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路:亲爱的孩子我帮你找到了连岳(海峡都市报 2007-8-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41:16
亲爱的孩子我帮你找到了连岳
海峡都市报  2007-8-13

作家出版社二○○七年六月出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三年出版

中国电影出版社二○○七年三月出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二○○六年出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二○○三年出版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8月7日 10:24
872×××93 TO 郭大路———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有一天我不小心踩了下我同学的脚,我说我不是故意的,他说是有意的,我说我没有,他说就是刻意的。谁可以帮我想想我到底该怎么道歉啊?除了说声对不起!
———这条短信差点被我顺手删掉,不过没有。那一刻我想起了被遗忘长久的青春,当年还不是一样的脆弱尴尬,无助傻气,为一点点早该忘掉的陈谷子烂芝麻的小屁事纠缠个没完。那时候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做,刚刚发育的身体踏入成年的门槛,迎面而来的全是叫人气馁的聪明世故的讥讽与嘲笑。家里给了四字箴言“快去读书”;班主任的四字箴言叫做“马上高考”,身体正常长大,内心还是侏儒,青春的我们那么卑微不足道。
那天我走在鼓屏路上,天那么热,迎面而来几个大孩子,笑声和眼神那么明亮,我手里握着手机,心里偷偷问候:你过得好吗?孩子。
那天我的手里还有一本刚刚出版的书,叫做《我爱问连岳》,100多个关于情感的问与答,已经看了3天。阅读的最初我只顾捧腹狂笑,后来渐渐有些悲凉,那些70后80后的问话,看上去哀鸿遍野:青春期过了,他们的内心仍然没有长大,面对生活他们不知所措,连最常识的判断都缺乏。
我和朋友们稍稍有点运气的是先看到了尼采,紧接着又遇见了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使我们离开了一眼望到头的无趣生活,然后,奇迹并没有就此发生,我们仍然是普通人,区别只在于我们可以明白地安于自己选择的生活,不害怕今天和明天会发生什么。
那天,在路上,我想着那个给我发短信的高二的孩子,想到每周一晚上那么多拨打热线的苦恼的人们,这些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甚至六十岁的人告诉我这个陌生人,说他们无处倾诉。
其实,不需要崇高和道德,一点点常识已经是解开心结的药方。我还想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你用常识点击思考,你就能搜索到智慧。
8月10日,我打通了连岳的电话。我请他来告诉人们,常识是什么。
 
【对话】
常识与人生
海都:你从1990年到2000年,先当老师,后来当检察官,再后来当记者编辑,折腾了10年,换了起码3种工作,后来还辞掉了所有的单位,成为自由人,在频频跳槽的之中和之后,你有过不安全感吗?
连岳:你要先想通一点,其实,人没有100%的安全。不安全是必然的。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你把今天做好不就得了吗?活在当下是最重要的。
海都:你很自信。我想这种自信该不是天生的吧?我周围很多70后的甚至80后的都觉得迷惘,不知道他们的路在哪里,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失业、会不会被社会淘汰。
连岳:有自信不是天生的。其实迷惘的不只是70后80后,50年代60年代甚至包括90年代出生的人们,恐怕还要一直迷惘下去。这些人里面,不自信的占大多数,这应该是所有东方社会一贯以来的一种统治技术吧,它的文化是打击个人的,要求个人融在集体当中,不要出来单挑,让你对他人和环境产生依附感。在这样的传统当中,人必须在不停的与环境争斗中建立自信。
海都:很多迷惘的人得到了你的回答,我觉得你的回答最可贵的因素就是常识。分享这些常识能让人开始思考,学会判断和决定。还有一点让我佩服的是你在回答时候的那种平等、耐心和慈悲。怎么可以做到没有不耐烦?
连岳:有些读者反复纠缠低级失误的时候,我也会私下着急。但是写专栏回答问题是我的职业,这就跟开个店一样,最基本的前提是尊重顾客,无论他的态度和说法怎么样,都应该好好对待。我的专栏每周只回答一封来信,还有很多读者给邮箱写信,没有能够得到回复的是大多数,他们可能非常失望,那么,你回答那位读者时,岂不是要更加耐心、更加认真才对得起他们?这是起码的职业道德吧。
海都:也许我们可以把你的专栏里说的再提炼一次,健全的常识包括哪些?
连岳:包括三个方面吧,一、求知是一辈子的事。很多人以为追求知识就是文凭,其实不该这么功利。知识要不断更新,老是固守自己知道的那一点点东西,会慢慢失去常识。常常让自己接受新的知识和资讯,能让你不断得到好玩和正面的想法。第二是追求自由,这很难,可是不能忘记。第三是勇气,要懂得对抗偏见,凡事自己做决定。生命其实是很短的,一个人生下来到死去,其实最好的时间就是那么二三十年,不要让尘世的东西湮没你,一个人只要不傻,他可以做好很多很多事情,人不要小看自己,智力只要中等的话,一个人的潜力是可以无限的。具备了这个勇气去追求自由和自己的生活,人生会大不一样,生活其实很好玩。
网络和平等
海都:10年前网络还是个新事物的时候王小波就写过一篇《从internet说起》,他赞成并且期待网络世界。10年前,网络是人们理想中的平等世界。现在,网络管制和网络暴民成了新的话题,在你看来,网络是什么?它还是你心目中的平等世界吗?
连岳:网络对这个世界是非常好的事。它让世界变平了。以前,特别是从事文化做艺术的,你不到北京上海呆着就是死路一条,现在就是最偏僻的地方,只要你能上网,你仍然是零时差得到资讯。要说网络暴民,我去年就说过了,不存在网络暴民。你在网上说“他妈的”和“真漂亮”,在本质上,同样是表达你的态度和观点,在生活中,也是一样。至于网络管制,即使有网络管制,我认为也还是相对平等的,因为管制针对其中的所有人,从这一点来说,它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当然,不管制是最好的。
阅读和文化
海都:文化是什么?王小波说,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总和。是能够使人快乐和感觉美好的东西。而网络又带给我们什么呢?大量的粘贴复制,创造性在哪里?再看看现下的“文化热”———国学,王小波专门写过一篇《我看国学》,他说“孔孟程朱我都读过了,如果这就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主要部分,那我就要说,这点东西太少了,拢共就是人际关系里那么一点事,再加上后来的阴阳五行。这么多读书人研究了2000年,实在太过分”。现在看看,说得真对,我个人也觉得,最红火的易中天于丹说什么大汉三国孔子,其实也无非就是“人际关系里那么一点事”。很多中国人的生活被湮没在人际关系当中,这是很可怕的。
连岳: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两个方面说。一个是资讯,其实资讯的增加和传递也能使人快乐,表面上似乎只是粘贴、拷贝,其实在资讯整合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各人独有的思考,它促进了创造和创新。真正的创新是很少的,真正的新想法新观点从来只有一点点,创造是少数人才有的特权和乐趣,但这不应该妨碍大部分人享受文化的乐趣。文化的创造者、使用者和享用者都应该得到他们自己的乐趣。
至于国学和西方经典,我觉得现在重要的不是国学,而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五四”以来一直提倡的民主和科学恐怕才是当务之急,有了民主意识和科学态度才能对所有的现象做一个正常的判断,决定我们要追求什么。这是五四以来一直没有做好的。
至于人际关系,它不应该是一个重要的东西。我认为它其实是很虚弱的东西,你不在乎它,它就很虚弱。中国人应该学会对他人说不。我不在乎这些(人际关系),一样有很多朋友,过得很愉快。
 
写作与生活
海都:王小波说他“年近不惑的时候,终于明白了,自己最适合做的事就是躲在家里写文章”。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我为什么写作》,我也想问现在的你:为什么写作?
连岳:对于写作……我其实没想过为什么的问题……写作就是职业,我擅长写专栏,这是我最容易挣钱的工作。每周写完约稿,我就去玩儿了,活得开心就好。我没有什么目的很强的写作计划,不会把它看得多么重要。
连岳是谁
福建长汀人。原名钟晓勇。1970年出生,当过教师、检察官、《厦门晚报》记者,2000年辞去公职,去了《南方周末》,后来当过《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2002年回到厦门,成为自由的专栏作家,生活在鼓浪屿。
□相关阅读
《我爱问连岳》
连岳的情感问答专栏结集,大部分是连岳2003年初到2005年底在《上海壹周》的专栏,共计收入一百余篇。
《我是鸡汤》
连岳在《南方周末》专栏“我是鸡汤”的作品结集。解答读者情感疑难。
《格列佛再游记》
连岳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小说,写的是格列佛游历四个国度(铁舌国、雪国、镜国、超光速时空)的故事。
《神了》
是连岳阅读《圣经》的随笔。他借《圣经》为支点,以新旧约中的部分段落当作论据或者作为结论,漫谈当下文化、生活、道德等。
《来去自由》
连岳的随笔集,包括在《南方周末》上的“冥想”、“数字神经”、“自以为是”、“连城诀”、“在巴黎”、“如是我闻”等专栏作品的精选结集。
(连岳说,他没有刻意出书,都是作品的结集。依照记者个人喜好排列。)
连岳推荐“具备了常识的书”
连岳不肯推荐书目,他说这种事干得太多了没意思。最后他说,不要太多吧,《三国演义》、《红楼梦》其实可看可不看。国外的书,看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就可以,国内的,看看王小波已经足够。
http://www.hdzxw.com/hdrelax/dx/200708/27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