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宗衡市长汇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15:36:28

 

光明新区工作汇报提纲

2008年11月24日

 

尊敬的宗衡市长、李锋常务副市长,各位领导:

新区成立以来,宗衡市长和各位领导多次莅临新区检查指导工作,为新区建设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新区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有力推动了新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天,宗衡市长和李锋常务副市长带领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再次到新区调研,全面检查今年工作,指导部署明年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新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此,我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就新区有关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在今年外部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新区以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和宗衡市长关于加强企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产业第一、投资拉动、能快则快”三项原则,实现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坚持产业第一,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10月,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2.81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7.81亿元,同比增长3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91亿元,同比增长24.5%。经济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质量高”的良好态势。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重点企业支撑大局。今年1-10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8.95亿元,同比增长33.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5%。创维电子、华映显示等产值排名前10的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9.42亿元,同比增长27.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3%。不到10%的规模以上企业,创造了近65%的工业产值,呈现出强者愈强的发展态势。

二是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大产业组团初具雏形。世纪晶源、日东光学、莱宝高科等10多家重点高新企业项目相继投产,杜邦薄膜等一批市重点项目先后动工,30多家企业正在办理报建报批手续,招商局科技企业加速器已开工,光电企业加速器前期工作正积极推进。目前,光明高新园区进驻企业达51家,共58个项目,初步形成了光电、平板显示、生物医药三大高新产业组团。

三是一批高端项目相继落户,产业发展后劲增强。新区成立以来,已有110多家高新企业向新区正式提交落户申请。研祥智能等80个高端项目已通过评估论证。这些项目均经过专家严格筛选,科技含量高、用地少、产值大、税收多,符合我市产业导向。据估算,这80个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近1000亿元,税收近100亿元。目前,研祥智能、迈瑞医药等12家重点企业,已通过公开招拍挂方式取得用地,预计年内还将有3家、明年有20多家企业在新区落地。对取得用地的企业,新区均签订了《产业用地发展(项目监管)协议书》,明确建设时限、投资强度、用地标准、产能效益等,确保产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

四是三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加快。内衣、钟表、模具三大基地的基础配套设施已完成超过50%的工程量,公共服务技术平台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有关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基地内已入驻企业30余家,YKK等14家内衣企业、亿和模具已投产,瑞辉钟表、依波等7家上规模钟表企业正式入驻。

五是财税收入稳步增加,外贸出口保持增长。1-10月实现两税收入20.1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税15.56亿元,同比增长20.8%;地税4.62亿元,同比增长25.1%。外贸出口23.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六是狠抓企业服务,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新区下大力抓好企业服务,把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建立了新区领导定期联系企业、开展便利直通车等服务制度。从9月份开始,新区组织开展“百家企业服务行动”,由新区领导挂点包干,对100家重点企业逐一上门调研,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到企业现场调研150余次,召开各类协调会60余次,解决困难和问题110多个。近日,新区出台了解决企业资金困难、帮扶中小企业发展的“1+15”文件,首期拿出800万元财政资金,通过贷款担保、小额贴息等方式,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电力设施建设,220千伏安奋线已投入运行,110千伏东坑变电站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近期将动工。

(二)坚持规划先行,基本完成新区长远发展的规划编制。

按照宗衡市长去年底来新区调研时提出的“稳定规划、打好基础”的指示,新区投入3500多万元,按照科学、长远、超前的原则,抓紧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新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以及综合交通、生态保护、雨洪利用和水、电、气、通讯等40多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这些规划已基本完成。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率先实施了“综合管沟”工程,新区将成为深圳市第一个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管沟工程的区域。采取国际咨询招标方式,确定了新区中央公园概念规划,打造新区“绿心”。

“绿色新城”规划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制定了《绿色新城纲要和实施方案》,绿色空间、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等6个专题报告基本完成。今年3月31日,市政府与国家建设部签署协议,新区被列为全国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区,并按照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组织实施。

(三)坚持投资拉动,新城建设全面铺开。

今年市政府下达新区投资计划93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政府投资21.6亿元,市级政府投资12.6亿元,新区投入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1-10月,新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94亿元,预计年内新区还可完成投资20.06亿元,全年累计完成约74亿元,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若剔除世纪晶源因素,实际增长185.7%。

一是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拉开。近几年,新区规划建设的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共33条,总投资约90亿元。今年市重点工程—塘明、华夏、松白、观光、光侨等5条城市主干道提高到特区市政道路标准,已全面开工建设,塘明路已完成工程量的近80%,其中龙大-华夏段年底完工;高新园区内同观路和7、8、9、19号路正抓紧施工,预计明年年初可建成。

二是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顺利。市重点工程燕川、光明污水干管工程均完成工程进度的60%,明湖城市公园已完成工程进度的30%。牛山科技公园等公共配套项目前期已全面开展。

三是拆迁和旧改工作加快推进。结合新区实际,成立了临时机构“拆迁办”,加快推进拆迁工作。截至目前,共拆除各类房屋120多栋,建筑物面积约10万平方米,移交土地近400万平方米。其中广深港客运专线和塘明路、华夏路等重点项目拆迁工作基本完成,松白路、茅洲河排涝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的征地拆迁任务有望年底完成,公明水库等征地工作按进度推进。东周、塘尾等片区的旧改方案已上报,“四旧”改造步伐加快。

(四)坚持管理下沉,确保新区大局稳定。

新区把重民生、保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按照“重心下移、指挥靠前、属地管理、错位布局”的原则,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深入开展“治安整治联合行动”,确保社会治安形势好转。光明地区历来社会环境较为复杂、治安形势较为严峻。新区成立以来,把社会治安整治作为各项工作之首,全面加强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可控。今年7月,在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新区投入了2000多万元,开展为期半年的“治安整治联合行动”,重点围绕“打、禁、围、整、清”五个方面,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日均警情由去年同期的170多起下降至120多起,并呈现逐月下降的良好态势。先后破获南凤“8.30”抢劫钢材等各类刑事案件574宗,成功打掉“南庄公司”等各类犯罪团伙18个,公开审判犯罪分子48名,缴获赌博游戏机166台,查扣各类违法违章机动车873辆。玉浦书记、宗衡市长、白天副书记、李铭副市长等作出重要批示,对新区“治安整治联合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11月12日,玉塘派出所民警果断开枪击毙了一名持刀拒捕的抢劫犯,极大地震慑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当地群众无不拍手称快,并制作横幅声援民警。这一枪可以说是打出了声威、打出了民心。对此,市公安局专门颁发了嘉奖令,新区管委会也奖励了10万元。

二是强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不变、要求不变、力度不减”要求, 对安全隐患实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今年以来,共出动2万多人次,对辖区3600家单位、近2万家“三小场所”进行了检查,查封、取缔了各类安全隐患场所2419家。

9月21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行动以来,对1041处重点安全隐患,逐一采取恢复疏导、取缔、自行搬迁等方式进行整改,重拳整治了麒麟山畜牧场、南庄新村家庭小作坊、麦仕达工业园等安全隐患“老大难”场所。采取疏导进社区方式,进行集中疏导办证,累计办理工商执照1161份,取缔133家,自行搬迁172家,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成率达到100%,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第一阶段的整改、疏导和取缔任务。

三是全力抓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矛盾纠纷。今年以来,新区各级共接访群众364批6956人次,化解重大矛盾36宗。新区包案调处的10大重信重访问题,成功调处3宗,基本办结5宗,2宗取得重大进展。163宗劳资纠纷引发的集体上访全部得到解决,调处成功率100%。麒麟山畜牧场等因安全生产整治引发的4宗集体上访得到妥善处理,“两会”和北京奥运等敏感期,新区没有发生赴省进京集体上访事件、非正常上访事件。

四是强势推进查违工作,“清无”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0月底,新区共拆除违建4.1万多平方米,清理整治临时性违建50余万平方米,拆除围网和排栅2.8万多平方米。重点针对公明办事处南光高速两侧存在的重点安全隐患,新区连续组织7次大型行动,共出动2800多人次,清拆了23.2万平方米。其中,拆除长流陂水库区域违法建筑7.6万多平方米,清理2块共3300多平方米的违法违规用地,清拆麒麟山畜牧场乱搭建共3万多平方米,对场内48家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场所采取停水停电等措施,并责令场内小企业、小作坊限期搬迁。取缔“黑网吧”163家,“黑煤气”点25处,无证黑诊所12家。查处无证无照废品收购站80家,无证无照歌舞娱乐场所10家,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坚持民生为本,促进社会和谐。

新区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作为凝聚民心、争取群众支持的首要举措。加快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新区成立之初梳理出的10类19宗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已调处完毕8宗。为彻底解决侨民住房难等问题,结合新城建设,提出了“整体拆迁、统建上楼”的开发建设模式,在宗衡市长、李锋常务副市长等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推动下,具体打包方案已于8月份上报市政府。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2008年,新区75%以上的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其中投入资金4.95亿元,兴建10大“民心工程”,涉及文教卫等多个方面,基本涵盖了新区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解决长期困扰公明地区的水涝问题,在宗衡市长的亲自推动下,茅洲河三大永久性泵站全面动工,争取用8个月时间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明年安全度汛。新区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投入5800多万元,对河道进行清淤,完善部分排水设施。

新区成立一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区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新区还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区存在大量的外贸加工企业,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逐步显现,部分企业资金流动性紧缩,出口订单急骤下降,生产经营面临更大的困难。二是新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特别是原住居民对土地的诉求非常强烈,加之住房困难,要求拆旧建新的呼声很高,控制违建的压力巨大;三是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力十分紧张,维持新区的正常运作捉襟见肘,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资金问题突出。四是新区人员机构精简,承担着社会事务管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繁重任务,超负荷运行。对此,我们将积极应对,努力克服困难,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2009年工作目标和思路

明年是新区发展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深圳新时期重要经济增长极、力争新区建设3-5年初见成效”的要求,在狠抓安全生产、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经济工作继续坚持三项原则:

一是继续坚持产业第一。狠抓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狠抓新建项目的建成投产,狠抓原有企业的协调服务,使新区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重要平台,成为深圳产业消长平衡的“调节器”和“稳压器”。

二是继续坚持投资拉动。加快提升新区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民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使新区成为全市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水平的重要区域,成为完善特区外城市形象和功能的重点城区。

三是继续坚持能快则快。对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符合“三高两低”标准的产业化项目,对科学规划、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通过优化服务、简化手续,尽快形成投资,尽快产生效益,成为对经济增长的现实推动。

按照上述思路,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明确目标,早做安排,继续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走势以及新区发展形势, 2009年初步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较今年有所增加。这样的计划安排,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新区作为深圳未来的城市副中心,是全市重点战略发展区域,目前仍处于待开发状态,经济总量较小,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新区三到五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必须在确保“质”的前提下,加快“量”的扩张,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加快发展。新区今年GDP有望实现18%的增幅。按照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态势,明年GDP增长可望实现“保18争20”的目标。

二是新区已逐渐成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又一主战场,新区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新区建设的大力支持,以及土地、生态等资源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随着一批新企业和项目的建设投产,新区经济增长的后劲日益增强。

三是随着新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前期工作的完成,以及一批产业化项目的落地,在国家财政、货币“双扩张”政策背景下,政府和社会的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明年新区将迎来开发建设的高峰,固定资产投资将实现更大的突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产业效能,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是新区的根本,是发展的核心任务。我们将瞄准产业高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第一,加快产业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落户、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对莱宝高科、世纪晶源等已投产的重点企业尽快扩大产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对杜邦太阳能薄膜、拓日等已开工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争取2009年建成投产;对研祥智能、迈瑞以及其它正在办理报建报批手续的新入驻项目,加大服务力度,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第二,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大项目、大企业。新区将在资源配置上向大项目、大企业倾斜,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高端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培育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规划建设,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培育品牌,吸引有潜质的中小型企业在新区设置总部,积极引导鼓励中小企业上市。

第三,积极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新区作为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我们将抓住增值税转型的机遇,引导企业改造升级和产业转型。一是加快建设三大传统产业集聚基地的总部功能区、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按照“宁缺毋滥、集约用地”的原则,在企业品牌、产业规模、资金密集度、税收贡献上设定明确标准和要求,重点引进一批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三是加快推进旧工业区改造升级,进行功能置换,积极引导传统工业区向商务园区转型。

第四,强化“三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我们根据企业解决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提出“三种服务”。  一是对已投产并产生效益的企业,要提供“跟踪服务”,做到企业一有问题反应,立即着手解决,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复。二是对在建的、或者刚刚投产的项目,这些企业发展初期往往是最困难的,要提供“贴身服务”,增强企业在新区发展的信心。三是对即将落户的项目,要提供“保姆式服务”,促其落地新区,并尽快开工建设。

(三)抢抓深港创新圈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宗衡市长针对全市各区发展基础、发展优势等的差异,战略性地提出了“避免功能和产业的同质化,实现差异化发展”的科学发展新要求。深港创新圈战略提出后,杜邦薄膜作为深港联合招商成功的第一个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已落户新区。新区将在深港创新圈中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有别于其他城区的发展,努力打造成为承接香港、辐射珠三角的生产性服务中心和总部经济服务区。

一是打造总部服务区。通过发展会议、休闲等高端服务业和数据中心等后台支持功能,打造总部服务区,为特区总部经济配套。并积极争取深圳国际会议中心等体现城市核心功能的重大基础设施落户新区,为深港乃至珠三角的总部经济提供配套服务。

二是打造生产性服务区。我们利用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站规划建设的机遇,已着手规划光明站“门户区”,作为新区生产性服务区,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规划方案年底前将完成。新区还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进行了协商,在传统产业升级、清洁生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达成了初步协议。新区将进一步加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化基地建设,尤其在科技创新平台、产业结构升级、循环经济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通过项目带动、产学研结合,放大新区在高新技术方面的集聚效应,将新区打造成为面向珠三角港资企业的服务平台。

三是积极发展空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挥新区毗邻空港、海港和广深港铁路设站的优势,利用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正在迅速集聚的基础,抓住物流这一生产性服务业前景广阔的发展机遇,在高新园区和光明站周边地区,以“园中园”的形式,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如腾邦等,大力发展空港物流等产业。

(四)强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投资步伐,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全力抓好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5条城市主干道以及高新园区内道路建设,其中塘明路、华夏路力争明年全面竣工,松白路、观光路、光侨路完成工程进度的60%。园区内塘家东组团等建设任务争取全面完成。茅洲河3大泵站和4条排洪渠等排涝工程,力争明年5月汛期来临前发挥作用。配合做好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站、公明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光明、公明、燕川三大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干管工程,以及文教卫等生活配套设施。

二是切实抓好项目储备。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重点加强一批事关新区长远发展、事关民计民生、事关新区面貌改变的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实现滚动发展。加快推进中央公园等112个项目规划建设。明年底,力争全面完成新区城市主干道前期工作,2011年底全部建成。加快茅州河沿线桥梁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动工。

三是强势推进拆迁安置和土地整备。征地拆迁事关新区未来发展,事关新区稳定。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和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加快推进“整体拆迁、统建上楼”工作。全力抓好松白路等主干道改扩建项目的拆迁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加快高新园区的土地整备,为项目进驻创造条件。同时,加快拆迁安置用房、政策性住房,及光明同富裕安居工程建设,减少拆迁阻力。

(五)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为重点,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确保新区和谐稳定。

严格按照宗衡市长提出“六个不变”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通过“打疏结合、以打促疏”的方式,进一步铁腕排查、加强疏导、强力整治。加快“清无”疏导进度,积极推广工商业出租屋业主和经营者安全责任“捆绑”办法,形成长效机制,把“清无”工作推向深入,尽最大努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深入推进治安整治联合行动,进一步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加大查违力度,加快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妥善处理好各类突发事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提请市里协调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新区按照功能区的设置,承担了区一级行政事权。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新区机构和人员编制应适当增加,以维持超负荷的日常社会管理工作。同时,加快推进新区办事处体制改革,形成科学的管理架构。

(二)项目建设资金问题

1、关于将光明新城“整体拆迁、统建上楼”、中央公园和科技创新大厦三个项目列入2009年市政府投资计划的问题。光明新城“整体拆迁、统建上楼”、中央公园和光明科技创新大厦三个项目,作为改善民计民生、改善投资环境、维护新区稳定的关键性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亟待开工建设。

在国家努力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考虑到新区财力十分有限,请求市政府在政策上、财力上给予光明新区更多的倾斜和支持,将以上三个项目列入2009年市政府投资计划,以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详见附件1)

2、关于光明同富裕第二期安居工程资金来源问题。光明同富裕第二期安居工程占地面积4.46万平方米,原已列入2006年市政府投资计划。但因多种原因,现已暂停建设。新区成立后,根据发展实际,在国土、规划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同富裕安居工程和拆迁安置用房、政策性住房结合起来,集中建设。现已制订新的建设方案,拟适当提高光明同富裕二期安居工程容积率,总建筑面12.9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3.85亿元。资金来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计划资金9819万元,建议仍按原计划由市、区以及个人出资解决;第二部分为新增建设资金,由于容积率调整新增的建设资金(预计约2.8亿元),请求市里根据新区实际,由市里统筹解决。

 (三)财政资金缺口问题

光明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税基薄弱,新区成立后,原有的税收收入不仅要负担光明、公明两个办事处支出,还要负担新区管委会支出,加之近两年新增的政策性、刚性支出较多,新区财力非常紧张。

经测算,2008年度新区财政预算内收支缺口约为3.64亿元 (按2007年税收分成收入基数增长15%幅度测算,2008年新区财政预算内总收入为7.36亿元,财政预算内总支出为11亿元,不含基建支出)。造成财政收支缺口的主要原因:一是新区经济基础差,财政收入底子薄;二是部分派驻新区单位经费未完全按照市有关文件精神划转,形成经费缺口8,000万元;三是财政支出盘子大,新增政策性、刚性支出多。(详见附件2)

为确保新区正常运作,在加快经济发展,努力实行增收节支的同时,请求市里:(1)参照上一轮财政体制对其他区实行体制外补助的做法,为新区制定相应的财力均衡转移支付补助措施,每年对新区增加定额补助3亿元,以解决新区财政缺口问题。

(2)对城市化三年过渡期后社区股份公司承担的社会管理费用,请市里妥善解决。

(3)参照今年市财政帮助新区统贷建设资金的做法,明年继续借款新区6-8亿元,以缓解新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四)其他问题

1.关于龙大高速“点对点”免通行费问题。龙大高速是新区直通特区内的主要交通要道,对新区开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该路属收费公路,增加了来往车辆的出行成本,一定程度影响了新区的营商环境。市交通局已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支持新区提出的减免来往车辆相关通行费用的建议。为此,请求市里参照盐坝高速大梅沙段的模式,免除龙大高速朗田站至光明站来往车辆的通行费,相关费用由市财政或路隧基金补贴。

2、关于基本农田规划影响项目开展问题。新区基本农田保护用地10560亩,占全市的35%。按照04版基本农田规划,新区包括中央公园、新明医院、东明大道在内的众多重大项目均受到影响。为此,规划部门对04版基本农田规划进行了调整,并形成新的基本农田规划。但因新版本基本农田规划尚未得到批复,造成新区正在开展项目的用地、工程规划许可等手续无法办理,严重影响工程规划建设。为此,请求市里:(1)加快新版基本农田规划报批工作。(2)在规划未批准前,对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需占用04版基本农田的,采取在市政府先期安排改造的基本农田等量置换办法,批准开工建设。

3.关于茅洲河综合整治问题。茅洲河在新区范围内流域面积达112平方公里,占水域面积95%以上,是新区防洪排涝、水污染治理的核心地带。但由于茅洲河干流及支流一直未完成整治,目前其干流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支流不足10年一遇。6月份两场大暴雨造成新区28个社区受淹,与茅洲河排洪不畅有直接关系。请求市里尽快推进茅洲河干流综合整治,解决茅洲河对新区带来的水患问题。

4、关于对新区的各项考核问题。今年,新区承担了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对行政区一级的全部考核、检查任务。针对新区管理架构和工作实际,建议除安全生产、维稳综治、计划生育等全市性的考核任务继续下达新区外,对新区其它单项性的考核和检查,不再以行政区对待。

5、关于2009年新区产业用地规模问题。新区作为全市产业发展重点区域,2008年市里下达新区产业用地规模为83万平方米。随着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明年新区产业用地预申报规模达390万平方米。为此,请求市政府在09年土地出让计划安排中向新区倾斜,确保80-10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出让规模。

四、关于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建议

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市政府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本届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一是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深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善于把握全局,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大胆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攻坚,探索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如在经济发展上,始终坚持产业第一,推进自主创新,提出并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增强城市的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在城市建设上,不断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强力推进轨道交通、机场和港口等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在城市管理上,以世界一流城市为目标,提出了“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现代城市管理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深港合作中,提出了“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以及深港紧密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理念,打造深港创新圈,把深港合作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关系意识和公共关系工作水平;等等。这些着眼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充分体现了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和魄力,树立了政府的权威和形象。

二是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体现了高超的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本届政府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超前科学谋划,积极有效应对。如对产业转移,始终强调要梯度推进,消长平衡,“长”大于“消”,近几年既加快了产业升级步伐,又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今年初,市政府敏锐地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可能变化,提出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又好又快的原则,坚持方向、力度、节奏相协调,做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这些超前的政策措施,使我市在应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经济形势中,一开始就赢得了先机、争取了主动。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恶化,市政府强化企业服务,及时实施“百人服务计划”、果断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了全市经济的健康较快发展。温总理对近几年深圳矢志不渝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非常严峻的外部形势下,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些充分体现了市政府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工作水平。

三是始终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准确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近几年,全市公共财政重点投向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险等民生领域,不断提高民生净福利水平。如通过“一大一小”建设,解决市民就医难的问题;通过“五大工程”、“四大体系”建设,加快构建食品安全体系;完善交通网络、优化交通布局,解决交通拥堵和“出行难”问题;强力推进安全隐患百日排查整治行动,实施铁面排查、铁腕整治、铁律严惩,确保安全生产;去年,市政府还首次向市民承诺并全面完成“十大民心工程”;等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市民的信任。

市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全面、科学、准确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我市经济建设、城市管理、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为新区更好地学习实践和贯彻落实科学观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扎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