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分析师吕伟钢:中国互联网的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33:11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 02:09 第一财经日报
文/吕伟钢
玛丽·米克,这位在1999~2000年期间被尊为“互联网股市皇后”的摩根士丹利的互联网分析师,2004年专门出版了一份《中国互联网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玛丽重温了一段1995年PaulSaffo对互联网的评述,对我们理解互联网这几年从热到冷、从冷开始回暖到现在又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热,我觉得很有帮助,特转引如下:
',1)">
“……作为整个社会和作为个人,我们都患上了我所说的高度近视。我们对某些新技术可能产生的影响抱着希望和预期或者感到害怕,这使我们高估了其短期的影响,而现实总是不能达到这种过分的预期。因此,我们又感到失望,这使我们走回头路,低估了长期的影响——而我可以向您保证,这一次还是如此。这东西的短期影响会小于媒体的炒作,但是长期的影响将大大超过我们今天的想象。”
互联网之所以在1999~2000年在中国和在全球形成泡沫,是当年我们对它作了过分的希望和预期,当它没有能够在我们预期的时间内达到我们的期望时,我们就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失望。但是在我们失望的时候,互联网却以一种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量渗透到我们生活、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我们猛然惊觉,原来互联网已经走在了我们想象的前头。
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不断演绎着让我们深感惊讶或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故事。从年初盛大悄然入股新浪成为新浪的最大股东,到微软的MSN门户网站和Google这个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也是全球股市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相继高调宣布进入中国,到上周五百度即“中国的Google”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受到投资者疯狂追捧,这一系列的事件,都出乎我们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
在2005年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可能仍然还会碰到一个接一个的“意外”。在这个不断产生着意外的互联网“国度”,究竟是什么左右着这一切的风云变幻呢?
2000年前的中国互联网,应当说基本上都是美国互联网的简单模仿。新浪、搜狐和网易是YAHOO的简单模仿,卓越和当当是亚马逊(Amazon)的简单模仿,易趣是eBay的简单模仿,百度是Google的简单模仿。
唯一不仿照美国而又让我们能叫得出名字的,恐怕只有马云创建的阿里巴巴。
美国股市的投资者,美国互联网的业界领袖,看好中国互联网的理由,也只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和两个听上去就令人生畏的数字,即中国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以及中国蓬勃发展的GDP。
2000年纳斯达克的科技股崩盘、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中国互联网很快就被美国的投资者和互联网业界巨头遗忘了。2002年底,等到他们迟迟疑疑重新放眼看到的大洋彼岸的中国互联网,已经受短信所赐,改了模样。但更深层、更实质的变化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真正把根扎在了中国的土壤中,有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主张、自己的创新意识,以及把握自己命运的能力。
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形成一个本土的互联网格局,这个本土互联网格局的基础,是越来越成熟的上亿的中国互联网网民,以及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的中国上千万的中小企业。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每一个有商业价值的领域,都在帮助普及中国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抢先占有了市场的制高点。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力量之源。
中国互联网的力量,体现在互联网在中国的燎原之势,互联网向传统经济的渗透,互联网与传统经济的融合,以及互联网在个人生活与社会中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在一年多前发表于《南方周末》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分量》一文中写道:“以电信、IT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取代或正在取代以石油、电力、机械制造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国民经济生活热点向信息、通讯和娱乐业迁移,互联网正好担当了把信息、通讯和娱乐融合到一起的角色。”
正因为如此,互联网业界发生的事件才更多地被我们关注,让我们备感意外的互联网大事,也都在这个情理之中。
中国互联网巨大的市场潜力,使我们有理由乐观地期待,在未来五到十年内,诞生一个超越联想甚至海尔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巨头。而且更值得我们欣喜和骄傲的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中国互联网,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主宰。一个想要分享中国互联网巨大机会的外国互联网业巨头,已经无法忽视也绕不开我们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所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力量。
中国网上购物用户规模及预期
对比2003年,2004年中国网上购物用户规模实现了将近翻一番的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卖方阵营的扩大、商品种类的多元与网络用户的增加。
综合考虑国内互联网发展情况与网上购物市场的竞争格局,初步预期,国内网上购物市场今后三年的用户规模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2.3%,2007年总用户规模约为1621万人。
对比2003年,2004年中国网上购物市场规模实现了165%的增长,全年成交金额从2003年的17亿元人民币增至45亿元。
初步预期,国内网上购物市场今后三年的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7.5%,2007年总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296亿元。
目前,中国网民对于网上购物表示感兴趣/非常感兴趣的比例为53.1%,而明确表示不感兴趣的网民仅为5.9%,表示一般的网民为41%。这对网上购物整个环境的培育是非常有利的条件,这部分网民值得网上购物厂商对其密切关注、进行深挖。通过对整个产业链结构的不断优化,使对网上购物感兴趣的网民转化成为网上购物忠实的用户群体,并带动对网上购物持观望、犹豫、表示一般的态度的网民。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对中国网上购物市场的理解是:
1)目前国内市场尚缺具有相当规模和专业程度的网上购物企业。国内在线零售网站在资金上的缺乏使得网上购物不能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和品牌效应,在未来电子商务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后,也难以满足客户们对品种、服务、价格方面的要求。
2)目前国内网络消费群体尚未到位。国内有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网民多数处于16~25岁的低收入阶段,而且消费偏好更倾向于网络游戏、无线增值业务、在线影视娱乐等休闲娱乐服务,而非网上购物。
3)目前国内网络消费环境尚不完善,网上购物立法匮乏,与传统购物环境相比,网上购物在售后服务、质量保障等方面仍然难以让消费者放心。信用体制、网上支付、物流网络三大瓶颈也仍有待解决。
4)尽管目前国内网上商品较多,但是品种细分却还远远不够,对比传统的线下零售,可选择的余地相对还非常少,导致电子零售市场规模现阶段仍然难以与传统大型商场、超市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相提并论。
5)尽管日用百货销售价格较低、利润空间较小,但相对于传统百货业,电子零售可以大大节约新增店铺成本,具备无限制容纳大客流、无限制陈列商品的优势。参照国际上在线商店的发展经验,消费需求较大的百货商品同样适合通过互联网实现分销。
6)尽管资本投入不足一直是中国电子零售产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2004年,中国网上购物市场还是开始呈现出百花争鸣甚至混业经营的局面。愈来愈多的运营商度过了互联网的寒冬,愈来愈多的网民加入了互联网消费大军,愈来愈多的商品出现在互联网上。(本报记者陈志刚根据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相关调查报告整理)
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及预期
受中国总体经济的强势增长以及国内内需的拉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截至2004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国际、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也为此大力注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依然保持较高的投入和增长。
iResearch统计发现,到2004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人民币3239亿元,从2010年之后,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iResearch预计,到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总体规模将会达到人民币17373亿元。
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占中国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98%左右,2004年的交易额达到了3160亿元,较2003年增长了128.2%。
网民/企业对于B2B电子商务的兴趣仍然大部分持中立态度。这主要与目前企业B2B电子商务的普及度相对较低,并没有形成使用规模有关。这需要B2B电子商务网站加大对企业B2B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以及引导,和整个B2B电子商务环境的更加成熟,促使更多企业成为B2B电子商务服务的用户。
目前,B2B电子商务服务在企业中使用相对偏低。在网民所在公司/企业中使用过B2B电子商务服务的比例为20.3%。用户使用B2B电子商务服务后,大部分用户认为成本有所降低,最明显是成本降低在10%以下的用户比例达到了43.5%。
iResearch统计发现,到2004年底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经达到了2.7万亿美元,而由于亚太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及政府对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视,全球的经济环境的好转,未来几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局面,iResearch预计到2007年全球电子商务总额将会达到8.8万亿美元。
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在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04年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5万亿美元,而未来几年全球B2B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会保持在50%左右。iResearch估计,到2007年,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将会达到8.3万亿美元。(本报记者陈志刚根据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相关调查报告整理)
_xyz_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