场使人福利最化大的方式与方法。过去用计划定量分配的方法避免市场交易,其在世界范围内实验的结果已经充分证明,那是行不通的。原因很简单,市场背景下的金钱交易远比封建等级特权要人性化得多。公平合理的市场交易,其实都是人类利益福祉的最大化。市场交易,除了权钱交易外,其他的交易几乎都是双赢甚至是多赢的。交易过程虽然常常体会到金钱冰冷无情的一面,却也显示出金钱在市场上公正平等的一面。钱的后面其实是大家的劳动成果之间的互相交换。交换的结果就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都得到需求的满足。因此,市场的出现,其实就是强烈要求约束权力,但是,一边市场出现,一边权力野蛮入侵,市场就是这样被搞坏了。一边搞市场经济,一边强调中国特色的封建特权,对权力搞暗箱操作,这是中国产生腐败与黑暗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贪官污吏背后常常都站着两种人:一是站着如云美女;一是站着奸商巨贾。权力的天然扩张性,在过去毛太祖时代因为没有市场,权力被控制在极少数人手中,甚至垄断在他一个人手中,腐败自然也是难免的,但是,这种腐败因为高度保密,高度集中,一般的老百姓是看不见的。他们能够看见的只是公社干部与大队干部的胡作非为,但是,那种腐败黑暗烂到骨子里了,也没有更正的可能。计划社会的腐败是政治腐败,暗无天日。市场经济的腐败是权力入侵。真正民主法治社会,市场运行状况是良好的。只有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才是罪恶的渊薮。如果你看见市场在作恶,那不是市场在作恶,而市场后面那只野蛮的脚在作怪。权力没有约束,市场会将这种权力放大并且疯狂膨胀,乃至无可遏止。

 

互联网是上帝送给中国人的另一个最好的礼物。市场与互联网对于中国人来说,仍然是全新的事物,人们接受这个东西仍然需要时间。中国的官员最不能够接受的事物就是网络。最讨厌的人,除了那些上访者外,就是上网者。尽管中国目前的互联网只是一个局域网,或者干脆是内部网,管制得异常严格,但是,由于互联网的电子e时代特点。即使中国是局域网所发挥的作用也是过去难以想像的。这张网简直事无巨细,悉数打捞上来,人们的眼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忙碌过。人们开始面临信息泛滥成灾的严峻考验。上网久了的人,便会感觉疲惫不堪,因为每天的热点新闻实在太多了。是不是现在这个社会真是不行了?才会有这么多如此荒唐的事情发生?当然,开放社会,人们的流行性增加,能够做的事情增多,相应地事情增加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国目前再荒唐不稽,再残酷无情,再令人发指,其实相对中国的传统社会黑暗,甚至相对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相对“文革”时期,还是要文明进步得多。在有开放与自由的地方,即使是黑暗与腐败,也将只是暂时的。相对封闭社会,人们常常有一种幻觉,以为现在真的是不如过去了。其实,只是,那时,许多事情发生,因为舆论信息的严格控制,再加上通讯不发达,信息闭塞,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发生的事情了解得极少。像我们小时候所处的那个小山村里,对外面世界的了解主要还是靠一个月一次的“新闻简报”电影,而且这种电影都是严格按照意识形态要求制作好的。在我们那个小山村里,那个年月,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保安基本靠狗,即使是邻村发生的事情也要好几天才能够传到本村。那些,大家都只是生活在自己的狭小天空里。

 

但是,互相网的出现把一个个地方,一个个人,无论相关还是不相关,都统统地联到一块了。人们只要坐在自己家里,就能够了解到远在万里之外的人与事,人类的视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快速、便捷、大量地蜂拥而来,令人目不暇接。人们也逐渐发现,这个时代人们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雪夜闭门读禁书”的乐趣了。网络上的文字虽然不少,但是,人们只满足于像“微博”这样只有几十字,一百来字的短消息。稍微长些的东西,都没有耐心读完。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眼睛始终是漂浮的。人们发现,互联网时代,人类第一次写作的速度与阅读的速度简直是同步的。甚至有时写作速度还会超过阅读速度。信息量是铺天盖地,人们七嘴八舌,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纷至沓来,如果定力不够,很容易引发一种特别的浮躁心理。但是,这并不是互联网必然结果。人们面对互联网提供的知识信息,可以作大量的思考,同时也可以作很深入的思考。此时其实是对人们驾驭知识信息的能力作出了特别的要求。会思考,善判断,并且会创造的人,他们并不会被这种海量思想信息所淹没。

 

互联网上造假是容易的,但是相对来说识别更为容易。那些在过去可以瞒天过海几十年的事件,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连一天也骗不过去。这一点陕西的“周老虎”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最近唐骏的假洋博士文凭事件又一次说明了互联网时代常常会让假的东西无处藏身,而且即使假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的东西,人们还是有可能重新发现。只有互联网时代,才会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真理发挥到极致。这是导致特此掌握特权的人物讨厌互联网的根本原因。因为,互联网在中国第一次充当了监督的角色,虽然这种监督其实是没有权力作为依托的,是极脆弱的,但是,毕竟有相对比较自由的言说的舞台。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其实已经再无秘密。对于善于思考与学会了判断的人来说,一切对他都是敞开的。互联网的出现,对中国人的学习方式与教育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迅速掌握知识信息,为解决问题服务。在传统农业社会,知识信息极端缺乏的情况下,“雪夜闭门读禁书”、“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情景在互联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信息多样,价值多元,各种各样的东西,常常在瞬间纷至沓来,然后又在瞬间即逝。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一个特别灵性的头脑与一个会思考,会判断的大脑。在这样的社会,只会靠“背多分”取得学校教育的所谓的优异成绩的人,是难以适应的。但是,可悲的是,中国目前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把学生完全置于市场与互联网背景之外,为了把学生置于市场与互联网背景之下,在学校不惜把学校变成监狱。如今中国越来越多的学校,院墙高筑,布满铁丝网,大门紧闭,电子监视眼布满校园,校长办公室几乎成为瞭望台。校长就是监狱长,教师就是警察,学生就是犯人。学生进学校如监狱,一切书籍、电子学习工具都是被禁止的对象。学生上课就是坐牢,下课就是放风,寒暑假就是假释。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学生与这个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社会发生接触,避免其影响,不是去改变学校教育与管理方式以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是选择拒绝,导致学生一走出校门,常常有一种上当受骗并且弱智无能的感觉。不知道这是在“诲人不倦”,还是在“毁人不倦”?

 

2010年8月3日星期二于潮州

 

35上一篇 << 无权者的权力      下一篇 >> 名校管理为什么越来越监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