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明:退伍不褪色 再战创新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45:15

董德明:退伍不褪色 再战创新业

Www.Jxycw.Com 2010-08-02 09:31:43 -

  ——记优秀退伍军人企业家重庆市新桥实业总公司总经理董德明

 

董德明,男,1949年4月生,中专文化,经济师,1971年入伍,1972年12月入党,1979年退伍。获5次嘉奖,荣立三等功。现任重庆市新桥实业总公司经理。1993年当选为全国第八届人大代表;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一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重庆市沙坪坝覃家岗镇新桥村10年间的一组数据:198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948.49万元,人均收入544元;199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25亿元,人均收入增长3.34倍,走上了富裕文明之路。谈起这一巨大变化,村民们无不感慨地说:一靠党的富民政策好,也靠我们村有了一个好带头人——董德明。

1970年12月,董德明当兵的夙愿实现了。他从穿上军装这天起,就下定决心,在这年大学校里,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军人。他在新兵连,严格训练、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练就一身过硬的军事技术,获得集训队的嘉奖。他以雷锋为榜样,努力学习驾驶知识,认真研究汽车性能,练就过硬驾驶技术。1972年光荣入党,得到上级通令嘉奖。任班长期间,他所带的班是“技术优胜班”;当代理排长,所带的排是先进排。八年行车20万公里,没有发生一次交通事故,荣立三等功。1988年退伍回乡后,逐渐挑起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重担。

  二

依靠党的农村政策,利用地域城乡结合部的地域优势,积极创办乡镇企业。他和一班人克服“小家即安”的思想,制定新的发展规划,自筹资金700多万元,新办企业18个,新上项目22个,使乡镇企业由过去求数量、粗放式经营,走上了讲效益、规模型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公司已有包括机械加工、化工电器、印刷包装、建筑建材、汽车修理等行业的集体企业106家。固定资产达到1.5亿元。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5个。金华电器公司的“kay”型电控产品,通过了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规定,产品供不应求。该公司生产的“滤波抗压器”,增补了西南地区的空白。新桥铝制杂件厂生产的蒸饭器获农业部“部优”奖;飞达电炉有限公司和金华电器成套公司获农业管理基础工作一级企业。

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董德明十分重视科技致富、依靠人才致富。他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吸收科技人才,自愿到新桥实业总公司来贡献才智。目前全公司聘请科技人员50多人,其中近30人有高级职称,近80人有中级职称。与此同时,他舍得花钱进行智力投资,培养自己的干部、人才队伍。村文化学校先后开设了中共党史、法律知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农业科技等10多个培训班、约有5000人次授受了培训。公司还挑选了一些文化基础较好的职工和业务骨干到镇办技校和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如今,全公司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70%,其中大专30人,中专29人,高中682人,初中1970人,有技术职称的117人。

一靠党的政策,二靠艰苦奋斗,三靠科技人才,这是新桥实业总公司经济腾飞的原因所在,也是新桥村的当家人董德明的成功所在。

正是由于新桥实业总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全村经济在1987年至1990年连续四年在全省村级经济工作评比中名列榜首,先后被省市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红旗村级组织”称号。
  三

“眼睛里要有群众”。这句话董德明常挂在嘴边。公司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特别是重大发展项目,选拔使用干部、发展党员等方面,董德明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不搞个人说了算。每年,他除参加上级召开的会议和外出学习考察外,都和一班人深入企业抓落实。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困难,他及时商量研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逢年过节,他挨个看望慰问职工、干部、群众。职工生病住院,他主去关心问候,送温暖。

1993年,他当先为全国人大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他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尽心尽责为群众办实事。”几年来,他利用走访和视察的机会,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及协助上级参与提出议案20多件。他坚持把为职工及村民办实事、为集体谋利益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每年都要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群众最盼望、最需要的实事。为了满足职工文化娱乐的需求,公司为98%的职工及村民办了养老保险。为全公司企业及人个购买的大小车辆有70多台,但属于总公司的只有3辆小车,都用于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眼睛里要有群众”,已经成为领导班子成员的自觉行动。村民们说:“董总经理平易近人,办事说话让大家口服心服,象个领导的样子,是我们敬佩的好经理。”

今天的新桥实业总公司,干群关系融洽,职工及村民安居乐业。子女进入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读书均由集体报销费用,考入中专、大学的,公司还要奖励300-500元;五保户的生活费和医疗费全由集体承担,职工可报销50%的医疗费;每户军属每年可领取1300余元优待金,120名残疾人安排到公司福利企业工作,每个年满60周岁的男职工,年满55周岁的女职工以及老干部、老党员每月还可收到几十元的养老金。

  四

董德明在领导的岗位上干了9年,他说:“作为班子的带头人,要做好工作,就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一班人的整体全力。不能搞一言堂,家长制。”在总公司,凡是事关公司发展的大事,以及企业发展、收入分配、人事安排等事项,他都坚持集体研究决定。有时,他的建议不被多数人接受,甚至被否决,他总是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愉快接受集体的决定。1989年,公司一家为大工厂加工配件的企业,受大厂亏损的影响,面临倒闭的威胁。董德明当时建议马上转产别的产品,但包括班子成员、企业负责人、党员、群众在内的多数同志认为转产风险大,不造成他的建议。董德明没有动用“一把手”的权威去强令企业转产,在此后的两个月里,班子又开了四、五次会议。眼看企业天天走下坡路,不能再拖下去时,上下统一认识,决定转产,使企业摆脱困境。

村领导班子,人人都有明确的分工,董德明从不超越职权范围干预或插手其他成员的工作。相反,每当班子成员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主动承担领导责任,并千万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班子成员深有感触地说:“别人说农业公司是政通人和,依我们看,叫气顺人和更实在,董德明办事总使人觉得越干气越顺,越干越有劲。”

在市场经济有大潮中,在权力和金钱的考验面前,董德明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共产党员的本色。他认为,“当干部最关键的是不能贪,特别是在经济上,一定要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在个人物质利益上,董德明和班子成员严格按照镇里规定的标准,考核兑现,并同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一张分配表上签名领取。1992年总公司产值跃上“亿元”台阶,镇里给公司领导班子以重奖。他提议:拿出一部分资金重新翻盖幼儿园,每个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留下一部分作机动,其余的再分给班子成员和村干部。

董德明不仅管好自己,还管好自己的家属。他的妻子原先在一家乡镇企业当纺车工,后来,企业亏损关闭,妻子至今仍呆在家里。他一心一意扑在集体和党的事业上,有人问他:“你究竟图的是啥子?”董德明坦然地回答:“我图的就是全公司父老乡亲能通过集体经济篷勃发展,早日走上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对我来说,这比个人赚钱发财要愉快得多,也有价值得多!”

如今的新桥实业公司,正在制定提前三年实现小康村的计划和拟定“九五”计划,“九五”期间实现产值15亿元,收入13.5亿元,税利1.5亿元,早日实现文明富裕的新农村,向2000年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