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不及一粟:名将胡琏迟到的悲鸣 - 股票,我并不懂你! - caiyanzyx - 和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13:58
朝鲜战争有个有趣的插曲:美国人一度认定与自己当面对敌的志愿军最高指挥官是“林彪将军”(《朝鲜战争》,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室&陆战史研究普及会),而非“谁敢横刀立马”的彭德怀。


    即便在当时,中国公开的文电也从未刻意隐瞒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身份,美国又是拥有最先进情报手段的头号强国,却仍然闹出这天大笑话,不免令人大跌眼镜。


    无独有偶。


    1948年5月,粟裕代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后,在之后的战役中,大多以华东野战军(或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名义签发命令,譬如同年10月 23日签发的《淮海战役预备命令》;12月16日签发的《关于嘉奖两广纵队第三团协同友邻作战的通令》;1949年1月签发的《华野全歼杜聿明集团的命令》等。


    但蒋介石和他的部下们,特别是情报部门似乎对此不大敏感,仍然将华东野战军称为“陈毅部”,也依然将早就去了中原野战军担任刘邓副手的陈毅,看作是这支野战军的实际指挥官。


    胡琏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胡琏,字伯玉,陕西华县人,与林彪、曾中生、刘志丹、郭化若、张灵甫等名将一起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他是蒋介石麾下少有的悍将,毛泽东是否有书信称之为 “狡如狐,猛如虎”不可考,却的确堪为杰出的将才。他的18军(整编11师)不愧是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一直是关内战场粟裕、刘伯承的劲敌。


    但即便如许狡黠多智的他,在淮海战场自己的18军被全歼,只身从双堆集逃脱之后,却一直不知道他长期的真正克星是粟裕。


    1949年1月上旬,侥幸成为漏网之鱼的胡琏在上海住院养伤。不久,蒋介石将他接到南京,命令他“迅速整训旧部,以备续为国用”。


    校长不但不责怪自己12万精兵全军覆没,且既未“成功”,也未“成仁”,因而恼羞成怒来个“挥泪斩马谡”,反倒一如既往的信任器重,胡琏当然十分感激。他认为淮海战役后,战场已延伸到长江流域。这一带地形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联合行动就很困难。


    因此,他表示只要蒋介石能给他一个兵团(3个军),就有信心打败共军。胡琏还踌躇满志地分析说:“盖陈(毅)、刘(伯承)两匪以次的指挥官若粟裕、陈士渠、许世友、杨勇、陈锡联、陈再道、王必成、叶飞等匪酋,皆与我对战多次,根据体认,彼等均非杰出之才,陈、刘两酋不能亲临战阵,彼等必败无疑。」(胡琏《泛述古宁头之战》)


    蒋介石当然不信胡琏只手能“力挽狂澜”的鬼话,否则也不会将黄金外汇偷偷运往台湾,早早准备开溜了。但作为统帅,他不能不为这个屡立战功的部下打气,因此频频点头,以示嘉许。


    仅为战役军团级将领的胡琏很有些自负,说了一批中共名将不堪匹敌,但头脑倒还算清醒,认为自己不是野战军(方面军)级统帅陈毅、刘伯承的对手,只要他俩“不能亲临战阵”,便能击败共军。


    不过,他恰恰没弄明白,粟裕才是华东野战军的军事指挥者与实际最高统帅,陈毅前一年起到的是政委的作用(注释),后两年则根本不在华野总部履职,也就是实际长期“不能亲临战阵”,“亲临战阵”的倒是“陈毅以次”的粟裕。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胡琏连起码的对手都未弄清楚,他的失败与18军的覆灭也是理所当然了。虽然后来侥幸在金门岛上,利用叶飞的麻痹大意与岛屿的地形,全歼了其28军代军长萧锋麾下3个团,算是难得的一次“辉煌”,却终究无补大局。

1960年代后,胡琏远离了军界,晚年更是赋闲,以文学与历史自娱。1974年还附读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专事研究宋史和现代史。


    他这个“老学生”的大学算没白念,研究也算小有“收获”。最大的成果是,他终于从众多资料里弄明白,当年的华东共军实际主帅是粟裕。


    多年前,一位很有背景的仁兄告诉我:

     ……较之于你们,我有幸见过粟裕的诸多部下(非常遗憾,惟独陈毅、粟裕没见过),儿时见到的叶飞、皮定均、王建安、聂凤智以及入伍后见过的许世友、王必成、韦国清、宋时轮、石一宸等等。尤其石一宸应该大书特书,胡琏身上的弹片就是石将军轰的(石一宸亲历了粟裕的所有战役)。
    ……
    另外,透点新闻(因你是粟裕崇拜者)。被蒋介石称为“超智超勇”的胡琏在其百年诞辰之际,其子胡之光前不久密访大陆。我的同事陪同他去了双堆集,还特地敬仰胡琏一生宿敌粟裕的墓地(粟裕部分骨灰葬于此)。据胡之光说:家父在台湾著书立说,史料存世不少,其间就是不敢提双堆集和粟裕。惟独去世前手捧32块弹片长叹一声:“土木不及一粟”(后得知,弹片取自其身,被石一宸打的)

    这便是众所周知“土木不及一粟”的最早出处。今年6月凤凰卫视播出的《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记录》,在采访胡琏之孙胡敏越时,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些人有疑问,淮海战场上黄维兵团主要是中原野战军歼灭的,胡琏为何发出“土木不及一粟”的感慨?


    其实,这不难理解。



    胡琏虽是黄维兵团的副司令,但长期率领的是“土木系”的18军(整编11师),也长期借此纵横华东、中原,与粟裕的华东野战军与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为敌。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时,直接参加攻打黄维兵团的华东野战军部队有3纵、7纵、13纵、鲁中南纵队与特纵主力。他们的军服、枪械、作战风格与中野都有很大的不同,胡琏搞不清楚两大野战军的真正最高指挥者,但这一点还是十分明白的。


    华野13纵司令员周志坚回忆说,当他率部接替中野2纵的防区,攻打双堆集时,“这天天一亮他们发现我们这里地形变了,军装变了,一打起来,又发现枪声也变了。地形变,是因为我们连夜挖好了网状的交通沟,使地貌变了样;军装变了,是指中野部队穿灰军装,我们华野穿黄军装。枪声变了,我们用的大都是美式武器。 ”(注释)


    华野参战的这几个纵队,与赫赫有名的兄弟部队1纵(叶飞、张翼翔)、4纵(陶勇)、6纵(王必成)、9纵(许世友、聂凤智)相比,算是二流部队,但在经过大别山损失的中野面前,又是绝对的主力了。


    对付黄维兵团的核心主力18军,当然得依靠华野这些“绝对主力”。战役中,华野13纵便活捉了18军现任军长杨伯涛;华野7纵在双堆集大展神威,连克大王庄、尖谷堆、平谷堆,歼灭了18军的主力;胡琏本人呢,则被华野3纵洛阳营的团长石一宸打伤。


    可以说,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主要华东野战军歼灭的;中原野战军主要歼灭的是黄维兵团其他部队。


    因此,胡琏在弄明白粟裕是华野的实际最高指挥官之后,感叹“土木不及一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不知道粟裕其实就是他所畏惧的“陈酋”,到最终悲鸣“土木不及一粟”,胡琏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战略欺骗”。这个欺骗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并非毛泽东主观为之。


    他1948年调陈毅到中野,根本就没想到有歼灭蒋介石主力于江北的淮海战役,依然掐着手指头,计算多久能让粟裕分兵渡江。无端调离强大的华野,就任瘦弱中野副职,职责是“建立中原军区经常工作”(注释)的陈毅也尚有情绪。他给周恩来写信说“望将来能随军入川”(注释);到中原野战军后,还说:“东有粟裕指挥,西有刘伯承坐镇,我闲着无事,就去办一所大学吧。”(注释)


    但“时来天地皆同力”,毛泽东这“真龙天子”无心的一招,就将“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琏弄晕了,也是军史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