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化遗产A(3) - Amber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1:16

041[和平区]原天津印字馆

 时代:1886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89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原天津印字馆,由英商肯特建立,是英国人在天津创办的首家铅字印刷厂。从1894年开始承印英文版的《京津泰晤士报》,并翻译国外科技书刊及各种精致中英文书籍,是路透社天津分社、英文《京津泰晤士报》等三位一体的英国文化机构。

该建筑东沿台儿庄路,南抵泰安道,西临解放北路,北临太原道。建筑面积302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由英国永固工程师库克(Cook)和安德森(Anderson)设计。红砖外墙,正面外墙饰以麻石表面,并用上升感极强的白色直线装饰条纹。整栋楼红白相间,色彩活泼,具有浓郁的巴伐利亚建筑风格。建筑现状良好。                                                                

042[和平区]原紫竹林教堂

时代:1872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营口道16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初名“圣路易教堂”。1870年天津人民出于对法国传教士的憎恨,焚烧了位于三叉河口的望海楼教堂,1872年法国天主教会用清政府的赔款建造此教堂,因该教堂地处法租界紫竹林一带,故又称“紫竹林教堂”。

该建筑东抵张自忠路,南沿营口道,西临解放路,北抵承德道。建筑面积383平方米,砖木结构,教堂外立面用四棵立柱支撑,中部入口作拱券形,上作三角形门楣,腰线为小出檐带状花饰砖雕,做工精细。首层两侧设拱券式小门。顶部装修已震毁,改为简易顶。堂内一端设圣坛,一端设二层楼台,供唱诗班使用。紫竹林教堂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它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宗教渗透和文化侵略的历史见证,同时也记录了天津人民抗击帝国主义的历史。建筑较为破损。

043[和平区]张公撝旧居

时代:三十年代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2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张公撝是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之婿,天津英租界华人董事,曾任中国驻美国檀香山总领事,后加入美国籍。

该住宅东沿花园路,南抵新华路,西临赤峰道,北临辽宁路。占地面积591平方米,建筑面积754平方米。为一座三层西式楼房,由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鲍乃弟(BONETTI)设计。主体二层,外檐水泥饰面。入口设于楼房夹角处,设坡顶式门厅,上设弧形阳台。楼房中间内卧,两侧突出,顶层设八角坡顶凉亭,两侧设露天平台。楼房外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造型精巧别致,富于美感。楼内设客厅、花厅、餐厅、衣帽间和卧室等,功能齐全,装修考究,是当年法租界内一座具有英国风格的别墅式私人住宅。该楼建筑现状良好。

044[和平区]张鸣岐旧宅

时代:1921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0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张鸣岐(1875—1945),字坚白,号韩斋,山东无棣人。1894年甲午科举人。1898年师从名举岑春煊,颇得赏识。1900年后,随岑到陕西、四川、两广,先后任两广学务、营务处、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1910年因贿赂庆王奕劻得署两广总督兼署广州将军。任职时曾镇压黄花岗起义。1916年因赞助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伯爵。不久袁世凯垮台,张逃往天津,先在意租界居住,1928年迁居于此。居津期间与下台的军阀政客白坚武相勾结,与日本特务接上关系。“七·七事变后”公开投敌。日本投降后不久病死天津。

该建筑建于1921年,为一座砖木结构,大坡顶英式别墅平房,建筑面积545平方米,顶部高低错落,造型精巧别致。建筑现状良好。

045[和平区]张绍曾旧居

 时代:1923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33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张绍曾,字敬舆(1879-1928),直隶(今河北)大城人。早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清朝军队中任职。1913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黎元洪重任大总统时,张奉命组织内阁,于1923年1月4日就任北洋政府第23届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当年6月因曹锟贿选总统,张随黎去职下台来津,在英租界此楼内隐居。在津期间,因张绍曾与冯玉祥来往密切,且资助北伐而触怒张作霖,1928年3月21日奉系军阀褚玉璞按张作霖指令,派人将在日租界与南市交口的东升里彩风班喝茶的张绍曾暗杀。该楼东沿河北路,南临马场道,西临桂林路,北抵睦南道。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463平方米,建筑现状良好。

046[和平区]张志潭旧居

 时代:三十年代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张志潭(1884—1936)字远伯,河北省丰润人。前清举人,曾任陆军部候补郎中。1914年任绥远道尹。1917年任内务部次长。段祺瑞执政时任国务院秘书长。1919年1月任陆军次长。1920年任内务总长。1921年任交通总长。皖系军阀失败后,即去职来到天津英租界这座欧式小洋楼内隐居。张志潭一生酷爱书法,卸任后在此楼闲居时,专在楼下设一写字间,每日练字不辍。他与天津著名书法家华世奎关系甚密,华经常来此楼与其共同切磋书法技艺。张志潭的字写得十分漂亮,天津著名饭店 “登瀛楼”三字即为张志潭所题。他去世后,其弟张志徴为其出《蠡园遗墨四种》,由华世奎题签。

该楼东临新华路,南沿大理道,西抵河北路,北临重庆道。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013平方米,建筑现状良好。

047[和平区]张自忠旧居

时代:1937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60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张自忠,字荩臣(1891-1940),山东临清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36年5月曾出任天津市市长。“七·七事变”平津两市沦陷后,他主动请缨率兵杀敌,屡建奇功。1940年5月,张自忠率第三十三集团军在湖北同日军主力激战九昼夜,终因敌众我寡,在南瓜店壮烈殉国。国民党政府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毛泽东亲自为其题词“尽忠报国”。1946年当时的市政府将天津市海河西岸一段马路命名为“张自忠路”并沿用至今。1982年4月,国家民政部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

该楼是张自忠将军在天津时的住宅。东临成都路,南抵广西路,西临岳阳道,北接芷江路。占地2870平方米,建筑面积1999平方米,为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自成院落,建筑现状良好。

048[和平区]张作相旧居

时代:1933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张作相,字辅忱(1881-1949),奉天(今辽宁)义县人。奉系军阀将领,1911年东北讲武堂毕业,辅佐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执政东北,任东北边防副司令兼吉林省政府主席。1933年因热和失守而去职,来天津买下此楼隐居。在此期间日伪多次派人威逼利诱,劝其出任伪职,均被拒绝。1949年初,张作相因突发心脏病,病逝于寓所。

该楼东抵湖北路,南临重庆道,西临澳门路,北抵郑州道。占地面积1619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西式楼房,建筑设计考究,墙面凹凸多变,镶有西式雕花,楼顶高低错落,屋顶平坡结合,风格别致,主楼两侧设有青条石台阶,内装修豪华,设有精致的壁炉,为一座西洋古典式建筑。该楼现状较好。

049[和平区]朱启钤旧址

 时代:1922年 

地址:马场道16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朱启钤(1871--1964) 贵州开州(今开阳)人。字桂莘,号蠖园。光绪举人。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北京外城警察厅厅丞、内城警察总监、蒙古事务督办等职。民国成立后,曾任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拥袁世凯称帝,任大典筹备处长。1918年被选为安福国会参议院副议长。1919年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1929年创办中国营造学社,是中国研究古代建筑文化遗产最早的学术团体。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员、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病逝于北京。著有《丝绣录》、《蠖园文存》、《芋香录诗》等。

朱启钤故居坐落在河西区马场道164号。是其退居津门后因夫人有病,需要良好的静养环境,于1922年购买了倪家花园(大军阀倪嗣冲的私人花园,现天津市儿童医院)对面一块地皮,所营建的一幢庭院式别墅。是一所三层洋楼,建筑相当别致。主建筑是西式的两层楼房,下有地下室,楼层周围均设回廊,造型典雅,庭院开阔,内有假山亭榭, 起名为“蠖园”。 

050[和平区]訾玉甫旧居

时代:三十年代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37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该楼原为祥发顺木器行经理訾玉甫的私人住宅。该楼东抵河北路,南临睦南道,西抵桂林路,北沿大理道。二层西洋公馆式建筑,红砖清水墙,红色多坡瓦顶,砖木结构。楼房正面顶层配以造型曲线优美的角楼式阁楼天窗,白色门窗,衬以白色水泥镶边,色调明快,正面入口处有石头台阶,四根白色方柱支撑一白色带装饰护栏的半圆形阳台,形成半封闭式门厅过廊。是一处较有特色的风貌建筑。建筑现状较好。

051[河西区]纽玛斯﹒波尔顿旧居

 

年代:1902年

地址:河西区台儿庄路51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始建于1902年,是英商纽玛斯﹒波尔顿为自己建造的别墅。纽玛斯﹒波尔顿为英国商人,当时是来华帮助创办中国最早的铁路公司——津沽铁路公司,担任公司财务首脑。解放前,孙中山、蒋介石、张学良、李宗仁、詹天佑等历史名人曾在此居住、休憩。解放后,这里曾接待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现由51号花园酒店使用和管理。概况: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英式建筑。

052[南开区]官立模范两等小学堂旧址

 时代:1906年(清光绪32年)建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原西门里大街中营前街2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官立模范两等小学堂旧址坐落在天津老城厢原西门内中营前街是天津创办最早的小学之一,从1906年建校至今,这所学校已有百年历史。原学校占地面积10395.56平方米,建筑面积7613.45平方米,古雅的校园长廊环绕,庭院别致、树木成荫,校舍建筑是平房,采用青砖、瓦顶,长廊上檐是木雕花纹,艺术精美,原有三套院落。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正房为教室,东西两侧为办公用房。

中营小学扩建前,原建筑面积7613.45平方米,学校共占地10395.56平方米,有3套院,院内正房都是教室,东西箭道配房均为教师办公用房,砖木结构体系。古雅的校园,长廊环绕、庭院别致、树木成荫,有藤萝、松柏、杨树,建筑古朴,砖雕纹饰、墙体青砖对缝,做工精细。走廊檐为木雕纹饰,精美雅致、工艺杰出,屋顶都是青瓦,屋脊有砖雕工艺。1942年秋建竹生亭,取学校创始人刘宝慈先生号命名,亭内立有刘宝慈先生全身大理石雕像。

中营小学开天津乃至全国义务教育的先河,为天津最早的西式学堂之一。学校建立百年来,曾为不同时期列为重点小学校,培养出了刘子久、任仲夷、卞慧新、朱宪彝、焦菊院、龚望等一批社会各界知名人才,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现学校仍为南开区重点小学,天津市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053[南开区] 基督教会仓门口堂

时代:1910年10月

地址:南开区鼓楼东街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天津基督教会仓门口堂成立于1912年10月19日,是华北地区第一座由华人自立、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教会。教会多年来在传道授业、蒙养赈济和近代历次爱国运动中均有突出表现。

基督教会仓门口堂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有大门、侧房和圣堂等建筑,占地面积1241平方米,建筑面积1126平方米,教会成立时圣堂临街而建,随着教会日益壮大,乃于1934年对圣堂进行了重新翻建,移至教会后部。圣堂为二层楼高近代宗教建筑,青砖尖顶,瓦楞铁屋顶,造型别致,可容纳四百余人听经;教会院内配房多为二层楼房,外院有楼房两层共18间,两间为办公和接待用,其他十六间供教牧及信徒居住,临街建有副堂一间,可坐五、六十人,用作对外布道用。另圣堂东侧有跨院二层住房小楼一所,有房五间。教堂房屋建筑全部为砖木结构,门窗高大。

054[南开区]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时代:1914年落成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东马路94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基督教青年会旧址(今天津少年宫)于1913年5月23日举行奠基礼,1914年10月16日落成。建筑为四层大楼,外墙混砖结构,内部以木质结构为主,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按照当时国际青年会统一标准模式建造,是最具典型性的欧美教会式风格建筑,内有阅览室、会议室、健身房、礼堂、宿舍、教室等,颇具规模。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旧址坐北朝南,东临东马路,南北原与民宅相接(今已全部拆除)西与文庙相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绝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从美国直接航运到中国来的,是严格按照当时的国际青年会统一标准模式和风格建造的,内有阅览室、会议室、健身房、礼堂、宿舍、教室等,整体建筑平面呈正方形,正立面楼门入口筑高台阶,两侧饰双半圆立柱,一楼前厅宽敞,后部为礼堂。二、三楼设“德、智、体、群”等部分。建筑墙体以红色缸砖砌筑,平顶,四面出檐,外檐简洁庄雅,门窗高大开阔,建筑别具特色,具欧美教会建筑风格。

天津市基督教青年会旧址是中国篮球运动的发源地。1891年,由中国青年会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先生〔Mr.Willard Lyon〕首先将篮球运动介绍给天津青年会。1895年12月5日,天津青年会正式展开篮球运动,于会所草场围墙背后进行,当时在健身房里设有我国第一个室内篮球场,是近代篮球运动首次传入中国的第一站,是中国近代篮球运动的摇篮,当时的名扬天下的“南开五虎队”曾在这里训练。 1919年,当时的中国篮球队以天津青年会和北京青年会运动员为骨干,参加菲律宾第四届远东运动会和第十一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这也是篮球运动第一次走出国门。

1904年,天津市基督教青年会旧址是中国第一张标准乒乓球球台和天津第一张台球球台的诞生地。

当时的基督教青年会里有中国唯一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乒乓球台,是天津乒乓球运动的发源地,使天津市成为了是最先流行和发展乒乓球运动的沿海城市之一。1931年在天津青年会旧址举办了第一次全市乒乓球公开赛,成为天津乒乓球正式比赛的开端。

基督教青年会旧址也是天津第一台台球的诞生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旧址举办了多种音乐会、歌曲演唱会;还经常举办赈灾义演义卖,举办集体婚礼,倡导戒酒。当时基督教东马路一侧的半地下裙房是青年理发店和专营婚礼用金银首饰的商店。1895年12月15日,刚刚成立一周的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办起了每周活动一次的英语班,使旧中国的天津人第一次接触到外国语言的培训。

在近代天津人民爱国运动中,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旧址是各种公益和革命活动的中心。如“五四”运动前后,天津的几次大的爱国举动都离不开天津青年会。著名的基督徒——天津基督教青年会董事宋则久先生是最早抵制日货的是天津国货售品所创始人。周恩来在天津领导“五四”爱国运动,其中“五四”爱国大游行,即由东马路基督教青年会旧址开始,绕天津城一周后回到青年会。当时邓颖超在基督教青年会旧址里负责油印宣传品,油印工具和资料都藏在青年会。1925年5月7日,该会参加“五七”国耻大游行活动,并担任联络工作。1935年,由该会组织并延请著名音乐家张肖虎教青年学生学唱《救救中国》、《要大家奋斗》等歌曲,以激发爱国热情。1948年7至8月,该会开展天津市助学运动,以配合反内战、反饥饿斗争。张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从1920年起曾任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会长;雍剑秋是我国近代宗教界名流,从1933年起曾任该会会长。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旧址还是奥林匹克精神传入中国的第一站,1914年,中国近代教育家,有“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南开学校的校长张伯苓先生在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了发表演讲,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第一次提出中国人要参加奥运会和申请举办奥运会的主张。

055[南开区]徐朴庵旧宅

时代:清末民初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东门里202号

类别:古建筑

徐朴庵旧宅位于东门里与城厢东路交口东北角。民国初期修建,原为英麦加利银行第一任买办徐朴庵住宅。它采用中国建筑小式作法,青砖、硬山顶,整体建筑座北朝南,乾宅巽门,中轴线由三套院落组成,东西两侧配有箭道,门楼及樨头砖雕精美,是天津老城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天津传统民居三进四合套院。

徐朴庵旧宅是天津老城区现有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近代民居建筑。

采用我国传统的四合院砖木结构体系,中轴线由三套院落组成,青瓦硬山顶,墙体磨砖对缝,做工精细,为中国传统小式作法。东西两侧箭道为天津民居特色,乾宅巽门的格局及四合院为北京居民所常见,屋顶筒板瓦兼有南方风格,其建筑形制、保存完整程度市区内少见。门楼、墀头、墙檐下保存大量砖雕纹饰,砖雕精美,纹饰丰富,颇多吉祥寓意,如“松鼠葡萄”、“白猿献寿”、“五福捧寿”、“四季平安”、“鹿鹤同春”等,堪称砖雕工艺杰作。

056[南开区]杨以德旧宅

 时代:1921年

地址:天津市南开二纬路41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杨以德旧宅位于南开二纬路与南开二马路交口处。1921年由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出资兴建,做为其家宅使用。该宅原占地1019.6平方米。建筑面积1173平方米,该楼整体坐北朝南,正立面入口门厅两侧筑方、圆并列形柱,上承弧形平台,前檐东西两端为六角形和圆形角楼。楼内一层正中为方形大厅,四周分立圆柱。居室围绕大厅设置,室内花砖墁地。外檐墙体开长条形窗,楼顶出檐,坡式瓦顶,前后坡有阁楼,并设东侧楼门和楼后便门。该楼整体建筑具有西洋建筑风格,造型别致,保存较好。2005年被列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

杨以德旧宅为南开区内现存为数不多的保存较好的近代西洋建筑。

杨以德在民国初年任天津警察厅厅长达十余年,“五四”运动期间镇压过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还曾做过直隶省省长。在天津近代史上有一定知名度。

057[河北区]曹禺故居

时代:清末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25号(23号)两院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天津人,我国著名剧作家。自幼喜好文学戏剧。1924年入南开中学读书就开始从事戏剧活动。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1933年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了当时戏剧界,清华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升入研究院为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1935年到天津体验生活创作出话剧《日出》,1940年发表《北京人》,1946年创作《桥》,1948年出版了电影剧本《艳阳天》,这些作品使曹禺享誉世界,标志着话剧事业发展到一个高峰。

曹禺故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东侧。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始建于清末。东至民主道21号院墙,西抵民主道27号院墙,北起南临民主道23院墙。现有小院狭窄,二层小楼,五间平房。23号院(前院)坐南朝北,环境同上,有过道二层,前后两个独立小楼。23号院占地面积510.89平方米,建筑面积483.29平方米。25号院占地面积401.55平方米,建筑面积343.82平方米。

058[河北区]冯国璋故居

时代:清末(1912年)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50号及大昌兴胡同8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冯国璋,(1857—1919)字华甫,河北省河间人。早年在保定莲池书院读书,后转天津武备学堂,1890年毕业。因得到袁世凯的赏识,随袁世凯在小站练新军。辛亥革命时,率军为袁攻下汉口,逼近武昌。袁任总统,冯任直隶都督、卫戍京都。1915年为袁率军南下,扑灭二次革命,任江苏都督,坐镇江南。转年任副总统仍兼苏督。成为北平的直系的重要人物。1917年入北京代理大总统,转年去职离津,1919年病死于北京。

冯国璋故居坐北朝南,原建筑东至大昌兴胡同,西抵海河东路,北起大昌兴胡同8号,南临民主道大街。现有大门、过廊、正房、偏房等建筑。总占地面积669.85平方米,建筑面积508.87平方米。

059[河北区]扶轮中学

时代:1918年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吕纬路143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天津扶轮中学建校近九十年来,学校培养出一批批各条战线上的专业人才和骨干力量,如天津早期的共产党员江震寰烈士、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清华大学教授陶葆楷、山东大学校长吴富恒、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姜思毅、国家测绘总局副局长李青等社会公认的教育家、学者、作家、著名演员、运动健将等。

始建于1918年,是我国创建最早的铁路中学。该校占地面积21282平方米,建筑面积11071平方米,学校当时建造石头楼南、北楼两幢,石楼设计合理,青石砌垒、宏伟壮观,为天津首建的石头楼。南楼呈一字型,为教学楼;北楼呈山字型,为礼堂、实验室等,砖木结构,施工精致,巍峨壮观。操场有二百米的圆形跑道,设在两楼之间,校内设施完善,有计算机房、语音教室、理化实验室、阶梯教室、图书馆和校史陈列馆。天津扶轮中学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学校现存石砌南、北楼两幢,为天津首建的石头楼。南楼呈一字型,为教学楼;北楼呈山字型,为礼堂、实验室等,施工精致,巍峨壮观。操场有二百米的圆形跑道,设在两楼之间。校内设施完善。

060[河北区]岗纬路基督教堂

时代:1935年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岗纬路27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岗纬路基督教堂1935年建成,属于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建筑费用是华、洋信徒共同捐献的。1937年日军侵入天津,外籍牧师离去,魏振玉牧师调到北京,由霍培修牧师接任。直到解放后,天津的基督教堂并成四处,岗纬路教堂居其一。1993年12月,教堂经过修缮,举行复堂典礼,现有固定教徒300人左右。

岗纬路基督教堂占地面积325.2平方米,建筑面积643.34平方米。砖木结构,三层带半地下室。坐北朝南,呈长方形,长约25米,宽约13米,由礼拜堂、圣堂和钟楼组成。墙体皆由窖口砖砌筑,顶两坡式,门窗为实拱拳状。正面顶上竖十字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