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书单 -任志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39:44

读书与书单

 2010-07-30 14:42

    许多网友问我的读书过程与经历,也想从中找到一些可读之物,于是就有了这篇博客,简单的回顾下各年龄阶段的读书过程。

小学时最爱读的是《趣味数学》,让我从小就养成了能熟练的记住许多数字的习惯,有极强的数字敏感度,不但在各种数学比赛中常拿第一,也几乎所有的考试都是百分。那时记忆较深的还有《十万个为什么》和《奔向二十一世纪》的科普读物。但语文一直不好,四年级后老师告到母亲那里后,开始进入了读书而非读数的阶段。

那时几乎没有太多的儿童读物,于是就只能从父母的书柜中开始读《三国》《水浒》《西游记》《三侠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牡丹亭》《拍案惊奇》等成人读物,最不行的就是论语类的之乎者也,但多少也硬塞了一些。

中学时期被文革影响而只能读的是《资本论》、马列主义与毛选,不管是否能看懂也算是胡乱的通读过。记得到妹妹东北插队时,就有一位能对《资本论》倒背如流的同学。而后期复课闹革命时,观念开始发生了转弯,开始从学校的被查封的图书室中偷书,受哥哥姐姐等大同学的影响,偷偷的读着《安娜卡列尼娜》,偷偷的听着苏联红军歌唱团的唱片、录音带和“二百首”。

去延安插队时,箱子里没有多少可装的衣物,空出来的地方偷偷的装上了一些中学的课本和一些抄家时没有被抄走的书。劳累的农村生活之余煤油灯下,这些书也成了生活的重要陪伴。当兵走时,这些书就都留给了继续在农村生活的同学们了。

真正的喜欢和自觉的读书其实恰恰是在无书可读的时候,当兵时可读的书也不多,除了毛选之外,有马列的六本书,于是几个北京的战友分别找到斯大林的《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范文澜的《简史》、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列宁的《论哥达纲领》等。红海洋的空气中,战友们互相比试的是对毛选的倒背如流和哪篇文章在第几卷第几页。

那是的文艺作品则只剩下八个样板戏、《地道战》《地雷战》等电影了。只是的贫乏反而激起了学习的渴望。也是从那时起偷偷的又拿起了笔恢复了写日记的习惯。复员时仅日记就背回来厚厚的十多本。

还记得是那一年,从干校中被重新解放恢复了工作的父亲领着我去了在北京朝外的一家门脸很破旧的书店,里面有许多的书,原来是对领导干部开放的内部书店,这才开了眼界。几乎所有的书都不用挑选,都是想要读的书。遗憾的是口袋里没有这么多的银子,无法将这些书都抱回家去,只是服从于消费能力的一种选择。

因为在当兵因此首选了《朱可夫将军》《远征欧陆》《巴顿将军》和各种名人传记等大量二战时期的军事题材及领袖人物的作品,过了一把战争瘾和领袖瘾。因为在对毛时代的反思,因此购买了大量苏联第四代、第五代作家的现代文学《你到底要什么》《多雪的冬天》《带星星的火车票》等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当社会进一步放开了对传统和西方文学的管制之后,书店里有了许多十八世纪的世界名著。当干部的五十二元的工资几乎全部用在买书上了,这个内部书店就成了我的最爱,以至于几乎所有的服务员都认识了我,再去书店就可以不再用父亲陪伴了,甚至不用再拿购书证的红本本了。书店后来搬到了中央音乐厅的后边,我也仍然是常客。每次有机会回京出差或探亲时,这里都是必然光顾的圣地。

由此几乎通读了中国所有的名著、史记类、十八世纪各国的名著,而且每个作家的都购买了全集。当我写博客时,这些作家的书名就不断的浮现在眼前。俄国作家的系类,从《静静的顿河》到《一九一九》高尔基的系列直到第三代作家的《州委书记》等。而大小仲马、普希金、巴尔扎克、杰克伦敦、左拉、狄更斯、德莱赛、伏尔泰、车尔尼雪夫斯基、泰戈尔、索尔仁尼琴等等系列的作品也看了个够。常常会在梦中也进入了角色。

改革开放之初的一段时间,仍以读名著而自豪,直到复员进入了经济工作才开始知道光有战争、人物和名著是不行的,于是开始学财务、学经济,从文史类开始转向经济与政治,开始向改革进军。

中间的一段几乎对各种武打类小说着了迷,从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直到所有的武打小说。几乎一上手就放不下来直到看完为止,一套书两三天就看完了。而这大约是从狱中出来之后开始的。

许多人认为武打书只是个故事,而我却从中找到了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做一个男人、一个被社会和几乎所有白道、黑道都误解和反对的男人如何承担起挽救社会的责任,并且在不可为而为的挫折中站起来,直到取得成功或胜利。邪不压正,或者说无邪无正的道理中,从善从良之心、不贪财利之能、不被诱惑之坚、决不言败之志、以及真情与真爱、对世俗的挑战等都会对做一个真正的男人有着激励的作用。

大约在与华润合作并进入资本市场之后,发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自90年代初,我开始接触了大量的经济界人士,开始投资赞助了改革基金会、开始与社科院合作、与北大光华合作、与联办合作、开始了研究各种经济与改革问题、企业管理与资本市场问题的深化、参加了各种论坛、学习了各种知识、当然也开始阅读了大量的经济类书籍。

为补上这一课,集团花了上千万投入于员工的培训中,先后请航院的干部管理学院开了集团的硕士学位班、光华管理学院的MBA班等,开始走上了经济管理的路。只有经济而无社会不行,对社会的了解也开始进入了视线。

对房地产的研究学习则是在1993年股份制之后,而有组织投入大量精力与经费的研究则是1998年房改房之后。2002年觉得独立作战已经不行了,开始聘请了专业团队进行专门的研究,每年数百万的投入坚持了数年才有了各种成果。这些研究也逼着我不得不阅读了更多有关社会、历史、人文和经济类的书。将读书变成了乐趣和粮食,就像每天不想吃饭一样。

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建立了多个读书会的圈子,如京城企业协会、如中国企业家论坛等等都在相互之间传递着读好书的信息,也形成了共同读书学习的风气。相互的激励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而每当别人推荐了一些好书时,自己也必能对应着推荐,否则就会很尴尬,这也就迫使自己有了读更多书的压力,书就越读越不觉得多了。

除此之外,由于要不断的登台演讲,除了对地产的专业研究之外,还不得不每天大量的阅读各种信息、研究资料、日报、统计报表、几份重要的经济类报纸与杂志,否则就缺少了对话的资料信息,就变成了一个盲人。这些资料大约每天也要读上一个小时,慢慢这些也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得益于这些资料信息,也让自己能比较容易的对媒体的言论做出真假的判断,不再为媒体的盲目而欺骗,至少也让自己有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春节前将存放在办公室中和临时住所中的上千本书拿到公司,开了个对员工开放的图书馆,其中有大量的武侠小说、文史类、经济类、管理类的书籍。许多员工最感兴趣的是我在书中做的记录,以了解我关注的是什么,当然这其中也有大量是作者签了名的赠书,在此也感谢他们的关心与帮助。这也给我在员工的心目中增添了许多光彩。

我将部分图书的名称记录在后,也可让更多人了解我一部分阅读的过程。自从有了汉王和苹果之后,许多读书是在电子书中阅读的,已无法将书名进行整理了,汉王中的所有书都看完了,也有许多休闲类的书则看完就扔了。如张小娴等人的短文也会在飞机上看看。还有些有关建筑和专业类的书则放到公司技术部门作为资料了。这些书也是手头常阅的“字典类”书籍。

人也许会与书作伴一生,只要有学到老的精神诉求,读书就变成了轻松的事。

 

附录:我将存放于图书馆的部分书单列上,标V的特别推荐看看,而其中有些作者的可以系列的看,如林达的书。而最后列的书,许多是最近刚刚看过或重读过的书,也特别推荐。但愿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图书管理里面的部分书目:  近期读书目录: 序号 书名 作者 1 重新发现社会 熊培云 2 泡沫经济学 野口悠纪雄 3 贫困与进步 乔治 4 经济学 保罗·萨缪尔森 5 下流社会 三浦展 6 M型社会 大前研一 7 美国大萧条 默里·罗斯巴德 8 身份的焦虑 阿兰·德波顿 9 在民族灵魂的深处 高亚彪、吴丹毛 10 走出神话 乔纳森·安德森 11 未来亚洲 史蒂芬·罗奇 12 大国寡民 卢跃刚 13 黄河边的中国 曹锦清 14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周其仁 15 大国崛起 唐晋 16 独立宣言 玛丽·莫斯特 17 领袖 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 18 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 杨继绳 19 国家竞争优势 波特 20 致一九七五 林白 21 金融的逻辑 张维迎 22 论美国的民主 托克维尔 23 关系千万重 黄仁宇 24 大众的反叛 奥尔特加·加塞特 25 致命的自负 哈耶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