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 之 中国富人再掀移民潮 富跑跑留下一串问号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08:41
 根据4月初发布的《2010胡润财富报告》估算,中国目前有5.5万名亿万富豪。没有可信的数据显示这些富豪已经有多少移民海外,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今年6月16日,国务院侨办宣布,中国海外侨胞的数量已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

原因:

        与当年出现的知识分子移民潮相比,现在的富人移民潮不同之处在于,出去的主要是富人、明星等非富即贵群体,带走的是巨额财富;

富人为何会选择移民?富人自己的说法,有投资环境不好,有税费太高,还有就是缺少安全感。但问题是那些已经或是准备移民的富人们,很大部分更有可能是既得利益者,而不是潜在受害者,至少既得利益要远大于潜在损害,否则他们为何如此富有?更何况,投资环境不好可以出国投资,这与改换国籍完全两码事。至于税费太高,则尤其是一个伪问题,因为我们的问题恰恰就在于富人承担的税负比例太少。

真正有意义的辨析话题,是富人的安全感。不管“仇富情绪”与“为富不仁”孰鸡孰蛋,富人对于自身财富也许的确有一种紧张感,甚至担心再来一次“均贫富”。这也许是一些富人选择移民的最重要原因。但是,平民的“仇富情绪”仍然只是一个幌子,关键在于富人可能从自身亲历行为中看到了社会中的严重不公,在日趋拉大的贫富差距中看到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笔者相信,很多富人越是去思考自身的财富来源,越是可能会有一种取之无道的原罪感,原罪感越深自然安全感越少。

但是,这种对原罪感的清醒反思以及对社会不公与贫富悬殊的担忧,并没有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和抱团精神,进而化作有益于社会的正面行动;相反,很多人越是熟谙于此越是疯狂攫利,因为他们知道,身在全球化的时代,只要有钱,遍地都是退路———我移民出国之后,哪管故土“洪水滔天”?

正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缺少集体认同感,自然就不会珍惜社会的基础秩序和道德底线,只会将制度的溃疡之处当作攫利的绝佳机会,将“无暴不富”演绎到极致之后,通过移民一走了之,逃离被自己亲身参与破坏的社会。移民国外之后,非但无损在国内攫利反而还有外资优惠,何乐而不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从众暗示作用的恶性循环,也恰恰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关键点。

他家之言:

《经济观察报》在刊发《富人移民进行时》的同时,又在头版配发社论《富人的离开值得追问》,对中国富人阶层移民海外的动向予以强烈的关注和忧心。

而5月25日《南方都市报》即发表社论《正常的社会该给富人怎样的预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少华认为,此篇恰好可以看作是对《经济观察报》报道和社论的回应。由于两报社论在一些观点上有所不同,《经济观察报》长期以来倾向于表达关注中国中产阶层乃至富人阶层的价值、立场。而《南方都市报》则在利益的表达上,似乎更倾向于代表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或者说社会的中下层。“所以,这也可以代表不同阶层的两个媒体的交锋。”

《经济观察报》提到整个社会的“仇富情绪”,还提到:是剥夺富人,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实现“均贫富”,还是让更多的人分享财富增长红利,实现共同富裕,舆论包括一些政策选择传递的信号,也在将财富阶层推向更远处。而对于“仇富”之说,《南方都市报》社论并不认可:用“仇富”来说事有时更像矫情甚至是要挟。

《南风窗》的报道用一种担忧的口吻写道:“中国会不会再现俄罗斯1990年代末期的富豪‘逃亡潮’?现在已有苗头。”

星期柒新闻周刊:新一轮富豪移民潮又出现了,您有何评价?

夏学銮:过去,比如说上世纪90年代,好像都是些高知人才在移民,因为国外比较发达,教育方面做研究的条件比国内好,这是一波潮流。现在是另一波移民潮,出去的好像都是大款。

星期柒新闻周刊:对,都是一些被称作富豪的人,2003年前后出现过国内富人移民潮。

夏学銮:这种现象,多丽丝·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认为,现代化过程中,资金、人才、技术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转移是世界的趋势之一。现在咱们国家不是这个趋势,中国的财富、人才应该向西部转移,这才是一个正常的趋势,但是现在一些有财富的企业家们却把财富向发达国家转移,这说明这些大款或者说企业家对国家的认同感不强,社会责任感不够强,出现了对国外的一种盲目的“追随”,也就是“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各种制度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文化也是,中国文化是最有包容性的文化,几千年的文化绵延不绝,经久不衰,说明它还是很有内在魅力的,可以说既古老又常青。

        星期柒新闻周刊:有的移民富人担心“说不定哪天均贫富”,且不说这种说法多有幼稚之处,就社会责任而言,这些先富者也忘记了带动穷人致富的责任或义务,光想着“仇富”,为什么不想着去帮助穷人呢?

夏学銮:这种说法确实是幼稚的,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他们是靠了国家的政策致富的,如果没有“先富”政策,没有各种优惠政策,他们不可能富,而富了之后,他们当思报效国家,报效人民。但是现在他们中的不少人自己走了,把钱也带到国外去了,对国家、民族可以说是不够忠诚的行为。

这是逆向而动的潮流

星期柒新闻周刊:他们能成为富豪,离不开背后千千万万的穷人,现在他们拍拍屁股走人,带来了什么样的深层次隐忧?

夏学銮:“先富”政策属于工具理性的范畴,先富者理应带动后富者致富,而他们移民,把财富带走,对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对穷人既不公平也不利,对其个人来说,也意味着他们进行的是一次错误的选择,我相信他们将来有一天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并且受到良心的责备。

夏学銮:这些移民的富豪往往对国外的认识陷入某种误区。上个世纪90年代的移民潮过后,很多人不是也回来报效祖国了嘛,包括一些在国外功成名就的人,真正有水平有知识的人不会把在美国等国家生活当成一个忠诚的选择的。在国外充其量也只能做一个二等公民,没知识没文化的人到了国外能做什么公民?有的人选择投资移民,但投资移民看的是你的钱,没有钱不会让你移民。

星期柒新闻周刊:如果投资失败那就更难说了,估计什么公民梦都会破灭。

夏学銮:对,有可能是要饭都没门。现在的国内条件比过去好多了,我就不知道这些急于移民的人是怎么想的,知识分子在纷纷回国,他们却纷纷出国,这是逆向而动的潮流。

体制:

        富士康“12连跳”、本田“罢工门”等事件的接连发生,令当前社会形成一种情绪,“政府为什么不出手”、“强行关停整顿”的意见频见于网络与现实之中。这在近来多个地方发生的民众向政府和官员下跪事件中多有体现。在寻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民众首先想到的是权力,而不是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呼唤公平正义变成了呼唤“青天大老爷”。这不知是谁的悲哀。

不可否认,以强势公权力进行财富重新分配,其实现所谓“公平正义”的效率无疑是相当高的。但是,这种人为的“公平正义”往往导致更大的不公平、不正义。一个更大的可能是,富人移民的步伐加快,全社会的创富功能陷入停滞。

当务之急,是继续深化改革,限制公权力,消灭其畸形效率,真正形成市场经济所遵循的财富增值和分配体制。这必然要求将改革由经济体制领域推进至政治体制领域。必须形成一套透明的,民众和公权力都必须遵守的,包括法治在内的政治体制架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各得其分、各安其所”。只有这样,民众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总寄望于“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为民做主。

具体到富士康以及本田等诸多案例上,则应采取并不断完善类似黄光裕案的处理方法,以相关劳动法等法规,通过法制途径解决矛盾,而不是一味要求政府出手,迅速“关停、整顿”了事。   

     中国社科院学者曾省存说,在全球化的今天,移民潮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在中国大陆移民潮之前,中国台湾地区也曾有类似过程。新加坡、韩国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出现过精英外流的移民潮,但是,后来通过“人才流转”,反而又大为获益。

“在全球化时代,‘人才获益’、‘人才流转’、‘软实力’等概念已逐渐取代了‘人才流失’。”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在读博士阎靖靖表示,目前看来,新加坡、印度等国家,未曾因移民潮而遭受不可挽回的创伤。除人才流动本身所具有的循环性外,更重要的是,当时它们均采取了正确的吸收人才和引导人才回流的措施。

在这方面,中国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近年来陆续推行一系列吸引“海归”的优惠政策。2008年中央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计划在5~10年内,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今年6月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到2020年人才发展要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