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我推荐的6本非虚构类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7:54:43

2007年度我推荐的6本非虚构类书

 

傅国涌

1、晓风选编《胡风家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这里的353封信绝大多数还是第一次面世,前些年出版的《胡风全集》也未曾收入,这些信的主体部分是胡风写给他夫人梅志的,共有330封,分别写于1933年、1937年到1938年、1947年、1949年到1955年、1965年等几个不同时期,我个人最关心的是胡风在1949年这一年中写的家书,不仅谈家事、谈文学、谈他们自己开的出版社的事,对于自己当时所思、所想,对自身处境的认识、对未来的憧憬和忧虑也有很多的透露。

 

 

        2、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8月  

张朋园是我喜欢的史学家,他的著作总是史料扎实,表述清晰,他的方法新颖而明白,他的汉语干净而准确,有史家风范。他的这本学术代表作还是首次在大陆出版,他很好地回答了我们长期以来不够重视或者有意回避的问题,晚清立宪派如何形成?有着什么样的社会基础?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改革主张?他们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和作为?特别是在结束帝制的辛亥革命中,他们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不了解立宪派,我们认识的近代中国史就是残缺的。

 

 

3、《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美]巴巴拉·W·塔奇曼 著,万里新译,新星出版社2007年9月

 史迪威为中国人所知道,大概是因为上世纪40年代抗战中与蒋介石的冲突,这本书从他1911年第一次踏上中国这块土地开始,同时把他放在美、中关系这个在更广阔的背景下,以大量的细节叙述,将许多不大为人所知的盖子一一揭开,美国在那段历史中一直想影响中国,却总是事与愿违,富有戏剧性。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称之为一部杰作。我尤其喜欢最后这句印刷时被漏掉的话:“最后,中国走了自己的道路,就仿佛美国人从来没有去过那里似的。”

 

4、讴歌编著《协和医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0月  

 

百年协和至今仍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协和医学院、协和医院所象征的医学专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理想,早已沉淀在历史中,成为无比珍贵的一个传统,近代文明进入中国,有几样新事物可以作为标志,大学、报纸、书局、银行,还有就是医院,这当中协和医院和它背后的协和医学院是我们永远不能遗忘的。协和的故事如诗、如歌,协和的故事又是那么的沉重,寻找协和的吸引力来自哪里?本书的前言最后提供了最好的解答:“也许是因为人们怀着这样一种不灭的期待:这个世界仍存医学温情,医学以己之力解除病痛。而协和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了这种可能。”

 

5、吴相湘《三生有幸》,中华书局2007年10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史家的回忆录,常常和一般人的回忆录不同,比如黄仁宇的《黄河青山》、比如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等。吴相湘的回忆录是用本色的汉语写的,原汁原味,无须越过翻译的篱笆,我们就可以直接阅读,其中有文化的温情,有家国的眷恋,也有专业的耿耿于怀。我最感怀的是他取的这个书名,他于1914年出生,无疑是生在乱世,在一个动荡不定、血腥味弥漫的时代成长起来,幸还是不幸?他的回答是三生有幸。这是史家超越的眼光和气度。

 

6、陈朝华主编《最后的文化贵族——文化大家访谈录(第一辑)》,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1月  

周有光、王世襄、杨宪益、黄苗子、郁风、丁聪、周汝昌、黄永玉、黄钟翰、陈之藩……,出现在这里的文化老人,几乎都阅尽了人世沧桑,他们在夕阳中回望自己的风雨人生,看透了滚滚红尘中的熙来攘往,他们的谈话,片言只语,几乎都蕴涵着智慧、笃定和超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