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神道李一为何能够唬住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16:11

 

假神道李一为何能够唬住名人?

(2010-08-18 14:41:48)  

 

重庆缙云山“绍龙观”的道长李一还真的是大师,名头显赫,什么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之类的,说出来能够唬住很多人,据说在李一大师的徒弟有3万人,这可比当年的孔夫子利害多了,孔子的弟子充其量不过3千,贤人更加少,只有72个,而这位不久之前还默默无闻的李一道长却是拥趸甚众,简直如蜂拥而至不计其数,其中就有不少名人。道长之所以成为大师,自有其精妙之处,据说他可以在水下通过什么胎息之法呆上2个多小时,也就是说他可以断气2个多小时而生存,这足见其绝非凡人肉胎,一般人在水下憋个几分钟已然算是长久了。李大师还有其它的什么功法如辟谷、可以过电220伏给人治病之类的,也是神乎其神。

 

李一的道行到底有多深,咱不是那个行业里的人,也没有深究,仅仅按照常理来说觉得不太可能,但是要说究竟奥妙出在哪里,也是稀里糊涂的,方舟子,司马南之类的那是真正的打假勇士,他们有破解之法,能够看穿其中的破绽。咱们就不往这些方面去凑热闹了。

 

我真正关注的,是那些徒弟们。说徒弟也不说那些芸芸众生,我只来说说其中的那些名人。李一徒弟中,目前我们能够知道的,真得也有些名号如雷贯耳,什么马云,什么王菲,李亚鹏,什么杨锦麟,等等。在这些人当中,杨锦麟的名气算是小些,毕竟看凤凰卫视的读报的人不多,他自己倒也有声明,说仅仅是听过课之类的,算不上什么徒弟。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眼下倒李的风潮猛烈,杨锦麟也有意避开些。而像马云的依靠IT行业发家,如今是数一数二的知识型富豪,居然也落入了李一的道场之中,这样的新闻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仔细想想也有道理。十五年之前,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当地的小老板,一个靠婚纱影楼赚了第一桶金的人,说起来他也算是我的校友,受过高等教育,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下海经商浪潮中丢弃教师饭碗,当起个体户,算是有见识有胆魄的人。我与他交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话就是,活着没有意思,不赚钱没有意思,赚了钱也没有意思,有时候觉得赚了钱更加没有意思。那时候,作为一个一年辛辛苦苦下来只有万把块钱收入的记者行当来说,他这样的影楼老板一年几十万的收入应该是很多了,简直羡慕死人了。可是这些有钱人居然说赚钱也没有意思,这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

 

这事情要是搁在今天,我就觉得倒是可以理解,这些人虽然腰缠万贯,要什么有什么了,可是在精神层面他们显然没有达到自己需要的,或者说钱包鼓了,心灵却是空虚了。对一些生活清贫的人来说,的确可以担忧的事情比较少,所谓三饱一倒,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自然也就不会去想象追求什么更高的境界。这就是日常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而对一些事业有成的人来说,他们创业本来就难,如今守成更加艰难,要时刻准备着不进则退,要担心赚得钱如何能够赚得更多的钱,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赚钱后,还要开拓领域,跨行业经营,在经济上有成就之后,还要跻身政治领域,要想与那些当官的平起平坐,谋得话语权。另外,或许在清贫的时候想不到那些比如找个情人、出门旅游之类的休闲事情,而到了有钱之后,这样的想法自然就冒了出来,所谓保暖思淫欲,有钱变悠闲。这些因为有钱带来的所有变化,都集中到了精神层面,人们想得多了,而一旦想多了,就很容易想偏了,想入非非了。什么也不想,难得糊涂,自然也就乌有烦恼,而人有了烦恼,就希望能够解脱,这种解脱有时候能够自我实现,更多时候却不能自我排解,自我完善,那些大师们正是瞅准这个缝隙,向那些有钱人款爷们进攻的。其实,就人们有了烦恼需要宣泄排解的渠道,需要有人给予适当地引导的角度说,也不光光是有钱人这样,其他普通人但凡有烦扰苦闷之事,都会这样。只不过对大师来说,引导有钱人,劝戒款爷可以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可以得到自己精神上更大的成就感--大师们自己的虚荣心也是很强的。

 

同样的道理,除了有钱人,如王菲、李亚鹏这样的艺术界名人,还有杨锦麟这样人,虽然也算是见多识广,曾经沧海的人,也会有愚钝不开窍,也有郁闷焦躁的时候,在前路茫茫之际,大师们的出现就如同航标灯一样照亮自己,豁然开朗了。

 

所以,我们也不必刻意地责备这些被大师们训导点拨的名人们,他们依傍大师,决不是附庸风雅,也不是懵里懵懂地被洗脑被愚弄,他们乃真心诚意地皈依某种精神,真心诚意地向往某种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很可怜,他们主宰不了自己,战胜不了自己的欲望,来寻求外力的支撑了。

 

至于类似樊馨曼这样的所谓名人,依靠自己是媒体人的身份四处为李一道长作推广,作宣传,相对来说对社会的影响会更大。因为她不但把自己困陷其中,而且为虎作伥,帮忙拉人下水。这就很有点像是自己被强奸了,还不断地四处找人以供强奸犯继续犯罪一样。

 

假神道李一是可恶的,对社会造成的损害也是巨大的,但是,更应该反思的追悔的,应该是那些依傍大师的那些人。捧臭脚是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没有人捧,那些人的脚也不会臭,起码不会这么臭。在这里,那些名人尤其应该反躬自省,因为他们的社会示范作用更大,造成的影响也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