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57:27
湖南是近现代中国人才的摇篮,是中国大人物的集中地,这与曾国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国藩之前,湖南山穷水恶,地域
偏远,经济落后,在全国无足轻重。自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后,湘军将官一部分携带虏掠到的金银珠宝回乡,或经商治产,或供子
女读书,或出洋留学,改变了湖南的社会风气;一部分继续领兵或做官,叱咤政坛。据统计,经曾国藩举荐提携,湘军系统官至总
督巡抚者有近40人,他的家乡湘乡县官至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到了近代,湖南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中心,以至于中共创始人陈独
秀振臂喊出:“若道中化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到现代,湖南又涌现出以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等为代表的大批
伟人。建国时,中央政府52名领导人中,湖南籍有18人,十大元帅中,湖南有3人,十大将中,湖南占6人,可谓群星璀灿,光耀四
方。而这一切的源头来自曾国藩。可以说,为国藩改变了湖南,湖南影响了全国。
曾国藩对中国影响相当深远,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长达109年。在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多少英雄人物粉墨登场,很多都或多或少受他的影响。
曾国藩之后是李鸿章,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言传身教,奖掖提携,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李鸿章。李鸿章之后是袁世凯,李鸿
章极力推荐袁世凯,1901年11月,李鸿章去世,临死之前说“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力保袁继任直隶总督。曾国藩对
孙中山影响不大,孙中山是一个颇为理想化的人物。蒋介石对曾国藩推崇备至,一生服膺曾国藩,这也是蒋介石的悲哀之处,这也
是蒋介石的失败之因,无视社会变化和潮流变迁,以为阳明心学、曾国藩家书就可以得天下、坐天下。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其乡贤
曾国藩很崇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曾国藩对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军事、政治、统御和修齐治平上。曾国藩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军阀
,不过他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军阀,没有形成尾大不掉的割据状态,不过看其家书之临深履薄有可能作秀以消除戒心而没有野心,但
是,他松动了清朝的政治、军事结构,使满族政权开始向汉族军阀位移,中经李鸿章的淮军、袁世凯的北洋,终于不可逆转。再一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袁、蒋、毛以及蔡锷都沿用继承并加以改造创新。一是其军事哲学〈〈曾胡治兵语录〉〉,在北伐时期黄埔
将官人手一本。二是团练的军队组织方式,团是团结,练不仅是练身,而且也练心。三是用忠孝节义、血诚等伦理道德、意识形态
的东西以结军心,以提高士气和战斗力。四是尊重知识分子,军队中的上层将官,大多有一定的文化和思想。
换句话说,曾国藩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中国的近代化,军事近代化、工业近代化和教育近代化,是洋务运动的开创者和积极
推动者,但是,受时代、阶级、经历的局限性,其思想却没有近代化,这也是中国,没有在思想上走出封建阴影的标志之一。
曾国藩是中国最后一个理学家,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经程朱开创,以陆王而注入心学,逐渐成熟,但只有曾国藩将其发扬
广大。曾国藩将理学和湘人王船山的“经世致用“思想结合至极臻,将其具体化、实践化、日常化和细化,而不是停留在程朱空洞
不切实际的空谈心性阶段,这也是曾国藩的成功之处。
但是,理学不可能救中国,其后来者李鸿章,特别是蒋介石,蒋介石受曾国藩影响至深,但他没有曾国藩的教养和气魄,是时
之世界比曾国藩其时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知世界之本源,不知世界之潮流,不知民主和科学,不靠制度,靠忠孝节义,四维八
德来维系政权,必然要走向失败。
毛泽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毫无疑问是曾国藩思想的发展,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很推崇曾国藩,说曾国藩不仅是办事之人
,而且是传教之人。意为其不仅是物质世界的领袖,而且是精神世界的领袖。但是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便从理学中摆脱出来
,避免了理学的流弊。
曾国藩受到国人的推崇,主要是他实践了中国人“立德、立功、立言”的理想,他践行了大学中“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曾国藩在道德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中年时取名为“涤生”,即取〈〈了凡四训〉〉,“昨
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即洗涤旧迹,获得新生之意。在立言上,传世著作有〈〈曾国藩家书〉〉、《曾
胡治兵语录》、《挺经》,在实用性方面,远远超出了中国空谈心性的历代圣贤。在立功上,剿灭太平天国,开启近代化之先河,
但是在晚年处理“天津教案”,手腕太软,对洋人绥靖,致使声名狼籍。其后继者,李鸿章、左宗棠继承了他的事业,使其人虽亡
而政以继。在一生中,虽功高盖主,而全身而退,难能可贵。
曾国藩一生如果不是洪杨起事而风云际会,也不可能名满天下。洪杨起事于广西,去过广西的人都知道,广西一带的山峰与其
它地域的山峰所不同的是,独立成峰,广西人很骁勇善战,尤其善于单兵作战,但是其弱点即是不团结。起事之后,很快席卷大半
个中国,势如破竹,沿长江而下,定鼎天京。但是,洪秀全在中国的农民起义中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有自己的政治纲领。这是区别于以往的农民起义之高明之处,但是这些纲领却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定都天京后,
很快不可逆转的腐败堕落,比历代君主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对人性的摧残也是令人发指,洪秀全集历代暴政与邪教之大成,使曾国
藩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而有可乘之机。洪秀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颠覆也是不遗余力,所到之处,将孔子的牌位炸烂,这就令天下士
子寒心而群起攻之。顾炎武说亡国只是政权的转移,而亡天下即是文化的衰亡。洪秀全不仅要推翻清政府,而且要推翻中国几千年
到的道统即儒家思想,关于之一点在曾国藩的《讨粤檄文》中批驳的淋漓尽致。曾国藩集结了当时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令洪秀全
最终失败。
曾国藩比洪秀全来说,更加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的文化方向,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所以曾国藩能战胜洪秀全
。自古以来,没有文化素养的起义军而不善于重用知识分子的起义军,必然要走向失败。刘邦用张良,朱元璋用刘基,他们的背后
都有一个智囊团,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洪秀全人心尽失,人才尽散,焉能不败。在太平天国中唯一比较
清醒素养较高的石达开,因洪秀全的猜忌被迫走向分裂之路,这是太平天国的悲哀之处。
补充一点  无湘不成军 确实有这一说   是从曾国藩的时代开始
一代名将---曾国藩
曾国藩,一位旷世奇才,“中兴”名臣。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曾国藩是清王朝苟延残喘之际
的一剂强心针。
曾国藩,原名子成,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12月16日诞生在湖南湘乡荷叶塘天子坪白玉堂。在他短短的61年生涯中,可谓官
运恒通,仕途坦荡。他重视人的思想和精神,他组建的湘军,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勤王忠君和捍卫封建礼教是他的建军宗旨。他
拥有晚清最富权威的幕府,他门下的幕僚,大多博学多识,甚至有少有的数学家,天文学家。至于李鸿章、左宗棠等一大批影响中
国的权贵,也都是从曾国藩的幕府里走出的。他所保荐的幕僚们,大都成了清廷中的重臣。曾国藩所创立的幕府,由此被称为“神
州第一幕府”。
就是这样一位权贵者,却有着极其矛盾的性格。他推崇仁爱,却又大开杀戒,被称为“曾剃头”;他提倡清廉,却对自己部下
贪赃枉法包庇纵容;他教人刚毅坚忍,却两次在挫折面前订自寻短见。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拥有晚清最富实力的虎狼之师,却死
守忠君报国的封建观念,屈服于朝廷,滥杀无辜,结果被冠上了“卖国贼”的帽子抑郁而终。想来,若是当初曾国藩造反,中国的
近代史该会被大大的改写了吧!
先来谈谈曾国藩创立的幕府。幕府,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名门贵族及公卿将相争相罗致才识之士,以为智囊,参与政事。到
了晚清,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幕府,其首创者即为曾国藩,继之者为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他们都拥有一支带有私人性质的军
队,并有内政外交等诸多功能。曾国藩幕府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1、太平天国运动历时久、波及广、威胁大,迫使清政府不得
不将军权、财权和行政人事权下移,为曾幕人才荟萃提供了客观环境和条件。2、曾国藩与当时的名巨大吏如胡林翼、左宗棠、李鸿
章等相比较,他地位最尊,权力最大,辖地最广,统兵最多,道德学问最好,公名事业最为显赫,因而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
力。3、曾国藩独具特色的育人用人理论和实践使其幕府聚集了一大批能人才杰,这是曾国藩幕府人才兴盛的关键所在。一时间,能
人贤才纷纷投靠曾国藩,此府之兴盛实在令人咋舌。曾国藩幕府在历史上存在了20多年,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颇有“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之势。无论是对曾国藩个人的事业,还是对晚清政局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起了决定性
的作用,维系了清王朝的统治。2、幕府中的新型知识分子推动曾国藩成为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倡导者和最早的实践者。个人认为这
是曾国藩幕府最大的贡献。在这一方面,曾国藩不再是迂腐的封建制度的卫道士,而成了具有创新精神的走在时代前列的人物。他
是一个具有经世思想的人,为应对艰危时局,不仅注意广揽传统士绅,也重视吸纳新型知识人才。是他,引发了持续近半个多世纪
的洋务运动。他倡导制器,组织译书,选派学生留洋,刊行了《王船山遗书》和《几何原本》等重要书籍,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
办军事工业等。3、导致了满汉权力格局的再调整。
谈到曾国藩幕府,不得不提到他的为人。曾国藩的学术思想自成一派,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至今仍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治学论道之经》: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
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
,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
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
乃文章第一妙境”。《持家教子之术》: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曾国藩认
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
,不可有余财。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
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十、择良师以求教:《疆场竞斗之计》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
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各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进
步。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
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
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
,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处世交友之道》: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
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
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
,“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
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
必自已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修身养性之诀》:曾国藩总
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
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
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
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
知调卫之道。从曾国藩的这些思想学术不难看出,作为晚清最富势力的权贵,他深諳救国救民之道,不仅有气宇轩昂的儒将之风,
更有气吞山河的军事家之才。他爱才惜友,正是因此,他的门下才广聚贤才。他使幕僚们走上政治舞台,而幕僚们又支撑着他影响
了中国达几十年之久。
很有意思的是,中国近代的两位势不两立的掌权者却对曾国藩有着惊人般如出一辙的赞赏。毛泽东曾说过: “吾于近人,独服
曾文正。” 晚年,毛泽东于1969年1月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
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他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
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而蒋介石则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
“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埔军校,他
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看来,曾国藩确
有不凡的才能啊!
“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
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
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然而,事事无绝对,任何历史
人物我们都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倘若随意冠与好与坏,是不是有些有失公正呢?对于曾国藩,我想还是功大于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