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兵器:大海深处有雷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09:52

MK46轻型反潜鱼雷

“暴风雪”高速鱼雷

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瞬间

国产某型水雷

MU90鱼雷
近日,科技日报对鲜为人知的海军某试验基地水中兵器试验研究所进行了深度报道,这是我军水中兵器试验部队的首次揭秘。应广大读者要求,科技日报特约水中兵器专家宁永成研究员撰稿,向读者介绍国外水中兵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中兵器通常指鱼雷、水雷、深水炸弹等,通过战斗部爆炸毁伤水面或水中目标的水下常规武器。它是各国海军必备兵器,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鱼雷:历次海战的功臣
鱼雷是一种能在水中自航、自控和自导,在水中爆炸毁伤目标的水中兵器,它和鱼雷发(投)射、射击指挥、探测等装置构成鱼雷武器系统。鱼雷主要用于打击水面舰船和潜艇,发(投)射平台为水面舰艇、潜艇和飞机。鱼雷制导方式有程控、(声、尾流)自导、线导、复合制导。动力类型有电动力、热动力和火箭助飞等。
自世界上第一条鱼雷问世以来,在历次海战中鱼雷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鱼雷在袭击并封锁港口、攻击运输船队、攻击航母等水面舰艇和潜艇的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二战中鱼雷击沉航母19艘,占航母被击沉总数的45%;击沉巡航舰45艘,占该类舰被击沉总数的36%;击沉运输舰总吨位1445万吨,占该类舰被击沉总数的68.8%。战争实践表明,鱼雷在海战中的地位是不容取代的。
目前世界上具备鱼雷武器研制能力的国家已发展到14个,鱼雷研制的型号(含改进型)达到300余种。当今能代表世界鱼雷先进水平的在役在研型号主要有:
MK50鱼雷:美国已装备部队的轻型热动力鱼雷,制导和动力系统(采用闭式循环热动力装置)有重大技术创新,综合性能先进。
MU90鱼雷:法意联合研制的轻型电动力鱼雷,集“海鳝”和A290两型鱼雷之精华,航速50kn,航程大于10km,主动自导作用距离大于2500m。
“矛鱼”鱼雷:英国重型热动力鱼雷,航速50—70 kn,最大航程100km,发动机功率最大约1000kW。
“暴风雪”鱼雷:俄罗斯“暴风雪”高速鱼雷是一型航速200kn,航程10km的超空泡高速鱼雷。该雷的问世在世界上曾引起了轩然大波。
热动力鱼雷“矛鱼”“暴风雪”是世界上现役最先进的重型鱼雷,热动力MK50、电动力MU90鱼雷是现役最先进的轻型鱼雷。
现代鱼雷发展趋势是高航速、远航程、大深度、大威力、智能化、隐身,这就对自导与控制、鱼雷动力、引信与战斗部等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水下新物理场研究未取得重大突破之前,鱼雷自导仍将以声自导为主,增大微弱信号探测能力和自导作用距离,提高目标参量估算精度以实现精确导引,广泛采用光纤线导和激光陀螺捷联惯导技术,将是鱼雷自导与控制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高速远航程鱼雷,热动力是首选。电动力虽然在航程和航速上无法与热动力匹敌,但具有噪音小、无航迹、使用方便可靠等优点,目前国外正在花大力气开发锂/亚硫酰氯等高能鱼雷电池,一旦新型高能电池问世,必将产生新一代电动力鱼雷;引信与战斗部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增加炸药的TNT当量(有的添加少量核装药)、延迟爆炸时间、采用定向聚能爆破和垂直接触命中技术,可以使破坏威力提高数倍。
水雷:沿海防御的威慑力量
水雷是布设在水中,靠自身功能或智能,打击敌舰船或限制其行动以及破坏水中设施的一种水中兵器。按水中状态分为漂雷、锚雷、沉底雷;按发射平台分为舰布水雷、潜布水雷和空投鱼雷;水雷引信主要有声、磁、水压及三者的联合引信。水雷具有隐蔽性强、威胁时间长、影响大、造价低廉等特点。
水雷既是沿海防御、抑制强敌海上进攻的常规威慑力量,又是封锁敌方港口、出海口、航道,进行登陆作战的有效武器。1945年,美国用水雷封锁日本本土,毁伤日舰670艘,使其工业产值减少三分之二,数百万人挨饿,史称“饥饿战役”。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两栖攻击舰“特里波里”号被伊拉克一枚老式水雷击中严重受损,另一艘“宙斯盾”级巡洋舰“普林斯顿”号则被两枚意大利“曼塔”水雷炸成重伤,使美军不得不放弃在科威特登陆的计划。
水雷武器是在与反水雷装备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德国人研制了最早的非触发磁性沉底水雷,但受地磁场影响易产生自爆,进一步研制出非触发磁感应沉底水雷。1940年,为了对抗英、美的磁性扫雷技术,德国人又发明了音响水雷,利用船舶机器、螺旋桨发出的声音引爆水雷,但也同样被音响扫雷具终结。后来德国人又研制出名为“蚝雷”的水压水雷,利用舰船通过水雷上方引起海水压力变化来引爆水雷。这种水雷很难被扫除,加之水压、音响、磁引信的联合运用,扫雷手段受到严峻挑战。于是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先用声呐探测水雷,然后逐个消灭的方法,使得猎雷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发展水雷更注重提高其智能化、机动性、隐身性、主动攻击和精确打击能力,发展了自航水雷、自导水雷、火箭上浮水雷、遥控水雷、软体水雷等新型水雷。
英国“石鱼”通用模块化沉底水雷,是典型的具有预编程序、微机控制、联合引信的现代沉底雷,适用多平台布放,适应各种作战环境,是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一型水雷。
自航水雷由潜艇在离港口较远的适航区水下发射,水雷靠自身动力航行到预定海域对敌重要港口或水域进行封锁。最有名的自航水雷是美国的MK67,装有MK58水雷的磁、水压、地震波引信,航行装置由MK37鱼雷改装而成,可自航10余海里。
火箭上浮水雷平时在较深的海底或水中埋伏,当引信探测到目标并进入攻击区域时,雷体与固锁装置分离,雷体在火箭发动机点火后迅速上浮,对目标实施攻击。美制CSM火箭上浮水雷、俄制MSHM火箭上浮定向攻击式短索锚雷,是火箭上浮水雷中的佼佼者。
还有鱼雷和水雷组合产生的自导水雷,如美制MK60“捕手”水雷,水雷壳体内装MK46鱼雷战斗部,布雷间隔和布深都很大,布少量水雷就能取得非常好的封锁效果。瑞士“风暴”遥控水雷,意大利浅水抗登陆“曼塔”水雷,德国用高分子材料制造的软体水雷,等等。
未来水雷在引信与控制系统智能化、雷体材料与形状隐身化、战斗部与装药高能化等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深水炸弹:老牌的反潜兵器
深水炸弹是发射或投放入水后,在水中一定深度爆炸,打击敌潜艇、破除雷阵、拦截来袭鱼雷以及破坏水中设施的一种水中兵器。深弹分为:投放式深弹——从舰尾或飞机上投放的深水炸弹;火箭式深弹——一般由水面舰艇发射,依靠火箭发动机推力,能够飞出一段距离再入水下潜的深水炸弹;航空自导深弹——飞机布放入水后能自动导向目标的深水炸弹。
从一战以来,深弹一直是主要反潜兵器。上世纪60至70年代,反潜鱼雷和反潜导弹的出现使反潜深弹受到冷落。美、英等国在70年代以后建造的水面舰艇上就不装备深弹武器了。前苏联则不然,水面舰艇一直装备火箭式深弹,射程有1000米、1800米、2500米、4500米、6000米和12000米。法国、日本、瑞典、挪威等国仍在使用和不断改进深弹,作为护卫舰和小型水面舰艇的反潜武器。如挪威海军“燕鸥”火箭式深弹射程已达5000米,瑞典海军在直升机上安装了“埃尔玛”小型深弹系统,西班牙用于反潜、拦截来袭鱼雷的多用途深弹射程达8000米。
国外深弹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射程不断增加;采用被动声自导装置增加杀伤概率;采用定向爆炸技术提高爆炸威力;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既能反潜,又能拦截来袭鱼雷、打击水面目标、破坏水下设施、反蛙人偷袭,其发射装置既能发射深弹,又能发射鱼雷诱饵或干扰火箭。
可以肯定,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海上军事冲突和局部战争的需要,科学家对新型物理场、新材料、新型高能炸药及装药技术的试验与研究,必将促进水中兵器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水中兵器的智能化水平会越来越高,威力越来越大,可靠性越来越好,使用也更加方便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