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能否用于“救死扶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39:39
人造血能否用于“救死扶伤”?
打破砂锅
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研制出新型“人造血液”,将在5年内用于救治战场上的伤兵。这种“人造血液”和真正的人体血液有何区别?能广泛用于医学领域吗?请关注——
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近日研制出一种新型“人造血液”,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而成的。它模拟了人体骨髓的造血过程,从脐带细胞中制造出大量血红细胞。未来所有人造血血型都是O型阴性,所以可以用来治疗任何血型的病人。研究人员说,人造血液与健康人体循环中的血红细胞完全相同。
事实上,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外一些制药公司就开始了人工血液的研发,但在人体试验中却出现了心肌梗塞乃至死亡的情况。美国一公司将双阿司匹林分子用于血红蛋白分子的交联,结果在Ⅲ期临床后期发现,在对失血性休克伤员的抢救中,没有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效果,一部分伤员死亡,进而发现输入该血红蛋白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增加了平均动脉血压,而且发现了其他一些副作用。该研发不得不于1998年中断。2009年,美国Northfield公司经过20年开发的血液代用品PolyHeme也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否决上市。理由是使用PolyHeme的病人在30天后死亡的人数要比给予定期输血的病人要高。
“血液替代品”之路似乎漫长而遥远。这一次的新型“人造血液”,是否意味着将迎来一场“输血变革”呢?
人造血克服了传统输血的难题
由于“我国的血液检测还停留在检查抗原抗体阶段,不可避免会有漏检情况,即使使用国外的检测病毒本身的方式——核酸检测技术也不可能杜绝漏检的情况。”中国医学科学输血研究所输血传染病中心专家王憬惺说。因此,传统的输血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排异反应、血液漏检,病毒感染的情况,危及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而此次美国研制的新型“人造血液”却克服了传统输血的难题——它的血型都是O型阴性,广泛适用于任何血型的病人;避免血液污染;可以大规模制造。对于这种“人造血液”的优势所在,华大基因研究院的专家田埂进一步解释:“由于血液是最容易实现生物工程改造的载体之一,而且万能供体相对较少,由于紧急需求多发而应用前景广泛。因此,从输血角度而言,人造血可以大范围运用生物工程来满足需求。”这是人造血的优势之一。其次,他认为从公安卫生安全的角度而言,一般输血前的病毒检测存在一定漏检情况,造成很多由于输血造成的病毒感染,而这种“人造血液”在人工严格控制下,病毒污染风险小。第三,人造血可以避免人体排异反应。第四,该人造血保持了血液的新鲜度,一般血液保存周期是28天左右,低温保存也只有40天,很多手术都因为没有对应血型的血液输血而被延迟。他认为“人造血液”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此外,在克服人体排异反应上,田埂进一步解释:“干细胞在未成熟的发育阶段没有抗原性,后来‘成熟’了,有了抗原性,就导致了排异反应。而美国的‘人造血液’虽然有可能是基因工程的产物,但也很可能是在细胞培养液里加入一些成分抑制了细胞的抗原性产生,而非真正的基因工程,使之可以改造成各种血型。”
人造血产业化还欠火候
既然,人造血有着种种优势,那能否早日产业化造福大众呢?
王憬惺说:“之前的血液替代品属于经过化学修饰的血浆和蛋白类,不具有细胞形态,因此,以往没有产品能够进入临床阶段,均是因为没有实现血红细胞的代用功能。”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武研究员表示,虽然国外的一些大公司、研究所已经有很大的突破,但近些年内产业化是绝对不可能的。一般的研究实验都停留在昆虫、动物实验的阶段,没有真正取得人体实验阶段的成功。他认为实验室可以实现这种“人造血液”,但是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存在很大风险,运用干细胞的分化技术制造血液替代品存在系统型的技术问题。他打了个比喻:“干细胞分化为血细胞的过程中,存在分化为其他细胞甚至是癌细胞、肿瘤细胞的危险,好比干细胞在分化时排队,排队落后的干细胞会在‘岔路’走失。这样的潜在风险难以估量,‘人造血液’的安全性没有保证。”
其他一些专家也表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化干细胞制造“人造血液”还时候未到。田埂说:“美国的这次研究没有具体透露相关的技术,但是如果他们运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的话就不可避免有细胞分化、癌化的可能。”所以,他表示,很可能美国《每日邮报》中提到的“转基因技术”不是改变细胞的基因,而是运用了特殊的外界因子或者使用了特殊的培养液。
人造血在中国市场不大
不但这种“人造血液”需要突破种种困境(如技术和成本),在我国,即使是普通的血液替代品也没被运用到临床上。“首先,在中国,血液配型难的问题并不突出,所以对人造血液的需求相对较小。”田埂说,“美国的人种和民族成分复杂,供体较少,对这种不用配对的‘万能血液’存在很大需求。而在我国,人种相对单一,血型组成相对稳定,中国的血液供体来源比较充足,目前这个问题并不突出。”
解放军307医院血液科一位大夫表示,现在临床输血基本都用的是成分血,因为成分血可以充分利用,除非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医院才采用全血输血,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采用过血液替代品。
江苏仪征人民医院孙进大夫说,血液代用品价格很高,而且没有得到临床验证,不能得到应用和普及。而“全血输入有风险,会有排异、过敏等一系列的输血反应。因此,采用成分血输入。成分血输入既可以改善患者缺血症状,又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