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试内容简要提纲(含重庆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04:22
重庆历史中考资料
一、两宋时期的重庆
1.重庆得名:公元583年巴郡改称渝州。公无1102年,宋徵宗改渝州为恭州。公元1189年赵悙继位(宋光宗),把恭州改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至今已有800多年。
2.宋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梯田的大量修建。
3.手工业:(1)纺织业:渝州(唐)-渝州、昌州(宋)(2)丝织品:昌州(唐)-昌州、渝州、南平军(宋)(3)茶:合州(水南茶)、南平军(4)造船中心:合州
4.交通:中继站(渝州)、第一个集中地(合州)、中转站(合州)
5.钓鱼城的修建:甘闰余玠。钓鱼城作为四川抗蒙的指挥中心-重庆城的前哨据点。余玠创建山城防御体系
6.保卫钓鱼城作出贡献人物:王坚(蒙古大汗蒙哥死亡)、张珏(四川虓将)、王立
7.万州天生城失陷:上官夔战死
8.公元1279年正月,王立率军降元,结束了36年的抗战历史。
9.涪陵易学:涪陵是宋代易学的研究中心。1097年程颐谪完成《伊川易传》、谯定(程门大宗)形成涪陵学派、渊丰富了涪陵易学、阳枋扩大了涪陵易学的传播。
10.大足北山石刻:公元892年开凿-公元1142年终凿。普贤菩萨(东方维纳斯)、数珠手观音(媚态观音)
11.大足宝顶山石刻: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父母恩重经变像》刻画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过程、《养鸡女》塑造了劳动妇女形象、《牧牛图》充满了农村生活情趣。
12.潼南大佛
13.白鹤梁(涪陵):“水下碑林”“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
1.1929年2月15日重庆正式建市,隶属四川省。第一任市长潘文华。
2.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决定重庆升格为行政院直属的特别市。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以重庆城为中心,由合川、长寿、江津构成了我国抗战时期的“金三角”。在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工业区中,重庆是唯一的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区,集中了我国抗战时工业经济的命脉。
3.重庆和太原成为全国两大军火生产基地。
4.重庆成为全国商业和对外贸易的中心。
5.1938年2月18日,日本飞机第一次空袭重庆市郊广阳坝、江北县石船等地,拉开了重庆大轰炸的序幕。1939年“五三”"五四"大轰炸,是日本飞机空袭重庆造成市民伤亡最多的两次大轰炸。重庆大轰炸持续时间: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
6.1941年“六五”大隧道窒息惨案:这是日本对重庆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7.民生公司(1925年卢作孚创办的轮船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了卓著功勋。
8.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总馆迁来重庆。1939年,八路军办事处分迁红岩嘴13号和曾家岩50号两地办公。
9《新华日报》是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办。它是抗战时期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后转移到重庆出版。
10.1939年1月,在重庆设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
11.1939年,军统在重庆歌乐山设置白公馆、渣滓洞监狱,1943年又建立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12.“胡世合惨案’(1945.2.20)引起的重庆人民反特抗暴斗争,显示了中共领导下人民革命的伟大力量。
13.中国民主同盟:1939.10沈钧儒、张澜建立了“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3在上清寺特园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黄炎培)-1944.9.19改称“中国民主同盟”(张澜)
14.教育:著名中学:张伯苓创办的抗战时期设备最为完善的南开中学,1939.7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合川创办的育才学校(教学做合一),1938年由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倡议创办的清华中学。
文化四坝:沙坪坝、北碚夏坝、江津白沙坝(重庆),成都的华西坝。重庆成为抗战时期全国教育的中心。
15.郭沫若利用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负责宣传文化工作的合法身份,团结文化界的人士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16.文艺作品:《火葬》、《四世同堂》(老舍),《向太阳》(艾青)。重庆的戏剧创作和演出,达到了最高水平,如阳翰笙的《天国春秋》,郭沫若的《屈原》(1942.4.3在重庆国泰大戏院首次演出)、《虎符》、《孔雀胆》,夏衍的《法西斯细菌》
17.抗战时期,重庆除中华剧艺社、中国青年剧社、怒吼剧社等剧团外,还有两个少年儿童剧团,即七七少年剧团(1938成立于武汉,同年到重庆)和孩子剧团(1937诞生于上海、1939.1到重庆)。
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庆
1.重庆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住在红岩村。1945.8.29国民党调集军队进功山西上党解放区,刘伯承、邓小平领导八路军129师粉碎了敌人进攻,对毛泽东在重庆谈判以有力的支持。2.
2.1945.10.10双方在桂园签署“双十协定”
3.1945.11.19成立了“重庆各界人民反内战联合会”,以实际行动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
4.沧白堂事件:1946.1.10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重庆各界为促进政协会议圆满成功,成立了“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1.18日第六次民众大会在沧白堂举行,王若飞作报告时,特务掷砖块、木棍。1.27日郭沫若、李公朴受到特务围攻、石击。这就是沧白堂事件。
5.较场口血案:为庆祝政协会议的胜利闭幕,重庆23个群众团体成立了“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筹备会”并决定2月10日在较场口广场举行庆祝大会。1946.210,在大会上,李公朴、郭沫若、施复亮、马寅初受到特务的殴打。
6.1939.3在重庆战斗了八年时间的《新华日报》撤离重庆,回到延安。
7.1946.9重庆民众开展了“美军退出中国周”运动。1947.1.6重庆学生举行反美抗暴大游行。口号: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美军滚出中国去
8.1947.5重庆学生投入了全国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革命斗争洪流。后来成立了“反内战反饥饿学生联合会”,作为统一领导全市学生运动的机构。
9.“四二一”学生运动:1949.3.27学生在重庆大学运动场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后学生们把重庆大学运动场命名为“团结广场”。4月1日学生成立了“重庆市学生争生存联合会”号召学生举行游行,后受到反动当局镇压。四二一学生运动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重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
10.抗战胜利后,中共重庆市委改由刘国定任书记,再益智任副书记,后两人被捕叛变,给革命造成重庆损失。
11.《挺进报》是1947年7月开始出刊的秘密小报。被誉为“小新华日报”。因《挺进报》事件被捕的有许建业、刘国鋕、江竹筠(沙磁学运特支书记),王朴(重庆北区工委委员),陈然(挺进报特支书记)、杨虞裳
12.1947年~1948年,川东临时工委先后领导了下川东的奉节、大宁、巫山的武装起义和上川东的华蓥山起义。1948.1.16彭咏梧在奉节战斗中牺牲。华蓥山起义(王璞领导)是中共在四川领导的一次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武装起义,为迎接川东和重庆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
13.大溪沟发电厂是解放前重庆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江竹筠事迹:为了保守党的机密,保护革命同志,忍受了“夹筷子”、钉竹签等酷刑。蔡梦慰为此写下了著名的《黑牢诗篇》。
14.1949年9月6日,杨虎城将军和他的儿子杨拯中被杀,宋绮云被杀。10.28陈然、王朴等被杀。11.27反动派制造了地一场规模更大的血腥大屠杀。这就是“一一.二七”大血案
15.重庆解放:刘伯承、邓小平的第二野战军主力和贺龙的第十八兵团担任解放大西南的任务。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抗战胜利纪功碑”(即解放碑)插上了五星红旗。12月1日,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16.重庆解放意义:粉碎了蒋介石割据西南、建都重庆、卷土重来的黄粱美梦,结束了重庆人民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奴役的历史。重庆进入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
中国古代史主干知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诞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发展: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太宗:发展科举世无双,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设殿试,创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3)明清时期:考试内容选自四书五经的文句,考生答卷必须要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所论述的内容须遵循宋朝朱熹的《四书五经》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即所谓八股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第一,政治方面,吸取隋亡的教训,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第二,经济方面,轻徭溥赋,减轻农民负担。第三,简法轻刑,调整修改法律。
第四,教育方面,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第五,民族关系方面,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2)评价唐太宗:唐太宗即李世民。公元599年1月23日诞生于一个李姓贵族家庭里。626年,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他以贞观为年号。李世民在位(公元626—649年)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民族等诸多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逐渐趋于安定,国力不断加强,从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所谓“贞观之治”的繁荣兴旺局面。为后来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对后世、对世界都产生过比较深远的影响。这无疑是同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相一致的,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P10至P11)
(1)武则天: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颇有政治才能。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2)“开元盛世”:712年,李隆基当上了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年号是开元,开元年间(713年至741年),唐玄宗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
第一,任用贤能;第二,采取措施发展生产;第三,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第四,实行“宽仁”政策,废除武则天时代的酷刑苛法;第五,倡导节俭。
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唐与吐蕃的关系:唐朝时,吐蕃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的祖先。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为都城的强大政权。松赞干布一再向唐皇室求婚,唐太宗满足了松赞干布的愿望,将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仿效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室求婚,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他。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在今拉萨大昭寺门前建立了会盟碑。
(2)唐与南诏的关系:唐朝初年,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在今云洱海一带建立了六个政权,称为六诏。8世纪前期,在唐朝扶持下,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蒙舍诏统一了各诏,建立了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和唐朝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3)唐与回纥的关系:回纥,亦称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贞观年间,唐朝灭亡东突厥时,回纥曾出兵助战。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国后,主动向唐朝表示友好,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从此,回纥可汗由唐朝册封成为制度固定下来。755年,安史之乱,唐朝向回纥求助,回纥兵帮助唐军收复了长安、洛阳。唐朝与回纥的关系更加密切。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唐朝时,中日两国交往频繁。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日本官方十多次派遣唐使节到唐朝访问。跟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僧人、留学生等。遣唐使完成外交活动后即行回国,僧人和留学生则要在中国生活很长时间,有的终生不归。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是突出代表。
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创造日本文字;生活方式上保留唐朝风尚。
(2)鉴真东渡: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行: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和传授佛学,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及弟子们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唐朝鼓励对外交往政策,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6.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明朝: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把朝廷政务分割给六部,明成祖时,设
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内阁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权;明朝统治者还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
(2)清朝:沿袭明朝政治制度,内阁是政府中枢机构,但受到清初建立、保留下来
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雍正时设军机处,1791年,议政王大臣会议取消。军机处成为皇帝专权的工具。
(3)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制,明清两朝一再兴起文字狱,清朝时期达到顶峰。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
7.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管西藏,享有行政、军事、财政、外交等方面的大权。“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时,也由驻藏大臣督办。驻藏大臣设置,进一步加强了清廷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的国家的统一。(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3)18世纪,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政府平定叛乱后,先后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巩固北部和西北边疆的统治。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夏、商、西周时,青铜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青铜时代。能体现当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水平的代表作是司母戊鼎。
(2)青铜器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不少器物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是难得的艺术玲品;很多艺术品,整体结构和造型别具一格,纹饰线条想象丰富、图案优美。
2.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1)《九章算术》:我国现存的古代数学专著,大约成书于东汉初,全书共分九章,介绍200多个数学问题及其解法。书中关于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2)祖冲之:南朝我国和世界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他计算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数学家早约1100年。
3.知道张仲景、华佗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1)华佗:东汉著名民间医生,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2)张仲景:东汉“医圣”,编著《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3)李时珍:明代医学家,编著一部药物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本草纲目》还流传到日、英、法等国,为世界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1)《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专著。(2)《齐民要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农学著作。(3)《天工开物》: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的代表作,全书记载了各地农作物的品种、物性、栽培方法等,着生叙述了纺织、造纸、烧瓷、采矿、冶炼等手工业生产的过程和技艺,全面反映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这本书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长城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为了抵御匈奴南下,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基础上修建的。
明长城:西至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全长为六千多公里的长城,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
(3)大运河:隋朝时开凿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4)赵州桥:隋朝时,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5)北京故宫:明成祖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的都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大部分构成,宫城又称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整个故宫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巍峨华丽。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虽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6.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2)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北宋中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指南针: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进,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鞋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朝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用于军事。13世纪至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1)甲骨文: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因而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2)金文:商朝的一些青铜器上,铸有文字,这种文字叫做金文。如司母戊鼎。(3)小篆和隶书:秦统一全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汉朝时,隶书广泛使用。(4)草书、楷书和行书:汉朝后期形成草书和楷书,接着又出现了行收,三国两晋时,草书、楷书、行书趋向成熟。
2.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是伟大事业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还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孔子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他说:“当仁不让于师”。他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
(2)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兵家、农家等。各学派之间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学术思想空前地活跃起来。
3.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1)佛教的传入: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由于统治阶级的提但是佛教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对思想文化至政、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道教的兴起:道教是在神仙方术和巫术的基础上逐渐行成的,东汉时期,道教正式创立。道教尊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为才教主。
4.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1)唐诗: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2300多位唐朝诗人,创作出5万首诗歌。诗人中杰出的代表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的诗歌雄奇飘逸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语言精炼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平易近人,寓意深刻。
(2)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的又一高峰。杰出的代表有李清照、苏轼、辛弃疾。
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她的前期作品多写自然风光、景物和个人的离愁,表现一种悠闲的情怀,后期作品多写对故国的怀念,表现出她关心现实的爱国情感;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的词挥洒自如,豪放飘逸,雄风千里,使词风焕然一新,辛弃疾歌颂征战,希望完成统一大业构成了辛词的基调。他把豪放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人们将他与苏轼并称“苏辛”。
(4) 明清小说
“三大奇书”:《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史书《三国志》和民间传说基础上写成的长篇历
史小说,寄托着希望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理想;《水浒传》是施耐庵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写成的一部长篇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全书以贾府盛衰为主线,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5.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史记》:作者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者按年体通史。
12.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1)书法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尊他为“书圣”。
唐代:张旭、怀素的草书,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
宋代:苏轼、黄庭坚以抒发个人情怀的书法带给书坛以清新气息。
元朝:赵孟   ,综合了前代书法特征创造出“赵体”。
(2)绘画
东晋:顾恺之,擅长画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隋唐:唐代画家阎立本,善于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有《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吴道子被誉为“画圣”。
宋元:山水画的代表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明代:花鸟画的代表有徐渭。
(3)雕塑
秦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的杰作。
莫高窟石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东南鸣沙山的断崖上,现存着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近500个洞窟,其中大部分是唐朝时期开凿的。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麓。既继承了我国秦汉石刻艺术的传统,又融汇了南亚一带的雕刻风格。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始大规模建造,利用岩面雕刻而成,最大的窟龛是奉先寺的卢舍那佛龛。莫高窟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被称为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
(4)音乐
编钟:湖北随州战国墓中出土的一套编钟,是我国春秋战为时期音乐水平的代表。它的发现我成功演奏得到中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中国近代史主干知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简术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1)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3)两个中心:北京(5月4日)、上海(6月3日以后)
(4)斗争方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5)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最主要表现)。
(6)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主要依据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8)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审;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崇尚民主和科学,追求进步的精神。
2.简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党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最后的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举行。
一大内容:通过了一个党纲,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玫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创建:1924年在广州黄埔。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办学特点:实行政治教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滴水穿石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意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进行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1926年开始北伐,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两湖战场)。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震全国。国民政府也从广州迁到武汉。
胜利进军的原因是: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工人农民运动的支持,作战方针的正确性。
4.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会师,长征结束。
长征精神:艰苦奋斗、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1.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1)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干的,随即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19日占领沈阳全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局部抗战开始:事变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令张学良及东北军入关。上海、北平等地纷纷建立抗日经济救国会、工商界提出对日经济绝交、开展抵制日货运动;南京等地学生举行抗日在示威;未撤走的东北军和东北民众组织了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历史作用。
(1)西安事变: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接受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呈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作“西安事变”。
(2)和平解决事变的历史作用: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全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4.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2)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通过新党章,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选举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5.探讨抗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华民族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6.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努力。
(1)时间及地点:1945年8月、重庆。(2)背景:国共两党影响政局吕共要求和平,国民党却想独裁。(3)目的:国民党为内战准备时间;中共为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4)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5)谈判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中国现代史主干知识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度,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会议发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的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一切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下午3时,首都30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10月1日成为我国的国庆纪念日。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国家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在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放西藏政策的感召下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在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谈判。5月,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同时也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前途。
3.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制度的意义。
(1) 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接着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新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多余的房屋;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2) 废除封建制度的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
化的初步基。
2.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
行。大会审议了刘少夺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义,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全国90%以上的个体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98%的私营工商业实现了公私合私营。
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进”运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目的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的迫切愿望。
失误:在执行总路线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全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
(2)社化运动:1958年8月,中共中内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把小型的农业合作化合并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组全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把它作为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的基层单位。决议认为,人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组织形式。在没有进行认真试验的情况下,全国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失误:人民公社化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
全体会议。这会议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重新确立了解决思想,实事求是正确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等错误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方针。全会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肯定了1976年的“四五”运动的革命性质,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作出的错误结论。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人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发生大旱,省委“借地种粮”的政策唤起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引发了一些农民包产到组,包干到户的行动。凤阳县小岗生产队成为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一个典型。四川不少地方也实行了包产到组。党中央肯写了农民的这种创举,经过试验,逐渐在全国推广,建立和普遍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2)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84年以后,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际已不存在。
3.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广泛开展经济、文化交流。1979
年4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年,国家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行福建省的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集工、农、商、牧、渔、旅游为一体的经济特区。1988年,国家又决定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特区采与内地不同的、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特区实行市场经济,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国家还为外商提供优惠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2)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昔日的边陲小镇深圳,已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国家放权让利,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及利改税等政策(即把国有企业原来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企业依法纳税后,全部税后所得利润归自己支配。)国家还发展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租凭经营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政策。
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在业的基本方针。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代表香港问题全部达成协议。草签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第二年,两互相换批准书。《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2年中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1999年12月20日起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一国两制的构想: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着手考虑如何解放思想,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实现祖国大陆、台湾统一,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一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成为我斩重大国策。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庄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在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其他如人员往来:上人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在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和经济领域进行了广泛的门交流,人员往来频繁,不仅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情感,加深了台湾人民对日新月异的祖国大陆的了解,还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
五、外交成就
1.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惠,和平共处,通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团结反帝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中国政府派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团出席。美国政府千方百计破坏会议召开,美蒋特务采取卑劣行径,会前制造了企图谋害周恩来等中国代表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万隆会议期间,美国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挑拨离间,挑拨各国与中国的关系,妄图把会议引入歧途。与会国家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但是议,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表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精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2.讲述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1)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冲破了美国设置的重重障碍,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泥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意义: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安理会的第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中美建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同意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1978年12月,中美两国政府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中美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在《公报》中表示,承认中国关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宣布立即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在1979年4月1日前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完全撤除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并通过台湾当局终止《共同防御条约》。
意义: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迫使日本急切地要求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1)全方位的外交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我国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任何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共同发展。
(2)参与地区性和全球性经济组织活动:我国出席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历届部长级会议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4年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就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发展问题,提出了五项原则,博得与会这爱的赞赏和支持;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从而使世界贸易组织真正成为全球性的组织,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的地位。
世界历史部分
2. 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牛顿:英国科学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造性地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2)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著有《物种起源》一书。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在科学和社会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同时也为生物学和其他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一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7 ——1918.11 )(8-12页)
1、一战爆发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国实力发生重大变化。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塞尔维亚青年普西波林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开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这一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一战开始的标志:1914.7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对类似的暗杀等恐怖事件的看法:我们应坚决反对暗杀等恐怖活动。它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更不能将暗杀者视为民族英雄。)
2、一战的交战双方是: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是巴尔干半岛,它也是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3、一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它发生在欧洲的西线战场,交战双方是德 、法;人们把它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此后,德国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
4、一战的结果
结束: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战争性质:它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影响(后果):一方面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经济损失3400万美元。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最大的成果)。
5、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会不会发生?为什么?
答: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可能不会发生。因为:战争的爆发并非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一战的爆发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国际背景,但如果没有象萨拉热窝事件这种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发生,各国矛盾可能会通过和平理智的方式得以解决,那一战就可能不会发生。)
6、启示:(或通过对一战的学习,你有何感受?)
答: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应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反对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言之有理即可)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43-46页)
1、《凡尔赛和约》: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巴黎和会三巨头即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九国公约》: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在华盛顿会议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主要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毛泽东:“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6月,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认识: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5、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三、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48-51页)
(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929年开始于美国,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一是工人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启示:我国的经济建设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快,而应该有长远眼光,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49-51)
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内容:财政方面,整顿银行业;工业方面,(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产业复兴法”;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影响: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经验教训:实行财政和货币政策,降低储蓄利率和兴办工程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生产,以工代赈,扩大就业等。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问答:
1、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他也鼓励美国人民:“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什么时期的社会现象?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材料二中发表就职演说的这位总统是谁?面对上述材料所描述的社会现象,他采取了什么手段来摆脱恐惧?罗斯福,实行新政
(3)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这位总统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2、“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
A、效果: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罗斯福新政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B、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9)(60-80页)
(一)、慕尼黑阴谋
(1)慕尼黑阴谋:1938年,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不满,但是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不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二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2、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几乎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同时,反法西斯同盟太平洋的中途岛(日美)、北非的阿拉曼(英德)也取得转折性胜利。)
3、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年6月6日,盟军组织了诺曼底登陆战,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二战场的开辟,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两面被夹击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崩溃。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投降。
A、阿拉曼战役后不久,意大利投降。墨索里尼在逃跑时被俘,最终死于绞刑。
B、1945年4月底,苏军攻占德国首都柏林的国会大厦,希特勒自杀。5月2日,德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C、日本起初拒绝投降,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以及美军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对日军展开猛烈进攻,苏联也加入对日作战,美国还直接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日本法西斯走投无路了,只好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5、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的。一战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长,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也不满足一战后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挑起了战争的爆发。②直接原因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导致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进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加速了战争的爆发。③此外,西方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对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2)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6、二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2)积极影响:①二战结束后,一些战时的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如原子弹技术导致了原子能的应用,导弹技术导致了航天技术的发展。)
②受苏联影响,二战后世界上诞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如中国、越南、朝鲜、蒙古、东欧八国等二战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沉重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如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纳米比亚等国二战后走上独立道路。)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启示: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①、这场战争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总之,只有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才能避免战争。
8、二战后期召开的会议
开罗会议:1943.冬,美、中、英,内容:发表《开罗宣言》: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德黑兰会议:1943.冬,苏、美、英,内容: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的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 1945.2 年斯大林(苏)罗斯福(美)丘吉尔(英)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对日作战。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波茨坦会议:1945.7,中、美、英,内容: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在当今世界上,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有效地遏制住恐怖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②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类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列强实力发生变化
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
导火线
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作战双方
同盟国与协约国
轴心国与反法西斯联盟
主要战场
欧洲战场
欧洲战场、非洲战场、太平洋战场
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战场转折)
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转折)
阿拉曼战役(非洲战场转折)
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战争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总体性质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战后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战争教训
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多行不义必自毙,好战必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我们要居安思危,提高警惕,加强国防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五、冷战政策:(86-88页)
1.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2.美国为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①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③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冷战”的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 “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影响: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认识: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六、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的崛起:
(一)欧洲共同体(92)①西欧国家建立欧共体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振兴经济,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建立了欧共体。②1967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六个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
(二)日本的崛起:(93)
①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实行民主化改革,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②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七八十年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①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借鉴:相同原因:美国的扶持或援助;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借鉴: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世界现代史
一、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2) 内容:农民上交固定的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3)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概述二三十年代功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1) 经济上:它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常常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片面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开展全国性的“大清洗”运动,党政不分,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最后形成高度集权以及斯大林的人个独栽。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这些弊端,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1) 凡尔赛和约: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理所当然地要求收回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但令人震惊的是,《凡尔赛和约》竟把这些权限利转交给了日本。为抵制巴黎和会的无理决定,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它打破了日本第一次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它实际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加深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2)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迅速走向法西斯化,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3)动摇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3.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1)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政府实行“产业复兴法”,包括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以及工人有权组织工会,以工代赈等内容,同时还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刺激消费和生产等。这是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2)作用:(1)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稳定。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然没有得到消除。
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美国经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2)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3)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2.知道欧洲联盟。
(1)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2)“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3)欧盟成立的意义:欧盟成立标志着欧洲各国人民在创建一个从未有的更为紧密的联盟进程中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欧盟成立后,其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的成立极大促进欧洲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联盟各国的实力,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1)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实行民主化改革,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2)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3)成果:1955年,日本工业就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此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进放了被称为“高速增长”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东亚的经济奇迹。
六、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1.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代计算机技术与先进通信技术的结晶,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与不断升级为前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2)生物工程技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生物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卫一、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创造出许多惊人的奇迹。(1953年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测定、1973年基因重组技术获得成功、2000年和2003年美国等六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人类基因工作组工作草图和序列图谱)。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