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博物馆瓷器之青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37:30

四川省博物馆瓷器之青花

         青花是高温釉下彩之一,是白地青花瓷器的专称。中国青花瓷烧造始于唐代(即使在博物馆我未见过唐青花),以过元代的发展至明清高度成熟,且历久不衰。明清青花瓷以景德镇窑所制为代表,历代都有传世之作,深受世人喜爱。可虽说都是青花,但历代青花从器形、胎釉、青料、纹饰、款识、以及呈色上均有不同,值得细细观赏。就四川博物馆的青花系列瓷器而言,元青花就不说了本就少,明青花少洪武青花、永乐青花、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政局动荡瓷器较少也不说、弘治、正德、隆庆、万历(有可能我看掉了,按理应有因为万历青花传世较多)天启、崇祯。清朝缺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明 宣德青花龙纹执壶

宣德青花。宣德时官窑青花绝大多数使用苏麻离青料,但它同样具有永乐时期青花纹饰色泽浓艳、晕散、大小不等,凹陷胎骨闪银白色“锡光”黑色斑点等特点。同时宣德时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宣德青花相对于永乐青花的同类器物要厚重,釉子肥厚闪青,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宣德青花纹饰比永乐的稍显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明 嘉靖青花鹤纹素狮纽熏炉 

在四川省博物馆的瓷器除康熙的斗彩杯引我注目外,有几个明清花也算较为开眼,特别是嘉靖年的青花莲鹤纹素狮纽熏炉。这件物品是1969年在四川成都胜利乡明墓出土的,它属江西景德镇产品。胎质细坚洁白,青花蓝中泛紫,配置素狮纽圆盖。直口,束颈,圆腹下收,平底,三兽足。盖和颈绘串枝莲、飞鹤纹,颈的两侧各有一翅式长耳,三兽足狮头额上有青料书写的“王”字。

嘉靖青花。嘉靖一朝45年,官窑生产从未章断,相对来说瓷器的量也较大。将近半个世纪的生产,形成了嘉靖官窑青花的独特风格。嘉靖朝的青花瓷器主要用的西域地区的钴料回青及江西产的石子青配合使用,描绘出色彩艳丽闪紫的纹饰。由于回青料含铁量低,所绘纹饰没有黑色斑点,又由于含锰量较高,纹饰浓艳泛紫。

 

明 成化青花”八仙过海”梅瓶

成化青花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青料、宣德遗风仍存,但已多数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叫平等青,其特别是青花颜色清淡典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成化瓷器的胎子洁白、细密,胎体轻薄秀美;釉子洁白肥腴,纹饰纤细活泼,大量采用双勾平涂技法。

成化官窑青花瓷器造型大件较为少见,其胎釉洁白,胎体轻薄,半透明度很高,迎光透视,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其釉质独特,白润如凝脂,给人以细腻温润之感,故前人常用“如脂似玉”形容其釉色,足见其感人之处。成化窑的民窑青花,青花颜色同样浅淡发灰。川博物这件估计便是民窑产品。

 

 

清 顺治青花“耕子历山图”筒瓶

 

康熙青花分为三个阶段,以康熙十九年为分水岭。前期器形单调,胎体多厚重,釉面不够干净,有细小黑斑点,绝大多数有酱口,底足处理较为粗糙。中期是从十九年到四十年,釉质洁白,胎土细腻坚硬由于青料使用国产浙料,发色明丽青翠,呈宝蓝色泽,极为鲜艳。而后期则胎薄体轻,坚硬细腻,釉面清爽透亮。青花色调由浓艳渐渐地变为浅淡或灰暗,有的呈色不稳,出现晕散。

 

雍正青花素以精细著称于世,其烧制的数量和规模甚为可观。器物造型精致,制作规整,胎骨细白,釉面莹润,青花呈色极为纯正。

 

 

乾隆青花量多质精,器形新颖,胎骨精细,釉色洁白,青花纯净,纹饰华丽。(说到这,我又要多一句了,我个人认为清之衰退其实罪魁祸首应是乾隆,想当年他老子励精图治整治官场的贪污腐化,为他积累了不少财富,可他呢,上台后重用贪官,自己也是如此腐化,据说她的嫔妃是历朝历代皇帝最多的,官场上也开始污七糟八。不论民间有多少关于他的传说,我对他的印象一点都不好,想想看如没有乾隆又何来何坤,没有宋高宗,又何来秦桧)

早期因太上皇的缘由,几乎是乾隆朝的延续,后期随着经济的衰退和外扰的加剧逐步走向下坡路,工艺简化,风格上趋于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