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用此心: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用心血书写的佛缘佛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02:14:55
 

 

但用此心: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用心血书写的佛缘佛语)

本书用精辟的哲思、恬淡的禅语,开解了人生必备的智慧法门。放下,用心,貌似一对矛盾,其实是所有生命状态的两致。许多人活了一生才明白:最高的人生智慧乃在放下与用心之间;全然放下或全然用心都不是人生。这是禅与人生的经验结晶。读这本书,让人容易像迷恋花开和糖果的孩子,反复品味,品咂多少遍都不觉厌倦。这,又是禅的境界。人生是一部让人反复醒悟的书,常读常新,还要常悟,才有真正的收获。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优美的去处——既有色彩斑斓的人生风景,又清雅素朴的禅语佛道。一本《但用此心》,破解情心障,解析身边事;行止用度,皆可借用禅机智慧去应对变化无穷的生活。

 

作者: [台]见了法师 出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 类型: 连载 性质: 免费阅读 定价:28.0元 关键字: 但用此心 身心康宁 禅修之道 见了法师 授权连载 不得转载 《但用此心》文前

当我询问赛斯文化总编辑对本书的看法时,李总编表情认真地回答:“一本好书!”

身为赛斯家族的掌门人,为这本书写推荐实令我百感交集。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的亲哥哥,一个我曾期待在人间道路上,为我开路、领航的亲大哥,却毅然于一九九二 我念北医大四那年 剃度出家,令我父亲一度气愤得想带把枪去和老和尚同归于尽,我母亲更是暗夜垂泪长达半年之久。

 

  • 推荐人的话(1)
  • 推荐人的话(2)
  • 自序(1)
  • 自序(2)

第一章 虚空开口

纵观世界历史,每个国家民族、每个宗教、每个个人都有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但大部分的人不能明了的是,之所以持续经历相同的历史问题,是因为个体或族群的意识形态习惯性地反复开启特定的生命之门,而门的后面就存在着相同问题型态的生活或历史的演化模式。个体一生所经历的问题就是历史或族群问题的缩影,一叶知秋,了解个体必然了解整体;相对的,了解整体也必然了解个体。

 

  • 惯性思维开心门(1)
  • 惯性思维开心门(2)
  • 惯性思维开心门(3)
  • 二元思维生冲突
  • 普世原则永恒理(1)
  • 普世原则永恒理(2)
  • 永生的解脱之门(1)
  • 永生的解脱之门(2)
  • 永生的解脱之门(3)

第二章 法印匪从人得

想要通达普世的真理,首先必须明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不可分的,个体在整体中恒常变化,而且是整体在当下一切含摄的缩影呈现,是整体当下的作用,更是整体的一部分。由于虚妄的自我执著每一刻变化的个体为实有独立,就无法认知个体生命与整体是一体不可分割的关系。

 

  • 镜中鉴相显症结(1)
  • 镜中鉴相显症结(2)
  • 镜中鉴相显症结(3)
  • 镜中鉴相显症结(4)
  • 放下名相除借口(1)
  • 放下名相除借口(2)
  • 人人尽有光明在(1)
  • 人人尽有光明在(2)

第三章 循业发现、随业受报

有人问我:“如何才能找到关于心灵的正确书籍或是导师?”其实这是个矛盾的问题,因为人有成见,信其所信,内心的执著引导自己相信哪种心灵指导是正确的、适当的。假如我告诉你哪一种心灵的书最适合你,但这些书若不是你表层意识的成见想要的,你可能会拒绝我的建议,纵使你不觉地接受了我的建议,但内在深层的执著会让你无法接受书中所言的观念而加以搁置。

 

  • 审慎选择正知见(1)
  • 审慎选择正知见(2)
  • 知因识果改命运(1)
  • 知因识果改命运(2)
  • 酸甜苦辣自家种(1)
  • 酸甜苦辣自家种(2)
  • 宗教本怀是收敛(1)
  • 宗教本怀是收敛(2)
  • 宗教本怀是收敛(3)

第四章 海中咸味

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佛教的根本教义就是众生都有本具的佛性,意指有情众生的心本质上是清净的,众生都具有可以成佛的能力。常云:“佛是没有烦恼的众生,众生是有烦恼的佛”,其隐含的意义就是:如果每个人不断用功精进破执,净化自心,都可以成佛。另一个重要的佛教教义是:每个人本具的清净心,就是所谓的“菩提心”或是“佛性”,在过去生及轮回时都跟随着自己。

 

  • 我执必扭曲实相(1)
  • 我执必扭曲实相(2)
  • 我执必扭曲实相(3)
  • 起心动念业即现
  • 心是生命第一因(1)
  • 心是生命第一因(2)
  • 品管最差的工厂
  • 说似一物即不中(1)
  • 说似一物即不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