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装进电脑 ≠ 电子书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40:49

         书包太重,重到孩子背不动,要做成带轮子的小旅行箱模样,拖着走。

  上海市教委最近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展开“电子书包项目头脑风暴”。会上,各路厂商争相展示最新研发成果,慷慨激昂地历数电子书包的诸多好处:孩子大大“减负”,从此可以“轻装”上下学;课堂练习、回家作业无需再用纸笔,而且做完题目就能知道对错……不过,教育界人士的态度仍相对谨慎,他们说的更多的是,电子书包并不只是“把书装进电脑”那么简单,它要担负起促进教学模式转型的重任。

  技术上已不存在问题

  研讨会现场,做服务平台、数字出版、移动终端等等的技术行家悉数到齐,争相登台演示,每人10分钟的发言时间显然不够,全都不由自主加快语速。

  他们描述的动人前景包括:学生从小学到中学12年里所用的教材课本、教辅资料,以及课堂笔记、课后作业,都可装进“上网本”大小的电子阅览器;学生可从学校主服务器下载电子课件、辅导材料和作业,在家中也可方便地接收老师发来的回家作业和学校通知;借助支持手写输入的平板电脑,学生在课堂上下可与老师、同学即时互动;特别是,人手一机可使“课堂分层教学”轻松实现——课堂练习时学生可根据各自能力选择适合的难度和题量,不再会有人抱怨“吃不饱”或“咽不下”……

  这些动人前景并非“远景”。近年来国内外厂商纷纷看中了电子书包的巨大市场潜力,组建专门团队紧锣密鼓展开研发,一些移动终端厂商提供的“电子移动课堂”、“数字交互教室”等已在部分中小学试用。

  据介绍,电子书包在上海的试验,最早可回溯到2002年,而2008年试验范围进一步扩大。今年,“探索使用电子书包,推动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外学习和研究”,被明确写进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上海市教委日前公布的“电子书包项目路径图”,明年可望推出第一本试验性的电子教科书,到2013年争取让电子书包通过各项标准审核。

  “全面推广电子书包,在技术上已不存在问题。”一位与会专家说。

  只有技术变革是不够的

  但教育界人士的表态相对谨慎。

  不少专家评论道,目前推出的许多电子书包,在设计概念上是“陈旧”和“狭窄”的。“电子书包,不应该是简单地用电子书替代纸质书,它更应承担起促进教学模式转型和更新的重任。”计算机软件专家、中科院院士何积丰认为,现代教育中,学生不能再做单向的接受者,而应是教学活动的活跃的参与者——“电子书包应该做成一个支持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平台。”

  “新技术手段能帮助我们刷新学习方式,但其中最关键的变革因素还是人。”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说,迎接“电子书包时代”,首先需要老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要解决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的问题。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提醒道,在研究电子书包之前,有必要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改革进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产生了哪些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研究,电子书包应当具备怎样的功能来满足这些要求。他说,“厂商和科研人员应更多关注当下的教育改革,教育界人士则应多关注新技术能为教育改革提供什么支持,两相结合才能做好。”

  “电子书包一旦推行,学生将有很多时间跟它作伴,因此我们有必要想得更细致周到。”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祝智庭认为,电子书包的设计尤其要注重人性化。“学习是一种生活,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内容,要把美好的童年、少年和青春岁月投注其中。现在大家都很关心课堂、考试和评价等教育专业问题,但是不是还应当关注如何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很多孩子总在抱怨学习不快乐,电子书包能不能让他们更多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大胆尝试,小心求证”,是教育主管部门对电子书包推广的基本态度。尹后庆说,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坚持实验,让各种问题充分暴露,同时也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充分展示。“在全面推广之前,我们要想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得完满。”

        上海市教委电子书包项目路径图
2010年,建立电子书包研究团队;继续推进部分学校试点,研究学习心理及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完成部分网络专题教育课程和网上虚拟实验室;初步建成试验性交互平台。

2011年,筹建课程公司;推出第一本试验性的电子教科书;完成数字终端标准和数字课程资源的标准建设,并尝试定制数字终端。

2012年,成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在部分区开始推广试验,采用部分纸质、部分电子课本的模式。

2013年,争取通过电子书包各项标准审核,并通过政府提供电子书包整体方案。

   原文:《文汇报》作者:王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