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浅论:能不能让鸿鹄再跳一次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32:19
能不能让鸿鹄再跳一次舞----书法浅论提纲 zc paco582000
千年修行,千年孤独。
概说
书法是汉民族文化的核心之一。它既是古汉人学习的起点又是学习的终点。古人以书法做为精神上的操练,因为,汉民族把文字的诞生,看成惊天动地的大事。所谓仓颉造字鬼夜哭。这意味汉民族向往文明,摆脱蒙昧的强烈愿望和精神追求。书法最初的动机,是负有开拓文明的使命,因此,每书必恭恭敬敬,如负有重大使命一样(事实上书法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使命),如对至尊,几千年来,书法寄托了汉民族的特殊的审美意识和精神。它也是人格训练的重要途径,是汉民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个人感情、艺术的情操的工具。孤灯下默默耘耕心田,几千来我们的先人留下了一座座美丽的丰碑,组成了一道道典雅的历史的风景线,他们如同云彩在我们身边围绕,有无数的美的追求者在道路上孤独行走,张芝,钟繇、王羲之、颜真卿、还有其他无数的书家和抄经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才使中国文化更加光辉灿烂。这就是说,使中华文明能光辉灿烂地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书法有它不可磨灭的影响和功勋。已故法国华裔学者熊秉明先生曾说过:书法之中国艺术,好像建筑雕塑在西方艺术的地位。这比喻一点也不为过。
正文
书法除了在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外,对个体的汉人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书写的过程犹如内心的操练,时儿平静如镜,时儿动如矢箭,气的控制,书写的风度,“不思想”操练。在无形中培养了专注力和意志力。情趣得到了陶冶。唐太宗说:心若不坚,则字无劲键。汉代蔡邕说:夫书,先默坐静思......气不盈息......如对至尊。
长时间的书写,无形中会培养了人的良好素质。心境处于平衡。潜意识的力量得到了发展。努力倾空自己,'空’才可以容物,有一天总会满盈,那就是完美,这就是从无我到有我的境界。所以书法练习会使人得益处的。它的实际功能就象是心灵体操。在漫长的历史中陶冶着无数汉人的情操。事实上书法参与了塑造汉人气质的重要活动,培养了汉人独特的东方性格—那就是含蓄和潇洒的特征,书法是汉人的一项高雅的行为。如今,虽然我们置身于滚滚红尘之中,仍然需要这份'修行’,以保持心中那一方清新的天。这也算是人生乐章中一个不同寻常的音符。
拿书法技法来说正确的执笔方法非常重要——五指执笔法,是古人长期总结的方法,能够更好的运用毛笔的特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中锋行笔的原则——逆锋起势,横划直落笔,直划横落笔,无垂不缩,书写原则。这是书写技术的核心。书法'力’的概念,由此体现。书法'力’的概念是很独特的,它不是指普通概念的力,而是指含蓄待发的气势,'力’的藏头护尾
力的凝聚。虽然看不见,却能感觉,这是'力’的隐蔽(在这里还必须指出从古到今中国还存在着一种隐文化,这和书法用笔的藏锋即'力’的隐蔽观念不是无关连的的),不露锋芒。所谓'壮士执戟’之势,每做一画,如例阵之排云,作一戈,如百钧之驽发,或者,高峰坠石、万岁枯藤,若鸿鹄群游。这些都体现了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观点。更为重要的是认识造化是生命之源,这就是书法不可缺乏的精神之维,造化万物的镜象出现在历代书家的议论中这决不是偶然的,书法之意境也源于此,这里没有古人和今人之分,不是肉身的骄傲,是心灵的追求。这份执着,可见于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所形容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转而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境界中。也正是书法实践的过程的写照。
笔划的学习——“永”字八法
临摹法帖—初学一般是从楷书入手,重点是唐朝碑帖,因为唐代是书法成熟和完善的时期,唐法的确立标志着中国书法形态进程的完成。所以,可以说中国书法是'螺丝壳里作道场’一叶知秋的艺术。它的舞台永远是文字。书体也不大可能再发展了。因为,自唐以后一千多年汉字基本没有变化。说明了汉字的形态已自成体系。其结构已趋稳定。所以从唐入手比较适合。文字是书法的凭借,但是艺术还有另外一个纬度。唐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文字论》,如音乐一样“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梦溪笔谈》
书法的空间——介于二维和三维间的特殊空间,计白当黑的内视空间。这是独特的中国意境,游龙在黑白之间穿行,群鹄在此飞翔。仿佛日出,仿佛月徘徊。其境象在艺术实践或者艺术欣赏中展示。唐孙过庭在《书谱》有句话可以证: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所以,不管是书法创作还是书法欣赏都需要必要的文化素养。所谓'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书法美学———抽象化的倾向是书法的特征,“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飞白”等书法观念是书法美的概括,汉民族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是建立在敬畏'造化’的基础之上的,是对'造化’的赞美,应该是一种'爱’的流露。这就是孔子惊呼的'失去的道’。虽然,书法在当代,已不大可能是大众文化了。但是,它却是货真价实的一种前卫的古典艺术。可以是心灵的'祈祷’。从这种意义来说书法是永无止境的。它也不会消失在历史之中。'真正的形式———亦即活的形式和确实的形式,乃是一个由精神赋灵的肉身,它的意义和统一法则是由精神来授予和担负的。’有人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如果在形式的背后没有精神,那么这种形式只是没有生命的躯壳。书法的精神纬度,是值得每一书写者思考的问题。正如神学家巴尔塔萨在他的美学著作写到:有人指出,如果不把美和神所说的“你必须改变自己的生命”这句有力的话联系起来,对美的一切欢呼就都属于无聊的废话”。但愿我们对中国书法美的欢呼不是无聊的废话。中国人也必须改变自己的生命(应该是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生命),这是文明的使命,也是书法古老的使命,也是神是造化给我们中国人的启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仿佛提示了某些使人们忽视的因素。
作为一门前卫的古典艺术,在现代信息社会的背景中的书法艺术,应该明白它自己的地位,明白自己的使命。但愿,她是精神的追求,而不是精神自慰和无病呻吟式的自我陶醉。她必须珍惜过去,重视未来。是灵魂的塑造,道成肉身的追求。
能不能让鸿鹄再跳一次舞,只为那天上的排云。那是我千百年来的梦。
在晨曦朦胧中,松风竹雨下,衣袂飘飘屹立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这或许是华夏文化的梦,也是书法艺术的梦。。。

荷兰现代艺术家的一个作品(图片来自互联网2011)                                                        2008/05 madrid  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