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大幅度下调的改革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47:51

老白头评说

——事业单位养老金大幅度下调的改革方案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而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大幅度下调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金,以求与企业基本一致——全国月人均养老金1080元的标准(公务员除外)。

人保部改革的理由主要是财政负担困难。大幅度降低事业单位养老金,可以大大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据说大幅度减少3035万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能够减少1000多个亿元国家财政开支)。

很明显,人保部的养老保险改革是与当前国家,保障民众生活,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拉动内需的政策背道而驰的。正确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在国家增加对贫困人口收入补贴的同时,加速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金。

继续提高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增加对城乡贫困人口的生活补贴是拉动内需最为见效的初步政策。国际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如台湾)给贫困人口发红包,以应对经济危机和市场萧条。

附文(在文后)的作者指出:

向本是消费主体之一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开刀,客观上不利于经济复苏。合理的改革方向只能是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养老制度,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标准,使之向事业单位员工看齐,进而向更完善的公务员看齐。

我认为道理是十分明白的。

那么健全城乡统筹的养老制度,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标准的根本方针难以实行是主要原因是国家财政没有钱吗?

这显然是众所周知的假话。

附文的作者指出:

比如二00八年面临如此大的经济发展挑战,中国共录得财政收入六万一千三百一十六点九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九点五,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更多地投入到拉升消费的预期上——提高全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还是有空间的;如果非要做减法,那不如通过完善吏治将每年9000亿的“三公消费”压缩下来,部分用于改善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既遏制了群众深恶痛绝的官员腐败之风,又缓解了企业退休职工生活之困,岂不是两全其美?

我认为附文作者还未发现关键的问题。

我们知道国家企事业人员从建国以来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除了发放少量工资之外,大部分收归国库,其中有不少用于国家的建设,比如长春的一汽、拖拉机厂、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巨大财富积累,扩大和建设了很多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在文革以前企事业人员为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他们退休以后,本应该受到国家的供养,国家不应该把企事业人员的养老金当做财政负担。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体制改革,很多优秀的国营企业改成股份制企业。原来1元一股的陈旧设备、设施如今变成了十几、几十元一股。如今股市里的国家股的总资产已经达到非常大的一笔数字(其中已经流失的无法计算)。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资产本来就归全民所有,应该成为全民医疗、养老保险基本金的重要来源。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把国有企业的股份发给全民。

人保部面对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不足的问题,不是理直气壮地向财政部要,不是向国务院打报告据理力争,而是提出与国务院关注民生,拉动内的相反的改革方案,是可忍,孰不可忍。

老白头在此建议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应该就人保部提出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进行质询。

附文:

 

所有人的养老保险都应向公务员看齐 (2009-02-03 02:18:43)

标签:事业单位养老 养老保险 公务员 事业单位职工 养老金 美国 杂谈 

分类:写给大家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人保部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而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目前与公务员挂钩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全国月人均养老金1080元的标准。一个敏感的问题是:目前作为权力部门正规军的公务员却不在此列。我靠,杂牌军还没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改造,养老就这样被嫡系部队甩了,自然有很多人有意见,当然也有拍手称快的,终形成了社会争议事件。
    据称,此次有关部门下决心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财政负担问题。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一旦改革成功,事业单位人员按照企业标准来发放,那么养老金待遇则会大幅下降,而国家财政负担也将大大减轻。 
   听起来挺有道理。您想啊,这些曾经的政府编外机构如今基本上实行了企业化管理,不少争气的还自负盈亏了,凭什么继续和人民公仆们享受同样的养老保险待遇呢?简直天理难容。
    这么看问题其实就有些片面化。比如事业单位人员多处于夹心层地位,一方面企业化的高薪无法享受(比如脱胎于电力主管部门的电力公司,脱胎于电信主管部门的电信公司等),另一方面财政福利正在逐步减少。尤其实行阳光工资后,各地事业性质人员收入已远落后于公务员收入,其整体收入顶多能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线。比如近年来公务员加薪大多数事业单位职工都始终缺席。
     必须承认,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国家福利制度应该苛守公平公正的原则,事业单位自然不应该优越于企业单位,甚至农民工乃至农民。这需要养老保险应该是“全国一盘棋”,消弭身份的差异,只要是共和国公民就当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各人承担相同的自缴比例,到期享受平等的社会养老标准。但要实现在一诱人的目标,我们的改革似乎应该从手中握有制定游戏规则大权的公务员队伍入手更合适宜,也更顺应民意。而且公务员保障纳入社保体系,实现与社会保障制度接轨,已是世界各国较为通行的做法。
    再结合当今扩大内需保增长的现实课题,目前向本是消费主体之一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开刀客观上不利于经济复苏。有观察员一针见血地指出,养老保障的作用,在于消除人们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稳定的担忧,从而促使人们放心去消费。这也就是当年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要为美国人民建立社会保障的根本原因。假如养老保障反使人们有后顾之忧,不敢去消费,那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作用——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本来就比在职工资少,如果真如人们预计的,将降低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必然会令事业单位的退休者的生活水平“协同”下降,更会对尚未退休者构成一大心理压力。
    因此,目前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个令人忧虑的减法,宛如“拆东墙、补西墙”,并不能给看齐的企业职工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充其量只是一针口惠实不至的安慰剂。结合国际先进国家的经验,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做好加法。合理的改革方向只能是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养老制度,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标准,使之向事业单位员工看齐,进而向更完善的公务员看齐。2004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5年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今后还应继续提高,直到全体公民都能像退休公务员那样安度晚年。这也符合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奋斗目标。
    当然,结合养老退休金普遍面临“空账户”运行的困境,我们必须认真思考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其实我相信做好加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比如二00八年面临如此大的经济发展挑战,中国共录得财政收入六万一千三百一十六点九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九点五,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更多地投入到拉升消费的预期上——提高全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还是有空间的;如果非要做减法,那不如通过完善吏治将每年9000亿的“三公消费”压缩下来,部分用于改善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即遏制了群众深恶痛绝的官员腐败之风,又缓解了企业退休职工生活之困,岂不是两全其美?
   反正,像当年马丁。路德。金那样,我也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所有人的养老保险都和公务员一样——至少起点一样。
  (本文应本报评论部主任刘文宁女士所约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