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完全失败的营救 菲律宾特警十宗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22:16
24日上午,马尼拉大巴劫持事件中,有8名人质遇难,2人重伤。

  外界认为,由于业余、拖沓的表现,这次营救行动遭到了完全失败,造成了8名香港游客丧生的惨痛后果。

  事后,有专家点评了菲律宾警方在营救中的十大失误。

  一种无能无法形容

  失误1直接拒绝劫持者要求

  菲警方动作:在谈判期间,一名反腐败部门的官员与劫持门多萨通了电话,并承诺重新考虑他的案子。但下午6点,门多萨接到了反腐部门拒绝他复职要求的信件。他随即在车内鸣枪一声表示不满。

  违反战术守则:在劫持人质事件中,直接拒绝劫持者的要求,激怒对方,属于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失误2突击前没有仿真演练

  菲警方动作:未见媒体报道菲律宾警方有行动前的模拟演练。违反战术守则:真实的环境永远充满危险和混乱,但高仿真的模拟训练可以让人在混乱中作出正确的确定。

  失误3营救未在第一时间展开

  菲警方动作:在第一声枪声响起后,10分钟内没有任何实际营救行动。

  违反战术守则:前线指挥官应得到充分授权,“如果恐怖分子杀害人质,进攻就立即开始”。

  失误4营救没有进行多路突击

  菲警方动作:最多只分为2路展开“砸窗”行动。

  违反战术守则:对于陷入困境的劫持者,应该采用多路攻击的方法,扰乱劫持者的判断,迅速突入预定地点。

  失误5极度错误的“砸窗”工具

  菲警方动作:“砸窗”工具采用普通的平头铁锤,效率低下。

  违反战术守则:对于汽车的钢化玻璃,应采用锋利的消防斧或破锄头,当然最快捷的还是爆破。

  失误6没有准备夜战器材

  菲警方动作:从车窗破口向车内扔荧光棒,准备用作突入后的车内照明。违反战术守则:警方应该预见到可能需要在晚上采取行动,准备可装在枪械上的战术手电或更高级的夜视器材。

  失误7未对每个营救动作进行验证

  菲警方动作:试图用警车拉脱旅游巴士的自动门,但在拖拉的过程中绳子被拉断。违背战术守则:每一个在营救中采取的动作都应该事先进行相应的试验。

  失误8没准备简易梯子

  菲警方动作:意外打开旅游巴士车后的安全门,却因为安全门距离地面过高,一时找不到方法迅速攀入车内。违背战术守则:在每一个城市营救行动中,梯子都是必须品。

  失误9突入前未投放失能武器

  菲警方动作:第一名特警在以小车为跳板攀入安全门后,马上遭到劫持者枪击,被迫退出车外。

  违背战术守则:在突入前,一定要投掷震爆弹、烟雾弹、催泪弹等失能武器,让劫持者暂时失去行动能力,以保护队员安全及行动的成功。

  失误10错失数次“狙杀”时机

  菲警方动作:在电视直播中,可见劫持者数次露面,毫无遮掩,其实都是狙击手最佳“猎杀”时机,但菲警狙击手全部错过。

  违背战术守则:应对挟持人质事件,首要目的是保证人质性命安全,闪电式进攻是最佳方法之一。在谈判过程中,有机会瞄准劫持者应格杀勿论。

  菲警方承认存在失误

  人质事件发生后,幸存者和专家指责菲律宾警方在处理危机情况时不够果断,行动缓慢。但是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召开记者会,为警方的营救行动进行辩护。他批评传媒全程直播过程,使枪手得知警方部署。

  事后马尼拉警方负责人利奥卡迪欧·圣地亚哥承认,营救行动确实存在过失。圣地亚哥对当地电视台表示:“我们在处理能力和战术使用、或采取的方案上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我们将就此展开调查。”另外,菲律宾外交部官员说,会负责死伤者在当地的医疗支出。

  国外专家震惊:谁指挥了如此差劲的行动?

  人质劫持事件悲剧收场后,国际上一些人质解救谈判专家纷纷从技术层面分析菲律宾警方行动的水准。

  法国国家宪兵干涉组前指挥官弗雷德里克·加卢瓦23日说,他当天经由电视实况转播全程观看了菲律宾警方解救人质过程,但“我实在不能理解是谁指挥了这场准备差劲的行动,是谁下令冒险强攻”。加卢瓦说,行动中,警方没有表现出专业训练水准,“明显缺乏合适装备和战术能力”。

  网友:派雪豹突击队或飞虎队上

  1981年,泰国政府就曾邀请美军三角洲特种部队,成功处置了一起劫机事件。而在1997年,印尼政府也曾花费30万美元,聘请EO公司的突击队解决了一起大规模劫持人质事件。

  有网友称,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政府都有专门应对劫持人质事件的精锐特警队,比如雪豹突击队和飞虎队。

  特警斧头飞入车内

  美联社24日一篇文章说,人质劫持事件震惊菲律宾,公众质疑警方处理人质劫持事件的能力。“我怎么可能满意警方的行动,因为有人遇难了,”阿基诺三世23日晚在接受媒体记者提问时说。法新社说,一名特警在用斧头砸车门时,斧头不慎飞入车内。一辆警车从远处开来,停在巴士自动门附近,在旁的特警用绳子一端绑住自动门下部,另一端绑住警车尾部,试图将自动门拉脱,但绳子被拉断,拉门行动也遭到失败。一些媒体质疑特警砸车窗的目的,也有报道认为特警打爆巴士轮胎使绑匪产生绝望心理。

  让劫匪看到电视直播

  法新社说,对峙10多个小时间,许多菲律宾民众都经由电视和广播全程关注劫持事件,但最终“对人质劫持事件的收场结果和警方的懈怠马虎感到震惊”。德新社一篇报道说,不仅观众、听众可以经由媒体了解劫持事件的动态,门多萨本人也通过车内安装的电视全程关注车外发生的一切,包括警方的人员部署和战略战术。

  法新社援引一名受伤的香港游客的话报道:“车里有这么多人,却没有人来营救我们。为什么?我们担心受怕了这么长时间,这太残酷了。”这名香港女性游客的丈夫不幸遇难。“我真的很想和他一起死去,但我想到了孩子。”

  花数小时锤一块玻璃

  在营救行动中看不到任何计划性,一开始使用铁锤砸窗,用的竟然是普通的平头铁锤,而不是消防斧。并且,没有考虑车窗的离地高度,即便在车窗上砸开足够大的破洞,地面的特警也无任何办法可以短时间内攀入车内,他们似乎忘了带梯子。在使用警车牵引,试图拉脱巴士自动门的时候,所使用的绳子竟然被拉断,自动门也安然无恙。

  一位法国反恐专家举例说,一般情况下,如果谈判破裂,突击队员在接近劫匪目标后应当立即从多方位突入,而不是在车外等待数小时后用锤子不停地敲打一块玻璃。“这种强攻的方式过于冒险,”这位于2002年至2007年执掌法国国家宪兵干涉组的人质谈判专家说。

  45秒与11小时

  同是特种部队结果大不同

  在世界各国警方的营救行动中,时间都是第一要务,营救方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突击,以避免劫持者有足够的时间杀死人质。特别是在旅游巴士这样的狭窄空间内,劫持者距离人质非常近,他可以在短时间内朝车上所有人质开枪,更何况这次事件中劫持者使用的是20发弹匣的M-16自动步枪。

  45秒与11小时

  事实上每起成功的营救行动用时都非常短。例如1980年,英国英国陆军特别空勤团(SAS)对占据伊朗驻英国大使馆并劫持人质的阿拉伯恐怖分子发动突袭营救。从进攻开始到行动结束,SAS分队清剿整整5层的伊朗大使馆,行动总用时仅20分

  钟。1976年,以色列陆军突击队在突袭乌干达恩培德机场营救法航139号班机乘客的行动中,以军从开火到控制整个候机厅才仅仅用时45秒!这次香港游客被劫事件,从7时30分开始强攻,到8时49分确认唯一劫持者毙命,菲律宾警方这次突击行动用时整整1个小时19分钟。这无疑是世界上用时最长的营救突击。

  精心预案与漫不经心

  以军突击队在飞赴乌干达恩培德机场之前,竟然自己国内一个废弃的空军机场上仿造了一个“恩德培机场区”,通过反复练习,不但让士兵熟习了地形,还让指挥官对行动时间有了极为准确的把握。而英国在处理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则是,对使馆的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查,精确到哪扇窗户装设了防弹玻璃。相比之下,菲律宾警方的营救行动简直可以用“漫不经心”来形容。菲律宾警方的三次行动——“破窗”、“拉门”、“钻门”,每次动作之间都是漫长的等待。

  3年前 同样是巴士同样是劫案为何结果大不相同?

  当天的人质劫持事件让人想起3年前的一桩类似劫案。2007年3月28日,距23日人质劫持事件发生地不远,一名菲律宾男子劫持了30名儿童和4名教师乘坐的巴士,劫持者在校车挡风玻璃上贴了一张告示,要求政府答应向贫困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并肃清教育官员腐败。

  得知人质事件后,时任总统阿罗约随即下令警方以劝说方式解决问题,确保不伤害人质。最终,一名国会议员和一名地方政府省长出面与劫持者谈判,要求他释放人质,并承诺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对峙气氛随谈判的进行而逐步缓和。在劫持事件发生10小时后,警察上车收缴了劫持者携带的一枚手雷和一支步枪,将他带到马尼拉市警察总局。劫持校车事件和平解决。但并不是所有的人质劫持事件都会这样和平解决。

  就在23日当天,一名韩国游客在马尼拉遭不明身份枪手袭击,当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