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灭了田鼠的天敌?(图)/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7:09:36
谁灭了田鼠的天敌?
http://www.csh.gov.cn  2007-7-15 16:53:00  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天灾乎?人祸乎?
一棒子下去就能打死三四只,半个月内灭鼠不下千万,但面前还是密密麻麻的——老鼠仍在闯过防鼠墙,涌入洞庭湖边的村镇。20亿只实在是个过于庞大的基数,目前我们干掉的不过是个零头而已。
天灾乎?人祸乎?灾难来临时,我们该向谁问责?
将责任完全推给天气是不负责任的,闹水只是此次鼠灾的导火线。1998年洞庭湖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但当时的老鼠也没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口诛笔伐也会让老鼠感到委屈——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动物都有某种神秘的感知能力。面对灾害,搬家只是老鼠的本能。
事实上,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真正造成这一局面的是我们未受节制的欲望。
人说“八百里洞庭”,那么现在的洞庭湖还剩下多少?人类围湖加速了泥沙淤塞,沼泽植被扩展为老鼠提供更多更大的繁殖空间。围湖前,老鼠会在洪水来临时被淹死,但围湖后堤内进水路径就被阻断了。
“湖广熟,天下足”,人们围湖造田不只是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更是为了更快地发展经济,更好地满足各种欲望。只是人们没有想到,在满足自己欲望的同时,那一块块“淹不死老鼠”的沼泽也成了老鼠的“天堂”。
老鼠过处,寸草不生。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事实。面对像“被收割过”一样的土地,农民兄弟欲哭无泪。

老鼠过处,寸草不生。
我们的胃口给自己带来的麻烦还远不止于此。“鼠丁兴旺”的直接原因正是天敌数量的急剧减少。那些蛇、猫头鹰上哪儿去了?就在大大小小餐馆的厨房里,就在我们的胃里。现在,仅长沙一地,每天被吃掉的野生蛇就有3吨。坊间流传的“吃猫头鹰能治头疼”的说法也让“夜猫子”越来越少见。每条蛇一年可吃掉老鼠近400只,而猫头鹰的食量则是蛇的4倍多。没有了来自食物链上层的压力,老鼠自然疯长。
今年的洞庭湖鼠灾不是偶然,这是多年来人们无节制捕杀老鼠天敌后果的一次集中总爆发。打老鼠打到手软,人类在干原本应该由猫头鹰和蛇干的活儿。中央为洞庭湖鼠灾紧急拨款,一些地方政府也在以经济杠杆推动灭鼠工作的进程,但这不是钱不钱的事儿,我们在干原本不该干的事儿,在花原本不必花的钱。
鼠灾难来临,我们该向谁问责?
20亿只老鼠的出路问题正在困扰着我们,这是件很严肃的事,严肃的事就该拒绝恶搞。有位网友说应该把老鼠统统吃掉,这些老鼠不同于穿下水道的那一种,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它们是不错的野味。
变害为宝,化灾情为GDP,这样的想法实在太有才了。面对老鼠身上可能携带的诸多病菌,想想当年果子狸给人类带来的惨痛教训,这不是“吃河豚”的勇气,而是彻头彻尾的愚蠢。
可以说,正在洞庭湖肆虐的这20亿只老鼠就是我们“吃”出来的,解决问题不能再靠吃了,吃猫头鹰不治头疼,老鼠也没有壮阳和治疗脱发的功效。这不是我说的,而是科学家说的。
如果说洞庭湖鼠灾只是一个缩影,多年的“集体无意识”积累之后,生态平衡遭破坏的后果正以井喷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正在为自己的口腹之欲埋单。相对于粮食减产、地方人民财产损失、庞大的灭鼠开支以及可能传播的传染病,我们手里拿着的这张菜谱太过昂贵了。
治理洞庭湖鼠灾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请让我们管住自己的胃。
去年洞庭湖区域曾发生旱灾,但今年又发生洪涝灾害,生态平衡的极大不稳定或许是导致鼠患的一个诱因。
鱼米之乡鼠猛于虎
浩浩荡荡的老鼠大军跋堤涉水杀奔而来,高密度盘踞在广袤的农田里……
这不是迪斯尼卡通片里的镜头。当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无比突兀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滑稽的感觉只够维持几秒钟,随之而来的尽是寒毛倒竖。
今年6月下旬以来,随着汛期的到来以及洞庭湖水位的上涨,原本栖息在湖区的20亿只东方田鼠部分内迁,它们翻越堤坝,足迹遍布湖南省的22个县市区,田间地头“鼠道”纵横,800万亩良田作物受到严重威胁。
从6月21日至24日,鼠患最为严重的益阳市大通湖区灭鼠达到90多吨,约225万只。
7月11日,湖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鼠害势头已经得到基本控制。
灭鼠现场触目惊心
在6月的洞庭湖畔,“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有了最写实的诠释。
回忆起6月16日东方田鼠上堤坡的情形,大通湖区北洲子镇马排村的杨有根仍然有些后怕。16日晚上8时左右,杨有根在洞庭湖码头停好渔船,准备上堤回家。“突然看见黑压压一片。我拿出应急灯一照,发现是一堆堆老鼠在乱窜。”杨有根立即拿起随手携带的竹棍子,使劲扑打这些叫东方田鼠的小东西,“以前打一会儿,就会少很多,那天越打越多……”
杨有根吓坏了,马上放下竹棍,拼命向30米外的大堤上跑。“我的脚下都是黑压压的老鼠,踩上去脚一滑,马上就听见老鼠的尖叫声!”跑到快上湖堤时,他看见湖堤上的挡鼠墙上,上千只老鼠正在往上爬,“我停顿不到两秒,就有老鼠往我身上爬……”
今年69岁的村民欧正文说,湖边的老鼠太多,在湖边放养的水牛四蹄落地时,常常可以听到老鼠的哀叫声……
“太恐怖了,成群结队地往岸上跑,堵都堵不住”,65岁的退休老人殷鑫金是益阳市大通湖区的居民,鼠患发生后,他自告奋勇在堤上值了一个星期的班,加入“人鼠大战”。回忆起当时的景象,他至今还心有余悸,“它们是见东西就吃,甚至会去啃那些受伤或者是晕了的老鼠。很恶心!”老人指着湖堤上光秃秃的一片说:“鼠灾之前,那里都是绿油油的,涨水时,老鼠蜂拥而至,黑压压的一片,见到绿色植物就啃,现在就成这样了。就是锄头也锄不了那么干净啊。”
大通湖区是这次鼠患的重灾区,当地群众沿大堤打老鼠的景象骇人听闻——“一棒子打下去,能砸死两三只;一铲子拍下来,竟能打死七八只”。还有人干脆用平时捕鱼的抄网捉老鼠,一网能网住几公斤。区里2000多人,日夜交替值班,带着铲子、锄头和蛇皮袋子,全民皆兵,连小孩子都跑来打老鼠。
从6月21日开始,大通湖区全区共捕杀90多吨老鼠,大约有225万只,老鼠基本退回了湖洲。6月26日,大通湖区水位下降,区内鼠灾渐渐退去。但直到现在,走在大通湖区的防鼠墙边时,仍能闻到阵阵刺鼻的臭味,刚刚经历过鼠灾的现场则是一片狼藉,湖堤上随处可见被打死或被毒杀的死老鼠。
225万具鼠尸潜在的疫情“炸弹”
鼠患暴发后,湖南省政府下拨800多万元资金重修防鼠栏,围栏控鼠;农业部下拨专项经费1000万元灭鼠抗灾。目前鼠患基本得到控制,但洞庭湖“人鼠大战”究竟要持续多久,鼠患何时不再形成危害?尚待观察。
另一些棘手的问题同时摊在了众人面前。
以滨湖村为例,半个月内,村子里为消除鼠患撒下3000公斤搅拌了毒药的大米。不料,村里死去的家猫、野猫也以“上千”计,另外还有两头水牛吃了老鼠啃过的稻子后,中毒死亡;每头水牛价值约3000多元。
另外,225万只老鼠尸体留下的卫生隐患不容小觑。这也正是专家们真正担忧的问题。有些老鼠被毒死后尸体未被处理,这样容易引发二次中毒,并有可能对环境及周围的生物链产生长期影响。
农业部表示,由于近期长江流域降雨较多,预计还将有大量的东方田鼠再次向大堤外迁移。下一步农业部将协助湖南省发布洞庭湖地区东方田鼠应急防治预案,全面开展应急防治和死鼠无害化处理工作。
7月12日,由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与湖南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赶往鼠患最为严重的益阳市现场指导防治鼠传疾病工作。截止到13日下午4时,湖南全境尚无鼠疫疫情报告,也没有发现洞庭湖周边水源出现异常现象。
湖南省疾控部门已经启动鼠传性疾病应急检测,在鼠灾区临时增加几个应急检测点,重点对鼠患可能致人的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鼠传染疾病进行监控。
目前,各地接诊医生对出现发热、出血等症状的病人会详细询问流行病史,对可疑病人会认真登记患者有关情况并及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此外,湖南省疾控中心工作组的专家在大堤上收集老鼠尸体,以便化验老鼠所携带的病菌。尽管在鼠灾区还没有发现鼠疫病症,但老鼠携带了大量病菌,如果病菌进入水中,而又与人接触,“人染上恶性传染病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横行乡镇鼠进人退
假如一只老鼠一天吃4克粮食,20亿只老鼠一天就可以吃掉粮食800万公斤。据统计,在有害生物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中,鼠类是占第一位的。
在沅江市等一些防鼠设施不够完善的地方,田鼠突破了人工防线,侵入稻田和村庄。老鼠们筑巢而居、啃食粮食作物籽实和根茎,所到之处,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水稻因根茎被咬伤而成片枯死。沅江市南大膳镇有13个村遭受鼠灾,造成近3万亩农田受灾;茶盘洲、泗湖山两镇也分别有200多亩农田遭受鼠灾。一位农民说,“田鼠啃过的地方,庄稼就像用收割机收割了一样!”据当地一位农民介绍,老鼠在啃完庄稼后,又来啃门窗,吵得大家夜不能寐。
在岳阳市岳阳县鹿角镇,成片的水稻被老鼠啃食。该镇靠近洞庭湖沿线的滨湖、杨茂、岳武、济美等村子里,早稻、红薯、花生、玉米等农作物受损严重。目前受损水稻有8000亩,绝收的有5000亩,花生受损的有10000多亩,红薯、玉米各有1000多亩,经济损失600多万元。
同时,鼠进人退的现象也不容忽视。在滨湖村,不同程度的鼠灾持续了10余年,该村人口从1300多人下降到了800多人。
东方田鼠
“东方田鼠”是对洞庭湖区野鼠的称谓。不同于家鼠,东方田鼠的外观是棕黄色的。它们生活在湖区里低洼潮湿的地带,主要是吃湖中的杂草、嫩草和芦苇根。每一对东方田鼠每年能繁殖2到4次,每次产4到11只,这对东方田鼠再加上它们的后代,在下一年内又可以繁殖大概2000只左右的东方田鼠。东方田鼠的破坏力也十分惊人。它们取食农作物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自身生存的需要,另外一个原因是它们要磨牙,东方田鼠上下颌各有一对门牙,这对门牙是处于终身生长状态的,如果不拼命磨牙的话,一旦这对门牙长长了,上下颌合不拢无法进食,它们就会被饿死。

谁灭了田鼠的天敌?
谁灭了田鼠的天敌
“以前有猫头鹰、蛇、‘黄猪虫’(黄鼠狼)的时候,哪里会有什么老鼠出来害人啊!”7月11日,湖南省岳阳县鹿角镇滨湖村2组村民陶树芝蹲在自家的稻田边说。他告诉记者,就在半个月前,突如其来的东方田鼠让他家即将到手的收成“泡汤”了。
这位农民直白的心声似乎有些“无食我黍”的意味了。但这些老鼠天敌再也唤不回来了。“口味蛇”美食热潮刮过后,产蛇大省的湖南蛇几乎绝迹。给人类治偏头痛,猫头鹰都入了药。皮毛价值不菲的黄鼠狼更是被血腥剥皮。
科学资料显示,一只黄鼠狼每年能消灭300多只老鼠,每条蛇一年可吃掉老鼠400只以上,而猫头鹰的“灭鼠”能力则更惊人,一只猫头鹰一晚可吃老鼠4只,一年可吃掉老鼠1500只以上。当能让老鼠心惊胆寒的天敌统统缺席时,老鼠当然要称王称霸。洞庭湖的鼠患正是生物链破坏所造成的恶果。深究成因,我们不得不承认洞庭湖鼠患是不折不扣的“人祸”。
黄鼠狼 皮毛值大钱
这些年来,老鼠的另外的一个天敌黄鼠狼也被不法分子盯上。因为黄鼠狼的皮毛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所以成为猎杀对象。
2004年时,不少野味店里都高价出售剥了皮腌制好的黄鼠狼。据一饭店老板介绍,这些黄鼠狼都是当地人用铁制和竹制的捕兽夹捕获的,一般都是活剥皮毛后高价出售。据称,黄鼠狼的肉会卖到野味饭店里做“黄鼠狼火锅”。
岳阳县鹿角镇滨湖村村主任表示,2006年1月份,有一伙陌生人每天晚上在村子附近大量放置一种特制的夹子,特别是在黄鼠狼出入比较频繁的田边林地,几乎到处都是陷阱。一个晚上就能捉住10多只黄鼠狼。他们将捕回的黄鼠狼现场剥皮,场面相当血腥。
黄鼠狼学名黄鼬,是野生保护动物,它主要捕食田鼠等有害动物。黄鼠狼的灭鼠能力虽不及蛇和猫头鹰,但一只成年黄鼠狼每天也可捕食老鼠3至5只,黄鼠狼数量的减少不能不说是老鼠的福音。
蛇 都变“口味蛇”
近十年来,湖南妹子和伢子也学老广大快朵颐蛇肉,其中以“口味蛇”为最。长沙为此还博得了消费蛇最大城市的“美誉”。2006年夏,不止长沙,全湖南开始流行大吃蛇宴,“口味蛇”也荣升为湖南的特色菜。大大小小的餐馆几乎无蛇不成宴。
“口味蛇”的风靡使蛇成为紧俏货,在长沙地区,专门吃老鼠的蛇售价已达到每公斤200元。在利益驱动下,农夫们甘当捕蛇者。确实,按每两天捕一条蛇计算,农民每天可收入100元,比种田有利可图。
经过疯狂的捕杀,现在湖南的多数农村地区,已经很难再发现蛇的踪迹。以至于一些农夫会掘地三尺找蛇。
蛇最后被转移到了城市。长沙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西长街水产市场可以说是蛇辈的涂炭地。市场内在不到50米的范围,竟有17家店铺卖蛇。“要蛇吧?去皮蛇12块钱一条,论斤称就是30块一斤,我们这些蛇都是野生的,从周边山里和水里抓的。”这样的叫卖声更是不绝于耳。如果你担心蛇是国家保护动物,卖蛇者立刻给你个宽心丸:“都是普通菜花蛇,不是国家保护动物,你放心吃了不犯法。”
如果以长沙人一天吃掉3吨野生蛇计算,一年就是千余吨,以一条蛇一公斤左右计算,相当于吃掉近百万条野生蛇。野生蛇的数量急剧下降,失去天敌的东方田鼠大量繁殖。按每条蛇一年可吃掉老鼠400只计算,那么一年将会有近4亿只老鼠从人们嘴中逃脱。
除了湖南本地人吃蛇,很多湖南人还将捉到的蛇卖到广东。2003年数字显示,深圳蛇类日最高消耗量可达10吨以上。非典后,广东人吃蛇的劲头虽减,但传统使然,吃蛇的习惯仍是强弩之末,叫停蛇餐实属不易。人的习惯一日不改,蛇的劫难就一日不去。老鼠从中坐收渔利,有恃无恐。
猫头鹰 可治偏头痛
“吃猫头鹰可治偏头痛”,湖南地区无聊的传说让猫头鹰遭遇灭顶之灾。尽管这种传说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可很多人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高价收买和食用猫头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居然也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野味是有药用价值,可以进补强身。穿山甲能防癌解毒、天麻炖猫头鹰去偏头痛、巨蜥有壮阳的功能。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些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但没有人提出,我们也就心照不宣。”
在广州到处可见兜售猫头鹰者。2006年12月底,广东凌霄岩景区有人贩卖猫头鹰,声称:“280块,炖天麻,炖天麻最好。”贩卖的人手里提着一个袋子,袋子里居然装着几只猫头鹰、猴面鹰,体形大的要二三百元,而小的五六十元就有交易的。不过,要同广州的高档酒楼比,这区区二三百块钱恐怕只能买到猫头鹰毛而已。如果把猫头鹰等鹰类活体卖给广州的酒楼利润相当可观。每只猫头鹰的收购价大约在一两百元,但星级酒楼一份“天麻炖猫头鹰”要卖1880 元。如今,洞庭鼠患给那些偏头疼患者上了一剂猛药——再吃,头会更疼。
八百里洞庭“病”得不轻
任何事情,有因必有果。洞庭湖区暴发特大鼠灾,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历史上,洞庭湖区基本没有东方田鼠成灾的记录和报道,其大暴发危害主要出现在近几十年。根据湖南省植保植检站专家多年跟踪监测和研究发现,洞庭湖区鼠灾从上世纪70年代末暴发以来,几乎没有间断,并且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加深,洞庭湖区鼠灾越来越频繁,危害也越来越大。专家认为,人类活动对洞庭湖湿地的破坏是鼠灾暴发的深层原因。经过长期大规模水旱灾害和人为破坏,洞庭湖区的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号称“八百里”的洞庭湖已经“病”得不轻。从一定程度上说,今年的鼠灾是这种危机的一次总爆发。
“围湖造田”:鼠灾暴发主因
“洞庭湖东方田鼠种群数量正在逐年增加,分布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加上三峡大坝建成,虽减缓湖滩淤积,但增加枯水季节的时间,延长东方田鼠繁殖期;另外,湖区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扩大了东方田鼠栖息地。因此,未来几年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将继续增加,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 2007年汛期水位较高,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则会暴发成灾,危害将超过2005年,受害面积进一步扩大。所以,湖区在汛期应高度警惕东方田鼠再次暴发成灾。”
发表在《植物保护》杂志今年第二期上的这篇《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数量预警》,在今年6月得到印证。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勇、副研究员李波,他们长期在洞庭湖从事东方田鼠生态与控制研究。他们认为,“围湖造田”是造成洞庭湖区鼠灾暴发的主要原因。
李波在接受采访时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洞庭湖区鼠灾有3次大暴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改变了湖区的生态环境,加速泥沙淤积,造成泥沙每年以40平方公里的速度淤积,湖滩面积扩大为东方田鼠种群提供了更多更大的滋生场所。其二是本来栖息在远处湖滩的东方田鼠在洪水来临时大部分被淹死,数量难以累计;围湖后堤内进水受阻,被围部分既能进水形成沼泽,来水却又不猛不大,变成东方田鼠的安乐园,数量逐年累计膨胀终致暴发成灾。其三是大小堤坝倒塌后废弃,成为汛期东方田鼠的中途岛和中继站,迁移时得以休息、取食,不至于衰竭而死。”
鼠灾的暴发不仅与洞庭湖区内人为活动有关,还与流域之外因素密切相关。
李波说:“鼠灾的发生也和近两年三峡大坝蓄水、泄洪关系密切。去年三峡蓄水,洞庭湖基本上没有被淹,东方田鼠保存了大量的基数,致使今年数量很多;相比之下,今年汛期来得晚,往年都是5月中旬左右。较长的枯水期导致栖息地不被淹没,更有利于东方田鼠的繁殖。6月20日起,三峡因上游持续降雨而开始泄洪,致使洞庭湖水位迅速上升,把东方田鼠逼进垸内农田等地。大通湖区根据东方田鼠预警预报,监测到当外湖水位上涨至28.5米时,东方田鼠开始大量被逼迁往防洪大堤,到23日水位上涨至29.48米,大堤下东方田鼠数量达到今年最高峰。目前看来,随着洞庭湖水位下降(现在仅15%~20%的湖滩被淹),东方田鼠又退回湖滩;随着未来下一波水位上涨,如水位超过30米,将可能发生更严重的鼠灾。”
“洞庭之鱼米畅销神州,湖广之富足享誉天下。”这是古人对洞庭湖的赞美,也是自宋朝以来出现几次大规模围湖造田的直接诱因。在粮食短缺的计划经济时期,洞庭湖区一直是国内重要的商品稻米调出基地。然而,“盛名”之下,号称“八百里”的洞庭湖水面也因此一再缩水。从1825年的6200平方公里萎缩到1949年以前的4350平方公里,从1995年的2625平方公里再降到2006年底的870多平方公里。
在“鱼米之乡”的光环笼罩下,人们有意无意的活动破坏了洞庭湖的自然生态环境。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堵支并流、围垸及围湖垦殖和近年来对“效益”的过度追求,使洞庭湖湿地一直受到农业、工业、城镇发展等方面的挤压。对鸟类的大量猎杀,对鱼类的过度捕捞,导致湿地生态功能严重衰退,生态系统也变得越来越脆弱。
人为破坏:不能承受之“痛”
2006年入夏,洞庭湖严重缺水,一场罕见的干旱悄然而至。9月,洞庭湖区水位骤降至30多年来历史最低点。水荒持续到冬季枯水期,湖床大面积裸露,无复当年烟波浩渺的胜景。
尽管旱灾不如洪水来得那样惨烈,但它对洞庭湖区的影响、特别是对广袤的洞庭湖湿地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生态灾难。受影响的不仅仅是鱼类,低水位状况持续时间一长,洞庭湖湿地植被肯定受到影响,而洞庭湖原本脆弱的生态平衡就要失衡。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去年10月在接受采访时说,“水量减少,芦苇、草地裸露,使它们原本具备的吸附功能没有了,水质是否会恶化,污染物如何降解,这些问题当然需要重新评估。”
“随着洞庭湖水文、生物种类的变化,原来总结的可以成为规律的东西已无法再遵循,整个洞庭湖的体系需要重新评估。”他同时断言,由于洞庭湖洲滩的变化,未来10年,洞庭湖生物将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专家认为,脆弱的洞庭湖生态系统可能要历经数年才能恢复。但是洞庭湖灾害一直是以水患为主,这种长时间、大面积的旱情发生的情况几十年才出现一次,而人类活动对湿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利用,才是对洞庭湖湿地的最大威胁。人为破坏成为洞庭湖本已脆弱的生态不能承受之“痛”。
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洞庭湖周边的造纸企业已经发展到101家,其中化学制浆造纸企业25家,废纸造纸企业76家。但这么多企业中,有碱回收环保设施的仅有两家,除此之外的99家造纸企业,有些有一定的环保设施,但由于运行成本高,都没有运行,生产废水直排或者偷排到洞庭湖。
与造纸厂相联系的是杨树在湖区大量栽种引发的危机。人工种植杨树扩张已由垸内转向垸外,从沿岸向洞庭湖深处“进军”。由于干旱,大量裸露的湖滩也被人种上了杨树。现在的湖区,已很难看到没有种植杨树的湖滩,大量的湖滩荒地被承包出去种植杨树,甚至连保护区核心区也难幸免。杨树下再也见不到湖滩原有的植被。
口腹之欲健康埋单
妈妈的妈妈就告诉我们:“病从口入。”但美味对我们总是挡不住的诱惑。即便我们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病毒,但我们总是在毒来时严阵以待,病一走接着大快朵颐。即便,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的宝贵,但我们憧憬青山绿水时,照旧不耽误想象野生动物的滋味。
人类差不多站在了食物链的终端,这意味着我们的口福是天生的,也意味着我们要为食物链前端的所有问题埋单。人类的发展也许正得自于“不挑食”,但健康发展却要求我们必须“忌口”。
有媒体报道,湖南鼠患爆发之后,田鼠被捕捉运抵广东,广州、番禺、肇庆、东莞、南海等地鼠宴亦随之卷土重来。番禺大餐包括三菜一汤,卖800多元,引来众多食客。虽然今天洞庭湖地区没有发现鼠传性疾病,但重温往事有好处。
毛蚶与甲肝
30岁以上的人都清楚记得19年前上海甲肝大流行,那是一次病从口入的典型例证。毛蚶在那个时刻扬名全国(恐怕也扬名世界),大多数国人也是在那个时刻领教了污染的确切含义。
1988年1月,上海许多医院门诊涌进数以万计的患者。他们有的发烧恶心,有的上吐下泻,而人数上升速度之快更是超出了医生们的想象。
当时上海南市区唐家湾地段医院内科医生邵影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形。空前拥挤的医院门诊,摆满病床的工厂、学校甚至百货公司,以及那满街的传闻和流言……疫情高发的那段时间,平均每天发病人数超过10000人。就这样上海人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春季。从1月到3月,30万人感染甲型肝炎,其中11人死亡。
临床调查,85%的病人发病前都吃过毛蚶;毛蚶的原产地——江苏启东,医生们在毛蚶体内找到了甲肝病毒。一切都不言自明,毛蚶是甲肝大流行的罪魁祸首。
很多人都吃过毛蚶,特别在副食品供应还不算很充足的上世纪80年代,毛蚶是很多地区餐桌上的美味,毛蚶体内的病毒显然不是毛蚶“自产”。那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专家一语道破天机:那一年,启东海区受到了大量人畜粪便的污染,吸附力极强的毛蚶将甲肝病毒聚集在自己的体内。上海人生吃毛蚶的习惯使这一切雪上加霜。
上海有关部门下达了“禁蚶令”。
1988年4月,这座千万人口大城市终于从甲肝疫情的阴影中走出。
果子狸与非典
全国其他地区的人们虽然对上海甲肝流行没有直接感受,但对毛蚶也心生恐惧,其后很多年各地的餐桌上都鲜见毛蚶的影子。或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或许是压根儿就没有从1988年的事情中汲取教训,人们又一次为美味佳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03年,非典暴发,比上次可怕的是,疫情不再拘于一地,而是蔓延到全国很多省份。

果子狸——餐桌上的佳肴?
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SARS病例。不过,最初这种“怪病”没有得到多少关注,直至2003年风暴袭来。
2003年2月,广州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小道消息说一种致命传染病正在城市流行,而且已经死了人。
2003年4月20日,卫生部举行记者招待会,一扫之前的乐观,承认“疫情很严重”,仅北京地区患者的数字就比之前宣称的飙升了近10倍。而且全国很多省份都发现了非典患者。
一场全民抗击非典的战役打响了。专家们忙着研究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寻找病毒的源头,而普通百姓此时更关注怎样预防。直到5月下旬,非典的阴影渐渐消散,人们才关注一种叫果子狸的动物。
果子狸又称花面狸,以野果和谷物为主食,也吃树枝叶、昆虫、蛙、鸟及鸟卵和老鼠。
在我国南方,特别是在云贵高原及广东、广西地区,被人们当作美味。
这个美味究竟是不是非典的元凶,一直缺乏绝对权威的说法。不过,2004年1月5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广东疑似SARS病例样本的S 基因序列与香港大学发现的果子狸携带的SARS冠状病毒的S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两者高度同源。这为人类的非典病毒可能来源于果子狸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不管果子狸携带的病毒是不是导致非典暴发的根本原因,但果子狸不应该成为非典流行的“责任人”。野生动物是各种病毒、病菌的巨大天然储藏库,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人类疾病来源于野生动物,这是人类才具有的常识。拒绝滥捕、滥吃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身健康,是人类自我负责的体现,不能把账都算在动物头上。
老鼠与传染病
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已知老鼠对人类传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斑疹伤寒、蜱性回归热等57种,主要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斑疹伤寒4种。
经研究,老鼠传播疾病有3个途径:1.鼠体外寄生虫作媒介,通过叮咬人体吸血时将病原体传染给人;2.体内带致病微生物的鼠,通过活动或粪便污染食物或水源,造成人类食后发病;3.老鼠直接咬人或病原体通过外伤侵入而引起感染。死亡及捕获的老鼠应及时深埋、焚烧,并对死鼠集中的大堤附近进行消毒处理,否则容易污染环境,造成疾病流行。

鼠灾来临,科学应对。
针对洞庭湖鼠灾,专家认为,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防鼠墙阻断老鼠在汛期进入农田造成危害,修建防鼠墙并修复被损防鼠墙,同时加强对防鼠墙的维护管理,保障汛期来临时发挥作用。同时,严禁在湖滩捕捉蛇和鼬等老鼠天敌,利用老鼠天敌控制老鼠数量,用生态措施治理鼠患。

7月11日,湖区工作人员在洞庭湖防洪大堤上检查一处防鼠墙。
来源:综合北方网等   信息提供:xiali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