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牛有关的成语和谚语辑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11:25

与牛有关的成语和谚语辑录  

    有许多与牛有关的成语和谚语,意昧深长,并多有其教育意义。

    一、与牛有关的成语

  1、归马放牛

  出自《尚书·武成》:周武王统帅大军消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但是江山虽定,山川大地却满目荒凉,一片萧条,商纣王的残暴荒淫使百姓民不聊生,痛苦不堪。面对这们的局面,周武王心里非常焦急,如何使用权国家重新兴旺,经济发展起来呢?于是他施行仁政,希望百姓能归田务农。于是,周武王削减了军队,提倡文教。

  当时为了作战,征用了许多马和牛,现在战争已结束,应全力发展经济。于是周武王下令把马放回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回桃林的原野,他想以此来告诉百姓战争结束了,战备放松了,不再用兵打仗,希望百姓能全心投入生产。百姓看到周武王这样的命令,渐渐安心了,于是周朝很快兴旺发达了起来。

  后来人们主就用“归马放牛”比喻战争停止,不再用兵。

  2、杀鸡焉用牛刀

  出自《论语·阳货》:春秋时代鲁国有一座城市叫武城。孔子的一名学生子游当了武城的长官。他重视礼乐教化,认为这样的治理必定有效,于是他用礼乐老乡化百姓,城里处处可以听到弦乐歌声。有一天,孔子来到了武城,听到城里一片弦乐歌声。他知道这是他的学生子游所为。孔子见到了子游,他便开玩笑地说:“杀鸡哪里要用牛刀呢?”子游正色地回答:“我时常听先生说,‘君子学了礼乐就会爱人,小人学会了礼乐就听使唤。’我之所以用礼乐来教化他们,就是让他们能有修养。现在城里的百姓都讲礼让,都能互相谦让,这正是我初时制定政策的目的。”孔子听了非常高兴,说:“说得太好了!”

  在子游的治理下,武城邑一直太平安宁,而且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后人常用“杀鸡焉用牛刀”表示不必小题大作。

  3、风马牛不相及

  出自《左传·僖公四年》:春秋时,齐桓公率领诸候的军队侵袭了蔡国,但是他并不甘心,又要攻伐楚国。当时,楚国处在南方,齐国却处在北方,双方相距遥远,众臣都劝齐桓公不要操之过急。齐桓公听不进任何劝谏,执意要攻打楚国。楚国境内一片惊慌,唯恐什么时候突然遭到齐桓公的袭击。

  楚成王焦虑不堪。国家处在危难之中,得想个法子合民众安心,恢复以往的安宁。这时楚国的一位大臣勇敢地站出来对楚成王说:“大王,臣愿出使齐国。”于是,楚成王便派遣他作为使者到齐国军营里去游说。见了齐桓公,他说:“齐王,你们齐国人居住北方,而我们楚国处在南方,相隔数千里,如果你们国家的马牛走失会不会跑到我国境内来呢?”“怎么可能?”齐桓公一笑置之,“那么我国本来天下安宁,百姓勤劳,融融乐乐,现在你们的兵马要践踏我们的领土,使百姓终日惶恐不安,朝廷上下也深感不平,难道是楚国招惹了你们吗?如果您们执意不收兵,那么楚国上下会全力以赴,奋起反抗!”使者义正辞严。齐桓公顿时语塞,只好收兵。

  后来人们用“风马牛”和“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4、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出自《战国策·韩策一》: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其中秦国势力最大,经常侵略别国。而韩国是个弱小的国家。韩国的国君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准备接受秦国提出的条件,向秦国屈服。就在这时,纵横家苏秦来到了韩国,他听说韩国向秦国投降,心中很焦急,因为韩国国君的这一决定完全与他的六国联合抗秦的主张相反。于是他劝韩王说:“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你现在准备和秦国结交,而且还是向他称臣,这和成为牛肛门又有什么不同呢?”韩王软弱胆小,苏秦竭力劝说,最后韩王终于决定要独立自主,摆脱秦国的控制。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意思是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则臭的牛肛门。后来人们常比喻为宁可小范围内作主,而不愿在大范围内听人摆布。

  5、牛衣对泣

  出自《汉书·王章传》:西汉时,有个人叫王章,他是泰山钜平人,出身贫寒,年轻时到京城长安读书,是太学中的一个穷学生。他和妻子住在一所简陋的房子中,家徒四壁,甚至连闲和被褥都没有,生活十分清苦。这年冬天,天气寒冷,王章夫妻只得在地上铺上一层厚厚的草作床,身上盖的是乱麻和草编成的“牛衣”。有一次,王章得了重病,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躺在牛衣中哭起来。他一面哭,一面和妻子诀别。他的妻子是个坚强、贤惠的女人,她劝慰丈夫说:“我们虽然很穷,只要你养好身体,发愤读书,目前的困境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要这样绝望呢?”王章听后,很受感动,决心生存下去,在妻子的照顾下,他的身体果然一天天好起来。并且功成名就,汉元帝时官至左曹中郎将,汉成帝时又从司隶校尉选拔为京兆尹。

  后来, “牛衣对泣”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生活贫穷和困苦。

  6、九牛一毛

  出自《史记·报任少卿书》:汉朝名将李陵带兵讨伐匈奴,不幸战败投降,汉武帝听到后非常生气,痛骂李陵叛国,不少大臣也随声附和,中人司马迁认为李陵不是真心投降。而是在等待立功赎罪的机会。汉武帝见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十分生气,下令把司马迁关入黑牢,处以残酷的腐刑。司马迁本想自杀,了结自己的一生,但他又想,自己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人,即使死了,在皇帝和大臣的眼里,只不过像"九牛亡一毛"罢了。于是,他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决定坚强地活下去。就是在这种坚毅精神地支持下,他在狱中含辛茹苦,写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巨著,留芳千古。

  后来,人们便把司马迁这句“九牛亡一毛”简化为“九牛一毛”的成语,比喻极为渺小,轻微,一点也无关紧要。

  7、牛角之歌

  出自《吕氏春秋·举难》: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后以“牛角之歌”、“牛下歌”为穷士自求用。

  8、卖刀买牛

  出自《汉书·循吏传》,比喻弃恶从善。龚遂是汉朝平阳人。汉宣帝时,渤海各郡收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官府无法制服。宣帝就任命龚遂为渤海郡太守。龚遂走到半路,郡中就派出军队来迎接他。龚遂打发他们回去,命令郡中各县: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等到龚遂来到郡府时,许多抢劫的都散伙了,丢掉他们手中的兵器,纷纷拿起了锄头镰刀。于是龚遂打开地方的粮仓,赈济贫苦百姓,选用廉洁的地方官吏,安抚百姓。

  渤海一带风俗奢侈、不喜农业生产,龚遂就下令:郡中每个人要种一株榆树、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猪、5只鸡。百姓有佩带刀剑的,劝他们卖掉刀剑买牛。他说:“为什么把牛带在身上呢?” 春夏农忙季节鼓励百姓下地劳动,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庄稼,又教百姓多种植瓜果。不久人们都有了积蓄,犯罪和打官司的都没有了。

  9、老牛舐犊

  出自《后汉书·杨彪传》: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一次有人给曹操送来了一盒他很喜欢吃的酥点,曹操高兴地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曹操因有事顾不上吃就出去了。杨修马上打开盒子,叫大家将酥点分吃了。曹操查问此事,杨修说:“您在盒上写着‘一合酥’,这不就是人们一人一口酥吗?我们怎敢违背您的命令,就把它吃了!”曹操虽然很不高兴,但也无话可说。

  又有一次,魏蜀战争中,曹操领兵攻打汉中,驻军于斜谷界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进攻并不有利,退又怕丢面子,心中很不平静,正在这时,厨子给曹操送来鸡汤,汤中有块鸡肋,曹操感慨万分。这时,夏侯淳来请示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杨修听到口令之后,马上收拾行装。夏侯淳见了,问他为什么,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宰相把汉中当作鸡肋,就是留在这里没有必要了,要准备回去了。所以我先收拾好行李。”后来,曹操果然下令回师。曹操知道杨修早就猜中他的心意,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就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老父杨彪万分痛惜。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什么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

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现在小牛死了。我这老牛怎么能不瘦呢?”曹操听了,默默无语。

  后来,人们以“老牛舐犊”这一成语用来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挚感情。

  10、牛角挂书

  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比喻勤俭读书。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他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少年时曾到宫廷中作侍卫,但因为他喜欢读书,在值班时不专心,被免去了侍卫的职务。李密回家以后,发愤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他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书,学习十分专注。当天,正好南到大臣杨素坐车外出,他看到一个少年专心坐在牛背上读书,不由暗暗称厅,他让驾车的人放慢慢车速,慢慢地跟在后面。走了好久,杨素看到李密一本书看完了,准备再换一本看,便上前问道:“你是哪儿的书生?”“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杨素又问:“你读的是什么书?”“我正在读《汉书》中的‘项羽本纪’。”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字密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不是个等闲之辈,前途无量,鼓励说:“你这们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知心朋友。

  公元613年,杨玄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以致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11、吴牛喘月

  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指疑心而生惧,大意说:江南有一种水牛,江南地区在古代是吴国的所在地,所以水牛又称吴牛。水牛十分怕热,一到夏天,它总喜欢泡在水里,在阴凉的地方歇息。有的水牛一见到天上圆圆的月亮,就以为是正午的太阳,吓得不断地喘气。

  据《世说新语》载,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手下有一个臣子,名叫满奋,由于他是南方人,所以特别怕冷,到了冬天,更是把西北风看得像猛虎一样。有一天,晋武帝召见他。当时正值冬天,外面西北风呼呼地吹着。满奋来到宫中,宫中朝北的窗子是用琉璃做成的,很结实,足以抵挡寒风,但看起来似乎是透明的,好像西北风会吹进来一样,满奋一看这窗户,不禁打了个寒颤。晋武帝说:“赐坐。”一个侍臣把椅子放到此窗下,满奋望着椅子,又望了北窗,感到十分为难,不敢去坐,傻呆呆地站在原地。晋武帝看了他的表情,不禁感到十分好笑。他想起满奋有怕风的毛病,知道他以为北窗上没有挡风的东西,就用后指北窗,笑着说:“窗子是用琉璃做的,不会有风吹进来的。”满奋羞怯地说:“臣是一条河里的水牛,见到月亮就喘起气来了。”

  后来,人们就用“吴牛喘月”这个成语来比喻人遇到事情过分害怕,带有嘲讽的意味。

  12、对牛弹琴

  出自《理感论》:古时候,有一个音乐家中公明仪,擅长弹琴。有一天,他看到一头十分健壮的牛在低头吃草,他就在草地上按下琴桌,给牛弹奏了一曲清越抒情的《清角之操》。但是,牛好像没有听到什么似地,还是低着头,一个劲地吃草,不理他。公明仪看到牛毫无反应,不由停了下来。他想,我弹的乐曲如此美妙,为什么它置若罔闻呢?终于,他领悟到了,不是年没有听到琴声,而是这种曲子太高雅,它根本听不进去。

  后来,用“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讲大道理白费口舌,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

  13、牛山之悲

  出自《晏子春秋·谏上》:大约在牛山濯濯之前,那时牛山是齐国的风景区,齐景公到牛山游玩。正玩得高高兴兴,景公向北一望,看到了自己金碧辉煌的宫殿,忽然痛哭流涕,连连叹道:“我的国家多美呀!我要是长生不老该多快乐呀!”景公的宠臣梁丘据也赶紧大哭起来,其他大臣也莫不低头叹息。惟独晏婴大笑道:“我的主公呀!假如古人都长生不死,哪能轮到您住在皇宫里快活呢?”

  后人就把它概括为“牛山之悲”,也叫“牛山叹”,用来比喻人心不足,自寻烦恼。

  14、犀照牛渚

  出自《晋书·温峤传》,比喻洞察幽微。东晋时期,温峤来到牛渚矶,见水深不可测,传说水中有许多水怪。温峤便点燃犀牛角来照看,看见水下灯火通明,水怪奇形怪状,有乘马车的有穿红衣的。温峤晚上梦见一人恶意责怪不该用犀牛角火照。第二天因牙痛拔牙而中风,回到镇上不到十天就死了。

  15、庖丁解牛

  出自《庄子·养生主》,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赞叹其技艺之妙。庖丁释刀云:平生宰牛数千头,而今宰牛时全以神运,目“未尝见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虽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锋利仍“若新发於硎”。后常用“庖丁解牛”作为神妙的技艺的典型。

  16、牛渚泛月

  出自《晋书·袁宏传》,指才士相逢,以文会友。东晋时期,豫州刺史谢尚镇守牛渚,在一个秋天的月夜里带领手下一帮人,穿着微服在长江上泛游,江面上一船传来咏诗声,于是停船倾听。正逢袁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谢尚于是靠近上船与之相会,两人结为好友。

  17、黑牛白角

  出自《韩非子·解老》,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古代詹何坐在家里讲学,弟子们侍侯在一旁。有牛的叫唤声自门外传来,一弟子猜说是头黑牛,其前额是白色的。詹何用道术算了一下承认是黑牛,但白色的东西在牛角上,派人去验证原来是一头黑牛,牛角上包着一块白布。

  18、版筑饭牛

  出自《尚书·说命上》:相传殷代武丁上台后遭遇连年灾荒,他在梦中受到启发,找到傅岩修筑大墙的傅说,任命他为国相,殷国从此大治。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迎接周天子派来的使臣,在城门遇到正在喂牛的宁戚,觉得他有奇才,于是拜他为相国。后以“版筑饭牛”表示贤臣出身微贱。

  19、蹊田夺牛

  出自《左传·宣公十一年》,指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春秋时期,陈灵公荒淫无道,被大夫夏征舒杀了。楚庄王为伸张正义发兵攻打陈国,杀了夏征舒,准备把陈国吞并。大夫申叔认为楚庄王是过分行动,就像有人牵牛踩了别人的田地,别人把他的牛给没收一样没有道理

       二、与牛有关的谚语   

     1、牛鼻上穿绳,那里情愿

  指很不愿意。《慈禧太后演义》二六回:“大阿哥性好游狎,要他静心读书,好象牛鼻上穿绳,那里情愿?”

  2、牛不吃水强按头

  比喻强迫人做不愿作的事。《红楼梦》四六回:“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吃水强按头’?我不愿意,难道杀我的老子娘不成?”艾芜《乡愁》二:“你们听完我的话,再骂不迟!去不去还由你们,牛不吃水我会强按头么?”

  3、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周肖《霞岛》一0章:“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阿榕这犟仔,就是看不见自己的短处。”

  4、牛犊子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指受某种条件限制,有力气也使不出来。程士荣等《黄河飞渡》(影剧):

   “水急浪大,找不到水线,就像牛犊子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5、牛耕田,马吃谷

  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六章二:“你将来打算归田,还是出洋?”脚一跺:“哼!牛耕田,马吃谷,这就是革命成功的下场!”

  6、牛即戴嵩,马即韩干,鹤即杜荀,象即章得

  唐代戴嵩、韩干、杜荀鹤和宋代章得象皆以书画闻名,一些浅陋的人见牛就以为是戴嵩的作品,见马就以为是韩干的作品,见鹤就以为是杜荀鹤的作品,见象就以为是章得象的作品。形容毫无鉴赏能力,牵强附会,不懂装懂。宋·米芾《画史》:“今人以无名为有名,不可胜数。故谚云:‘牛即戴嵩,马即韩干,鹤即杜荀,象即章得也。’明·毛子晋《海岳志林》“无名人画”:“唐画《张志和颜鲁公樵青图》,在朱长文处,无名人画甚佳。今人以无名为有名,不可胜数。故谚云牛即戴嵩,马即韩干,鹤即杜荀,象即章得是也。”

  7、牛圈里头伸进马嘴来了

  牛、马分槽喂养,在牛圈里出现马嘴,指多余。要人不要多嘴。艾芜《我的旅伴》五:“老女人大声骂老何道:‘有你说的!牛圈里头伸进马嘴来了!’”

  8、牛口里的草,扯不出来

  比喻难以得到一句实话,也泛指事情难以办到。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五章一:“嘿!你真傻,牛口里的草,扯不出来的。”

  9、牛栏里关猫

  比喻采取行动的防御措施漏洞太大,一点也不顶用。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二:“通地坪的一张耳门打开了,显然贼人是从这里大摇大摆出去的。‘忘了把耳门子从外边反锁。’陈大春十分丧气。‘你这是牛栏里关猫。’”

  10、牛毛细雨,点点入地

  细雨随下随渗入泥土。比喻扎实、深入。刘江《太行风云》五九:“要对照素华的工作作风,好好检查一下我们的工作。是牛毛细雨,点点入地,还是水过地皮湿?”

  11、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指不凭空说大话,要看真本事。李满天《水向东流》中二0章:“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这碌碡摆在当场,跟你没交情,跟我没来往,没多的,也没少的,咱们比一比,才见出谁真谁假。”

  12、牛皮不做灯笼

  牛皮做成的灯笼不能照亮。比喻不受蒙蔽。明·王应遴《逍遥游》:“半世奔波碌碌,一生计算匆匆。汤来雪去总成空,财主恍如春梦。何幸仙师开导,牛皮不做灯笼。”

  13、牛皮灯笼肚里亮

  用牛皮做的灯笼,外面不亮里头亮。比喻心里明白。袁静等《新儿女英雄传》七回:“‘他找我干吗?’……‘哼,“牛皮灯笼肚里亮”,你心里还不明白?’”

  14、牛皮唬不倒人,草深掩不住苗

  说大话吓不倒人,杂草虽多,盖不过禾苗(总要除掉)。比喻光说大话没有用,以实际行动做出来才算。李满天《水向东流》二二章:“别说漂亮话!我见过的多,牛皮唬不倒人,草深掩不住苗,你小子敢比一比,赛一赛?”

  15、牛食如浇,羊食如烧

  牛吃过的田禾苗,如同水粪浇过一样长得更茂;羊吃过的却像火烧过一样难再生长。比喻表里不一,外面好看,里头不行。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一七“牛羊食草”:“凡草木经过牛啖之必茂,经羊啖之必枯。故谚曰:‘牛食如浇,羊食如烧。’”

  16、牛套马,累死俩

  套:指套车。指一快一慢,互相牵掣。比喻做事难以合作。周立波《暴风骤雨》二部三:“我养活的是牛,走得慢。又不能跟马搁在一起套车,牛套马,累死俩。”

  17、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胡拉乱扯,二者毫不相关。《警世通言》卷一一:“苏雨道:‘我是苏爷的嫡亲兄弟,特地从涿州家乡而来。’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张恨水《啼笑因缘》一三回:“你老人家要三位师兄帮忙,就说要人家帮忙的话,这样牛头不对马嘴,闹上一阵,还是没有谈到本题。”草明《乘风破浪》一章:“看你们多罗嗦!妈,你怎能把我结

婚的问题扯到炼钢上去哩,那不是牛头不对马嘴么?”

  18、牛头不烂,多费些柴炭

  比喻遇到难办的事,要多下功夫。胡正《汾水长流》二七章:“‘不要看你后爹还是那么顽硬,到头来也得把他化开。’‘不过我后爹可不像咱爹那么容易。牛头不烂,多费些柴炭,罢了!’”

  19、牛头高,马头高

  比喻互相争高低,各不相让。《何典》二回:“恰正钉子碰着铁头,两个牛头高,马头高,长洲弗让吴县的就打起来了。”

  20、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牛没有力气拉起耙来歪歪斜斜,人没有理了说话就会不正直。苏群《大别山人》九:“‘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他既然贴出来,必定编好一套鬼话,就是我们把他找来,也必然是一套七扯八拉的诡辩,谁有功夫听它?”

  21、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

  牛的眼看到人高大,狗的眼看到人低小。比喻势利,小看人。张行《武陵山下》五六:“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老子是聂司令的先遣队,你敢放刁?”

  22、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

  比喻对手再强也会有办法制伏。《三宝太监西洋记》三一回:“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岂可坐视其猖獗,就没有个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