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47:06
周洛华
7月份CPI公布之前,就有许多专家和研究机构在合唱他们的预测“7月份数据将是全年高点”。与此同时,各路财经媒体纷纷报道了俄罗斯旱灾导致小麦出口暂停的消息,结合我国国内的自然灾害,似乎农产品涨价已是一个必然结论了。
7月份CPI公布之前,就有许多专家和研究机构在合唱他们的预测“7月份数据将是全年高点”。我当时非常惊讶,因为他们在尚不知7月数据的时候,就已预测该数据,无论高低,都是全年高点。数据公布之后,有关部门又通过媒体传达了这样的信息:“7月份以后的CPI数据可能会在7月份水平上震荡”。震荡这个词,在股市中一般是一种委婉地表达对行情看淡的讲法。所以,我估计,有关部门对于今年下半年的CPI数据进一步走高,是有思想准备的。与此同时,有专家学者进一步提出,原定的CPI全年目标3%并不科学,而应扩大到5%。我猜想,这些言论的主要目的可能还是委婉地向大家打招呼,希望大家在心理上提前适应物价上涨的局面。
与此同时,各路财经媒体纷纷报道了俄罗斯旱灾导致小麦出口暂停的消息,结合我国国内的自然灾害,似乎农产品涨价已是一个必然结论了。我认为其中的逻辑很有问题,其核心思想是供求关系决定农产品价格,只要供应因为天灾而减少,价格就会上涨,农民惜售心态增强而捂住粮食(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媒体还是有正义感的,只批评地产炒家捂盘,从不指责农民捂粮)。我认为,我国全年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加上历年来政府实施的具有前瞻性的粮食储备政策,市场并不支持供应短缺而导致价格上涨的理由。
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大约10年前,我国还曾经出现了这样的窘境:尽管政府的粮库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农民还是抱怨卖粮难。当时我国正经历严重的通货紧缩,尽管央行把银行利率和准备金率一降再降,并保证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但是物价还是一路下跌。这10年来,我国粮食基本平衡略有结余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不可能因为供求失衡导致粮价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于是,就有人提出是货币政策的原因,他们引经据典地说某美国经济学大师曾说过,“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其背后的逻辑是货币发行一下子多起来了,所以物价就上涨,这个逻辑也很突兀。如果仅仅是多发货币的话,为什么住房和粮食在暴涨,同时工资收入保持稳定而股票“跌跌不休”呢?为什么流动性洪水并没有把所有资产价格都提升起来呢?
我坚持这样的观点: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水平下降的结果,而货币政策会放大这种结果,市场炒家则利用天灾等借口推高价格,由于生产力水平下降,导致股价下跌,物价上涨,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缩水。这个逻辑主要基于“全过程、全对冲,持有误差项”的信条,以及老同学“郭末弱”对我的启示。老郭经营着一个纺织厂,他始终面对这样的窘境:可以借钱扩大规模,但要承担的风险是万一以后没有足够的订单怎么办?也可以借钱买新的日本织机,转而接些高毛利、小批量的订单,这样也有风险,万一员工掌握不了这些新设备,对技术要求更高的客户的面料处理不好就会面临索赔。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险,前者是让你去从事金融冒险,提升杠杆率,相当于融资买股票;后者让你承担研发风险,探索未知领域,掌握先进技术必然有风险。
在一个假设的金融市场上,老郭为了克服前一种风险,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工艺水平,先买入棉花看涨权证和布匹看跌权证,如果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正的差价,并且该差价高于老郭的生产成本,老郭就可以放心去扩大生产规模,而不必操心技术进步的事情。如果市场上每个人都这么干,两个权证的价差很快会收窄,否则就有无风险套利机会了。然后我们很快会发现棉花涨价而棉布滞销。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基础农产品涨价而制造业水平下降的局面。下游技术水平越是停滞,生产经营模式固化,越会导致上游原材料涨价,进入通货膨胀周期。除非老郭开发出新技术、新工艺,用同样的棉花纺出更好的线,或者织成更高级的布,这样他才能重新扩大两个权证的价差。如果我是一个投资人,我发现老郭的纺织厂具有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技术,我就会融券做空其他厂的股票,融资做多老郭的纺织厂,由此就推高了老郭公司的估值,这样的高估值就鼓励了大家都去科研开发,最终提升股市的估值(请大家参考我在上海证券报发表的《股市是原因不是结果》)。如果老郭用同样的棉花制成了高毛利的布,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他就会以比较有竞争力的价格推向市场,导致原来的面料只能跌价,由此倒逼那些普通面料厂也要创新工艺,用更少的棉花来织布,由此才能保住他们与老郭的竞争地位。试想,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普遍预期纺织业将迎来一轮技术进步,他们还会积极推高棉花价格吗?他们一定顺势做空棉花,转手买入股票。技术进步的结果是,棉花跌价,而纺织厂的估值被抬高。投资人的多空转换是非常快的,远比技术进步来得更快。
读者大可不必为老郭操心,真实情况是他借了银行的钱去买房产,其收益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实业,既无心扩大生产规模,也无意提升工艺水平。其实,某种程度上,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市场的写照。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下一篇返回目录
文章评论所有评论
共 2 页  首页 上10页 12 下10页末页
[12楼] 评论人: 真真查看 真真评论专辑
周的理论很有意思,研究研究!
2010-8-22 0:00:20
[11楼] 评论人: 天凉好个秋查看 天凉好个秋评论专辑
用生产力的提高和下降来解释经济问题、股价问题是个好思路。希望楼主尽快研究出一个定量的理论出来。让那些被美国忽悠的蹩脚经济学家们好好学学。
2010-8-21 23:35:35
[10楼] 评论人: 紧急下潜查看 紧急下潜评论专辑
我感觉为什么通胀却股市下跌,这背后其实隐藏着通缩。
想一想为什么银行号称不缺钱却拼命上市在融资,会不会是到现在本金不足导致没法继续大规模放贷了那,要知道去年的很多项目资金应该都不是一次到位的
2010-8-21 22:19:34
[9楼] 评论人: gbaidu2009查看 gbaidu2009评论专辑
说通货膨胀是生产力,也就是有生产力特有的有效时间分布之浓度/频率,不是按照主观意愿的频点去走的意思。维数少和自我约束过分少,是人们主观上容易绕圈圈的起因。释放给各处冒出来的受害者,让他们享有索赔等属主的义不容辞的权利,是客观的,而主观上看到的表象们,尽管一时间和它相比,声势大得不得了,仍然没有找对瓶子盖,最后可能输的很惨。液态的、流动性的问题,如同你到了长江,需要找真正行家,用习惯于水战的东吴的战术,即便把陆地上的钢筋铁索拿来,绑成连环舰,一样遭火攻。经济的问题,原有经济本身内生的解决办法。经济范畴,也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范畴,不是逞能的范畴,责任、眼界、岁月不饶人。以上是个人对博主的文章立意的一点点理解。
强调关心的人数,克服贪婪,各有比喻。一个是,公园的花经常被人偷摘,起初立了块牌子,写着,违规者罚款100元,没效果,后来改成:举报者奖励20元,立即见效。另一个是,老渔翁救了一个神奇的鱼儿,鱼儿说,可以满足你很多愿望。老渔翁的婆娘说,想把破厨具换成新的,去说了,变成新的。后又说,破屋子想变成大户庭院,去说了,成了,说变成王后,也成了,还要主宰星宿,去说了,鱼儿走了,回来,老婆婆还在破屋子里用着破厨具。
2010-8-21 16:04:41
[8楼] 评论人: gbaidu2009查看 gbaidu2009评论专辑
资本主义的后期,主要是和大垄断、大银行的反垄断博弈。滞胀之后,被排队了,最后不得已,队排老长,过分把十分不同属性的物品变得接近了、“有序化”了,等于可以用类同货币的方式处理了,扩大了银行类机构的职能,等于是竞争的市场拱手降伏在大垄断的手下。
所以,个人以为,正是社会在人道和物品有序、不浪费(继续有序下去,可以不顾婴儿索赔的道义,让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在临了继续有序化)等权衡时候选择了『贪婪』、『“节省(东西/有序/秩序)”』,积累出了后面缴械投降的结局。
产能过剩,然后重组,但可能是有市场外的手保护下的重组,在股市上独领风骚。关注这种现象.......属主的随机化是市场经济要求的,和物品的复制能力、生产能力、GDP指标不是一回事。防止这个化、那个化,私有化、侵吞化、垄断化、少数人化,是和生产的工作狂不干系的。理想的、不强调门槛的、随机波动的、变化莫测的、多股多维的证券市场倒是容易形成分布均匀的财富效应(勿和现存市场联系起来)。
市场经济,一样可以甩开膀子干,一样如同打仗如同激烈异常的游戏,需要八面玲珑、眼观六路,“战场”(比喻)上散落的物资暂时是不能去捡的,那样丢失的是战役、战局和士兵的整个(性命)。这部分的计划是需要符合博弈和道义大原则的,该收手的,还得收手。
2010-8-21 15:40:11
[7楼] 评论人: gbaidu2009查看 gbaidu2009评论专辑
对滞胀的处理,更能体现社会生产关系需要浓缩到『选择』这个层面,不让选择,最终一个大手把蝴蝶翅膀上的花粉粘走了,蝴蝶的翅膀反而支离破碎。社会往往不去追究对滞胀处理之细节,马马虎虎。如同三鹿破产索赔程序,其实没有走正规,是很严重的,社会、甚至媒体马马虎虎了。慢慢地,蝴蝶翅膀经不起了,薄厚不均,人们诉求于计划经济之手去约束必需品的价格,但是没有看到,当初正是在滞胀品上的计划性没有被充分的市场公平原则深究,而造成了很多的后果。比如三鹿索赔案,听起来很有计划性,怎么怎么着,但最后没有了法人来为带历史过程的责任负责。
2010-8-21 15: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