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抨击教育弊端被停课 写小说受热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9:23
高中生作文抨击教育弊端被停课 写小说受热捧 2010年08月06日 14:40楚天金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人生走向何方,李红豪目前有些迷茫 (图片来源:楚天金报)

提 要

一名19岁的高中生,因为写了一篇“另类”作文,被老师评为“自毁前程”,罚“闭门思过”。在一年间的休学期,他用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愤怒”写了一本书,竟然出奇热卖,接踵而至的是媒体邀约与商业活动。接下来,他的人生之路要怎么走?是继续被媒体消费、昙花一现,还是成为另一个“韩寒”?这种未知值得期待。

一篇作文一本书转了青春方向

李红豪,一名19岁的俊朗青年,身体虽精瘦,但骨子里却蕴含着一股巨大能量。

2009年4月,正在某重点中学读高二的李红豪,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写了一篇题为《草见人命》的作文,里面写道:“老师说的你不能反驳,不管他说的对不对,否则你便犯了‘顶撞’之罪。”这篇作文“明目张胆”地批评现有教育制度,被老师批评为“胆敢在考试作文中讽刺学校和老师”,是“自毁前程”。随后,学校要求李红豪带家长去学校商谈,并且要“改变思想”,“否则就不许进教室,不行就换班或转学”。

委屈而又坚持认为“自己说得没错”的李红豪,自这件事起,就基本休学在家。不过这期间他并没闲着,在当年5月到12月,他将所有郁积在内心的“愤怒”,写成了一本15万字的《逃花园记》。他以一个名叫“陆谦”的小说主人公的口吻,表达了对社会、对现行教育制度很多“不同于课本”上的思考。

随后,在李红豪的“自我举荐”下,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该书。不料想,半年不到,该书销量一举跃上5000册,并还在热卖中。此后,接踵而至的“媒体邀约”,也让李红豪体会到自己开始“受人关注”了。

与大师们对话结下“另类”花果

在位于武昌徐东的李红豪家,记者看到,这是一户装修很普通的家庭。他的卧室门一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对面墙壁上“天道酬勤”四个大字。再看书桌书柜,一片“书山书海”,但并不是“冲刺题”、“预测卷”,而是《神秘的宇宙》、《荀子校注》、《沉默的告白》、《李敖语本》等,书籍从天文到人文,丰富得很。

虽然休学在家一年多了,“但我并没有停止看书,我属于求知欲旺盛的那种人,虽然是理科生,但政治课、历史课也很喜欢,我享受的是求知本身的快乐,而不是考试结果。”

虽然才19岁,但与时下高中生脑海里每日不是“冲刺”就是“预测”的生活相比,李红豪的思想维度显得“另类”。“独立的思考,是我最核心的价值。而给我这些想法的有四个人,一个是魏晋时期的嵇康,一个是鲁迅,一个是李敖,还有一个是欧洲启蒙思想家卢梭。”李红豪解释:“嵇康给我的是一种潇洒,鲁迅给我的是一种深沉,李敖给我的是一种嬉笑怒骂式的严谨,而卢梭给我的是一种人格独立。”初中以前,他只知道书本里的“天下”,上高中后,随着与这些“贤达智者”相遇,开始关注社会,发现枯燥的书本之外,还有一个更精彩的世界。

在李红豪看来,现行教育体制有太多的灌输,而缺少一种辩论和辩证。“语文考题里永远都只有一种标准答案,大家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了,不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样在学校里,学生们只要听老师的话就对了。

“大众消费”之后人生走向何方

李红豪的处女作《逃花园记》一“卖”成名,包括《南方周末》等全国重量级媒体接踵采访,把他当作当年的“韩寒”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此,李红豪表示“并无感觉”。他平静地告诉记者,“只是感觉最近媒体邀约的确多了些。”记者查了查李红豪的档期,8月,他有望去北京《时尚先生》杂志做访问,同时还将去上海东方卫视做节目。“前不久,网易邀请我开博,才写了第一篇就被置顶,点击量立即过50万人次。”

记者问李红豪,有没有做好进入名利场的准备?这个有着1米83个头的瘦高男生,抹了抹早晨还未睡醒的双眼,”清醒”地说:“以后的事现在谁也不知道!”

而李红豪的母亲也很淡然:“未来只要儿子健康快乐,我们就满足了。”有别于一般的“培优”家庭,李红豪的父母一直在家奉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孩子很自觉,学习也认真,没什么需要我们管的。”而李红豪则说:“父母无为,给我的却是最大的自由和空间。”

不过,对于接下来的打算,是继续享受媒体的短暂性消费还是回校读书?19岁的大男生还是迷茫了。母亲与李红豪坦言:“还是希望继续读书,读大学。毕竟就人生积淀来说,这一段不可或缺。”

一个19岁的青年,在突如其来的成名机会面前,以及未来究竟要走什么路的问题上,陷入沉思……

对话李红豪

记者:喂,请问你是李红豪吗?

李红豪:是啊。

记者:哦,幸会,竟然不是经纪人接电话?

李红豪:没有啊,我还没经纪人。

记者:我想就你发表的处女作《逃花园记》采访你,有时间吗?

李红豪:可以啊,明天早上来我家吧。

记者:哦,看来你档期还没满啊。

李红豪(笑):没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