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兰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36:57


蕙质兰心         

 

今天午饭回来,收到某人送的一盆白色蝴蝶兰,娇美的模样在屋内绽放,落落大方,可它不是中国兰。因为几日前,我曾与某人推荐了王菲的《幽兰操》,并扬言欲作一组中国兰之文。只是一直觉得中国兰的文章很难写,费时费脑还未必讨好,故一直拖沓不前。但如今看来已是箭在弦上,毕竟如某人一般误解了中国兰心质的大有人在,令那份流传了千年的蕙质兰心也变得模糊起来。

 

兰科植物种类不胜枚举,中国兰在其中所占的份量是微小的,以至于如今大多数人提到兰花,总会浮现洋兰的模样,如我之前写过的特立独行的兜兰、雍容馥郁的卡特兰、美丽哀愁的蝴蝶兰,而被我们传承了千年的中国兰却渐渐沦落至孤芳自赏的角落,被多数人遗忘了模样。可其间蕴含着那些无数美好可贵的操守与品质呢,难道也一并遗忘了吗?于是,这篇开始的兰花(无特别注明外)均只指中国兰。

 

《幽兰操》是我最近听得最多的歌曲,古琴流水般一声呵声,王菲平静而坚定的声音毫无修饰地在每个夜里陪伴我入眠。词是由韩愈的《猗兰操》改的,当初韩愈模仿诗经的文风借物喻人,写出孔子那如兰花般高尚的操守,以及悲叹其生不逢时的命运。我最喜欢最后一句:“君子之伤,君子之守”。不过《幽兰操》里将最后一句改成了“君子之守,子孙之昌”就未能免俗了。

 

既然古人将孔圣人用兰花来形容,可见兰花在群芳中的地位是极高的。似乎有一些字眼就是专为兰花而准备,如雅、清、幽、静。单单仅这么初初地了解这三个字的内含与外延,将兰花联想成蝴蝶兰、卡特兰等洋兰的人应该就不复在在了吧。

 

国兰的栽培历史悠久,孔子以爱兰著称,他以兰自喻“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后经历代文人墨客的吟咏,至明清时代有了兰花空前的繁荣,兰花从空谷深处里遍及寻常百姓家,成为一种朴素高尚隐忍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能从兰身上找到自己道德的尺度与标准。只是再后来,虽然官方并没有直接掐断了它的命脉,但懂兰赏兰的人仅限于宋庆龄、朱德、邓小平等名人,而百姓们要不被叫去大炼钢铁了,要不就上山下乡了,人们更愿意以大红花自喻,而不是角落里暗香涌动的兰。

 

国兰大体上可分为春兰、建兰、蕙兰、寒兰等,其外形相差不多,均是瘦花细叶之品貌,《猗兰操》里的第一句“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便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兰花幽幽颀长的外表与盈盈清香的气质。国兰正是以这种不偏不倚的安静状态征服了泱泱大国的上下数千年光阴,如今,空谷幽兰仍安静地开在某个角落,等待着文艺与生活的复兴,等待着操守与道德的重构。不采而佩,于兰何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