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昌:用生命写歌的音乐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49:58
2009年08月27日 11:51 来源: 甘肃新闻网
作者 于成哉
在夏日酒泉的舞台上,有一个人们特别熟悉的身影,他就是被当地人成为“笛王”的董建昌。在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用生命写歌,用情感唱歌。无论人生旅途有多少变故,音乐都支撑着他一路走来;无论人生有多少爱与恨,他仍坚守着自己的艺术舞台;无论生活有多么艰辛,他依然微笑如初。
刻苦学习才艺
董建昌出生在有浓重泥土气息的陕西灞桥。陕西人喜欢秦腔、爱秦腔。在这块土地上从小耳濡目染,儿时回响在他耳旁的秦腔是最美妙的音律。有时,他还能有模有样地吼几声,秦腔成了他童年快乐的佐料。
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命运。14岁那年,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到灞桥招生。他壮着胆子唱了一首《红军不怕远征难》。老师当场评价,底子不错,嗓子很好。就这样,他被破格录取了,成为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竹笛班个子最小的学生。
3年的学校生活很苦也很快乐。每天天还没亮,学校的公园、琴房里就响起了他舒缓的笛声。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他就像一块海绵,努力地汲取着音乐的养分。
因为刻苦,才艺突出,1979年,西安市秦腔一团到学校选拔人才,一眼就看中了他。随后,他成为舞台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音符,曾被邀请参加陕西电视台大型戏曲录制工作。
置之“悲痛”而后生
2000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那年他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只身来到酒泉秦剧艺术团。舞台上,这个能唱歌,能吹笛子的小伙子一下子成了名角。渐渐地,他的艺术生涯也走上了顶峰。2006年,陕西省文化厅和西安音乐学院主办大型民间演唱会邀请他参加。
正当事业处于发展中时,2006年8月,刚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儿子回老家探亲突遭车祸,这犹如晴天霹雳,给他带来了非常沉重的打击,情绪低落。而此时,他又接到了参加陕西省红军长征70周年《长征颂》大型文艺演出的邀请书。看着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儿子,他悲痛欲绝,可一想到台下观众那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和一双双欣喜的目光,他压抑着内心深处巨大的悲痛,参加了文艺演出。演出中,他那声情并茂的笛子独奏《秦川抒怀》,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但是,没有人知道他的悲痛。后来,儿子虽然被抢救过来了,但是由于重创,大脑受到严重影响,不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就这样,他把生活的悲痛沉淀在了生命中,每天活跃在酒泉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在舞台上,他永远是快乐的。
懵懂的儿子在他的影响下,有时也会吹吹笛子,这使董建昌更加体会到音乐的力量。于是,他萌生从事音乐教育的念头,开始教授竹笛。现在,每天除了帮助儿子作恢复性的健康训练之外,就是参加各种演出和教授学生竹笛吹奏,音乐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之前的2004年,他曾被中国音乐学院特聘为竹笛校外辅导员。
用爱呵护艺术
谁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其中的哲理呢?董建昌却说:“艺术不能只靠‘本事’,它是一种情感的发挥,是在情感的操纵下产生的一种魅力。”
他带的十个学生中有七个是女孩。董建昌笑着说,她们是舞台上最漂亮的女孩,但之前可能也是最“灰”的女孩。在一般人眼里,她们的“本事”不大,“功夫”不深,从而影响到了自信心。后来,董建昌告诉她们人如果没有自信,“本事”是发挥不出来的。把学生的自信培养出来,不光“本事”发挥了出来,人在舞台上都会变得光彩照人。艺术就应该让人产生一种精神、心态的良好变化。多年来,他在教学中严爱有加,寓教于乐,从不强迫学生超负荷地练习,相反他经常带着学生到环境好的公园内吹笛。
今年有一件让董建昌骄傲的事情,就是他有两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奖。其中,学生谢倩在“畅想奥运,文明与艺术”全国青少年优秀作品电视展示盛会总决赛荣获竹笛类少年C组金奖。其实,还有很多的学生获奖,但他不愿炫耀,认为学生成才,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