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农业局长考继佳:深入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 努力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19:25
潍坊市农业局长考继佳:深入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 努力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
----总结“十一五”、谋划“十二五”之潍坊篇   发布时间:2010-08-24 访问次数: 48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为重点,全面提高发展水平,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十二五”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十一五” 期间,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粮食安全为保障,以瓜菜、果品等特色高效农业为支撑的农业内部产业体系。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立足于增强产业带动能力,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改制改造等措施,培植壮大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骨干龙头企业已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

  三是农业标准化助推了品牌农业快速发展。通过加强质量标准、检测机构、执法队伍等建设,基本建立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并不断创新完善质量安全监管的体制机制,推进了品牌战略的实施。

  四是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适应农村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生产关系的调整。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推进了适度规模经营。

  二、“十二五”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要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着力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要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以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由高产高效型向高端高质高效型转变,重点组织实施农产品基地“531”提升工程,即在全市建设500万亩优质粮生产基地、300万亩优质瓜菜生产基地、100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

  三、“十二五”发展重点

  在具体措施上,重点是抓好“五个转变”,强化“两个保障”。

  “五个转变”:

  (一)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由传统产业向新型高端产业转变。对我市西部设施农业水平比较高的县市,重点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高端农业发展;对东部农业结构调整空间较大的县市,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对城市近郊地区,结合生态建设,积极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上,以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粮食高产创建为带动,加快标准粮田建设和高产技术的攻关推广,以确保粮食安全,拓展结构调整空间。对所有已建和在建的优质瓜菜基地进行规范升级,以建设国家级和省级蔬菜标准园为带动,加快刚刚出台的《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园区的意见》的落实,每年再重点打造50处以上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园区。

  (二)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由单纯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始终不渝地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档次。在龙头企业规模上,加快由小向大的转变,重点扶持培植一批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在产品档次上,加快由初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增强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增值水平。在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上,加快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的转变。加快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使产业化经营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市场主体,提高一体化水平。

  (三)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战略,推进农业由产量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升级和实施。以加速研究制约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加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范的研究和推广力度,牢牢把握农业标准的制高点。二是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净化生产源头。重点是加强高毒剧毒农药和禁限用农药的监管,积极探索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推行产地准出制度。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对食用农产品集中产区和生产基地实施产品准出制度,产品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

  (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加快农业生产由分散型向组织化转变。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采取多种形式,在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科技服务、土地流转等领域加快组织创新。坚持边发展边规范,重点在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上下功夫,规范运作行为,保障合法权益。在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具有高度约束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的产业协会。

  (五)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推进农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以国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为切入点,加快构建富有活力的农技推广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率先创新县乡一体的基层农技推广体制。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以上。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为重点,加快发展低碳、低氮农业。

  “两个保障”:

  (一)完善投入机制,强化农业投入保障。一是强化以项目为载体的农业投入能力建设,认真抓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确保项目有投入,建设水平有新提高。二是发挥好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作用,尽快构建起财政投入引导,信贷投入助推,农民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围绕解决农业投入资金不足和贷款难的问题,多角度搭建农业投融资平台。重点抓好在龙头企业间组建担保机构;以蔬菜大棚、土地经营权、农村房屋等农民资产作为担保抵押物贷款;组建农业生产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方面的试点和探索。

  (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业服务保障。重点完善四个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重点创新农技“110”服务方式,丰富“12316”热线服务内容,确保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二是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重点抓好重大植物疫病防控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继续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提升隐患较大和新型病虫害的预警与防控能力。密切与气象部门的联系,科学指导抗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业执法监管体系。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中心,实行“重心下沉,监管前移”,在县、乡两级设立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农业行政执法、农产品质量检测于一体的农业执法监管机构,村级设立农产品与农业投入品监管员,形成“三位一体、三级管理”的基层农业执法监管服务体系。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重点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