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民心网图片频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23:45
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发布时间:2009-11-17 11:34:00 阅读次数:392 次
——记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何经涛
题记:何经涛说,做好人,做好法官,这是我终身追求。他把这种追求作为座右铭,融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爱岗敬业,让司法为民的责任与使命就位
在审理每件案子中,何经涛每次都一丝不苟,对每个细节都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还事物本来面目,还当事人公平和公道,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正。他的严谨态度,给很多代理律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何经涛在同一个办公室的王莉称何经涛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她2007年到法院工作时就听说院里有个“办案能手”名叫何经涛。在一次与何经涛共同办案中,她目睹了何经涛工作中所展现出的魄力。这是一个医疗损害赔偿案,孩子生病后到一家诊所输液,却意外死亡,引起家长与诊所医患纠纷诉讼。在审理过程中,原告听说告药厂能得到更多赔偿,于是在这面撤诉,到上海去告药厂。结果告药厂证据不足,官司打输了,憋一肚子火又返身回来重新再立案告诊所,矛盾对抗相当激烈。开庭审理前进行调解,双方火气极大,辩论激烈,调解陷入僵局,决定休庭。这时王莉为开庭做准备,去调阅相关档案。但当她10多分钟后回来时,眼前情景使她惊奇,原、被告双方已经握手言和并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当天被告就把赔偿金一次性付清后结案了。
为了能当一名名副其实的好法官,何经涛不仅潜心探究法律专业知识,还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心理学、逻辑学,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他读书写下1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整理出10多册典型案例资料。他业余时间常常钻进市图书馆博览群书,凡是觉得对工作有益的都记下来。工作中遇到一些疑难案例,常向身边的资深法官求教。何经涛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经验积累,产生了“催化”和“裂解”效应,使他在司法实践中游刃有余。
何经涛经办过一起交通肇事案和医患纠纷连环案。一名交通肇事受害者,交通肇事案中由于人为干扰,旷日持久得不到赔偿。屋漏又逢雨,受害者在医院做了腿部骨折手术,康复中打在腿骨上的5根钢钉却取不下来了,医院推卸责任,又陷入了医患纠纷中。案子到了何经涛手里,他就坚持一个“实”字,深入调查取证,抽丝削茧,先是排除障碍,使受害人获得交通事故伤害赔偿。然后,又进入医患纠纷案。当事人以医疗事故索赔起诉医院,但医院说是产品质量问题,应该找厂家。到底是医疗事故,还是产品质量问题?这个事实的确定,关系到案情走向。何经涛多方探求,也难以找到结论。这时他想到了求助互联网,在网上查到了国内医疗器械鉴定最权威的天津医疗器械鉴定中心。经过对同类产品的科学鉴定,确认是医院误将上肢用的钢钉打在了下肢,钢钉承受力超负荷而导致问题出现。为此,医院承担责任,向患者补偿2.6万元。一种错综复杂的连环案件,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近5年来,何经涛参加合议庭及担任审判长办案1156件,先后主审各类民事案件503件。审理的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75%,把大量民事纠纷化解在判决之前,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清正廉洁,让公平正义撑起法律尊严
2008年末,何经涛病重住院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来看他,并给他留钱治病或买补品,他都谢绝了。其中有一个老汉特意从乡下赶来看望他,执意要给他留下3000元钱。这老汉是3年前一起工伤维权案时认识何经涛的,何经涛认真细致、公正公道的工作,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觉得,案子早就结束了,自己把何经涛已经看作朋友了。但不管他怎么说,何经涛就是不肯收钱,推辞半天。最后何经涛说:“你是不是希望我永远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法官?如果你真心帮我,就帮我继续做好人,做好法官。”那人收起钱,眼噙热泪离开了医院。
2002年夏季的一天,浙江省一个企业厂长来到文圣区法院反映,一个债务人欠自己3.6万元,在法院判决生效后,1年半时间里竟找不到人。何经涛根据债务人的体貌特征撒下眼线,经过1个多月的查找,发现那人正在一家酒店里喝酒,何经涛立即赶了过去。那人开口便说:“咱们人不亲土亲,他一个南方人的事儿你也管,就不怕我报复你!” 何经涛说:“在法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你赖账就已经违法,如果报复那就更违法了。” 外地厂长顺利拿到还款回家,到家后打来电话,称赞“辽阳法官公平正义”,表示向辽阳法官致以敬意。
有一天,何经涛接到一个案件当事人电话,对方告诉他,为他的电话卡打入500元话费,他当即严厉批评了对方。第二天,从家里拿出500元钱交给法院纪检部门,请组织退还给当事人。
在一次到大连为某企业执行判决款项过程中,何经涛凭熟练业务非常顺利地办理完毕执行款项和物品。一道去的厂领导很感激,执意要请他们在大连多玩两天。何经涛说,我们为企业服务,不能给企业添麻烦。他和同去的同志连夜返回辽阳。
何经涛爱人黄铁峰就职金融部门,单位要求员工完成吸纳社会存款指标任务,而且实行绩效挂钩。何经涛一笔也不帮助办,因为他想得更深远,他担心这种“人情”将来可能有一天会干扰心中“天平”的精确度。
无私奉献,向人生的深度和广度拓展
2005年秋,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到文圣区法院,状告70多岁的儿子,要求每月给她200元生活费。何经涛调查得知,其儿子已住进敬老院,确实无力尽赡养义务。后来何经涛找到她的孙子,其孙子只答应每月拿出120元。为了让老人满足200元生活费标准的愿望,收入不高的何经涛每月从自家的生活费中拿出80元,和老人孙子的120元合到一起,凑足200元给老人送去,一直到8个月后老人辞世。
2009年4月,一位92岁的老人,在临终前竭尽全力说出的话是:“小何,好人啊!好人……”那是5年前,何经涛和妻子刚搬到现在住的房子,一次在楼梯口偶然遇见了上楼困难的陈正发老人,当时他已经87岁,患脑血栓后遗症。何经涛见他侧棱着身子缓缓挪动着上楼,便搀扶他回到二楼的家。闲聊中得知,老人孤身一人,不仅身体不好,收入还挺少,吃药多,生活很困难。打那以后,何经涛就成了陈家常客。夫妻俩每次从早市回来,总要看看老人,把新买的水果和蔬菜分些给老人。逢年过节还给老人一些零花钱,自己家的年货也要分些给老人。每天下班路过二楼,都到家问候一声,看有没有需要帮忙做的事。日常洗洗涮涮的活妻子给干,换煤气罐、修电灯的事何经涛来做。他们两口子就把这个素昧平生的老人当作自己的老父亲了。3年前老人找了一个老伴,老两口子把何经涛当成家里人,有个大事小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何经涛。后来老人瘫痪,加上双目失明,让何经涛帮忙的事情就更多了。何经涛是啥时叫、啥时到,有时半夜即使已经睡下了也马上穿衣服过去,直至老人去世。
2008年11月17日上午,在办案的路上,何经涛突然感到一阵阵难以忍受的胸闷和恶心,自行车都骑不动了,把握不稳跌了一跤。他就近到路边一家诊所就医,医生经初步诊断后,建议他立即到大医院做系统检查,并提醒他如果耽误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在等待市中心医院检查结果期间,何经涛又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忙起来。
当天下午,何经涛接到医生通知,化验报告表明他患的是尿毒症,而且已经进入晚期,嘱咐他必须马上住院治疗。接到医生电话时,何经涛正在开案件碰头会。他没有向领导透露这个情况,一直坚持把这一天的工作全部做完。下班后与妻子一同到医院去了解诊断结果。何经涛病重了,妻子急了。他们结婚7年,虽然物质生活不算富裕,但是两人都努力工作,觉得生活过得挺充实。但此时年仅36岁的丈夫却要与病魔搏斗,与死神抗争,她感到天就要塌了。面对重病的丈夫和刚满3岁的儿子,妻子说:经涛,我们家的日子还很长,你得带着我们娘俩往前走啊!何经涛坚强的说,老百姓的事情放在那儿,我处理不完就不会倒下!
他对单位领导隐瞒了病情,第二天仍然坚持开庭审理案件。在合议庭进行时,他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同志们硬把他送到医院,因病情严重,当即收留住院。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农民工的电话,又使何经涛身不由己地又投入到工作中。一起劳务纠纷案,原告是外地农民工,被告是一家酒店。农民工在酒店搞装修,不慎从脚手架上跌落摔成重伤,造成截肢。施工队无资质,包工头跑了,农民工要维权却遇到举证困难。何经涛住院后,法院领导已经将此案交给其他人办理。不过该农民工还是来找何经涛,而且这个外地农民工不但没钱去医治伤病,就连诉讼等待期间的吃住花费都成问题。何经涛这时已经没有力气到现场去谈,他先拿些钱给农民工解决眼前的吃饭和临时住宿问题,然后在病床上一边做透析,一边让妻子拨电话联系另一方被告。体质太弱,血压只有70/40mm,这时的何经涛说话都感到很吃力,还是坚持通过电话进行调解。当实在坚持不住时,就由妻子接过电话与对方再另约通话时间。虽然何经涛与对方商谈时轻声细语,但他说话态度诚恳,判断准确,具有感染力、冲击力和穿透力,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一个法官炽热的爱民之心。当被告得知,一个法官,正重病缠身,在病床上为素昧平生的外地农民工维权,还用自己的工资帮助农民工解决吃住问题时,为法官的人格魅力所感染,爽快接受调解,一次性给付农民工现金8万元,一场旷日持久的民事诉讼就此结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直”。何经涛就是这样一个心系国家,心系百姓;心系正义,心系公平;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把公正执法、勤奋工作、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己任的人民好法官。2007年7月,何经涛被评为全省法院系统“十大杰出调解能手”;2008年3月,被授予第二届全省法院系统“十大杰出法官称号”;并荣立省个人二等功;2009年初,被评为市优秀法官;被授予市“雷锋奖章”;辽阳市劳动模范;并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