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名现象』引起全国关注的前前后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5:36
张谷风
我采写的《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获全国省级晚报好新闻一等奖、浙江省好新闻二等奖。回想这篇报道采写的过程,我深切地感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对时势、大局了然于胸,同时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了这两条,常常可以从平凡的生活中抓出鲜活新闻。
这组新闻报道的线索,最初是不经意间聊天聊出来的。
那是去年10月下旬,在教育界的一次聚会上,杭州上城区教育局一负责人,谈到该区天长小学老师周武在几次参加毕业学生的同学会后,发现不少当年在校毫不起眼的学生出乎意料地已较有成就,而老师、家长曾引以为自豪的一些学习佼佼者却在生活工作中流于平庸甚至力不从心。进一步跟踪发现,成年后相对比较出色的大都是小学班级里成绩排名第十、第二十名前后的孩子。
这番话说出来,现场很多人表示有同感。这么多人有同感,感兴趣,那应该是有新闻价值的。事后,我专程找到了周武老师采访。
深入采访后发现,要写成报道有一定难度。一是周武老师的发现是在两年前提出来的,首先要解决一个新闻时效性问题。二是对150名学生在10余年后表现的调查,到底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局部现象,有没有普遍意义?是不是科学?我和编辑部的同志都想到,应当和当前的形势结合起来思考:推进素质教育的鼓槌越敲越密,但应试教育积弊甚深,家长和老师仍难以从其藩篱中解放出来,以致出现“素质教育热热闹闹,应试教育照抓不误”的现象。作为从事教育报道的编辑、记者,我们正苦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闻报道力度不够,缺乏生动的新闻事实以理服人。能不能深究一下,这个相对于第一、第二、第三名尖子生的第十名群体,姑且称为“第十名现象”吧,到底有什么共性,和素质教育有无关联?这样来考虑,如同久旱遇甘霖,老现象、老问题、老题材被赋予了新意。
接下来是怎么报道的问题。我反复考虑,采用了思辨性报道方式,在展现事实的基础上融入理性的分析、思考,既为读者提供事实,又让读者得到一种启示。文章采用的事实不一定全是新近发生的,但它所触及的问题必须是时下的“热点”,所阐明的看法必须具有新意。也就是说,思辨性报道不仅仅是记者、通讯员个人的思辨,而是反映某一段时间社会的思辨,记者、通讯员博采众长,融各种智慧火花于一炉,使文章显示出更加系统、更加有说服力的思辨色彩。
当时觉得这个调查要写成报道很难,关键在于“第十名现象”的“十”是个约指,而且前三名成才或失败都不是绝对的,没有科学的数据。那么其中有没有稳定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东西呢?通过采访周武老师及接触周武老师调查的这些学生、家庭,我发现,第十名群体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受老师和父母的关注不像尖子生和后进生那么多,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兴趣更广泛,在成长的过程中学有余力、学有潜力;而个别成绩很出色的尖子成长中却遇到淘汰出局之类的失败,原因是家庭、师长等过分关注、过分强化学科成绩而扼制了潜能和自主性的发挥,也就是说缺乏某些素质。这一分析对“第十名现象”无需定论,只需触及当今热点,能够就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究竟是分数重要还是素质重要,引发讨论和思考,做此报道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当然,对“第十名现象”的慎思明辨也要通过可读、可亲的写作方式来传递。旁征博引,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此前,看到过一个类似的介绍材料。一个美国教育学教授在3000人中做过一个终身实验,用60年的时间调查研究学校成绩和将来成就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并无必然联系。相反,甚至有许多恰恰是一些考试分数不高的孩子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也就是说,分数这一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最大的拦路虎、家长和老师眼里的命根子,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作用并不像他们想的那么重要。从人人关心的分数人手,陈述周武老师和这位教育学教授类似的调查,就有了针对性和时效性。写作时,脑子里又冒出古人的一句话,即《世说新语》说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说明“第十名现象”早就存在。我决定就以这句话作为开头,让人们重新来审视这一现象。
1999年10月28日,钱江晚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的报道,并配发了编者按,由此展开了一场分数与成才关系的大讨论,形成一组思辨性的连续报道。
见报后的冲击力是在预料中的。当晚,编辑部的两部热线电话一直铃声不断,4个小时几百人来电各抒己见。一位读者在杭州坐火车前看到报道,到了出差目的地丽水,便找公用电话与我们交流看法。一位在杭打工的民工流着泪述说自己当年为分数所累、几番人上人下的伤痛。萧山瓜沥初中一教师和两个班学生看了报道后,写来了《九十四个孩子,九十四个希望》的信,述说了该报道使成绩好的学生自警、注意全面发展,使成绩欠好的学生也看到希望、大受鼓舞的动人一幕。省教委有关负责人也就此发表看法,并力促浙江省十项教育减负措施的出台。
紧接着,四川、福建、江苏、陕西、上海等省市媒体纷纷对这一报道给予极大的关注,或转载,或重新采写,或就此展开讨论、商榷……人民日报发表推进素质教育、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评论员文章后,又有不少媒体相继跟进,进一步做“第十名现象”的报道。今年2月7日,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在就金华市徐力杀母事件展开素质教育大讨论时,特地把“第十名现象”搬上荧屏,请周武老师赴京现场解说。
“第十名现象”成为钱江晚报的一条独家新闻,领导和同志们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作为一次具体的采写活动,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我从中得到的体会和启示能受益终生。
《新闻战线》 (2000年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