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并不是国民党建立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07:40
           两岸的中国一直有一个历史迷思,就是普遍认为中华民国就是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前身为同盟会)所创建。因此国民党就等于是中华民国。国民党对于创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居功蹶伟。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观念。事实上中华民国的诞生,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有其小部份功迹,但是要说整个革命是由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所创建,那就是国民党窃占中华民国后窜改历史所创造出来的历史谎言。稍微读点中国近代史就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重重。轻易的可以戳破这其中的假话。
  
  众所皆知,孙中山最早创建的革命组织是兴中会,而后来为什么又成立同盟会呢,国民党自编的历史都避而不谈。但是真相其实就在「同盟」两字上。根称同盟,就表示这是许多组织的同盟团体,没有错,同盟会实际上就是当时的海外三个革命团的同盟组织,这包括孙中山所领导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的华兴会、章炳麟的光复会,其中华兴会的势力最大,而光复会行事最为激进,章炳麟甚至处处反对孙中山对于革命行动的意见,孙中山不过是其第一任的领导。
  
  有趣的地方来了,辛亥年间的武昌起事主事的是两湖地区的新军,这些新军多数加入两个在中国的革命组织,这就是文学社与共进会。而当天因为被清兵破获组织名册而被迫提前起事的也是文学社与共进会。起事后,与清廷作战的还是加入文学社与共进会的新军。大家一定感到很好奇,那同盟会的三大组织怎么没有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登场参与革命呢?那时因为同盟会当时忙于内斗,章炳麟正在声讨孙中山私自吞没日本政界友人支持中国革命的捐款。国学大师章炳麟写的「孙文罪状」一文正在南洋等地流传,同盟会已经名存实亡,三大派系各行其事,自始不知道武昌的文学社与共进会已经起事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十月十日武昌起事后,孙中山在檀香山看报纸才知道,而迟至十二月才赶回到中国,回到中国不到武昌前线助战,竟跑到上海,纠集兴中会旧部等势力,在租界成立没有人承认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且还排除了正在武汉苦战的文学社与共进会的新军们。相较于孙中山与兴中会的行为,华兴会还是比较有良心的,纠集旧部,返湘助战,虽然黄兴在与势大的清军对战中败阵,但是黄兴参战打了硬仗的英勇行为还是让黄兴的声望一时间远高于孙中山,最后孙中山被革命党人逼下临时大总统一职时,黄兴还成了南京留守,为袁世凯之外的第二号人物。
  
  当时武汉起事的革命元勋们一直努力拉拢袁世凯,希望当时声望不差,且一直就同情「立宪派」的袁世凯响应共和,并且在武汉租界内与袁的特使秘谈时,就许以袁世凯「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这在当时获得多数革命党人的同意。唯孙中山已在上海自己成立了临时政府,并且自任临时大总统,坚不让出这个职位以换取统一。在经过武汉革命党人与已经宣布独立的许多省份施压下,孙中山才不情不愿的让出这个职位。但是孙中山让出这个职位后,旋及不愿接受任何职位,赶往北京准备竞选第一任正式总统。
        在共和成立后,行民主选举制度,这当然就包括了开放自由组党,大家不会以为共和成立后,就只有国民党一党独大吧。事实上历史的真相是当时有许多新党成立与国民党竞争的。特别是因为孙中山贪污疑案而四分五裂的同盟会在革命完成后,更是分裂出来许多小党。其中有孙中山最大的政敌章炳麟与光复会旧部所组成的「中华民国联合会」,后更名为「统一党」,最后再与湖北孙武所组成的「民社」合为「共和党」。与国民党同为临时国会的最大二党。章炳麟虽然加入过同盟会,但是与孙中山实为政敌,章炳麟字太炎,为清末著名之国学大师,生徒众多,许多当时的名士清流都得称他为老师。民间声望远在孙中山之上,而湖北孙武所组成的「民社」声望也不小,合并成「共和党」后实力不在「国民党」之下。特别的是「共和党」受到许多武昌起事的革命元勋支持,加上章炳麟一直与「君主立宪派」交好,特别是与「立宪派」的领袖梁启超为至交,在临时国会中,「立宪派」所组成的小党也多支持「共和党」,遂使孙中山的「国民党」在临时国会失去了多数控制权。
  
  孙中山眼见失去了临时大总统一职,加上失去国会的控制权,在海外的梁启超又回国,集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等三党合并为「进步党」,将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声望与席次远在国民党之上,并盛传梁启超将在国会大胜后与袁世凯合作,由梁启超组阁,成为第一个稳定的共和内阁。孙中山深感大势已去。决心大选后武装暴动,推翻中华民国的第一次民选共和政权。这就是国民党自称的「二次革命」,但是当时被社会舆论认为是国民党选输后的夺权叛国之举,社会人心渴望由素有清誉的梁启超组阁,进步党身为国会多数必可制衡拥有兵权的袁世凯,以稳定共和之始。当时原本就反对革命的「君主立宪派」也认为由他们的领袖梁启超组成共和后第一任实权内阁,也许不比另立新君而立宪差。于是梁启超孚有人望民心的新内阁是有希望成为安定政局的主要力量。
  
  就在国民党准备全面叛弃共和,毁坏宪法之前,各界通电不断,希望国民党莫以一党之私,再起战祸。上海总商会通电全国,要求和平,如国民党先起兵,就是与人民为敌。苏浙士绅与国民党中非孙一派的名士如汪精卫、蔡元培等都四处奔走调停。「进步党」的领袖梁启超更发表文章表示「共和秩序一破、定招列强瓜分、有政府终胜无政府,暴民政治之宣,甚于洪水猛兽」,希望国民党三思。但是此时孙中山已经失去权力与民间声望,而想以国会控制共和,又选不赢梁启超的「进步党」,因为国民党在共和肇建后种种不得人心的行为,更让社会舆论深感失望,最后孙中山什么都听不进去了,决心全面武装叛乱。
  但是人民不是傻子,国民党输了大选,武装叛乱以图一党之私的行为,还是被弃,各界纷纷发电指责国民党为人民公敌,孙中山自言的「二次革命」草草结束,惨败收场,孙中山出逃,东渡日本。而国民党中许多非兴中会系统的人也普遍不认同孙中山的作法,选择脱离国民党,留在中国继续为共和努力。而与孙中山东渡日本的黄兴等人,也对孙中山心灰意冷,不愿再加入孙中山所组成的「中华革命党」,另组「欧战研究会」,与孙中山断决往来。已经穷图末路的孙中山亦发疯狂,新组成的「中华革命党」党旨,竟然是效忠孙中山一人,并主张再革命取得政权后,只有已加入「中华革命党」的「首义公民」能被选为公职,有被选举权。完全背离共和原理。因此更多人离开孙中山,最后所剩之人不到当年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