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内涵的若干思考|-国务院扶贫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26:49

      党的十七大报告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高度关注扶贫开发工作。报告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等不同章节多个角度对扶贫开发进行阐述,这显然与以往许多文件把扶贫开发集中放在农业层面的单一章节阐述不同,报告赋予了扶贫开发工作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这也是扶贫开发工作区别于其他单一业务部门工作的最大特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实质,准确理解和正确把握扶贫开发工作丰富内涵和历史使命,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扶贫开发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扶贫开发的对象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弱势群体;扶贫开发的区域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也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点。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扶贫开发,就是始终坚持以贫困人口为本,围绕他们的基本需求开展扶贫资金、项目活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变人口压力为劳动力资源优势。不仅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经济、保护生态,还要注重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良性循环。大悟县实施整村推进110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每年涉及项目数百个、资金数千万元,均要求实施参与式扶贫,让贫困农民有扶贫项目的选择权、资金分配的知情权、扶贫效益的享受权,办了贫困农民迫切需要解决,又能使之直接受益的好事、实事,让贫困农民分享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的“雨露计划”计划,促进5700多名农民向工人、商人和城镇居民身份的转变。坚持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大力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和单亲母亲工程,提高了贫困人口素质。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发展板栗70余万亩、茶叶12万亩、药材5万亩,不仅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绿化了荒山,保护了生态,森林覆盖率达到49.1%。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相结合,重点解决贫困村行路、饮水、用电、上学、就医、通讯、听广播、看电视等“八难”问题,近年来累计新修公路572.6公里,解决了90多个村的通路问题;修建塘堰476口、饮水井4161口、自来水工程692处,解决了5.5万人的生活用水困难;新建水泥稻场236块;修建卫生室39个,建沼气池7800个,搬迁扶贫1384户、5767人,极大地改善了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扶贫开发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和谐社会首先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社会。关心、支持贫困群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贫困现象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扩大,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最终会影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贫穷是各种事端包括暴力、恐怖等产生的土壤。贫困现象的长期存在,会使贫困人口与其他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关系难以和谐。农村弱势群体心理所感受到贫富差距还会将事实上的贫富差距又进一步放大。贫困人口大多数生活在资源相对贫乏的地方。如果不支持贫困群体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他们势必对资源进行过度利用和开发,加速资源减少。必然使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破坏。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有贫困就不可能有和谐,有贫困就不可能有稳定。大悟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的贫困县,长期以来,因贫困造成的不稳定因素非常突出,消除贫困现象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关系到和谐大悟目标的全面实现,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期稳定,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这些年来,大悟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带着责任落实,带着感情谋划,带着真情实干,逐年增加扶贫投入,强化对口帮扶工作,使农村弱势群体不仅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还切身感受到党的扶贫政策的温暖,在不经意中化解了农村贫困群体的不平心理和怨愤情绪。特别是大悟县弘扬中华民族济困扶危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1321”(1个县级领导带领3个县直部门在2年时间内对口帮扶1个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对口帮扶活动,不搞花架子,真扶贫,扶真贫,把扶贫工作当“真经”念、当“本职”干,千方百计把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源源不断地送到贫困村,扶持资金及物资折合4509万元,帮助引进资金12亿多元,举办培训8500多人次,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成为党和政府与贫困群众之间和谐关系的粘合剂,使扶贫开发工作在政治上体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经济上体现党和政府坚持对贫困地区实行扶持和补偿的原则,在社会关系上充分体现先进帮后劲,先富帮后富,互惠互利,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共同进步的新型人际关系和社会新风尚。

      三、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而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新跨越,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扶贫开发,消除贫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地区差距,成为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大悟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农业大而不强、农村广而不新、农民多而不富。84%的人口在贫困的农村这一基本的县情说明,全面建设小康大悟,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的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特别是自2003年实施整村推进以来,大悟县已在87个村实施整村推进工作,同时在36个重点老区村实施老区项目建设,突出解决深山区、库区、边远地区重点村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和产业发展慢等难题,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正在实施的1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12个为整村推进村。2008年首批被列入 “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吕王镇大岗村就是2003年大悟县整村推进的重点村。大悟县的实践表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抓手、好平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就是在贫困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整村推进的政策和经验,把示范点优先摆放在已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村中来推进。整村推进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又提升整村推进工作水平。特别是2007年大悟县抢抓列入全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的新机遇,大胆创新,扎实推进,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成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投入资金9386万元,新建板栗、茶叶等产业基地14970亩,新增高产农田建设4000亩;新建万方塘堰88口,整修当家塘堰106口,水库除险加固11座;新建饮水工程建设11处惠及12234人;通村公路完成水泥路面84公里,路基193.6公里;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17736户;中小学危房改造23所25310平方米;完成“一建三改”生态家园1712户,改造危房110户;新建村级办公场所53个,文化室23个,卫生室41个。试点片区呈现出特色经济产业化、基本农田标准化、通村道路水泥化、人畜饮水安全化、广电通信网络化、村容村貌整洁化的可喜局面,新农村建设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四、扶贫开发是解决群众温饱、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重要途径

      “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扶贫开发提出的更高目标和要求。贫困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目前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8.5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成为全球首先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使极端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为世界发展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大悟县作为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认真执行党的扶贫路线、方针、政策,牢牢把握中国政府向世界作出的如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庄严承诺,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始终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基本脱贫问题放在首位,建立了党政扶贫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采取了多种措施,实行政策救助、国家扶持、劳动力转移安置、能人带动、党员干部包扶等途径,连续多年实现了解决温饱、控制返贫的目标。特别是近5年来,全县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有劳动能力的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为对象,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与质量、增加收入稳定脱贫为中心,以加强贫困户能力建设、提高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发展支柱产业、开发人力资源为重点,以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为基础,以强化科教扶贫为动力,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不断加大扶贫投入,突出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扶贫搬迁、老区建设、社会帮扶等工作重点,累计解决了6.5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基本脱贫和2.6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30公斤以上。不仅使绝大部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更重要的是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缓解区域、城乡、贫富差距扩大趋势,为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干群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

      五、扶贫开发是实现共同富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长期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推进扶贫开发、实现共同富裕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只是完成这项历史任务的一个阶段性胜利。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我国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依然庞大,如果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提出的人均每天消费1美元作为贫困线的话,贫困人口更多,仅次于印度位列世界第二。这些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收入来源匮乏,弱势地位更加突出,差距持续拉大。大悟也还有相当数量的群众生活还处于贫困状态。2007年,全县农村还有贫困人口9.04万人,占总人口的14.58%,占农村人口的17.54%,其中:赤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在683元以下)4.55万人;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在944-683元间)4.49万人。此外,还有农村特困户8034户、18442人,五保户2930人。如果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提高贫困标准,贫困人口规模将更加庞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由于还存在着对扶贫开发重大意义认识不深,对扶贫开发丰富内涵理解不透,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不够,对扶贫资金投入不足,对扶贫管理机构建设与扶贫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等一系列问题,加之贫困县存在着抓招商引资、抓经济增长、抓财税收入等巨大压力,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相对弱化、淡化和边缘化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作为国家重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大悟县,必须把握机遇,积极借助国家扶持,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要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加大、两个提高”的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扶贫开发标准,加大扶贫开发投入,理顺扶贫开发职能,加快扶贫减贫立法,加强扶贫开发管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总结扶贫开发经验,不断丰富扶贫开发工作新的时代内涵。

    作者:项克强(大悟县常委、副县长)
 

责任编辑:张建国
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内涵的若干思考|-国务院扶贫办 新时期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思考|-国务院扶贫办 白皮书-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国务院扶贫办 《关于共同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工作的意见》|-国务院扶贫办 郴州市: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国务院扶贫办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扶贫办 关于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十进村十入户”活动的意见|-国务院扶贫办 刘坚撰文: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国务院扶贫办 我国确定“两个基本”为“十一五”时期扶贫开发目标|-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期评估结果|-国务院扶贫办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部署十一五扶贫工作等|-国务院扶贫办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中国扶贫工作是长期历史任务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官员:六种模式促扶贫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部署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反腐工作|-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式扶贫:战略调整正当其时|-国务院扶贫办 南充扶贫新村建设全国瞩目|-国务院扶贫办 整村推进:真扶贫,扶真贫|-国务院扶贫办 关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关于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开展纠风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开展纠风工作的探索与思考1 新形势下开展纠风工作的探索与思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