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工作要做到三个面向PP//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11:24
领导干部工作要做到三个面向 //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2009年12月24日 15:43:03  来源:新华网


全国人大培训中心副主任 陈庆立
深入基层,直面问题,服务群众,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途径。因此,领导干部在工作要学会三个面 向,即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实际的问题,意义重大。
在我国古代,有“与民同乐”的说法,见《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 孟子的基本意思是:仁慈的政治领导人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残暴专制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其结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从历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楼,宋徽宗筑艮岳,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都是为了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民不聊生,都不能善始善终。这些都证实了孟子“与民同乐”思想的正确性。
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用鲜活凝练、铿锵有力的语言向与会代表说明了群众路线的威力,道出了我们党无往不胜的奥秘:“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并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高度,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在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面对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共产党人长期关注并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领导干部要面向群众、基层和实际,有着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实际上,我们的工作、思想如何紧密联系群众、基层和实际,是党的事业成功的社会基础。否则,会闹出诸多笑话。过去有一个愚蠢的有钱人,看见另一富人家有一栋三层楼房,轩敞壮丽,好生羡慕。他问富人,你这栋漂亮的房子是哪位高人帮您建的?富人告诉了他是某某人建造的。他很快就找来了建造那个三层楼房的泥木匠。他要求建造同样的三层楼。泥木匠便开始在地面上打地基、叠砖头,富人见了,心生疑惑,问道:“你这是造什么房子呀?”泥木匠回道:“造三层楼啊。”他连忙制止说:“我不要什么第一、二层楼的,只要第三层就够了。还是先给我把它造起来吧。”这是一个滑稽可笑的故事。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富人太高高在上、脱离实际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否则,也会象这个富人一样,做出蠢事。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叫明,怎样叫暗?”魏征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帝舜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驩兜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被软禁饿死;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贵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达。”许多人都看过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虽说是“戏说”,但讲的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深入到老百姓当中,洞察民情,俯首甘为孺子牛,才不会做出荒诞之事。
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比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发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既反对命令主义又反对尾巴主义”、“只有领导干部的所有执政行为立足和面向群众、基层和实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等等,这一系列观点所强调的仍是今天我们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关键所在,也是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实际的关键所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的共产党的生命线。党生存发展的每个阶段,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群众的大力支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不要采用任何包办代替的办法。要知道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八十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才是党的事业前进与发展的不竭力量。
只有始终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实际,才能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才能全面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关文章
领导干部“一诺千金”很重要
领导干部不妨看低一点自己
领导干部要把好欲望关
领导干部既要“慎独”又要“慎众”
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的里程碑
切实管理好领导干部
【打印】 【纠错】 【评论】 【主编信箱】 (责任编辑: 吴定平 )

·让群众成为基层建设的主体
·解决群众问题县一级是关键
·密切联系群众是政治本色问题
·期待更多群众认可的“亮点”
·群众认可才是真“亮点”



·副职扎堆折射“官场病”
·浮躁是领导干部能力培养的大敌
·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分析
·供销社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势
·分层分类救助更显低保意义
·深化农村改革应突出四个重点
·以消费结构改善促经济结构调整
·读书学习要把握好三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在走向平民化
·志愿服务制度化才能走得更远
·破解银行卡犯罪思考
·拆迁户“失控”与拆迁制度失范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2010年03月02日 09:19:37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黄元宰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潜伏性、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和持续性。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 盾凸显期以及社会结构的脆弱性,社会发展环境复杂,各种社会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且逞继续发展之势。面对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经过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和2008年抗击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等公共安全事件,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了应急处置的考验,从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干部面对突发事件措手不及、处置不力、应对失策,甚至使一些地区本该避免的事件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应对突发事件不利的原因
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突发事件面前应对不力,无所作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缺乏见微知著的敏锐性。主要表现为在突发事件出现之初,有的领导干部不能从偶然的、表面的、零碎的、初露端倪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明察秋毫,未能从蛛丝马迹中及时准确判明情况;也有的领导平时习惯于抓所谓“大事”、“要事”和面子事,不屑于抓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事”,从而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错失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时机,最终发展成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局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有的领导干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敷衍态度,怕得罪人,怕丢乌纱帽,遇到矛盾绕道走,处置不及时,从而导致酿成大祸。
其二,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动性。表现为面对突发事件,没有通盘考虑,抓不住主要矛盾,对突发事件的成因、性质、趋势未能准确判断,遇事慌张,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手段粗暴,从而导致顾此失彼、因小失大,贻误全局。
其三,缺乏快速反应的果断性。表现为面对来势猛、发展快的突发事件,反应慢、等待观望、放任自流,缺乏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缺乏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缺乏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的能力;缺乏令出法随、雷厉风行的作风。
其四,缺乏引导沟通的协调性。表现在组织领导上,不能在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表现在对突发事件宣传教育疏导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哄、骗、推、唬的问题,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时,讲不到点子上、讲不到理上、讲不到心上,就事论事讲表面理,简单生硬讲不清理,不着边际讲不准理,似是而非讲歪理,从而带来很多“负刺激”、“负效应”。
其五,缺乏把握规律的预见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应变不力,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从时空的角度观察形势和历史地看待事物发展,不善于把握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发展进程,不关注国际动态、社会发展动向、热点问题和群众思想变化,缺乏对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把握和谋后而动、预后而立,造成被动应付的局面。
其六,缺乏信息公开的及时性。面对突发事件,一些领导干部仍然沿袭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采取回避、隐瞒、掩盖的方式,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和对公众回应的力度,从而使失实的信息或错误信息传播,使事态扩大。
二、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解决部分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考试没合格”的问题,是我们党在新形势新阶段必须努力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提出对策。
对策一,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对好突发事件,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面落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理的敏锐性。以对党忠诚和极端负责的态度,聚精会神地分析各种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以一种责任心态,理性心态,机遇心态处置突发事件,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对策二,现场指挥要到位。应对好处置好突发事件,是最大的政治,是覆盖全方位的工作。应对突发事件,一分一秒都显得异常宝贵,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是实现最佳境界的决定因素。面对突发事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亲赴现场、快速反应,在基本判明事发地点和类型之后,立即部署处置力量,做好先期的稳控工作。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地控制事态发展,有效防范影响的深化,另一方面要特别善于抓住应对和处理的最佳时机,力争主动。
对策三,政策规定要到位。政策是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最有说服力,最有权威性的是政策。掌握政策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认真学好政策,其次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法规性、原则性。在应对某个突发事件中,要牢牢把握住政策“底线”不被突破,力戒随意性。同时要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同时善于灵活运用,在情况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在请示上级同意并授权,可以对“底线”适当进行调整,不能死抠教条以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
对策四,疏导工作要到位。疏导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至关重要。许多突发事件中,往往会有大量群众聚集,而聚集的群众又往往情绪激动,甚至有时会发生失控。在处置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要善于晓之以真理、实理,从思想深处帮助群众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理论层次上对广大群众感到困惑难解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帮助群众从理性的高度辨是非,明方向,排疑难,解困惑,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同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由于平时处置不当,要敢于向群众检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得到群众的谅解,从而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对策五,披露信息要到位。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透明和发布技巧在危机应对中占有重要位置。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是政府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开,特别是对那些涉及重大公益的灾难性信息,就更应该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级领导和部门,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畅或失实和错误信息传播使事态扩大,从而引发公众集体恐慌和社会骚乱, 影响社会稳定。
对策六,善后工作要到位。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也很重要。收尾不好,就可能再次引发事端,甚至形成社会更强烈的反应。要防止和克服个别领导干部,出了事东奔西忙,疲于应付,一旦事件平息下来就放马南山,一切照旧,甚至对已经承诺的事情也推三阻四,消极应付的问题。应当抱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调研,寻求解决问题之道。要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心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一定要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不断营造安定有序、团结友爱、政通人和的和谐局面。
对策七,学习实践要到位。一些干部之所以在突发事件面前束手无策、应对失策,思想缺乏灵气,讲话缺乏底气,行动缺乏朝气,工作缺乏锐气,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思想素质不高,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一是要注重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理性思维能力,善于从大局上把握方向,同时要注重学习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二是要积极参加社会突发事件处理知识培训,明确自身在突发事件处理整体方案以及本人具体职责任务、基本要求、处置方法等,确保自己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能够交出一份合格答卷。(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发改委)
相关文章: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应急状态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建立新闻宣传应急平台应对铁路突发事件
[理论探索]应急机制构筑抗震救灾长城
【打印】 【纠错】 【评论】 【主编信箱】 (责任编辑: 任俊明 )

·始终坚持党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领导
·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党纪意识
·艰苦奋斗是对领导干部的本色要求
·以更高标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1957,百万干部下放劳动始末
·像“打黑”那样反腐
·江青与陈伯达之间的恩怨
·建国60年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把学习当成一种内在需求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要把握“三个关系”
·领导干部工作要做到三个面向
·反剽窃软件解决不了剽窃问题的全部
·工作创新不看花样看实效
·关于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三点思考
·价格听证会如何保证科学公正
·清理“小金库”应抓好三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