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专题 卫星图证明 植被破坏是舟曲泥石流的主要成因(经编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58:28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又一次为灾难--甘肃舟曲泥石流死难同胞降下半旗!

从历史资料看,几起大的灾难都有预警,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还有那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的矿难,那些官僚如果有点人性、有点人脑的话,还不至于死那么多人!如果说地震是天灾,那么舟曲泥石流完全是人禍。

可恨那些只为眼前利益、只为那GDP(鸡的屁) ,现在又搞什么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继续向左转的领导们,三十多年了,还一股劲地在牺牲国家资源、国有资产、人民生命的道上奔跑。死了人,半旗一天继续跑。我要大喝一声:该息息了,马拉松记录是死了人创造的!在那装模作样低头黙哀中,你是否该痛下决心、不再瞎折腾了?!如痛定思过拿狗官乌帽还我同胞性命,――己经谢天谢地了。

 

我(zhao501)从网上搜到二篇,一篇是本文大岩屋 2010-8-13题为《卫星图证明植被破坏是舟曲泥石流的主要成因》帖子,其中包括开头《浅谈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论文摘录、舟曲县水土保持局韩林宏工程师2007年所写《舟曲县水土保持及生态安全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帖子最后另附四张航拍图;我另找到一篇新民晚报20100812日刊登题为《舟曲史上屡遭泥石流侵扰 过度开发致水土流失》文章。这二篇文章说明了:多年以前有识之士就在为舟曲过度开发致水土流失大声疾呼、为舟曲水土流失痛断肝肠、为舟曲泥沙预警流痛彻心扉;揭示了当政为追求GDP(鸡的屁) 指标而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反过来又为改造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的瞎折腾!终究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是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命的报复。我分别予以转载,以告慰死难人民。

              

                浅谈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机理(摘录)

               摘自《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8(3) 作者:王晓南,孟广涛,姜培曦  

…………

    2、植物措施在防治水蚀中的作用

植被防治水蚀的机理,

首先是植被冠层及枯枝落叶层能够减少雨滴溅蚀以及拦截部分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止地表土壤被侵蚀;

其次,植被能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和水分渗透性,以此减少地表径流量及其流速;

第三,枯枝落叶层可起到过滤泥沙和类似海绵吸水的作用,通过对地表径流的滞缓、过滤和分散作用,防止地表径流冲刷与面蚀、沟蚀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像网状般交织,固结土壤,防止坡面侵蚀的形成,加固斜坡和固定陡坡,增强了土壤的抗蚀性能,减少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的发生。  

 

    韩工这篇文章题目"战略地位"一点不夸张

 

舟曲县水土保持及生态安全控制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舟曲县水土保持局   韩林宏

          发布时间: 2007-3-1  《农业科技与信息》杂志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的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少数民族国扶贫困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林、牧业比重有所增长,但受山高坡陡、耕植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加之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区内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坡面极度退化,土地日益贫瘠,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1.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1.1自然环境特点

        舟曲县地处西秦岭与岷山山脉交汇地区,属构造、侵蚀山地。山地占总面积的87.7%。区内大部分山地为中山、高山,海拔都在3200m以上。山坡坡度多在50度以上,地形相对高差大,最高点海拔1173m。区域性大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属地震多发区。岩体软硬相间,岩体破碎,,地质环境条件差。按地貌特征和成图内型,可分为五种地貌单元,即山地地貌、河谷地貌、黄土地貌、重力地貌和岩溶地貌等,是甘肃省滑坡、崩塌、泥石流高发区之一。

        我县多年降水资料显示,境内降水分布差异很大,西南多于东北,山区多于河谷,西南部高山降水量900mm以上,西北高山地区年降水量800mm左右。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春秋两季降水量相当,各占年降水量的25.1%和24.7%,夏季平均219.8mm,占年降水量的49.25%,冬季仅为4.9mm占降水量的1.1%。降雨常以连阴雨和大雨、暴雨的形式出现。

1.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随着县内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为自身生存发展而开展的开发性经济活动对区内生态环境构成前所未有的破坏,直接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不断发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过度砍伐,开垦坡地,严重的破坏了植被

舟曲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近12万人,农作物实际总播种面积21.53万亩,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1.2亩,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迫使农民大量开垦陡地增加土地面积,多年平均每年增加土地面积2725亩,县内各乡40度以下的坡地大部分被开垦,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为泥石流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

1.2.2开挖坡体修筑公路、电站水渠,引发滑坡,崩塌灾害

一江两河上的电站开发建设工程使我县的公路交通、电力资源得以长足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区内建设修路大规模的切坡削方,炸山开路,岩体被松动,坡脚遭开挖,从而不断引发新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同时大量人工弃渣在沟道堆积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1.3滑坡、泥石流灾害现状及危害

由于我县境内山高沟深,地形起伏强烈,人为破坏严重且地震频发,暴雨频繁,因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经调查统计,全县共有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点134处,其中滑坡43处,泥石流86处,不稳定斜坡5处,仅两河口至县城17公里的路段两侧分布着13处灾害性滑坡和12条泥石流沟道;

方圆不足2平方公里的舟曲县城区,就受到锁儿头、南桥南山泄流坡等10多个规模巨大的滑坡,和寨子沟硝水沟、三眼峪沟、罗家等沟、高频泥石流沟的直接威胁,如此密集且活动频繁的滑坡泥石流分布在全省乃至全国实属罕见。这些灾害点遍及全县22个乡镇的116村社,共危及47547人的生命安全和30393万元财产的安全。调查表明舟曲城区段是区内滑坡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调查资料表明:近年来各类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总额2375.6万元,已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构成严重威胁。主要表现在:

一是危害、威胁城镇村寨,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毁坏;

二是毁坏公路桥梁,阻断交通;

三是毁坏农田、破坏耕地。

舟曲有相当数量的耕地是当地农民从泥石流堆积扇上开垦出来的,由于缺乏科学指导,群众修建的排导沟多不能满足泥石流排导要求,一旦暴发泥石流,冲毁农田,破坏耕地就不可避免;滑坡破坏耕地相当严重,如立节北山滑坡、南山滑坡、南桥滑坡、中牌滑坡、谢家滑坡等滑坡就使耕地或弃耕或水改旱,致使部分群众生活困难。

1.4滑坡、泥石流类型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

    舟曲县滑坡、泥石流灾害可以细分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体和泥石流四种类型。区类滑坡以碎块石滑坡为主,占滑坡总数的70.8%,岩质滑坡次之。滑坡规模以中型以上为主,中层滑坡居多。根据泥石流流域形态及其形成发育特征,区内泥石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

从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和类型特征可以看出,区内滑坡、泥石流除受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质构造、地震、土壤等因素影响外,还与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地层岩性、植被、降雨等因素成正相关关系,中小型滑坡和崩塌多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地震和降雨是区内滑坡、崩塌灾害发生和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泥石流均为暴雨型。

 

2、水土保持和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2.1“长治”工程治理

        1998年,经过积极努力争取,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我县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先后完成了水土保持总体规则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期重点流域实施规划,并积极展开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一、二、三、五期治理工程任务于2004年前后完成并竣工验收。治理区含18个乡(镇)、166个行政村,共列35条小流域。规划治理面积972.2平方公里已治理面积737平方公里,占规划治理面积的75.8%。

        通过十多年来以坡改梯建设为重点,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的综合配套实施,使区域生态环境大为改善。通过坡改梯建设和发展经果林,群众吃粮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经济收入日益提高。与治理前相比,全县治理区群众农民人均收入由200多元逐步增加至1218元,农业总产值由2500多万元增至8000多万元,贫困人口由7.65万人减少到2.09万人,对我县贫困山区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态效益方面,通过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的全面实施,有效的拦蓄了地表大量泥沙土进入主河道,减轻了河流含沙量,延长了各类水利工程的使用服务期限,通过治理,基本上做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同时,各小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有所改变,功能得到平衡和优化,治理区群众治理水土流失、搞好水土保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

2.2灾害防治工程

2.2.1位于舟曲县城关镇县城北面的三眼峪沟,县城一大半建筑座落于该泥石流堆积扇上,确定受威胁居民12000多人,资产5050万元,是我县境内危害最大的泥石流沟。1997年经县政府申报,省计委立项批准实施,截止1999年完成了三眼峪泥石流灾害治理一期工程,修建了以9座拦挡工程,目前已发挥着重大作用。但由于后续资金问题,排导工程一直未能实施。

2.2.2位于县城东南5.5公里处的泄流坡滑坡是威胁舟曲县城和下游河谷区群众安全的危害最严重的滑坡,也是国内较著名的超大型滑坡之一,一直是制约县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县委托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对该滑坡治理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出了治理方案,并通过了“甘肃省舟曲县泄流坡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的评审。方案提出的主要工程有水利枢纽1座,引水遂洞1170米,总投资5227.34万元。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已就绪,目前项目已由省国土资源厅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准立项。

2.3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

        从保障城乡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损失的高度出发,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于1991年在舟曲县内设立了一个二级站,隶属预警系统陇南一级站,下辖泄流坡、锁儿头两个滑坡监测预警点和迭部县黑多滑坡监测预警点、宕昌县大地沟泥石流监测预警点。全面负责我县境内的滑坡、泥石流预警工作。

2.4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

        针对我县滑坡、泥石流量大面广、危害严重的实际情况,甘肃省“长治”办又于1993年8月批准将我县列为甘肃省灾害性滑坡群测群防试点县。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实行分级管理,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充分发挥“双轨”的组织保障、技术服务体系职能,从而降低了由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成功预报了南山、两河口、云台等7处滑坡,确保了5268人的伤亡和1614.6万元的财产损失;处理滑坡、泥石流险情28处,保证了13505人的生命安全,避免了8683.8万元的经济损失,由于工作成效显著,并于2000年5月顺利通过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监督监理处和甘肃省“长治”办及陇南一级站组成的群测群防试点县联合验收。我县的群测群防工作已基本步入正规化,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3今后的工作思路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际,要搞好灾害防治和生态安全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广泛宣传是基础,机构健全是保证,群众参与是根本。

        健全的领导机构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才能使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严格按照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管理规程和规范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双轨”运行机制和县乡村三级组织机构网络,使我县的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工作及防灾减灾工作做到万无一失。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按图上下:  

  

  1 县城位置--无人居住的高山上还是青绿的(有大片森林,说明这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有人居住的河谷已一片灰黄(说明植被已被破坏,裸露出松软的山石土壤)。

  2 舟曲上游--有人居住的河谷与无人居住的高山

  34 上游(腊子口北)无人区的森林还很完好--说明甘南本是雨水充足的好地方。

  5 看看下游人口密集的陇南市吧--这里今后也会被泥石流淹没吗?

             链接 过度开发致水土流失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4615863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