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被谣言包围的新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24:59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正文1950年:被谣言包围的新中国 2010年08月26日 13:53 《看历史》杂志 【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有些谣言的确反映了民众的心理,1949年末参与接管广州的杨丰后来回忆说:“当时群众有四怕:一怕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二怕国民党反攻大陆;三怕土匪恶霸打击报复;四怕共产党'共产共妻'。”

中共中央10月8日正式决定出兵朝鲜,在次日的中央会议上,毛泽东才指示彭真、罗瑞卿代中央起草一个关于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指示,彭真和罗瑞卿连夜赶写,在10月10日凌晨2点钟,把这个草稿送给毛泽东。

之后,《中央公安部关于全国公安会议向中央的报告》提出:“对付反革命谣言,必须实行讲、驳、追三个字的政策,即加强宣传,对谣言正面加以驳斥,以及追究谣言的来源等。除配合宣传、驳谣外,追谣主要是各级公安部门的责任。”

实际上的讲、驳、追则跟声势浩大的“镇反运动”结合起来了,镇反运动一直延续到了1952年。时任公安部办公厅秘书处处长,之后担任罗瑞卿秘书长达10年的王仲方后来回忆说:“当时敌情确实严重,不镇压不要说搞经济建设,就是政权能不能维持都是个问题。

……

一种新的信仰逐渐形成,1951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发行,至少印刷了两百万册,城市中的知识分子们开始认真学习这本书,未来30年这种语言将一统天下,重新构造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在农村破除封建迷信观念的同时,农民则逐渐形成一种新的信仰--视毛泽东为大救星,他们将过去对神灵的崇拜,转移到使之获得翻身解放的毛泽东身上。据学者潘光旦考察,华东区江苏、浙江、安徽省等省完成土地改革的广大乡村中,“农民们在土地改革运动和学习中提高了觉悟,纷纷撕毁菩萨像,换上毛主席像”。有的地方,甚至因为抢不到毛泽东像而发生争斗。

文章摘自《看历史》2010年第8期 作者:凡歌

1950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历史的新起点,然而,红色政权很快被卷入各种谣言的围攻之中,并且在这场舆论战中巩固了自己。由此,旧的迷信被一种新的信仰所取代。

“要变天了,国民党要回来了。”

“美国在朝鲜投了两枚原子弹,所以冷得早。”

“蒋经国已经到了上海,坐汽车进行秘密活动。”

“世界四十二个国家打苏联和中国。”

在陕西、河南、江苏、湖南、浙江、山东、上海,一些半真半假,似是而非的谣言迅速流传,听到这些消息人们莫辩真假。

1950年的中国,处于一个历史的新开端,也正经历着从混沌到蝶变的艰难时刻。

“鼓楼冒烟儿,八路军要颠儿!”

“天安门的石狮,在李闯王时就流过泪,天下没长久,如今又掉了泪。共产党也长不了。”“鼓楼冒烟,八路军要颠儿。”

1950年的夏天,北京城里到处流传着这样的消息。在没有短信,没有网络的时代,这个消息居然很快传遍了北京城。

石狮流泪不容易看到,但鼓楼冒不冒烟,一看便知。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袁光屿便和同学一起跑到鼓楼大街去看,那里果然是人山人海,“只见两个兽头各自慢慢升起一股很浓的黑烟。那黑烟并不立即向高空扩展,而是始终停留和弥漫在兽头上空久久不散。我们回到家以后自然对家长和邻居大说特说,弄得街坊四邻在第二天也纷纷跑去参观这个千古奇观'。”

不仅北京人看,附近的天津、河北等地也有很多人跑来看热闹,一时间鼓楼人满为患。时值北京准备举办第一次建国大庆,上下正在忙碌之际,这一谣言自然引起了高层关注。

时任北京市公安局治安处副处长的刘坚夫受命调查此事。鼓楼高100多米,刘坚夫先组织消防人员架起云梯,想爬到鼓楼顶上去。但当时消防队所用云梯根本够不着鼓楼的顶部,传统建筑固有的飞檐也让消防员无技可施。刘坚夫随即又想到去找私人营造厂,想搭个木架子爬上鼓楼,但是短时间却也没人敢接这活儿。

谣言越传越传越凶,人心更加惶恐。在刘坚夫的说服下,一家营造厂终于同意相帮。高高的木架子搭成后,消防人员爬上去察看,发现鼓楼顶上的“烟”竟是一大群小飞虫。

1950年9月16日的《人民日报》登出了一条不足三百字的消息,称“京市鼓楼顶上'浓烟'萦绕原来是蚊虫飞舞不散”。

“京市鼓楼顶上两角,近几日来,每日下午六时左右,有形似浓烟一缕,萦绕不散。很多好奇者聚集观看。因未能了解事实真象,纷纷揣测,以为楼顶冒烟。该管区公安局为彻底了解事实真象,于十五日派工人架设木架至楼顶,于当日晚六时三十分由公安局派人伴同中国科学院鼓楼教育馆工作同志等,前往观察。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同志会同架设木架的工人等登木架至楼顶,发现是很多小飞虫飞聚不散。当时即用白布罩捕捉此类飞虫甚多。楼下围观市民目睹此情况,疑团顿释,皆报以热烈掌声。据中国科学院的同志称:此系一种蚊虫,生长在潮温泥水地方,可能是由什刹海飞来。现在他们正在研究此种蚊虫的详情。”

看热闹的人不明究里,直到60年后,已经成为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系教授的袁光屿仍然清晰地记得此事,他的疑惑仍在:“谜底虽然已经得到,但究竟为何那些蚊子每天如此准时起飞,至少我到目前还没有理解。”

当时的《人民日报》尚无后来一言九鼎的舆论影响力,但是以中共中央党报之重要地位竟然如此郑重其事地刊登一则社会新闻,足以说明此事之严重性。事实上,共产党高层已经注意到了社会上谣言四布的这一乱象。

当时的报道通篇没有提及谣言之传播,但是冒烟之传言不攻自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