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政治外交经济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12:08
2007-07-05 11:04
 
今日的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多平方公里(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横跨欧亚大陆,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芬兰湾,人口1.422亿。全国有130多个民族。第一任俄联邦总统是叶利钦,1999年12月31日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任俄罗斯代总统,2004年3月连任总统。
普京平稳地从叶利钦手中接过了总统一职,也把“核匣子”接了过来。原美国总统克林顿曾对叶利钦辞职做发表过这样的评论“在一年年面对的问题中,最令叶利钦头疼的事摆脱经济困难和提高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除了经济问题,还有“犯罪和腐败,除非联合起来进行斗争,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得胜利,否则,叶利钦最重视的民主准则和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实现。其次是车臣战争,…,最后是至关重要的俄罗斯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这是美国人的反应,也是普京上台后要面临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问题.全世界人同样关注着普京的态度和今后的措施.今天,我将就普京的政治外交经济政策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普京的政治政策
振兴俄罗斯是普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普京对俄罗斯的衰弱及其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在20世纪中近70年的时间里,俄罗斯都在走一条死胡同,偏离了人类的康庄大道。2000年7月的国情咨文报告中,普京又对俄罗斯的未来做了明确定位:"俄罗斯惟一现实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
(一) 执政之初他把发展速度问题提到政治高度
他的意图是围绕大力发展经济这一点来实现全社会团结,通过发展经济一并解决内外两方面的危机。他把赶超欧洲发达国家作为目标。2003年普京又明确提出在21世纪头10年里争取经济总量翻一番的任务。振兴的途径就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走人类文明的"主干道"普京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所遇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继承了苏联式的经济所付出的代价。要回避俄罗斯社会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不可能的。俄罗斯正处在经济和政治改革的第一个阶段。尽管有种种困难和失误,我们终于走上了全人类都在走的主干道。只有这条道路可以使经济迅速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普京决定采用渐进、稳定、不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改革方式实施时既要保证政治稳定,又不能使俄罗斯人民的各个阶层和群体的生活水平下降。这是摆脱目前所处困境的一个无可争辩的要求。"同时,又强调前进的渐进性和稳定性。实际上,在普京看来,发展与改革,二者并不矛盾:以发展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的思想雏形已开始形成。当然,不管选择那样的套路,普京的政治态度都决定决不照搬西方模式,坚持走俄罗斯自己的路,普京认为只有将市场经济和民主制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执政之初,他的政治政策还有建立国家调控体系和经营自由环境的"有效的经济",树立能为广大社会阶层普遍接受的"俄罗斯新思想"。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建立务实的外交政策。
(二)在之后的执政过程中普京还对上述思维体系做了一定的调整。
1. 强国仍是根本出发点,振兴经济仍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2. 不再强调超越俄罗斯各阶级、阶层利益的"俄罗斯新思想",不再强调在思想统一基础上的社会团结,而是大刀阔斧地运用强制或半强制性手段来结束政治混乱,实现政令统一和畅通。为此,普京在国内政治领域先后打了“三大战役”,经过这三个战役,普京的权力地位得到空前加强。第一个战役:建立7个联邦区,实现全国政令统一。此举之目的在于约束地方,打击各联邦主体的分离倾向。此后,除车臣共和国外,各联邦主体的分离主义迅速收敛,与联邦中央的分歧多集中在权限划分和财政划分等事务领域。 第二个战役:打击寡头势力,解决寡头干政问题。第三个战役:实现中派联合,建立议会多数,压制俄共。2001年末,在普京政权的授意下,两个中派党“团结”和“祖国-俄罗斯运动”合并为“团结-祖国运动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在俄罗斯10年历史中议会首次出现了起主导作用的“政权党”。2002年3月,“团结-祖国运动党”提出按政党议员比例重新划分议会各委员会领导权的议案,迫使俄共及其盟友农业党从议会一些重要委员会的领导岗位退出,同时导致俄共的分裂,丧失了对议会的控制。
3. 以弱化民主制和执行权力膨胀为代价,确立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国家政治体系
4.   突出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执行权力,建立"有行为能力的国家";
二.普京的外交政策
主要特点:开展全方位外交,以独联体为战略重点,以与西方关系、特别是与欧洲关系为优先,同时加强亚太外交,加大对中、印等亚太大国的借重。其宗旨是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力主重振俄大国地位,突出维护国家利益,着眼点是为俄国内经济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他的基本思想是:(1)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实现强国战略的前提,是俄罗斯最基本的不可动摇的国家利益;(2)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决定了在很长时间内俄罗斯的"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决定了外交的服务地位和务实性;(3)经济外交地位提升,重视对外经济利益的实现;(4)由于内部发展动力不足,一种逐渐明晰的动向是,普京政府开始注重借助外部经济力量推动内部的发展,其主要方向是加入世贸组织、与欧盟创造统一经济空间"、建立独联体共同市场。地缘经济的建设有可能改变俄罗斯外交思维,进而带来地缘政治关系的变化。
1.对俄中关系的态度:
采取新的步骤不断扩大俄中两国合作领域和范围,使俄中伙伴关系与中国的迅猛发展相适应,与现今俄中两国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地位相适应。他高度评价上海合作组织在解决政治、反恐、经济等问题所发挥的作用,称上海合作组织是俄中两国在多边框架内开展合作的典范。
2.对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的态度:
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将向国际通行的经贸原则转型,以促进双方多层次合作的健康化。他同时强调,维护俄罗斯公民在境外的权益依然是俄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之一。
3.对俄美关系的态度:
他认为,俄美伙伴关系的建立应以平等和相互尊重为基础。普京主张恢复俄美重大裁军问题的对话,并建议启动将于2009年到期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更新问题的谈判进程。
4.对俄日关系的态度:
俄罗斯将继续奉行与日本开展政治对话和加强经济合作的方针,并在坚持原则立场的同时真诚希望同日本签署和平条约。
5.对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的关系的态度:
亚太地区对俄罗斯的意义日益重要。俄罗斯希望通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区域性组织广泛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他同时指出,对于俄罗斯实业界来说,拉丁美洲和非洲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市场。
6.对国际合作的态度:
他认为,全球安全架构需要更新换代,应切实加强在反恐、禁毒、维和、救灾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与北约可以开展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应对新的挑战与威胁。
三.普京的经济政策
俄罗斯地大物博,广袤的国土赋予俄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也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俄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俄农牧业并重。
普京的改革实际上是修正叶利钦体制,在恢复被践踏的社会公正和经济公正基础上,选择一条符合俄现实国情的发展道路,以实现“强国富民”,重振俄大国地位的目标。
(一)普京的改革
1. 除了叶利钦和盖达尔实施的经济全盘自由化的西方模式,也摒弃了高度集中全民动员的苏联模式。普京致力于建立适合21世纪俄现实条件的、新的生产关系,即以国家资本主义取代叶利钦时期实际控制国家政权的寡头资本主义。
2. 普京改革的重点是,惩治非法掠夺国家财产,垄断俄经济命脉的金融、财政、石油乃至传媒系统中的寡头、财阀;打击刑事犯罪,消除腐败,强化法制,健全社会经济秩序,力求将重要战略资源掌控在国家手中。
3. 对一般大型私人资本企业主张在国家监督下运营。国家在经济活动中起主导和调控作用,实行“可控市场经济”。对中小私营企业,国家则通过完善法规,同时辅以行政手段保障其合法权利。
4. 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5. 减少行政审批、优化经营环境。普京曾历数官僚无端干预企业经营的种种表现和危害,在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普京提出,其它国家的公民可以享受的正常的经济自由,俄罗斯人在自己的国度也应有权拥有。经营活动应当自由化,官员应放松管制和无谓的监督,让资本自由流动。2001年,在普京总统的大力支持下,俄政府经济部部长格列夫提出的“经济活动非官僚化”的主张,旨在大大缩减各部门的审批权力,减少审批或登记的经营项目,为企业经营创造自由宽松的行政环境。2001年上半年,由俄罗斯政府经济部向国家杜马提出14项法律修正案,目的是防止官员干涉企业活动,简化手续,减少各种检查和批复。结果,俄罗斯需要审批的经营项目由原来的500多减少为102个。与此同时,俄罗斯新《税法典》获得通过,俄罗斯实行统一13%的所得税。普京坚持把俄罗斯企业的利润税下降为24%,取消或合并过多的税种。
6. 改组垄断部门、推行政企分开。在普京总统的敦促下,俄罗斯政府和有关方面开始对自然垄断部门进行改组。自然垄断行业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天然气、电力、铁路运输等传统垄断部门的改组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常常伴随着激烈的政治较量和利益斗争。在这些复杂的过程中,普京表现得十分稳重,强调“行业改组要以社会利益为主,而不是以公司或公司领导人的意愿为主”。2001年夏天,俄罗斯宣布成立国家统一的价格和收费委员会,防止垄断部门自行定价。
(二)普京执政以来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深层问题。
1. 俄罗斯经济没有摆脱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能源原材料出口依赖型发展模式。
2. 对能源原材料出口的依赖加剧了经济结构原料化发展趋势。在工业结构中,能源原材料生产的比重占50%。普京执政以来这一比例升至50%,2002年为60%。
3. 投资不足仍是俄罗斯经济中的老大难问题。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以上,但2001年降至8.7%,2002年降至3%。投资匮乏使俄罗斯经济内需不足,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4. 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只及发达国家的1/3。
5. 中小企业发展困难
上述问题制约了俄罗斯经济发展速度。2002年上半年总统班子与政府班子曾发生关于经济增长速度的争论,这是普京与内阁之间少有的一次公开分歧。这一争论最后不了了之,其中的原因是,不论总统班子或政府班子,都拿不出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办法。不仅如此,对能源原材料出口的依赖使俄罗斯经济受制于世界市场行情的变化,一旦出口下降,经济增速还将进一步放缓。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说:俄罗斯一旦失去原料出口优势,"进口就会大大超过出口,这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问题的症结在于,在投资匮乏的情况下俄罗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状况很难改变,无法形成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这几年俄罗斯也已取得明显经济成绩:
1. 经济从下降转为增长,从混乱转为稳定。
2. 外债问题大大缓解。
3. 初步实现金融货币稳定。
4. 外流资金大幅度减少。
5. 财政危机得到克服。
6. 居民生活明显改善。
到现在为止,普京的执政为俄罗斯的复兴制定了大政方针,在国家的重要部门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他虽得到普遍的支持,但反对压力也不少,包括来自西方的压力。普京在今后带零俄罗斯走向复兴的征程中将不断面对新的挑战。
参考资料:
[1]俞邃,《俄罗斯萧墙内外》,江苏人民出版社,
[2]王政泉,《剧变后的原苏联东欧国家》,东方出版社,
[3]王彦民,《大国的命运》,四川人民出版社,
[4]新华网,《俄罗斯概况》
[5]爱雪网,《普京道路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