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巴菲特是否值得中国的富人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57:06

盖茨巴菲特是否值得中国的富人学 

默认分类 2010-08-14 10:49:00 阅读44825 评论293 字号:大中



美国的首富盖茨和巴菲特自己“裸捐”不算,还号召富人捐出一半的财产,很快在美国就获得了40位富豪的相应。两人再接再厉,准备到中国、印度,劝这里的富人呼应。这下子有些人就慌了。其实,人家就是来呼吁一下。钱是你的,舍不得捐,那么包二奶也好,修豪华墓地也好,或者投资移民也好,在我们这个“工人农民都不算数的国度”,谁还能拿你怎么样呢?但是,总有些又做婊子又立牌坊的。不学人家的榜样,还讲出套冠冕堂皇的道理,说什么不捐是为了中国的发展。http://xueyong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32521424201071410490493/

比如,有人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这样一番高论:“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到底是靠慈善,还是靠发展?….慈善指向消费,而发展有赖于扩大生产,两者还是存在矛盾。慈善与发展的关系,在不同的国家也大不一样。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增长已达极限,发展无求于积累,富豪捐钱无损于经济运行。而在像中国、印度和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潜力巨大,财富必须变成要素,投入生生产。假设中国富豪捐出全部私产,整个国家彻底均贫富,每个中国人的年收入也不过3800美元。相比之下,美国人是接近4万美元。均贫富的中国人还是很穷,由此可见,慈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的第一要务还是发展。而发展离不开投资,需要资本,也就离不开富豪的私有财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私有财富作为资本投入生产,参与利润分配。财产是私有的,但作为资本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后,私有财产实际上已经社会化了。回头再看私有财产和慈善,我们就会有新的认识:美国富豪倡导的慈善,实际上是把私有财产抽离生产领域,用于救济穷人,资助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

这段论述能够在中国的大报上体体面面地登出来,足以说明当今社会的既得利益集团在财富问题上愚昧到了什么程度。第一,美国富豪开始“裸捐”并非自盖茨和巴菲特开始。至少要追到卡内基。在卡内基时代,美国的人均GDP和当今的中国差不多。怎么人家“裸捐”没有影响经济发展?第二,卡内基和他同代的富翁,如洛克菲勒等等,都是非常精明的企业家,不仅挣钱有效率,花钱同样有效率。他们严格按照大企业的模式来经营自己的捐款,创造了基金会等组织。这样,慈善(charity)和捐善(philanthropy)开始被区分开来。查查英汉字典就知道,这两个词的中译都是“慈善”,很难看出什么区分。说明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知识还属于文盲的水平。西谚说:“给一个人一条鱼,你可以让他吃饱一天;教他捕鱼技术,则会保证他一辈子的温饱。”慈善是给他一条鱼,捐善则是教他怎么捕鱼。卡内基很明白,自己是从童工奋斗成钢铁大王的。但是,他在美国登陆时,现代工业体系没有建立,美国还是赚钱的处女地。但几十年后的童工,就不可能有这种运气了,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他有责任为后来人创造更多的机会。他的钱就多花在大学和图书馆上。

说美国的慈善“实际上是把私有财产抽离生产领域”的人,实际上连charity和philanthropy的区别也搞不清楚。在他们看来,“用于救济穷人,资助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的善款就不算是生产性投资了。其实,从卡内基到盖茨,美国这些富人都认识到,市场大多只能顾及短期效应。一些基础的公共投资,比如教育体系,不能指望企业。这些基本建设,要么靠大政府把持,要么靠社会自己解决。你要抱持着“小政府大社会”的理想,就必须自己用philanthropy的方式带头裸捐好了。事实上,盖茨基金会的许多钱,就投在了美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上。二十世纪美国的经济成就,一大关键因素就是其优良的教育体系。这种体系的确立,与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是政府一手遮天,而是捐善和公共投资结合并竞争,创造了惊人的效率。如今中国的农村孩子人均教育行政经费才三五百块,仅够美国的孩子上一天学的。城市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也没有解决。难道把钱捐出来让这些孩子上学,就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投资吗?如果下一代的民工的教育水准还和他们父母这辈一样,城市的房价再翻上一翻,他们靠缝衣服作鞋子还能进行国际竞争吗?

中国的富人暴富才几天,还是虚心学学人家为好。如果舍得花天价陪巴菲特吃饭,那就不如听听他老人家的教导,把钱如数地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