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明合:“减副”之后副书记们去哪里?(南方周末 2007-8-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8:12:57
“减副”之后副书记们去哪里?
2007-8-2 09:33:14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 吕明合

图:各级党委换届很具中国特点

图:中组部前部长张全景曾建议“减副”,并曾批评“官多为患”的现象
编者按:地方党委换届已基本结束,被精简下来的各级副书记去了哪里?他们心态如何?另一方面,也有专家提出,如果“减副”改革能成为预算改革的一个契机,则善莫大焉。
减副后正常运行
6月28日,随着山东省委常委的集体亮相,持续近10个月的地方四级党委换届工作基本结束。
此次地方换届,自始至终贯穿一个思路:“减副”。这是本次地方党委换届的最大看点。
本报曾指出,这是一场“对折式”改革。公开资料显示,全国省级党委共设67名副书记,比上次换届时的158名减少91人。目前,被精简后的副书记们纷纷离开原任岗位。
以浙江省为例,四级党委,几乎每级都实现了“一正两副”的配置。浙江方面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2月中旬,浙江省90个县(市、区)委共减少133名党委副书记。
2007年6月16日,浙江省委新班子亮相。在2006年初的省委副书记中,只有省长吕祖善和原政法委书记夏宝龙留任。
2006年11月,原省委副书记乔传秀进京担任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2007年2月,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担任省政协主席,另一名副书记梁平波则担任政协副主席。
省会杭州,2月13日,当地的市委就进行了大调整。原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金财升任专职党务副书记。
原有副书记中,除纪委书记叶明继续留任副书记外,2007年初尚还在任的另4位副书记孙忠焕、蔡奇、于辉达、朱报春,除市长蔡奇外,均退出副书记序列。
原杭州市长孙忠焕转任杭州市政协主席,朱报春转任市政协副主席,而于辉达则担任杭州市人大副主任。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7月27日,杭州的中共党代表们审议通过了《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制定杭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规划的建议》。
新的杭州市委已正常运作。这已是半年来,这个新诞生的市委召开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常委会之外,党代表们的权力获得更多尊重,面对将会影响全市数年的大型规划,他们获邀分组讨论,对这一建议作出了表决。
“这是党委决策的巨大改变——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由主体多元变成了集体一元。”浙江省委党校教授郭亚丁说。随着全国各地四级党委换届的顺利结束,新的体制正在探索中逐步建立。
副书记的感受
而随着机制的调整,另一种担忧也出现。
浙江省委党校一位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以前,常委和副书记,副书记和书记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相互间的交流仍能畅通。副书记职数减少后,常委、副书记和书记之间拉开了距离。
这位教授认为,在“一正二副”模式下,身为“一把手”的党委书记对常委的晋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一旦失去合理制衡,书记可能会越过两位副书记直接对常委施加影响,从而造成党委书记权力更大更集中的局面。
“这确实很值得研究。”郭亚丁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按要求,换届后,常委班子可设一名专职副书记。可是“专职副书记”的责任界限,中央文件里只有一句话,“可协助书记处理日常事务,受书记委托负责其他工作”。由于没有更多细则,在实际执行时,专职副书记很难独立开展工作。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我要干什么。”浙江金华某县一位留任的专职副书记承认,“减副”前,他分管政法委,职责明确,换届成了专职的党务副书记后,却变得困惑。“好像什么都能管,却什么都管不了。”
“协助书记处理县委日常事务”,这在过去是常委兼县委办公室主任的工作职责,如果副书记来管,很容易沦为正职书记的“专职助理”或“大秘”。
而“受书记委托,负责有关工作”,又缺乏明确的职责范围界限。自己能否接受委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记的个人意志甚至是私人关系,随意性增加。
这名副书记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同事眼里,自己成了党政正职之外排名最高的“第三把手”,比降为常委或到人大、政协等机构任职的同事幸运不少,但他却感觉自己的位置有些尴尬。
一个例子是,作为经济发达的著名县级城市,该市书记经常外出,这也给他出了道难题。按规定,书记出差时,作为专职的党务副书记,应代书记处理党务,但他却觉得很难这样走,“担任副书记的市长比我排位靠前,总不能我主持吧?”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广西调研时也发现类似情况,该刊发表的文章称,“在新的分工下,有相当部分的专职副书记成了‘书记助理’,与党委秘书长、县委办主任干的活差不多;有的专职副书记成了‘打杂书记’,什么活都干、什么事都管。从另一方面看,又可以理解为什么事都可管可不管,显得有些尴尬。”
郭亚丁曾接触很多党政官员,他承认,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肯定存在。但他认为,这只是“个别”情况,可以通过“重大问题由常委会或全委会票决制”等程序性的配套制度完善。只要对权责清晰界定,在制度上进行规范,问题就应能解决。
副书记们流向哪里?
郭亚丁和多位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党委“减副”,直接压缩了县乡两级基层干部升迁的空间,是否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乡镇一级,以从政为职业的人很多,减少副书记,就等于减少了他们的希望。”
已转任县级市政协主席的李杰(化名)完全同意郭的看法。今年1月,他刚刚从副书记任上退居二线。
李杰举例说,按制度规定,如果他坚持不退,一旦升任县委书记,就能成为地级市的市委常委,属副厅级干部,退休时一般会享受正厅级待遇。而一旦转任县政协主席或人大主任,退休时一般只能享受正处级待遇。
“说实在的,我是真不想退。”李杰说,无论是从政治前途还是退休待遇考虑,他都曾心有不甘,但换届前,上级领导多次找他谈话,“让我们把机会让给年轻人”。这对李杰有所触动,他说,这符合升迁规律,自己毕竟已经52岁了。
和他一样,另一位转任人大主任的副书记,也已超出50岁,已无升迁机会。“我们只能服从组织决定,也必须服从组织决定。”李杰说,县级以上被“减副”后的副书记,往往年龄都已过大,除部分适龄的干部被交流外,大部分或转任人大政协,或直接退休,“减副”工作看起来并不复杂。
但换届后被“减”掉的县镇两级副书记们,往往正是年轻的干部,且都是从相对优秀的干部中选任,在业已饱和的人事下,很难再进行安排。
为了缓和矛盾,各地方不得不采取各种变通手法,安抚这些尚年轻的乡镇副书记们。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由于中央只要求党委班子必须“一正两副”,但对县直机关设多少局长并无刚性要求。除部分副书记升调转任人大、政协外,大部分副书记们最后都得以升调,改任县直各局的副局长。
这是一种相对使用比较多的办法,“我们这被减掉的3个副书记,除一个调任别的乡做副乡长,其他的都当了副局长。”浙江温州的一名镇长说。
另一种方法则是以加“括号”的方式,安抚被“减”掉的干部。“被直接减掉的副书记,县里一般都会给他加括号,注明享受‘副科级待遇’。”这名镇长说。
关于“减副”的敏感性,在省一级党委同样存在。要求匿名的浙江省委党校一名教授说,按规定,党校校长往往由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但这次浙江省委党校的校长,却由分管组织部的省委常委兼任。而坊间之前则认为,这位常委应该成为省委副书记。
7月10日上午,新校长走马上任。在省委党校副处、副高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议上,当着在座教授们的面,省领导当场和新任党校校长开了个玩笑,“你现在享受副书记的待遇啦。”
中央党校一位教授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改革必须考虑受损者的利益,具体到此次地方党委换届,政策设计者也确实充分考虑到了受损者的利益,为副书记们保留了尽可能大的体制内利益。
也有人指出,应该尽量避免其他机构的膨胀,比如政协的副职可能因执政党“减副”而增加,比如一些政府机构的副职依然很多,国务院个别部委的副职甚至高达十几个,政府的“减副”确实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这又取决于政府职能的深层调整。
“改革方向已不可逆转,”上述浙江省委党校的教授说,“先是常委会,然后是全委会。先是党内民主的扩大,再转向更大范围的民主。这一定会成为潮流。”
专职副书记体制留下的难题
□王勉
《瞭望新闻周刊》日前在广西调研中发现,“减副”实现了“一正两副”后,由于只设一名专职副书记,而对这名专职副书记的分工尚未有明确界定,导致各市、县(市、区)党委对这名副书记的定位差别较大。
在新的分工下,一些专职副书记成了“书记助理”,与党委秘书长、县委办主任干的活差不多;有的专职副书记成了“打杂书记”,什么活都干、什么事都管。从另一方面看,又可以理解为什么事都可管可不管,显得有些尴尬。
一些市、县出现新的党政分工重叠问题也引起关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是实行党委常委分工负责制,通过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等方式,解决党政分工重叠的问题。但由于理解不同,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的措施也不同。一些市、县认为,党委也应该管一些重要的工作,于是有的党委常委联系农业、农村及计生工作,社会稳定也还是党委、政府各有1名领导来管;有的县认为常委分工负责制,就是对全县各方面的工作都要管,于是沿袭过去的做法,把政府方面的工作全部分摊给各个常委,这就造成了实质上的重叠。
再有,如何在新体制中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也在探索中。实行新的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党委班子不兼职成员不再直接管理具体的经济事务,一些干部担心会削弱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有些干部还担心“减副”容易造成权力向书记集中。谁在“一把手”面前说“不”?对“一把手”的监督会不会弱化?
长期以来,尽管一直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但实际上,很多地方是“一把手”全权负责,“八个副职不如一个正职”。即便在目前情况下,如果“一把手”不民主,照样可能越过两位副书记直接或间接对常委施加影响,使常委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事。
面对目前的探索,一些干部希望上级领导机关能给出一个明确说法。同时,他们接受采访时建议,按中央有关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4月文,转载时有删节)
“减副”应为预算改革开路
□陈才安
回顾已经完成的党委换届,最大的亮点当属减少副书记职数,形成“一正二副”的新模式。“好事”的时评家甚至计算出,一级党委只要多一名副书记,一年就要多支出30万元。从而说明裁减副职可以节省财政开支减轻纳税人负担。
然而,一些公共财政学者和公共预算学者提醒说,节省的开支在预算大盘子里不过杯水车薪,并不是说他们不看好“1+2”模式,恰恰相反,这是一个让他们心跳加速的议题。他们关心的是,“减副”会否是中国改革的一个态势,党委已经带头精简副职了,接下来政府会否精简副省长、副市长、副县长和副镇长职数?
宪法以及1994年预算法赋予人大的预算权力主要由党委和政府构成的“行政预算体系”来行使了,直到1999年部门预算改革之前,人大并没有介入预算领域。1999年以来,“钱袋子的权力”在各级人大逐渐兴起,然而人大很快发现,原来由党委和计划委员会控制的资金分配权力已经“零碎化”到各个分管领导和各个部门,预算权力呈现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色彩,监督不易也。
以省级政治为例,一名公共预算学者截取了一个省级样本,在那里有近20名分管领导,他们是省委常委和副省长,每个领导周围都围绕着一些党政部门,即他们的政策领地,各个领导在自己的政策领地拥有几乎排他的“预算权力”。学者称之为预算中的“多支笔”现象。同时,这些政策领地事实上成为分管领导的“选民”。
这是行政首脑与副职分享权力的结果,即将一些支出的决定权下放给分管各个领域的副职,某些资金被独立出来作为这些副职的专用资金。如果分管领导要支持某个部门的某个项目,他可以“批条子”给部门,部门就可以凭着它去财政要钱,财政就从各个分管领导人的“盘子”里将分管领导同意的资金拨付给部门。这就是中国地方预算中非常普遍的“批条子”的现象。由于这是无约束的权力,为贪污浪费现象埋了下伏笔。
有关学者的调研报告记录了公共预算实践者这样的观点,“目前的部门预算改革是规范部门的行为,但是,如果不规范政府的行为,不规范各个领导的行为,部门预算改革是很难成功的。只规范部门的行为而不规范政府和领导的行为,就会把各种矛盾下放到部门,让部门左右为难。”
显然,这是一个权力重新配置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权力受约束的过程。预算从来都是政治过程的中心,预算改革事实上也就是实施行政和政治控制。公共预算学家对“1+2”模式的解读也因此与众不同。
公共政策学者更为此设计出一条路径:给行政首脑设置一个决策咨询委员会,为其配置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弥补裁减副职后留下来的决策真空,因为目前“主持全面工作”的行政首脑,决策过程严重依赖于控制着各个政策领地的副职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唯其如此,“减副”改革才会顺利过渡云云。
未来若干年内,如果改革按照上述公共政策学者设计的路径行进,裁减副职,这将意味着中国预算改革面前的最大一块石头被搬走了。减副,为预算改革开路——这是公共预算学者喊出的口号。
(摘自2007年5月《南风窗》,转载时有删节)
■资料
部分原任省委副书记去向
■转任常委
薛延忠:从山西省委副书记改任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冯敏刚:从青海省委副书记调任江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黄兴国:从天津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改任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王华元:从广东省委副书记调任浙江省委常委、纪委书记
马铁山: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改任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唯众:从辽宁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改任辽宁省委常委、纪委书记
■卸任
原北京市委副书记于均波(66岁);
原天津市委副书记房凤友(66岁);
原浙江省委副书记李金明(66岁);
原山东省委副书记赵春兰(65岁);
原海南省委副书记蔡长松(66岁);
原湖北省委副书记黄远志(67岁);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丰富(64岁);原贵州省委副书记曹洪兴(67岁)
■交流到北京
原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胡春华,2006年10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原浙江省委副书记乔传秀,2006年11月,调任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
原贵州省委副书记石秀诗,2006年6月,调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原贵州省委副书记孙淦,2006年12月,调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
原四川省委副书记张中伟,2007年2月,调任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原吉林省委副书记全哲洙,2006年11月,调任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马启智,2007年4月,调任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转任人大
原吉林省委副书记唐宪强,2007年1月,当选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原北京市委副书记杜德印,2007年1月,当选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原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刘东辉,2007年1月,当选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原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源,2007年2月,当选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原上海市委副书记刘云耕,2007年2月,当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转任政协
原青海省委副书记白玛,2007年2月,当选青海省政协主席。
原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2007年2月,当选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原四川省委副书记陶武先,2007年1月,当选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原宁夏区委副书记马文学,2007年2月,当选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原陕西省委副书记杨永茂,2007年2月,当选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原浙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2007年2月,当选浙江省政协主席。
原贵州省委副书记黄瑶,2007年1月,当选贵州省政协主席。
原吉林省委副书记林炎志,2007年1月,当选吉林省政协副主席。
(实习生 余思毅 根据相关报道整理)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zmzg/20070730018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