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党性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52:00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进一步

提升党性观念

五菱公司柳州机械厂党委工作部    高景富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的我国人民应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既包括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这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内容的集中体现和精髓所在。

《纲要》是针对全民而言的,强调的是民族精神、团结精神、奉献精神,是新形势下促进国富民强,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竞争力的强有力的措施,因而这项活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然而,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仍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就是说,这项活动又将我们引入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老话题为何重提?因为我们的社会风气还没有完全好转,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清除掉,思想意识形态还在受到非无产阶级的甚至是封建敌对势力的冲击,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扼制。对这些现象体现在群众方面,属于民族道德观的问题,但从党员干部方面看,则是党性原则问题,两者同属思想意识形态的问题,同样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党性教育我们抓了几十年,但还一直在抓,这说明了党性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现在抓公民道德建设,以正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夯实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从基础抓起,通过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的整体素质来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党性观念的提升,这就是“民德为本”的思想。

“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高尚道德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如何让群众理解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除了宣传教育外,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先一步将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整顿限了,就能在群众中起到号召和表率的作用,这就是“官德为先”的思想。江总书记5月22日在四川省进行党建和西部大开发调研时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时刻牢记党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时刻牢记自己对党的事业应该具有的使命感,时刻牢记自己对人民所承担的庄严职责,扎扎实实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就是“官德”的基础,具有了这样的思想道德基础,就具有了人格的力量,我们就会得到人民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帮助。

党性是“官德”的集中体现,现时期的党性应从“信念坚定,襟怀坦诚、处事认真”等几方面予以要求,因为这正是我中华民族的基础道德观,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在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认真修炼,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党性观念。

“当你改变了自己的信念,你也就改变了自己的行动”。这是享誉全球的思想先锋、演说家和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在其所著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的精髓之言。

信念决定行动,这是辩证的哲理。共产党员的信念就是坚定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过去,为了实现这个信念,无数的共产党员不惜流血牺牲为之奋斗,以自己的行动演释了彪柄千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共产主义的信念。

然而,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随着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技术知识的涌进,也夹杂着不少污泥浊沙。那些随流而进的资产阶级的、封建主义的东西侵蚀了一些人的思想,使他们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动摇了自己的信念,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了无产阶级的对立面上,对自己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共产主义产生怀疑,与党组织的教育相抗衡,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抛弃艰苦奋斗的精神,或贪污、或受贿,成为典型的信念改变者,成克杰、胡长清、陈希同、王宝森,就是这些信念改变者的代表人物。此外,还有一些“轻量级”的小人物,他们自我标榜共产党人的信念未改变,他们也反对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的腐败现象,但他们没能正确认识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所在,不是积极的与这些现象作斗争,而是以消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当这种心态无限膨胀时,就形成对党的不满、对社会的不满,进而钻进自我利益的小圈子里难以自拔,他们常常打着“合理合法”的旗号为一些蝇头小利向组织伸手,当他们的利益未能很快解决时,就会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作出令人痛心的举动。一位长期担任基层党委书记的老同志就因对一些社会现象不满而提出退党要求,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忘记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信任党和人民政府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奉献的信念。像这样失去共产党员基本信念的人,就应该在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很好的反思,认真的思考如何找回自我,重新树立共产党员的形象。

“襟怀坦诚”是任何组织对其成员的共同要求,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不能建立在襟怀坦诚的基础上,就不能形成凝聚力,就难以生存下去。

“襟怀坦诚”是建立在一定的纪律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就失去了原则。共产党人对襟怀坦诚的要求是“实事求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实际,按照客观事物自身固有的规律办事。

要真正做到襟怀坦诚并非易事,因为这牵涉到利益驱动问题。过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就不可能做到襟怀坦诚,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掌握了经济实权的领导干部,如果沉溺于个人利益,就不可能襟怀坦白,甚至会丢失共产党员的党性而去触犯党纪国法。如果做不到襟怀坦白,从根本上就不能算是信念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在党的教育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坚持无产阶级革命信念、坚持党性原则的,是能够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做到对党襟怀坦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王震等,就总是在革命或建设的关键时刻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毫不考虑个人得失,敢顶风浪、敢讲真话,为我们的党拨乱反正,正确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同样也涌现了不少类似他们的优秀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如《读者参考》第九期以《我向总理说实话》为题,刊登了原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不怕受到排挤、打击,一再向党中央、向朱总理写信,反映当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真实状况,痛陈乡镇干部任意增加农民负担,横行霸道欺压群众、鱼肉农民的罪行,就是一位襟怀坦诚、仗义执言的好党员,是一位为民众疾苦呼号奔走的好干部。这篇文章读来催人泪下、使人心痛,深感要做到实事求是,襟怀坦诚确非易事;认识到在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同时,非得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打击恶劣行径,惩治腐败,以纯洁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以强制的手段来整体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党性观念。否则,我们将难以听到真话、看到实情,难以取信于民。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这种认真精神整整影响了我们一代共产党人,使我们的党风得以纯正,使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得到加强。

就在改革开放取得节节胜利,我国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党倡导的“认真”精神却让一些党性不强,无产阶级革命信念不坚定的人玷污了。办事认真的人常常被议论为“不懂事故,不会转弯”,坚持原则的人常常由于得罪了上司领导而被冷封、打击、罢免,李昌平的遭遇就是最鲜明的例子,他的认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但他却被迫辞职,不得不远走他乡。李昌平的认真精神未能得到最直接的保护,要靠舆论的力量来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而具讽刺意味,但敢于将李昌平的事例暴光,让人民群众通过舆论来批判丑恶行径,仍不失为共产党办事认真的精神体现,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李昌平不畏权势,敢为民呐喊请愿的精神就是一种认真精神,他在提醒我们党性必须以行动来体现。

信念坚定,襟怀坦诚,处事认真,是现阶段党性原则的体现,这种体现是建立在“以民为本”的基础上的,失去了民心,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与帮助,就等于是无源之水,难以永继。

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一直在强调党性问题,大讲信念、襟怀和工作态度问题,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与此相悖,一些人因看不清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而对原有的信念失去信心,进而站到了对立面上,甚至成为反社会主义、反科学势力的附庸;一些人为了保自己的官位和权势,欺下瞒上,在谎言织就的圈子营造自己的安乐窝;一些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短期行为敷衍了事,毫无理想大志,吃喝玩乐不为其极,更不用说创新精神;在领导干部中违背党的有关要求,长期占用公车据为私用者有之;讲究养颜护容之术,钟意“吹牛、拍马”之道者有之;鼓吹新思维、新姿态,抓大事、要事,而自己却不亲为者有之;不去深入群众利益,却一昧强调群众不理解者有之……。一些党员干部贪赃枉法的罪行和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以致在广大群众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群众对这么些年来的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产生怀疑,“怎么越整贪的人越多,越抓涉及的官越大、数额越多?”从而对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产生疑虑,认为共产党的干部不如从前,激情减了、热情少了,一事当前先考虑群众的作风弱了。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融洽和谐,以致激起了部分群众的偏激情绪,认为“现今当官的没几个是好的”,甚至有人怀怨地说:“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的话……”。他们针对的是什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由于党员干部的作风表现和群众的思想情绪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就必须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活动,这就是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诚如我党的一切群众运动都要靠党员干部起带头作用、骨干作用一样,公民道德建设教育也要靠我们的党员干部发挥作用,而要使他们能认真地发挥这样的作用,我们就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以勤政廉政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为群众做出榜样。二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强烈的公仆意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只要我们都做到了时时刻刻心系人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领群众战胜困难,使他们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这样也就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证明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强不强,思想道德正不正,是否能在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不能以自我判断、自我评价为标准,唯一评价的标准就是看其所言所行、所作所为是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赞赏,这是人们所普遍认同了的评价标准。

柳州日报今年5月8日第四版的助残专栏刊登了一篇题为《人情味怎么越来越薄?》的文章,说的是一位肢残者十几年的悲欢生活和思想感受。文章的最后一段令人阅后心情沉重,联想到了党性观念、道德观念和群众观念,更加感到了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提升党性观念的必要。现将这段文章摘录如下,以供思考。

“现在的人比十几年前有钱多了,但原来弥漫在生活中的浓浓人情味却稀薄了、慢慢找不到了!我现在出去,无论走路、推销东西,遭遇的白眼、冷遇越来越多,很多地方甚至不让我进去。我为摊点的问题找过很多人,却发现人家都很冷漠。我不知道,现在的人们是怎么了?!他们怎么那么陌生?!”

分手时,肖群武突然问了个问题:“咱们国家有多少共产党员?”“6000多万吧。”

他抬头眯着眼看着太阳,“咱们国家残疾人也正好是6000多万呢。你说如果一对一的话,会怎么样呢?”

 

                                                        2002.4.17

    此文2002年10月被柳州市文明委、柳州市委宣传部评为“甲天下杯公民道德建设征文比赛”一等奖;同时被厂科协评为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