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难掩鸿鹄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03:06
柴门难掩鸿鹄志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2版

  □记者苏克 通讯员梁永生 韩春明

  

  高兴!

  7月6日, 16岁的郭洪志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了这个词汇的含义。

  这一天,这位失聪的贫困少年接到通知,他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被丰宁一中录取为公助生。

  于是,连续几天,这个从小习惯与苦难和孤独相伴的孩子心里充满了欢乐。

  郭洪志央求表姐带他去了一趟县城,用自己省下的饭钱买了包括《生物学》在内的8本图书,作为暑假生活的读物。

  他说,高中的课程肯定会比初中难,他要先学习,拓展知识面。

  然而,多年来一直接济着小洪志姐弟的姑父听到这个消息时,却是喜忧参半。

  “这孩子命苦啊,从小没爹没娘,与长他两岁的姐姐和78岁的奶奶生活,他有严重的耳聋,不大声说话听不见。”姑父叹口气说。

  不幸似乎总在追逐着这个16岁的孩子。两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患有严重的癫痫病,父亲离世不久,母亲也远嫁他乡,如今生死不明;姐弟俩随后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姑姑一家的帮助下艰难度日。8年前,爷爷得了肝癌病逝了,78岁的奶奶有严重的肺气肿,好不容易才熬过了去年冬天……

  奶奶说,两个孩子懂事又聪明,可惜,没赶上“两免一补”,孙女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提起上学的事,18岁的姐姐伤心地趴在柜盖上掉起了眼泪。

  姑父说,听说侄儿的成绩上线了,丰宁一中来了招生老师,他急忙与洪志的小姑姑一家商量,两家凑齐了710元的注册报名费。招生的老师说,国家对贫困生每年给2000元的助学金,洪志姑父听说后心里宽敞了一些。

  “可是仅这点补助怎么够呢?这孩子争气考上了高中,我不能不想办法,可我也快50岁了,自己还有3个孩子,除了自家的田,还要耕种洪志家的三亩地,外出打工不可能,靠什么供他上学呢?”愁事涌上心头,几天来姑父急得睡不好觉,吃不好饭。

  愁归愁,可一说起小洪志的学习,姑父和奶奶立刻面露喜色。

  奶奶说,小洪志7岁上学,尽管听力有障碍,尽管每天要往返12公里的山路,可学习从不落后。上课时他总是全神贯注听讲,根据老师的声音和口型掌握所讲内容。听不明白就问,一定要弄明白才罢休。上了初中后,他成了寄宿生,每两周回一次家。这样,他有了更充裕的学习时间,各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姑父说,由于双耳失聪,小洪志掌握不好英语发音,学起来非常的吃力,但是,他从不轻言放弃,对照老师的口型再加上反复不断的练习,英语成绩考的也不错。小洪志却告诉记者,中考时英语没考好,因为考试时听的是录音,看不到老师的口型,所以听不懂。

  在家人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初中3年中,小洪志每年全靠“两免一补”发放的750元生活。他穿的衣服是同学捐的,生活物品是班主任韩老师和同学们从班费里挤的。3年中,所得的2250元都充进饭卡,就是这些钱,到初中毕业时,他还剩下100多元。

  “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吃饭的,听说他常常吃不饱肚子,很少吃菜,只喝些菜汤。”小洪志身体瘦小,面色发黄,一个16岁的小伙子,身高不足一米五。谈起这件事,奶奶就心疼。

  小洪志姐姐喂着的一头猪在院子里跑,也就是20多斤的样子。年底可以卖上几个钱,几只母鸡下的蛋,姐弟俩舍不得吃,也攒了卖钱。姐姐还上山采些山货补贴家用。小洪志知道日子的艰辛,每当放假回到家,采猪草、干农活,从来不闲着。

  “这些年来村里很照顾我家,学校老师对我的帮助也很大,毕业典礼后,班主任韩老师把同学们给我买礼物的200元钱给了我。我当时心里非常感激,只是没敢向老师表达。凡是帮助过我的人,我心里都记着呢。”外表柔弱的小洪志有一颗感恩的心。

  “你觉得自己生活苦吗?”“没觉得怎么苦,习惯了。”“你为上高中发愁吗?”“发啥愁呢,不就是吃饭吗,不是还给补助2000元钱吗?足够了。”

  姑父听见记者与小洪志说:“县城饭费贵,不比咱乡下,学习负担重,你要长身体,2000元钱不够,何况还有学习资料啊学习用品呀,还得穿衣服啊……”“我省着吃,有一身衣服就够,我是去学习,要那么多衣服干啥……”。洪志显然不明白姑父及奶奶的愁苦和担忧,也不知道自己将会遭遇到的困境。

  “上了高中你有什么打算”记者大声问。

  “学习上得更刻苦更勤奋,我的理想是考上清华大学,将来出息了,好报答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小洪志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