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课堂:600元月生活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1:44
●假定标准:生活费600元/月,包括伙食费和日常零花
●理财目标:期间使闲钱最大可能增值;保证正常生活花费,期末有一定节余
刚刚开学,不少家长把一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都交给了在外上大学的孩子,衣袋里有钱了,孩子们出手也就“阔绰”起来,频繁地下馆子、逛街、买高档消费品等,在开学初就花光了自己半年的生活费用。这些学生到了学期末,一定会陷入“经济危机”,举债过日子。
面对这样的现象,如何解决?尽管几乎所有的大学生自己手头掌握的“资金”还没达到可以进行专业理财的那种量,但从“合理地用好每一分钱,最大可能地运用可用资金获得收益”的这个理财原则来讲,学生们想要花好钱还是有一些好的“理财”方法可循的。不过,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人家庭环境不一样,消费习惯和心理也不一样,我们不可能像专业理财那样给每个学生一个个性化方案,而只能就低不就高按照大众化的一个标准,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现状分析:无计划花钱是普遍现象
专家表示,大学时代是赚取人生中第一桶金的时候,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如果能够养成一些较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据了解,现在家长给孩子生活费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学期生活费一次性给全,另一种是按月定时给。相对而言,一次性给付的情况比较普遍,也因此,不少学生开学之后前两个月手头掌握的资金还比较可观。但由于大部分同学在掌握较多资金时不能把握好花钱的分寸,无计划消费较多,往往导致学期期末时出现“经济危机”。上海有调查机构去年对上海高校的有关调查显示,约有74%的同学每学期期末时会出现超支情况,不得不向家中求救,而更有8%的同学总是出现财政赤字,靠向同学借钱度日。专家分析,这种状况正好说明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合理支配资金的能力,套用时髦点的说法就是没有明确的理财观念,而正因为此现今一部分学生最终将“进化”为“都市新贫族”。其实,在大学时代就应该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这样对于以后工作、走向社会的益处是巨大的。
在生活费来源方面,记者发现有近九成的同学靠父母供给,有将近一成的同学部分或全部靠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少数同学获得了奖学金,超过二成的同学还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极少数同学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由此可见,学生的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在超支情况出现时,绝大多数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要求父母支援。这也印证了社会学专家的见解:中国的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始终把自己放在家庭“享用者”的位置,这种传统观念使得他们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由家庭提供。而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孩子16岁后父母就不再是他们经济的主要来源,这种做法对孩子日后独立成长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
每月资金安排建议:能省就省
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严格控制自己每月的消费上限,对自己每笔资金的去向有一个详尽的记录,并养成定期储蓄的好习惯。
大学生应该建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生活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考虑所购物品的定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可有可无的东西最好不要买,哪怕价格非常便宜。吃穿住行能省就省,日子过得马马虎虎就行。如吃,不下馆子,即使在食堂也是用最佳的方案吃饭;穿,四季服饰够换洗就可以了;行,能走不乘车,能乘一元的公交车就不要去享受两元的空调车,除非天实在热。
在资金的使用上,理财专家给其600元生活费作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安排:
1.伙食费:早饭2元,中饭和晚饭各5元,女生3元左右。这样的话每月正常伙食费在240元~360元。这不包括在外用餐。本地学生这一开支要少很多,因为较少有人在校住宿,住宿的平时也多不定期回家,周末两天也可在家。为了保证自己每个月正常的伙食费,在拿到生活费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把饭卡里面的钱充足。
2.交际费:这方面的花费应该很少,平均每月控制在30元。
3.交通费:按一周出去2次计算,一个月约10元。
4.服装费用:平均每月50元左右,男女不同,一般男生在这项的花费要少一点。真正需添置大件的一般由家长承担。
5.通讯费:30元~50元。
6.护理和日用品花费:50元。
闲钱的增值用途:合理存款
如果照此安排,每月正常有50元到90元的结余,最多可结余190元。一学期5个月(实际在校时间一般只有4个半月),可以有250元~950元的结余,这部分钱就可自由支配。
很多学生都片面地认为理财就是生财,就是投资增值,只有那些腰缠万贯家底殷实既无远虑又无近忧的人才需要理财。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财观念,生财并不是理财的最终目的。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使用钱财,使个人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
大学生日常开销主要是支付吃饭和必要的日常用品花销。有调查显示,一个大学生在校正常花费每月只要400元,就可以解决温饱的问题。那么每月600元的计划,一个学期按5个月计算,一般一个学生一个学期总共能拿到超过3000元的生活费,尽管这笔钱不管怎样进行储蓄也不可能带来多大、多可观的收益,但可以尽量用好储蓄,能赚一点是一点。而事实上,储蓄对大学生的最大好处是节制花费,培养良好习惯。
大学生运用储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父母一次性给全了一学期的生活费。按我们既定标准,一学期生活费为3000元。专家的建议是:学生拿了钱后可以这样分配一下:存一部分定期,存一部分活期。因为目前银行最低定期存款期限为3个月,要保证定期存款不动,就要保证期间的每月花费,即前3个月每月计划600元得有保证,那么可以用来存3个月定期的有2个月的钱,共计1200元。前3个月的花费可以存定活两便。然后每月如有结余可以存入账户。
另一种是,父母每月会按时给孩子生活费。学生可以自己在银行开一个储蓄账户,采用跟银行约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最少10元),每月定期从生活费中拿出20~30元存银行,这样一学期下来也有100~150元的结余。而且这种零存整取的方式对学生存钱有一定约束力。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每个月用剩下来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这种以少聚多的储蓄方式很值得学生采用。以上方法不是孤立的,应该是相辅相成,结合运用,以求得最佳效果。
需要提醒广大学子的是,闲钱尽量少装口袋,平时够零用就行了,真正使用钱的时候再到银行去取。而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实记账并不难,只要你保留所有的收支单据,抽空整理一下,最好每天及时记录,这样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可以从账面看到哪些是该花的,哪些是可以节省的,从而对症下药,也有利于整体的规划。还有一点,学生在外面买东西的时候要坚持以现金付账,尽量少用银行卡。银行卡一向是银行和商家营利的重要手段,反过来看,它也是一种让顾客在不知不觉中倾其所有的消费方式。用卡轻轻一刷就完了,“省略”了人们掏钱包看票购物量力而行的思考过程。有冲动消费的大学生,就请你在外出的时候别把银行卡随身带着,坚持用现金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