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定”注释小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23:11

“更定”注释小议

“更定”注释小议
作者:鲁 六        

 

近几年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对张岱《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更定”的注释如下:

2003年版:更,古时的记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定,完了,结束。

2005年版:指凌晨时分……

2007年版: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2003、2005版显然认为是五更,而2007版则认为是一更,前后矛盾,所以导致一些中学教师认识上出现了混淆,最近几年发表了多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网上对此也有争论,但仍是各执一词。认为是五更者的理由主要是初更天黑了,应该无法看景色;而认为是初更者内部也有分歧,认为是晚上七、八、九点的都有,甚至有认为是半夜的。笔者对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判断一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好的办法是看作者本人在其他作品中的使用情况。《湖心亭看雪》收录在张岱的散文集《陶庵梦忆》中,《陶庵梦忆》里还有几处提到“更定”:

    《虎丘中秋夜》:“虎丘八月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

    《庐峰月》:“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

       《虎丘中秋夜》由“天暝月上”写到“更定”,《庐峰月》明确提到“昨晚更定”,同一个作者对同一个词的用法是不应该有什么差异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更定”指晚上是确定无疑的。

    受人教版教科书2003年版的影响,大多学人都将“更定”之“定”理解为完了、结束,其实不然。五更是古代专门的夜间计时制度,提醒人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初更意味着真正的夜晚开始,五更意味着夜晚的结束。因而“更定”之“定”乃确定之义,“更定”就是初更确定之意,更定时要击鼓,鼓响意味着初更开始,告诉人们夜晚开始了,俗称定更鼓。这样一来,我们就明白,“更定”其实就是“定更”。“更定”指初更确定之意,在古代用的较少。我们搜检了《四库全书》,包含“更定”一词的数千条用例里只有不到10例用的是此义。因此现在通行的几本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辞海》、《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更定”这个意义。而“定更”则用得极为频繁,上述几本辞书对“定更”一词均有收录,解释也基本相同:旧时晚上八点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定更”的用例也明确显示出“定更”指的是晚上:

    戚继光《纪效新书·号令》:“凡遇有警,每夜,日入山不见,便放大炮三口,卓起双灯。城内人丁闻炮看灯,即便上城守夜。俟定更炮响起更时,双灯放落。”

    《好逑传》第十一回:“约他今晚定更时分,在后花园门口一会,有要紧的话说。”

定更和更定属于词序不同而意义相同的同义词。这种情况现代汉语也有,有的是两个词语使用频率相当,且都进入了共同语,如察觉——觉察、感情——情感、互相——相互等;有的则是一个词语通行全国,另外一个词语局限于方言地区,如公鸡,在云南、贵州、四川、福建等地的方言中称为鸡公,《西游记》里就曾提到过鸡公山。定更和更定应该属于第二种情况。

不论是定更,还是更定,都没有明确的文献证据说明他们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几点,说他们指晚上八点左右都是依据辞书,严格说来,仅依据辞书而没有实证,说服力是不太强的。

北京市鼓楼景区内的人员认为定更鼓是在晚上7点敲响,但他们并没有文献上的证据。笔者所见古典文献大都说:黄昏戌时曰定更,又曰起更、初更;人定亥时曰二更:夜半子时曰三更;鸡鸣丑时曰四更;平旦寅时曰五更。但遗憾的是笔者没有见到明确说明定更鼓在戌时什么时候击响的文献。

古代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以十二地支记名,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宋代以后每个时辰又平分为“初”、“正”两个半辰,或称“小时”,这就是后来24小时的来历。比如,戌时相当于现在的晚七点和八点,晚七点为戌初,晚八点为戌正,可惜的是古籍中没有说明定更鼓到底是在戌初击响,还是在戌正击响。但现代学者的著作大都认为定更鼓是在戌正时分。谭伊孝《北京文物胜迹大全》:“清代钟鼓楼报时方式为:划每夜为五节,晚八时(戌时)曰定更。”曹景洲《北京古迹传闻》:“初鼓响在戌正时分,击鼓十三下为起时,称为‘定更’。”余钊《北京旧事》:“每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定更鼓在晚上二十点左右敲响。”这些学者所说大都为故老相传清代时的景象,应该是可信的。

古人认为正时到才算到了该时辰,所以报时往往在正时报时,比如戌正时分到,才报告戌时到,而不是刚入戌时就报时。这一点《禅林象器笺》说得很清楚:“凡报时钟,及某时正中而击之……譬如击丑时钟,而经半时为寅时之初;又击寅时钟,而经半时为寅时之终,即是卯时之初也。” 《禅林象器笺》还有一段文字可以看出初更到底是什么时候:“僧寺于初更五点后,经少时,鸣钟十八下,名为‘定钟’,又名十八钟,正当亥时。凡坐禅至定钟而止。”“定钟”是报告亥时的,应该是亥正时分,即晚上十点。古代每更分为五点,每点为24分钟。初更五点后为亥正,亥正为晚上十点,那么初更即为晚上八点,也就是说定更鼓是在此时敲响,所以人教版教材2007版的修订是正确的。

据传世古籍来看,古代昼夜等分的十二时辰制和夜间的五更制是并行不悖的,我们的考证也说明了这一点。但十二时辰制和五更制所指时间并非完全重合,二者对应关系如下表:

五更

对应时辰

现代时间

一更

戌正、亥初

20点至22点

二更

亥正、子初

22点至24点

三更

子正、丑初

24点至2点

四更

丑正、寅初

2点至4点

五更

寅正、卯初

4点至6点

古人所谓黄昏戌时曰定更,并非初更为戌时意,而是戌正时分打初更意;人定亥时曰二更,也非二更就是亥时,而是亥正时分打二更意,余类推。如此一来,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三更半夜”的意思。

       认为“更定”是凌晨而非晚上的学人认为文中有以下描写:“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如果更定指晚上八点,那么这些东西在冬天的这个时候应该是看不到的。其实反对者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因素:月光。如果当天晚上明月高悬,再加上白雪的反射,正好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景象,看到“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这样朦胧的景色完全是没有问题的。笔者在农村生活多年,月夜的雪景其实就像一幅模糊的水墨山水画,和张岱的描写大体是一致的。从张岱写的《虎丘中秋夜》、《庐峰月》可以看出张岱是比较喜欢在月夜外出赏景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断:张岱西湖赏雪应该是在月夜。

 

(本文载于《语文建设》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