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达的命运看政体决定成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53:57

希特勒寄予厚望的大不列颠空战,可以说完败于英军的秘密武器——雷达。日本人意识到这一点,则是1942年10月11日的瓜达尔卡群岛海战。日本海军以夜战成名,也以夜战自居,日清之战、日俄之战,日本海军都是借助夜幕的掩护大获全胜,因此日海军特意将瓜达尔卡群岛海战安排在夜间进行。岂料巡洋舰古鹰号一炮未发就被击沉,驱逐舰吹雪号随后也被击沉,巡洋舰青叶号苦战逃脱。

 为什么黑暗中美军能率先开炮又打得这么准确?事后日海军对此进行了调查,结论是美国人“用电探射击”。其实此前中途岛海战日军就败于美军的雷达:美军飞机总是恰到好处的迎击日军飞机或飞到日舰上空轰炸。与舰艇命运相类似的还有日军的潜艇,美国驱逐舰用雷达与飞机相配合,1942年就把日军潜艇打得不敢出海。日海军将领曾为之哀叹:“潜艇即使在漆黑的夜里浮上来,也会被对方发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的先进技术中,雷达的作用可能怎么评价也不为过。英国与美国是这一技术的直接受益者,其实德国与日本在二战之前也都可以获得这一技术,然而被它们的政体给毁掉了。

 第一界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研究电波远距离传送的人们注意到这么一个不可理解的现象:常常有一种像花纹一样的波道,在屏幕上时隐时现。经过深入研究,终于弄明白那是在高空中飞翔的鸟儿的姿态的反映。随后进一步考虑:如果向敌人的方向探射,也应该探出敌方飞机或飞艇飞来的情况。这就是雷达的发现。

 当时英国与德国正打得不可开交,伦敦正苦于齐柏林飞艇的空袭,1917年后德国飞机也加入了空袭的行列。因此有人呼吁尽快研制雷达。当时英国决定研究或制造某种军事器材的,并不是英国政府,而是受英国政府委托的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四位著名学者、工程师、企业与军方代表组成,学者之中有两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是否研制雷达的问题上,四名学者有三名一致赞同,一位叫林德曼的反对,他提出金钱与物资应该用到更紧迫的地方如重型飞机的生产上去,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也持这种观点,结果研制雷达一事被搁浅。

 到1917年秋,德国飞机的空袭越来越严重,为对付日益沸腾的民意,英国政府建议采用雷达防空,林德曼也一反初衷,同意紧急研制。经过日以继夜的努力,到1918年,雷达正式用于战场,在它的指引下,取得了击毁数十架德机的战绩。这种雷达只能向前方发射电波,又名“林德曼雷达”,战后英国对其高度保密,美国及其各国均无从知晓。

 但德国人却可能早在1937年、迟不过于1938年就知道了雷达的秘密。德国有个叫格伦的青年,在学生时就成为了一名纳粹党员,毕业后接受密令潜入了加拿大(一说是后来被德国人拉下水),他在加拿大成了家,以此加入了加拿大籍,又凭加拿大籍参加了英国陆军。由于天性聪颖加之工作努力,他后来当上了英国陆军参谋。格伦向德国输送了大量情报,其中就有雷达的情报,他将制造“林德曼雷达”的大量图纸一古脑儿送到了德国。

 此时的德国,是“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政党”的国家,决定什么武器能够上马,尤其是费钱较多的武器上马,必须得元首说了算。尽管德国军方对雷达无限神往,但因为这只是一种防御性武器,与元首希特勒“闪电战”那唯进攻是取的思想严重背离,因此没有人敢就研制雷达一事与希特勒据理力争。直到1940年,德国才开始根据格伦的情报研制“林德曼雷达”,但为时已晚,因为雷达从研制到生产、到应用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虽然雷达是英国人率先发明的,但美国人也独立发明了雷达,这也算是人类科学史上的趣闻。美国有一个叫斯比奇的科学家,是个电学权威,以大海测深仪的发明者著称。斯比奇住在加利福尼亚的柏卡非尔德机场附近。他发明了这样一个装置:通过向空中发送电波捕捉飞机的位置与航线。他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安装了一个地形图,地形图上每隔一英里挂一个小灯泡,以柏卡非尔德机场中心,方圆百里的飞机每飞行一英里,小灯泡就通过熄灭表示出飞机的位置。

 斯比奇的发明可能比“林德曼雷达”更先进,因为它能左右发射电波,也叫转动式雷达,林德曼雷达只能向前发射。斯比奇完成这一发明耗资三十万美元。为了把这项发明给美国陆海军及民间航空公司,他四处进行了游说。美国军方派人看了他的发明成果,因为装置太大,断定买下来也不能实际应用。民间航空公司也是这种想法。这让斯比奇非常失望。

 斯比奇的附近,住着一个叫中谷的日本医生,因为不甘心放弃自己的发明,他找到中谷要他帮忙向日本的航空公司推销,要求只是收回自己的研究成本三十万美元。中谷有个熟人的外甥在日本海军技术研究所当工程师,叫田道一雄,于是就把斯比奇这项发明的参考书、图纸、照片等寄给了他,叫他帮忙推销。

 发明人斯比奇为防仿造,对重要部分等有所保留,但作为工程师,田道一雄认定这东西不是骗人的假货,也意识到它的价值,于是赶紧向舰政本部的高官介绍。在日本,决策体制同样停留在“领导拍板”的史前阶段,偏偏拍板的舰政本部高官只接受过“两点交叉”的教育,对“雷达”的工作方式怎么也理解不了,于是泡汤。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田道一雄是个负责任的人,他又转而向日本航空本部推销,由于照片、图纸俱在,航空本部的官员表示要“研究研究”。这一研究就是一年左右,最后航空本部决定出价十万美元。田道一雄立即向美国的叔父传达了商量的结果,但他叔叔回信说:几个月前还对这项发明置之不理的美国军方,后来不知道怎么一反常态,匆忙跑来买走了。

 日本人就这样与雷达失之交臂。美国军方后来为何反过来又要买走斯比奇的发明呢?美国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之一,军队也不例外,美国少壮派军人以年青人特有的敏锐与开明,意识到斯比奇发明的重要性,这些人向军方高层施压,那些掌权的“老顽固”被迫接受了下层军官的意见。

 1940年,开始研制“林德曼雷达”的德国,向日本通报了这一军事秘密,日军通过派人学习的方试把技术弄到了手。1942年4月,日本研制成功,发现雷达果然能够发现美军轰炸东京的B25轰炸机,但由于体型过大,只能在陆地上使用。适合舰艇使用的雷达直到1944年夏才研制出来。至于可以用在飞机的雷达,日本直到战败也没能研制出来。

 最后让我们共同来假设历史:

 倘若英国没有委员会制,“拍板”的正好又是丘吉尔那样的领导,估计这雷达即使不难产也得滞产;倘若英国政府不是民选的,那么政府会不会因为民众的苦难而挤出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研制雷达?可能性不大。历史告诉我们,总有政府为了“战胜敌人”而不顾一切。

 回到德国。格伦完全可以跻身“二战五大间谍”之一,但是没有,因为他最重要的雷达情报后来贬值太多了。假若决定德国武器研制的,不是“元首”而是“委员会”,我相信,二战开战后,德国的轰炸机完全可对英国实施精确轰炸,就像后来美国轰炸日本一样,德国的U型潜艇也会让盟军商船无处可逃,如此一来,后果真的难以预料。

 美国人差点开了一个最大的玩笑,将二战的第一项先进武器拱手送给了自己的对手。美国人最初拒绝了雷达,这再次说明民主不是万能的,但民主的纠错机制,让底层的声音能够抵达上层,能够让高层知错能改。假若这事不幸发生一个专制国家,能否在几个月内把领导否决的事情颠倒过来?我怀疑任何人都没有这个信心。

 日本人将到手的雷达拱手拒于国门之外,是专制体制最充分的体制。换了我是日本舰政本部高官,我也不会买它:一没行贿二没回扣,我买它干鸟?航空本部虽然发现了雷达的价值,只是“研究研究”害死人,我就不信,研究这个事要一年时间。日本舰艇与潜艇后来的惨败,那是活该!因为专制总是必然祸国殃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