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力量引导迷途羔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15:06
   内政部、教育部和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上个月联合成立了一个“中央青少年指导署”,为被鉴定为有“行为不良可能性”的13岁至21岁青少年提供指导服务,在他们误入歧途之前拉他们一把。

  这个“指导署”要在今年11月全面运作,它的成立宗旨还得进一步宣传,让它在社会上获得普遍支持,才能有效地扮演它的角色。

  青少年问题是每个社会都必须面对的,有“行为不良可能性”的青少年在一般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家庭或是学校所忽略,因为青少年或多或少具有叛逆的性格,家长和学校有时候并不容易鉴定他们的管教对象是否具有“行为不良可能性”。尤其是一些双薪家庭,父母没有太多时间注意孩子在外的行为,无法及时觉察孩子有不良行为的迹象,直到孩子搞出事情之后已经太迟。

  警方发表的今年首六个月数据显示,跟去年同时期相比,因犯罪而被捕的青少年(指7岁到19岁)人数虽有略微下降(从2289人减少到2086人),但被捕青少年占总被捕人数(8653人)的比例却也微增1个百分点,占了24%。青少年犯罪如果不加紧重点对付,他们也可能继续在犯罪的深渊往下滑。

  除了“指导署”之外,监狱署也计划在下个月推出“前囚犯之友计划”,延续对前罪犯的社会改造,协助他们重返社会,防止他们重犯。青少年犯罪有因误交损友、在家庭得不到关怀、无心向学等等因素,要防止他们重犯,不只协助他们重返社会,也应该给他们重返学校的机会。

  家庭是防止青少年犯罪的第一关,但事实上,有些家长是无法管教孩子的,对于已经“变坏”的孩子,家长也不知如何引导他们,一些更不幸的家长甚至成为孩子暴力的受害者。

  在发现孩子有犯罪的倾向时,家长一般上也不会及早寻求协助,因为一说到“寻求协助”通常想到的就是警方,向警方求助等于是告发孩子,家长可能得不到孩子的谅解。因此,这个由三方联合成立的“指导署”最好不要过分强调警方的角色,不要给人向“指导署”求助形同报警的印象。“指导署”由社青体部领导有其积极的意义,这更能鼓励受青少年问题困扰的家庭把它当作寻求协助的对象。

  “指导署”要更有效地扮演其角色,也不应该被当成一个“投诉局”,它应该更主动的走入社区和学校,为有问题的青少年提供辅导,及早发现和纠正他们的问题。它将跟社区组织、自助团体合作,并设立“青少年指导中心”,把它的工作更具体和全面地落实到社会上。

  不知如何应付坏孩子的家长,也不应该消极地采取放弃的态度。很多时候,家长反而是“指导署”所必须辅导的对象。  青少年的问题基本上是家庭或是学习的问题,在问题还未真正构成严重的犯罪行为前,我们若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可以挽救不少边缘孩子,免除许多家庭的痛苦。 青少年问题是社会问题,从社会层面下手,集合社区、民间团体的力量来引导迷途的羔羊,也能体现出社会的温情,具有反社会心理的叛逆青少年更需要社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