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转公考试《教育教学基础》答案整理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58:15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

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领会)

小学低年级儿童感知的无意性、情绪性较明显,他们的观察多是无预定目的的,即使教师给他们提出观察目的任务,也常因外界无关的新异刺激及无关的情绪与兴趣的影响而离开预定的目的任务。在正确的教学影响下,高年级儿童观察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步得到发展,逐渐能按一定的目的任务去观察。小学低年级儿童,观察事物笼统和片面,对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空间知觉也较差。经过较长时间观察实践的培养与训练,高年级儿童的观察才逐渐精确、全面,观察能力得到了发展。

小学低年级儿童,观察事物的逻辑性较差,不善于区分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不能发现事物的各部分或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他们的知识经验日益丰实,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他们观察的逻辑性也发展了,高年级儿童能迅速、正确地理解事物间或事物各部分的联系。小学低年级儿童观察的组织性也较差,他们观察事物不能按顺序进行,多是东张西望,杂乱无章。后来在老师的指导和训练下,他们观察的组织性逐渐提高,学会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事物。

根据心理学书(69~76页)

(一)小学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运动觉发展很快

(二)感知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增强

(三)感知的分析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四)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有很大的发展,但还很不完善

2.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简单应用)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它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儿童的观察力?

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每次观察活动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以集中注意,加强知觉的选择性,并根据目的任务作必要准备。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观察目的任务,而且要培养他们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任务,提高他们观察的自觉性。

其次要指导儿童进行观察的方法。每次观察都让他们懂得如何观察。使观察活动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并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观察中区分事物,确定异同。对低年级儿童,可把观察分为一定步骤进行;对高年级可帮助他们拟定观察计划,让他们自己支配和调节观察活动,成为观察的主人。

再次,要加强观察的练习。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多种观察练习。经过多次的严格的观察练习,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

根据心理学书(76~77页)

(一)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二)要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

(三)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

(四)加强言语的指导

二、记忆

1.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    (领会)

  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意识记占优势。但在正确的教学影响下,儿童逐渐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有意识记逐渐发展,到中年级以后,有意识记开始超过无意识记,努力识记一些难记的东西,并主动检查自己识记效果;小学低年级儿童,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但在正确的教学影响下,四、五年级学生,意义识记已占重要地位;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识记占主导地位,但在正确的教学影响下,三、四年级学生,抽象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根据心理学书(85~88页)

(一) 从记忆的目的性来看,有意识记忆和有意重现逐渐占主导地位

(二) 从识记的内容来看,词的逻辑识记在迅速发展

(三) 从记忆的方法看,意义的、理解的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网络)

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机械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开始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形象记忆发展变慢,抽象记忆发展变快。年级越低,形象记忆越高于抽象记忆,年级越高,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两者效果越接近。

2.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简单应用)

培养小学儿童的记忆力,首先要教给儿童熟记的方法,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结合起来,以有意识记为主;把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以意义识记为主;运用部分识记、整体识记与综合识记的方法。此外还要注意科学用脑,防止大脑疲劳。其次,要指导学生科学地组织复习。复习是与遗忘作斗争及保持知识的基本方法。但复习效果不要于复习次数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遵循遗忘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使复习及时和经常,在内容、方法和方式上注意多样化。再次要培养学生追忆能力。追忆是主体积极提取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记忆恢复过程。学习,特别是考试极需要追忆能力,必须明确追忆范围;要有积极追忆的态度;掌握追忆的方法。关键是复习时注意把知识归类好。

要有积极追忆态度。要努力克服追忆过程遇到困难;若遇到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可暂时中断追忆;一旦发现有助于追忆线索和材料,就要作出判断并予以选择。

要帮助学生掌握追忆方法。利用再认,利用编写追忆提纲,利用联想抓目标去追忆。

根据心理学书(88~94页)

(一) 在教学中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结合起来,应以有意识记为主

(二) 在教学中,把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应以意义识记为主

(三) 根据遗忘规律,帮助儿童与遗忘作斗争

(四) 教给儿童有效的记忆方法

(五)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小学儿童良好的记忆品质

三、想象

1.小学生想象的特点(领会)

小学低年级儿童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占重要地位,但在正确的教育、教学影响下,中、高年级儿童的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有了很大的发展。高年级儿童想象的概括性、逻辑性也发展了。

低年级儿童幻想富有虚构性,而中、高年级儿童幻想已富有现实性。然而,小学生的幻想常常是不切合实际的,而且还很不稳定。

根据心理学书(100~102页)

(一)   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加强

(二)   小学儿童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大

(三)   小学儿童想象的现实性逐渐提高

(网络)

1)有意想像增强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像具有学前儿童想像的特点,仍以无意想像为主。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再造想像的内容趋于完整,有意想像的成分大大增加,其精确度亦明显提高。

2)想像更富于现实性

学前儿童的想像往往与现实不符,有时会出现“想入非非”的空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像就更接近现实。

3)想像的创造成分增多

小学低年级学生再造想像的成分占较大比例。随着他们的活动不断增多,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因而想像的创造成分逐渐增强。

2.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简单应用)

    想象力对儿童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想象的特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首先要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通过生动讲解教材,鼓励学生提问,布置创造性作业,加强直观教学,特别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条件。其次,要积极开展课外、校外活动,丰富儿童的表象。再次,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革命理想,端正想象方向。

根据心理学书(103~105页)

(一)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想象

(二) 在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表象

(三)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言语

(四)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创造活动

 

四、思维

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领会)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网络)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具体形像思维为主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我国心理学者的研究发现,小学四年级之前,儿童的思维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以后,以逻辑抽象成分为主,在整个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不平衡性。

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

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例如,语文阅读中,默读比朗读困难大,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育尚未成熟,而内部语言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小学生不会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常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习惯于自我检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应用题时,说出思考过程,检查一下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并注意及时准确地检查作业,将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的发展。

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例如,在数学课学习中,尤其是经过系统的小学奥林匹克数学训练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考。但在自然课上仍停留在较具体的形象水平上。

4、思维缺乏批判性

小学生的思维缺乏批判性,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明显。他们常常不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盲目照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去做,以教师的言语作为衡量事物对错的推一标准。这一方面要求教师的言行要慎重,时刻考虑到如何做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逐步克服这种盲目性,而多一些批判性和理性思考。培养这一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5、思维还缺乏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还缺乏灵活性,他们不善于考虑条件的变化,而以旧经验解答新问题。在数学学习中,这种特点表现最明显。一般说来儿童对熟悉的或学过的题目类型,在内容不变时能顺利解答,如果内容稍加变化,他难以随着变化的内容而改变方法,往往照着原来的形式套做题目。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思维的惰性将逐渐减少。

 

2.小学生思维基本过程(分类、比较、概括)的发展(领会)

思维是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等过程。其中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综合。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础。分析是批在思维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它的组成部分或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分离出来。综合是指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属性结合起来,从而考察这些部分联系成整体的各种关系。分析和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比较。比较就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的异同点及其关系的过程。通过对比,把事物的异同找出来,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抽象和概括。概括是思维能力的核心成分。抽象是指在思想上把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或本质特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其他非一般特性或非本质属性的过程。概括是指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本质的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的其他事物中去,以构成概念的过程。抽象主要在分析和比较基础上进行。概括主要在抽象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人借助抽象和概括,可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系统化和具体化。系统化是指在思想上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具体化是在思想上把通过抽象和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再同具体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的过程。

3.小学生思维品质及其培养(简单应用)

要培养小学儿童思维能力,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儿童思维的积极性。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情境,如课前布置适当的活动性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使学生在利用旧知识解决新课题时,产生新旧知识的矛盾,从而渴望得到新知识、激发他们思维,提高他们自觉进行智力活动的愿望。此外还应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标新立异的问题,要慎重处理,要多表扬,多鼓舞,吸取其合理部分。其次要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法则和公式。教学要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采用变式进行教学。再次要积极发展儿童的言语。言语是思维的主要工具,因此在小学整个阶段,都要加强言语教导,发展儿童的言语。最后,要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发展创造性思维是朝代的需要。而要发展创造性思维,就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言语

1.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与培养(领会)

    口头言语是指以听、说为主的言语,它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进行。

小学儿童口头言语发展总趋势表现为三种水平,即:以对话为主的一级水平(低年级);以独白言语为主导地位的二级水平(中年级);口头言语表达能力达到初步完善的一级水平(高年级)。

小学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发音准确性提高,词汇不断丰富,句子结构日益复杂,言语的连贯性不断提高。

培养

小学生的各科教学,尤其是语文课的教学要促进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教师一般要从字、词、句三方面严格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言语水平。总结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可通过下列途径对学生加以训练。

()训练小学生说完整的话

有的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只说半句话,或者只说一个词,甚至用动作或表情来代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让他们重新把话说完整,如果碰上学生说话有困难,可由教师示范,帮助他们说完整的句子。例如,一个学生对教师说:“老师,头断了。”虽然教师明白他指的是铅笔头断了,但为了引导该生说完整的话,启发问:“什么头断了?”学生答:“铅笔。”问:“谁的铅笔头?”答:“我的。”然后教师让学生说出“我的铅笔头断了”的完整句子。

()加强口头造句的练习

教师要善于用教过的词汇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用学过的词汇进行造句练习。这样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词汇,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学完“我们”这个词,让学生用“我们”说句话──“我们是学生。”“我们爱国旗。”“我们都喜欢唱歌、跳舞、做游戏。”……

()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的质量标准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即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并能用普通话朗读。流利,即不读断句,快慢近乎平时讲话,但不等于快,不是越快越好。应当允许低年级学生一字一顿地读,但要求连读。要纠正有些学生的口吃、嗫嚅和乱加“口头语”等不良的口语习惯。有感情,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言语方面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主要凭借讲话的语调、节奏等。

()课堂提问和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对话,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小学生口头言语表达能力的极好形式。教师在组织课堂师生对话时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想,把完整的文句表达出来。同时要多照顾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练习,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

2.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与培养(领会)

    书面言语指人们用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言语,通常以独白的形式进行。

书面言语发展的趋势一般表现为三个阶段。即:书面言语落后于口头言语阶段(一年级);书面言语赶上口头言语阶段(二、三年级);书面言语超过了口头言语阶段(四年级)。

儿童掌握书面言语一般要经过识字,阅读和写作三个阶段。

六、注意

1.注意的类型(领会)

根据我们的注意有没有预定目的以及所付出的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小学生注意的特点(领会)

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情绪色彩较浓、外部表现明显,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但在正确教学影响下,中、高年级儿童有意注意和注意的稳定性都有很大发展,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综合运用)

教师要根据儿童注意的特点,培养儿童的注意力,首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重视激发儿童的兴趣,深浅适宜,丰富多彩,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其次,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意志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要引导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适时转换,要根据儿童注意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法。

 

小学生的情意发展

一、  情绪与情感

1.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识记)

小学低年级儿童情感易冲动,易变化,内容贫乏,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并在自我意识调节下,自控能力增强,情感较稳定、充实和深刻,情感效能也不断提高。

根据心理学书(131~132页)

(一)小学儿童情感不断趋向稳定

(二)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网络)

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在形成了一定的道德意识的基础上,在学校活动中,在人际交往中,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情感发展体现出新特点。

l、情感内容不断丰富

进入小学学习后,学校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生活接触面的扩大,环境的变化,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使小学生的情感内容丰富起来,学习已经成为儿童生活的基本内容。此时,学习的成败、在集体中的地位、与同伴的关系等,都使小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充实着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小学生的情感不仅在内容上不断丰富,而且对于各种情绪的体验逐步深刻,尽管这些体验仍是外露的,易激动的,但在性质上与学龄前儿童有明显不同,它逐渐与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行为规范、道德标准联系起来。

3、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强

在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生活中,小学生的情感逐渐内化、稳定,其发展进程与小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基本一致,小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步增强。例如,小学生会尽量忍住自己的眼泪,不让他人看到他所体验的恐惧;会努力掩饰由于受到教师的夸奖而感到满意的心情。

4、高级情感逐渐发展

高级情感指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①小学生道德感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评价标准由无原则向有原则发展。例如,小学生一般不再按偶然的外部情况(书桌临近、居住地临近)选择朋友,而是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小学生对道德感的体验程度从浅显、冲动到深刻。稳定。例如,同样对于善良的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认为不打人、不骂人就行了,高年级学生则认为还应包括拾金不昧、团结友爱等等才行。

小学生对道德的体验范围由小及大、由近及远。以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爱的感情首先是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同学,然后逐渐扩展到爱家乡、爱祖国。

②小学生美感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美感仍带有幼儿期的特点:以外在美为主,以真实性为主;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学会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和感受美与丑、善与恶等。

③小学生理智感发展特点小学生的理智感较多地与具体、直观的事物相联系,他们兴趣的重点还是事实本身。

 

2.小学生高级情感的发展特点(领会)

高级情感指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①小学生道德感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评价标准由无原则向有原则发展。例如,小学生一般不再按偶然的外部情况(书桌临近、居住地临近)选择朋友,而是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小学生对道德感的体验程度从浅显、冲动到深刻。稳定。例如,同样对于善良的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认为不打人、不骂人就行了,高年级学生则认为还应包括拾金不昧、团结友爱等等才行。

小学生对道德的体验范围由小及大、由近及远。以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爱的感情首先是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同学,然后逐渐扩展到爱家乡、爱祖国。

②小学生美感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美感仍带有幼儿期的特点:以外在美为主,以真实性为主;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学会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和感受美与丑、善与恶等。

③小学生理智感发展特点小学生的理智感较多地与具体、直观的事物相联系,他们兴趣的重点还是事实本身。

3.小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综合应用)

依据小学生情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儿童情感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以理充情,以智制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自我辨别,自我评价,疏导消极情感,发展积极情感。

其次,要以情育情。老师要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因此老师要做出榜样,关心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以爱心培养爱心,培养学生爱老师、爱同学、爱人民的感情。

再次,要以行育情。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积极开展各方面的活动,培养儿童“五爱”情感。

最后,要以境育情。得不到具体的情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所以学校要高潮净化周围社会环境,美化、绿化校园环境,建设良好校风和班风。

 

二、  意志

1.  意志的品质(识记)

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2.  小学生的意志特点(领会)

小学低年级儿童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较差,但在正确教学的影响下,随着大脑抵制机能的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力都有很大发展。但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意志还是较差的。

根据心理学书(139~141页)

小学儿童意志发展总的趋势是意志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意志的独立性、主动性,自制力,坚持性成了他们意志的显著特征。

1、  意志行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加强

2、  自制力显著发展,克服困难的毅力随年级升高逐步增强

3.  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意志(简单应用)

1、  开展理想教育,不断提高儿童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行动的自觉性。

2、  在实践中锻炼儿童的意志,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儿童的自制力。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儿童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的常规训练,使儿童形成自动控制的良好行为习惯。具体做法是:①从生活小事上进行训练。②耐心指导,反复训练。③教师以身作则。

3、  教育儿童正确对待挫折。做法是帮助儿童分析遭挫原因,找出避免挫折的方法鼓励儿童充满信心地战胜挫折,制止不良行为表现。

4、  要培养儿童广泛而又有中心的兴趣。兴趣是毅力的激素。那里有兴趣,那里就会有勤奋,就可能克服困难,培养坚强意志。

5、  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小学儿童的意志。包括:向学生提出有一定难度而又是力所能及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