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唤醒的时代隐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0:30

一部都市题材电视剧——《蜗居》目前正在各大电视台热播,成为了近期网络媒体高居不下的热门话题,甚至在一些知名网络论坛的职场、家庭、爱情、房产、汽车、甚至笑话板块,也掀起了一阵阵持久高烧不退的《蜗居》热潮。

 

《蜗居》为什么这样火?

 

《蜗居》延续了其导演滕华涛和编剧六六此前合作的一贯风格:从家长里短、琐碎现实的家庭矛盾切入,折射出一个低福利、制度变异时代的气氛;而大量的旁白直接呈现人物内心波动,将小人物悲欣交集、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层层剥开,如电视剧《王贵与安娜》。但更为重要的是,《蜗居》故事围绕着中国近年来很多大都市疯狂飙升的房价加以展开,裹挟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官场腐败、官商勾结、贪官包二奶、社会道德集体沦丧、政府公信力和社会信任丧失、城市拆迁纠纷、社会矛盾冲突、低收入群体、房奴等最近十年来一浪比一浪汹涌的现实社会问题,震撼并煎熬着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的心灵。用《蜗居》导演滕华涛先生的话说:“我和六六的理想是,希望通过《蜗居》做一个2002年到2009年之间中国的小历史。

 

什么是真爱?

 

《蜗居》编剧六六的回答似乎能说明一切。针对网络和纸媒上掀起的“有没有真爱”的大讨论,六六先生回应说:“我每次听到这样的呼声的时候,忍不住内心冷笑,什么是真爱?真爱就是,当你刨去所有的衣服首饰房屋等等一切的时候,你依旧会选择的情感。如果真爱一个男人,那么,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裕、是疾病还是健康,你都会守在他身边。”

 

什么是真正的价值观?

 

《蜗居》编剧六六的回答也能值得深思。在回答“制片方塑造这样一个不乏魅力的贪官形象是否会模糊观众的价值观”等质疑时,六六先生说:“我不想写这样一个愚弄百姓的故事:好人就是好人,长得高大健美英俊,坏蛋就是坏蛋,长得猥琐奸诈可嫌。我不是拍动画片给小孩看。现实生活中的人就是多样化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好人也有缺点,坏人也有优点,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的。但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如果我们都辨别不清,我就搞不清楚是我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了。”

 

爱情的质量和数量与金钱和权势成正比吗?

 

《蜗居》又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呢?一段被频繁转载的、由署名汪雷的《蜗居》男观众写的话或许表达清楚了。汪雷先生说,“这是个残忍、却又很真实的故事。在贫富差距迅速拉大、道德标准荡然无存的大环境下,性资源正向权钱阶层加速流动。有人曾说,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明码标价的新时代:一个男人所能获得的女人的质量和数量,与金钱和权势成正比。娱乐圈、艺校生、大学校园里的潜规则、富豪的情人、公务员包养的二奶三奶,这些新闻从一开始的爆炸效应到今天社会舆论的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性资源被权威阶层剥夺,已呈现常态化。……,而《蜗居》的残忍就在于,其展现的是一个都市优秀男孩或者网上颇为推崇的「经济适用男」,在权贵男人面前的惨败。而前者这个群体才是未来社会的中坚,是未来最有可能成为承担社会稳定器功能的中产阶层。”

 

对当代重点大学毕业生的人生带来什么?

 

以往电视剧中“重点大学毕业生”被塑造的形象通常是光鲜亮丽、意气风发,如《我的青春谁做主》里的赵青楚、高齐,但《蜗居》中重点大学毕业生郭海萍夫妇表现的却是经济困窘、前途茫然。其实,“《蜗居》呈现的才是现在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电视剧《奋斗》中那些刚大学毕业就奥迪代步、整天打台球泡酒吧的年轻人究竟在奋斗些什么?难道是“奋斗十年还不如有个好爸爸”?!

 

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困惑与和谐社会的真正隐忧

 

相比较当代大学生中的“富二代”、“官二代”毕业后轻能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而“穷二代”却求职艰难、生活窘困。青年“穷二代”大学毕业生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是跟其他群体不一样的。社会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实际得到的远低于其期待得到的时候,这个人就会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因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警告说:“大学生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降低,使大学生这个群体普遍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相对剥夺感。相对剥夺感与绝对剥夺感一样,也会使人产生挫折与愤怒。在一定的环境暗示下,有些人会把这种挫折、愤怒转变成侵犯,直接冲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于价值观,我们的再反思

 

《蜗居》阐述的脉络主要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其一句重点台词是“原本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就是褴褛衣衫。国际大都市就像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把焦点放在镁光灯照射的地方,观众所看到的,就是华美壮丽绚烂澎湃。对于光线照不到的角落,即便里面有灰尘,甚至有死耗子,谁会注意呢?”这折现出什么呢?

 

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社会处于剧烈变化的转型期,但政府、社会不能忽略、漠视一些价值观、伦理道德的问题。每一个人,都不能因为想改善自己的生活,就置道德、法律等这些东西不顾,而只为享受短暂的过程。

  

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呢?导演滕华涛先生透过《蜗居》中姐姐郭海萍这个剧中人物说:“海萍代表了我们的价值观,就是可以有奋斗的艰辛、迷惘、痛苦,甚至是神经质的发作,但是从来没丢掉过自己的原则。”但是,看过该剧的观众大都对郭海萍的价值观是有争议的。郭海萍有她的坏处,她就是一典型的小市民,贪婪、自私。虽然我们不能以圣人的的目光去衡量一个普通市民的“原则”,但是,郭海藻的下场其姐郭海萍是负有很大责任的,通过她的“私欲”、“贪心”和对妹妹“小3”行为的“纵容”,郭海萍实际上是通过赔上她亲人的原则来坚持着她自己的原则。我在想,在妹妹郭海藻给予的“恩惠”和她所谓的“坚持原则”之间,郭海萍有过“正确的”选择吗?没有的,因为郭海萍一家得了她妹妹那么多的基于“小3”身份换来的恩惠。既然如此,那么郭海萍就放弃了她的原则,也迷失了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

 

属于无产阶级或行将破落的中产阶级的小市民、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如果还想拥有幸福,恢复或重构正义、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唯一的出路就是联合起来,背水一战,对非法的特权阶级发起釜底抽薪之战,“打破豪男们赖以豪起来的体制,斩断豪男们掠夺社会资源的黑手,当豪男们失去黑权和黑钱这两手之后,他们就不会那么威而刚了,而蜗居的人们就可以背着他们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前爬了,尽管辛苦,但是为了壳里那可靠的小小幸福,为了壳里那属于自己的资产,眼里便没有困难,心中便没有黑暗。”(陆英九,《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