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并非积贫积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30:33
宋朝的历史太窝囊了。宋朝新兴皇朝建立之初,应该是国势最强的朝代,却从赵匡胤起就受制于北方之敌。宋拥有庞大的百万军队却徒作摆设,除了经常性地大溃败外,还要为辽、西夏和极其残暴的金、元进贡惊人的巨额岁贡以购买和平。宋朝疆域小,是中国历史上统治地区最小的中原王朝;宋朝静弱而不雄强,仅谋自守……
宋朝又有着超乎寻常的成熟,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不仅在当时的中国,就是在当时的世界上都占据领先地位。甚至为当代许多欧美史学家所痴迷。中国近代学术大师王国维认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宋史专家邓广铭则认为:“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宋史是如此的强烈反差。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宋代不仅不能与威震四海的强汉时代,盛唐帝国相比,甚至也根本无法与大明帝国、大清帝国相比。被议论为“积贫积弱”。1939年出版的钱穆《国史大纲》其中篇章“贫弱的新中央”,其下之细目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对宋代“积贫”和“积弱”,作了相当详细的论述,其结论是“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
1963年,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3册云:“宋神宗……将……王安石召入政府,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将“积贫积弱”作为一个词组提了出来。权威的教科书作出的论述不仅为学者所宗,也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成为了对宋史的主流评价。
郭预衡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长编》称:“宋代政治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二是国家实力始终积贫积弱。”
朱绍侯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所说:“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 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文献通考》的作者马端临曾推断说,宋的境宇虽稍狭于隋唐,但其垦田不能 同隋唐有太大的悬殊。从上表可以看出北宋的户口是不断增长的,但垦田状况并不如此,而唐户口的增长与垦田的增长是成正比例的,户均土地波动不大。这种极不相称只能显示土地占有状况中的严重问题,即有很多民户只有一小块土地甚至没有土地,而大地主则大量兼并,隐瞒土地,造成登记在国家版籍中的垦田大量减少, 由此必然导致国家财政陷于极度困难的境地。这正是积贫积弱局势形成的根源。
一段时期内,宋“积贫积弱”的论述占据了主流。近年,学者对“积贫积弱”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这并不符合事实。四川师范大学张邦炜教授称之为旧式传统偏见:
其实,宋代弱而不贫,不能因其弱而称其贫,即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经济不发达。宋代弱,但不贫,这在今天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一定要说宋代贫,也仅仅是指其中央政府在一段时期内财政比较困难。……宋代在不少领域的较大发展,有的领域甚至可以用“突飞猛进”一词来形容。积贫积弱之说实不可取。
陕西师范大学的李裕民教授也曾经撰写文章,探讨过这一问题。他认为,如果从综合国力考虑,宋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
“积贫”顾名思义就是长期的贫困。从整个国民经济看,宋朝并不“贫”。首先看一下农业状况。唐代耕地为620万顷,宋代524万顷,宋代疆域虽然比唐朝小得多,耕地却比唐还多。宋代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宋代的铁的产量之多超过了英、法两国工业革命时期产量的总和。商业的繁荣更是有目共睹,城市坊区被打破,商店再不受城坊的限制,大量市镇兴起,开封、杭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大都市。海外贸易大发展,指南针的发明和广泛运用,宋钱成了许多国家的通用货币。宋代经济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少人将“积贫”解释成政府贫,即指财政长期出现赤字。事实上,宋代政府财政收支的具体状况并非长期赤字。北宋太祖、太宗、真宗时期,一直是收入超过支出,仁宗初期和中期仍然如此。清代王夫之就在《宋论》卷6中说:“仁宗在位四十一年,解散天下而休息之……国既以是弱矣。” “仁宗之过于弛而积弱也,实不在贫也。” “神宗之误,在急以贫为虑,而不知患不在贫。”
从表面现象看,宋朝疆域远不及汉唐,先后受辽、西夏、金、蒙古欺负,直至亡国。然而事实并不那么简单。……宋方虽然进攻力量不足,防守则有余,而且经济实力远胜于辽,比辽更有耐久力。这样打下去,只能是一场无休止的消耗战,这对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惟有议和对双方都好,可以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生产能正常发展,生活也会有相应的改善。用现代的语言说,花钱买安定。
无论积贫积弱这一说法是否偏颇,张邦炜教授认为宋代历史而言,从前的主要倾向是贬低宋代,目前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同时似乎又出现了高估宋代的倾向。如果我们今天仍沿用宫崎市定当年的说法,将宋代视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并认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引发了西方的文艺复兴,早于西方的文艺复兴几百年,就不免有哄抬两宋历史地位之嫌。如今在有关书籍中,不时发现将宋代艳称为传统社会的“理想状态”、“最佳境界”等提法。在我看来,这些只怕也属手过甚其词。
这其中如何把握一个时代的历史地位问题,就见仁见智,各取所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