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一),我家住在城隍庙前街口西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40:45
 

我的童年(一),我家住在城隍庙前街口西边

回忆录

我在浙江省兰溪县出生、並度过了整个童年,但我的籍贯是永康县,也就是说我的父毌是永康人。永康在金华府东北,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是人多地少的地区,上世纪初大多青年人都以拜师付学手艺求生,有点手工技术就可以走遍天下,有所谓的“五把刀”手艺,即裁缝的剪刀,篾匠的篾刀,理发的剪刀,泥水匠的匠刀,打铁匠的斧刀。我祖父是唐先镇楼下陈村人,以上门女婿到了中山后村胡家,生了老大就是我父亲,下面还有两个叔叔。中山后村就在著名风景区五指岩的山脚下,父亲沒有读过书,是个文盲,从小在家帮舅舅家放牛;而唐先镇的外婆是我祖毌的妹妹,由中山后村嫁到唐先施家,毌亲是施家的小女儿,还受过私塾文化教育,他们之间还是表哥、表妹的近亲关系。一般近亲不宜联姻,怕影响后代的发育;但也有另外说法,近亲联姻有利于各自长寿基因的遗传组合,后代可能更长寿。不过那个时代“亲上加亲”、“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是异常普遍的,巴金小说“家”、“春”、“秋”中的觉新与表妹梅芳相好也很自然。父亲年轻时就拜裁缝师傅当学徒,从而到了交通方便、商业繁荣、有“小上海”之称的兰溪县城,三年学徒出山,自己就可以帮人或开缝纫店。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城隍庙前街外西側,好象是胜利路开了一家缝纫店。两间大小两层楼房门面,楼下接待生意、加工衣服,一边有饭桌供家人、师傅和学徒吃饭,侧门进去是厨房,水缸,下面这张老照片很象我家烧柴火的的灶台。


楼梯下是厕所。楼上可以住人,还有一个晒台。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进城的农民工找工作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但那时的城市化水平仍然不高,沒有自来水,用水要靠挑夫从兰江挑上来,装在水缸里备用,洗衣服还要到兰江去洗。柴火是靠卖木柴的农民。沒有电,晚上用煤汽灯和煤油灯。

     上图右边大人旁的髙门有点象城隍庙前街囗,那我的家就在西边相邻的两层楼房。馬路宽差不多,但路面不象,当时两侧路面是小块方形布滿规则小凹洞的水泥地,中间有1米多长的条石舖盖就的下水道。

这个人就象从兰江挑水卖的挑夫,连两隻水桶都很象当时的形状,感谢摄象者保畄着历史的痕迹。


    “兰溪新闻网”办得很好,还有一个“兰江论坛”,许多网友积极参与,发表意见、感想、体会等,这自然有利政府改进工作,也是网友自我交流、教育的过程。我愿意把“我的童年”在这里发表,供大家分享,说不定还会找到昔日的学友和老师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