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庆贺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48:27
一历史源由

  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当中,贺氏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姓氏。得姓于东汉的安帝年间,算起来只有1800多年的历史,自然也不会跟我国那些古老的姓氏一样,是“以国为氏”或“因地命姓”。那么贺氏又是从何而来?关于这个问题,《通志氏族略》上提供了十分详尽的答案:“贺氏,即庆氏也,姜姓,齐恒公之支庶也;汉时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另外,《姓氏考略》也指出:“后汉庆纯,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改为贺氏,望出会稽、河南”;《姓纂》则记载说:“齐公族庆公之后。” 从以上这些考据资料,对于贺氏的来龙去脉,就一目了然了——贺姓是从庆氏改过来的,改姓的缘故,是为了避帝王的名讳。而庆氏,原来是周朝齐国的公族,是曾经称霸春秋的齐桓公的后代,而齐国的始祖又是那位辅佐文王定天下有大功的姜子牙,则后世的贺姓人士,自然也是姜太公的后裔了。 实际上,贺姓的渊源,尚不仅止于姜太公,还可以进一步追溯到比黄帝更早的神农氏,因为姜太公是神农氏的后代,神农氏居于姜水,他的后裔就以姜为姓,而《左传》上也说:“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象这样一步步地推溯上去,则贺氏的历史怎会年轻?不但不年轻,而且悠久古老得很呢!

  贺氏是东汉时从庆氏改过来的,是齐桓公支庶庆公的后代,那么,这位贺氏的始祖庆公,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关于庆公这个人,相信只要是读过《史记》的人士,必然都知道指的是春秋时代的大夫庆封,因为在当时的齐国,庆封曾经是一位翻云覆雨的重要人物。至于那位把自己的姓氏改为“贺”的庆纯,据史载,是东汉安帝时的侍中,他既然在朝为官,就不得不对皇室的名号有所避讳,而把自己原来的姓氏改掉了。贺纯是当时十分有名望的人物,他博极群书,曾经屡次向朝廷奏请数十事,多被接纳,后来官至江夏太守。姓氏来源 1、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两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发生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于是庆封把政事交给儿子庆舍处理,自己只管吃喝玩乐,引起了朝上朝下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的亲信卢蒲癸和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死了庆舍,庆封见势不妙,便逃到了吴国。吴王噶朱方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从此,庆氏比在齐国时还要富裕。至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庆纯改为贺纯。史称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氏。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姓贺氏,是为河南贺氏。

  《晋书·贺循传》云:“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其先庆普,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这是贺氏的来历。贺纯曾十辟公府,三举贤良,后为江夏太守。在改为贺氏后,他继承了其先祖的“庆氏礼学”。在贺氏家族中,继贺氏之后,首先要叙述的是贺齐。贺齐年轻时,为会稽郡吏,曾为剡县长。当时有县吏轻侠为奸,勾结盗贼攻城,贺齐开城突击大破之。不久,孙策亲临会稽郡,遭到当地的山越人与一些地方官员的群起反抗,贺齐协助孙策大破山越诸寨,镇压了山越的抗争,从而使得江南一带逐渐平息,三国吴国得以建立;贺氏因此便成了吴国的大功臣。之后,贺齐又率军北拒曹休大军;曹休惮之,引军北还,解除了吴国北边曹军的威胁。不久,照孙权之计,贺齐又生擒逆将晋宗,安定了吴国国内局势。由于战功卓著,贺齐先后被封为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等官职。《三国志·吴书·贺齐传》里有这样的记述:有一次贺齐得胜归来,孙权率百官及仪仗出道迎接,“赐齐軿车骏马,罢坐住驾,使齐就车”,并说“今定天下,都中国,使殊俗贡珍,狡兽率舞,非君谁与?”……“齐辞不敢,权使左右扶齐上车,令导吏卒兵骑,如在郡仪。权望之笑曰:‘人当努力,非积行累勤,此不可得’。”由此足见贺齐在吴国的地位和影响。《贺齐传》……子达及弟景皆有令名,为佳将。《会稽典录》云,贺景为灭贼校尉,领军严而又有恩;他的兵器精饰“为当时冠绝”。贺达是一个少年任气之人,多有犯逆,故虽有战功,却没有爵位。但他“轻财贵义,胆烈过人”,人们依然敬重他。他的儿子贺质,位至虎牙将军。贺邵为贺景之子,在孙休即位时,以中郎为散骑中常侍,出为吴郡太守。孙皓时,入为左典军,迁中书令,领太子太傅。孙皓是一个有名的暴君,凶残骄矜,荒淫无度。贺邵上书直谏,曰:“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捐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犇,以虎尾为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之实,沉沦近习之言。”他列举了许多孙皓远贤臣亲小人的事例,指出如此下去则“海内悼心,朝臣失图”,国之危急不待日也。贺邵的奏疏引来孙皓的更大震怒。但邵“奉公贞正,亲近所惮”,孙皓一时奈何不了他。于是与佞臣们设计,诬陷贺邵谤毁国事。邵被诘责,不久,患中风,不能言。孙皓又疑其托病去职,收府酒藏,穷加拷掠。邵卒无一语,终遭惨杀,时年49岁。他死后,其家属徙居临海。贺邵是一个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的贞良死节之臣,历代敬慕之。《会稽典录》又叙“贺邵善容止,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动静有常,与人交久益敬之。至於官府,左右那见其跣坐,常着袜,希见其足”,可见贺邵又是一位行为端庄、注重仪表、慈祥可亲、拘于礼节的官员。

  贺邵之子贺循,是贺氏家族中最杰出的人物。幼时,因遭遇家难,而“流放海隅”,其生活很艰辛。直到孙皓统治的吴国为晋所平,始回还山阴。《晋书》本传说他“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 许多人推荐他,包括国相和刺史,于是他出仕为阳羡令、武唐令等。在任职期间,他“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政教大行,邻城宗之”。不久,得到著作郎陆机的推荐。陆机上书于皇帝称贺循:“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峻,历试二城,刑政肃穆。”于是,皇帝召循为太子舍人。晋元帝为安东将军、镇东大将军时,多次推荐循为吴国内史等职,但贺循皆婉辞不就。及元帝承制,循为军谘祭酒。“帝亲幸其舟,因谘以政道”。他在社会上有极高声誉;廷尉张闿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州府不敢问,贺循知晓后,与府州曰:“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还不等循登门,闿就“遽毁其门,诣循致谢”。《晋书》本传曰“其为世所敬服如此”。当时,东晋始建,帝位不稳。吴人不附,徙建康月余,士庶莫有至者。贺循既为江南之望,于是王导建议元帝深结贺循、顾荣两族,云:“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贺、顾二人应命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所以,贺循对东晋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武初,举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帝下令曰:“循言行以礼,乃时之望,俗之表也”。但循辞去不加官,仅拜太常而已。由于精通儒家礼学,他还对当时朝廷的礼仪制度、政策措施,提出过许多中肯的建议。本传云:“朝廷疑滞皆谘之于循,循辄依经礼而对,为当世儒宗。”贺循虽然身居高位,但他从不以权谋私,其一生清贫廉洁。一次皇帝下诏曰:“循冰清玉洁,行为俗表,位处上卿,而居身服物盖周形而已,屋室财庇风雨。孤近造其庐,以为慨然。”皇帝亲眼所见如此,十分感动,于是赐他六尺床荐席褥并钱二十万,“以表至德”,但循又不让,“不得已留之”。可见其廉洁清贫的生活达到如此程度。后来,贺循又做了太子太傅,因长期有病,贺循曾多次上书辞去诸职,但帝不许。最后帝亲至家中,循口不能言,执手流涕。帝让太子三临,往还皆拜。贺循60岁卒,“帝素服举哀,哭之甚恸”。贺循任会稽内史时,还做了一件立功当世、泽被后人的大好事,这就是组织民众营造了西兴运河。自东汉马臻开建鉴湖后,山会平原水旱灾害消除,民乐其居,生产发展,水上运输亦日见发达。但平原水道多为南北流向,很少东西贯通。贺循世居山阴,熟悉民情,故于晋永嘉元年(307年)开凿了东起郡城、西至钱塘江边的西陵运河(吴越国时,西陵改名西兴,故又称为西兴运河)。运河在山阴基本与鉴湖堤坝平行,穿越西小江,北折西行至西陵;其全长92里,其中山阴段50里,永兴(萧山)段42里。之后运河延伸至曹娥,又穿过曹娥江与上虞江、姚江、甬江连接,直至宁波。从而形成有名的浙东运河,成为横贯浙北的一条主要水道。西陵运河的作用除灌溉外,主要是航运上带来了方便。贺循曰:“江道万里,通涉五洲,朝贡商旅之所往来也。”运河无论对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还是对江南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到隋代,开凿了京杭运河后,浙东运河便可直上京津诸地,与钱塘江、长江、淮江、黄河、海河相连接,畅达全国各地。依此而言,其历史比京杭运河要早得多;它应是我国大运河的一部分。贺循是一代儒宗。他的儒学主要是继承了传“礼”的家学,并运用到社会治理、朝廷礼节、人伦交往上来。《晋书》本传云:“循少玩篇籍,善属文,博览众书,尤精礼传,雅有知人之鉴。”他曾向朝廷推荐一个出身于卑陋之家的读书人杨方。杨熟读五经,乡邑人不知,后得诸葛恢、虞喜等人荐于贺循。循上书称方有“伟才”,为“一国所重”,为“荒莱之特苗、卤田之善秀。”于是丞相王导辟为椽,转东安太守等。杨方著《五经钩沉》等书,与贺氏的传礼家学有关。贺循子显,康帝时为临海太守。贺循孙道力,善《三礼》,仕宋为尚书三公郎,建康令。曾孙贺损,亦传家学,长于传礼。贺玚乃贺道力之孙,少传家业,《梁书·贺玚传》云,时人称之“神明聪敏,将来当为儒者宗。”不久荐为国子生,历太学博士,大常丞。当时朝廷举治客礼,由贺玚每逢朔望日,开讲《礼》义之要。齐高祖称之,以玚兼五经博士;又为皇太子定礼,撰《五经义》。他的建议多为高祖采纳。著作有《礼》、《易》、《老》、《庄》诸讲疏。《朝廷博议》数百篇,《宾礼仪注》145篇。他尤精于《礼》,并设馆授徒常百数,为南朝又一大儒宗。贺玚有二子:长子贺革,“少通三礼,及长,遍治《孝经》、《论语》、《毛诗》、《左传》,”为太学博士。他常为诸王讲礼,后为国子博士,生徒常数百人。湘东王于府置学,以贺革为儒林祭酒。寻加贞威将军,兼平西长史、南郡太守。《梁书·儒林传》又曰:“革性至孝,常贪禄代耕,不及养。”他常将所得俸禄,除部分给妻儿外,多数寄回家乡建造寺院,“以申感思。”因此贺革又是一个传礼的大儒。贺革之弟贺季,明《三礼》,历官尚书祠部郎,中书通事舍人兼著作,亦是一个精通礼学的儒者。琛,贺玚之从子。贺氏之礼学,至贺琛复盛。少从玚受经业。《南史·贺玚传》云:琛“一闻便通义理。玚异之,常曰:“此儿当以明经致贵。”贺琛家贫,常往还诸暨贩粟以养母,躬耕之余,则习儒业,“尤精三礼”。当初贺玚聚徒教授,四方受业者三千余人。玚亡后,琛领室郊外,茅茨数间,便事讲授。《南史》本传云:琛“既世习礼学,究其精微,占述先儒,吐言辩挈,坐之听受,终日不疲。”一日湘东王到会稽郡来,先行者告以贺琛美名,于是命驾相访。这天正值琛讲学,生徒满座。人闻上司忽来,莫不倾动,而贺琛依然说经不辍,毫无降意。湘东王一行下车就席,欣然问难,琛对答从容,义理该瞻。人们说这真是“通儒硕学、复见贺生。”母亲去世,琛庐于墓所,服阙完,生徒复从之。后为御史中丞,又为通直散骑常侍,领尚书左丞,参礼仪事。当时凡郊庙诸多礼节,多由贺琛创定。每次见梁武帝,谈论经义,“常移晷刻”,故朝中人说:凡上做不下之时,必有贺琛在讲“礼”。琛容止闲雅,时人称颂不竭。其时一些佞人对武帝缘饰奸谄,为害时政;为此,贺琛陈事条奏,指出弊政四端。虽然因此得罪了武帝,然武帝亦不予申斥。当然,贺琛自身也有不足之处的。《南史》本传云:“琛性贪鄙,多受贿赂。”家产富后,买主第为宅,为此曾为有司所奏,并受到一定的惩处。晚年时,贺琛被叛臣侯景创伤而执,舆至各地,逃归乡里,最后贼寇至会稽,他复被执出都,最终在艰难中去世。贺琛承先世家学,习儒术,尤精三礼,其礼仪之学冠于当时。一生撰《三礼讲疏》、《五经滞义》及诸仪注凡百余篇。纵观六朝三百余年间,贺氏家族的礼学闻于朝野,历朝不衰;不仅累世簪缨,以礼起家,更是传播于时,惠及通国。贺氏家族的子孙多为一代儒宗,对儒学精义多所发挥;而向其求学之徒,则不竭于道。贺氏家族的礼学对先秦五经的阐述、六朝礼仪之裁定,贡献巨大,对中国历史上儒学的发展和丰富起着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山阴贺氏真不愧为礼学之家!

  1(贺纯)贺辅--2贺齐--3贺景(贺达)--4贺邵(质)--5贺循--6贺隰--7贺道力(道期道养)--8贺埙-- 9贺?(贺玚)-- 10贺琛(革)--11贺诩--- 12贺文发(文元)--13贺朗(淹)—14贺德仁(德基)—15贺点(相儒)--16贺知章…20贺凭…31贺及…47(兴祖)兴嗣…55宗汉(宗沂)…74其泽…76……

  贺·思源 节后闲来读家书,吾氏先贤传遗风,循儒琛修知章狂,三国隋唐贺为将。 星火相传逢盛世,御赐子孙谱华章,万里江山照红日,继往开来我为峰。(时 2009年2月6日 汕头)

  纯齐景邵循,隰道损玚琛。诩文掩仁点,知孚实乐凭。

  泰奭授美怀,俨堂简延珍。及祖贵可光,师学义庆顺。

  友达舜旺宝,玉兴水弥龙。师善必端宗,贤良方正德。

  诚信允存忠,文章光上署。道学萃其时,得遇昇平际。

  二历史考证

  (1)裴注《三国志》吴书十五 贺全吕周锺离传第十五: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子达及弟景皆有令名,为佳将;虞预《晋书》曰:贺氏本姓庆氏。齐伯父纯,儒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江夏太守,去官,与江夏黄琼、(汉中)〔广汉〕杨厚俱公车徵。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改为贺氏。齐父辅,永宁长;《会稽典录》曰:景为灭贼校尉,御众严而有恩,兵器精饰,为当时冠绝,早卒。达颇任气,多所犯迕,故虽有征战之劳,而爵位不至,然轻财贵义,胆烈过人。(达)子质,位至虎牙将军。景子邵,别有传。

  (2)裴注《三国志》吴书二十 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贺邵字兴伯,会稽山阴人也。……邵卒无一语,竟见杀害,家属徙临海。……是岁天册元年也,邵年四十九。邵子循,字彦先。虞预《晋书》曰:……(循)为一时儒宗。年六十,太兴二年卒。追赠司空,谥曰穆。……子隰,临海太守。

  (3)《晋书》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顾荣 纪瞻 贺循 杨方 薛兼: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其先庆普,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曾祖齐,仕吴为名将。祖景,灭贼校尉。父邵,中书令,为孙皓所杀,徙家属边郡。……太兴二年卒,时年六十。帝素服举哀,哭之甚恸。赠司空,谥曰穆。……子隰,康帝时官至临海太守。

  (4)《梁书》卷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二 儒林:贺玚,字德琏,会稽山阴人也。祖道力,善《三礼》,仕宋为尚书三公郎、建康令。……(天监)九年,遇疾,遣医药省问,卒于馆,时年五十九。……二子。革,字文明。……大同六年,卒官,时年六十二。弟季,亦明《三礼》,历官尚书祠部郎,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步兵校尉、中书黄门郎,兼著作。

  (5)《南史》卷六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贺瑒 司马褧 朱异 顾协 徐摛 鲍泉:贺玚字德琏,会稽山阴人,晋司空循之玄孙也,……伯祖道养……祖道力,善《三礼》,有盛名,仕宋为尚书三公郎、建康令。父损(埙),也传家业。……二子革、季,弟子琛,并传玚业。革字文明,……子徽,美风仪,能谈吐,深爲革爱,先革卒。革哭之,因遘疾而卒。季亦明三礼,位中书黄门郎,兼着作。琛字国宝,幼孤,伯父玚授其经业,……玚天监中亡,……琛乃筑室郊郭之际,茅茨数间,年将三十,……普通中,太尉临川王宏临州,召补祭酒从事,琛年已四十余,始应辟命。……时武帝年高,任职者缘饰奸谄,深害时政。琛啓陈事条封奏,……书奏,武帝大怒,召主书于前,口受敕责琛曰:“朕有天下四十馀年……”……太清二年,爲中军宣城王长史。侯景陷城,琛被创未死,……明年,台城不守,琛逃归乡里。其年,贼寇会稽,复执琛送出都,以爲金紫光禄大夫。卒。……子翊,位巴山太守。

  (6)《梁书》卷第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二 硃异贺琛: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也。伯父玚,步兵校尉,为世硕儒。……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太清二年,迁云骑将军、中军宣城王长史。……后遇疾卒,年六十九。……子诩,太清初,自仪同西昌侯掾,出为巴山太守,在郡遇乱卒。

  (7)《陈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 儒林:顾越,字思南,吴郡盐官人也。……与会稽贺文发俱为梁南平王伟所重,引为宾客。

  (8)《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六十一 儒林:顾越字允南,吴郡盐官人也。时又有会稽贺文发,学兼经史,与越名相埒,故都下谓之发、越焉。初爲南平元襄王伟国右常侍,与文发俱入府,并见礼重。

  (9)《隋书》卷二十五  志第二十刑法:陈氏承梁季丧乱,刑典疏阔。及武帝即位,思革其弊,……于是稍求得梁时明法吏,令与尚书删定郎范泉参定律令。又敕尚书仆射沈钦、吏部尚书徐陵、兼尚书左丞宗元饶、兼尚书左丞贺朗参知其事,制《律》三十卷,《令律》四十卷。

  (10)《陈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 儒林:贺德基字承业,世传《礼》学。祖文发,父淹,仕梁俱为祠部郎,并有名当世。德基……累迁尚书祠部郎。德基虽不至大官,而三世儒学,俱为祠部,时论美其不坠焉。

  (11)《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六十一 儒林:贺德基字承业,世传礼学。祖文发、父淹,仕梁俱爲祠部郎,并有名当世。……德基于礼记称爲精明,位尚书祠部郎。虽不至大官,而三世儒学,俱爲祠部郎,时论美其不坠。

  (12)《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上:贺德仁,越州山阴人也。父朗,陈散骑常侍。德仁少与从兄基俱事国子祭酒周弘正,咸以词学见称。时人语曰:“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德仁兄弟八人,时人方之荀氏。……德仁事陈,至吴兴王友。……入隋,仆射杨素荐之,授豫章王府记室参军。……素与隐太子善,及高祖平京师,隐太子封陇西公,用德仁为陇西公友。寻迁太子中舍人,以衰老不习吏事,转太子洗马。……贞观初,德仁转赵王友。无几,卒,年七十余。……德仁弟子纪、敳,亦以博学知名。高宗时,纪官至太子洗马,修《五礼》。敳至率更令,兼太子侍读。兄弟并为崇贤馆学士,学者荣之。

  (13)《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文艺上:贺德仁,越州山阴人。父朗,终陈散骑常侍。德仁与从兄德基师事周弘正,以文辞称,人为语曰:“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兄弟八人,时比汉荀氏,……始,德仁在陈,为吴兴王友。入隋,杨素荐其材,授豫章王记室,……素与隐太子善,高祖起兵,太子封陇西公,以德仁为友,……贞观初,迁赵王友,卒。从子纪、敳亦博学。高宗时,纪为太子洗马,豫修五礼,敳率更令、兼太子侍读,皆为崇贤馆学士。

  (14)《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中: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贺知章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

  (15)《新唐书》卷二百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隐逸: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擢其子僧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八十六。

  三迁徙分布

  中国贺氏播迁各地,主要是在汉代之后,分布地区广泛,郡族门望较多。贺氏得姓是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他从一开始起就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故族人自改姓为贺以后,就以会稽为其堂号、郡望。贺纯有孙名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之孙贺邵任中书令,邵之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由于仕宦周迁等原因,贺氏开始在江浙一带缓慢迁徙。会稽贺氏在汉、魏六朝时期,他们与同郡的虞、魏、孔三姓并称为“会稽四姓”。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北方兵连祸接,各民族不断大举南迁,使得南方的贺氏家族分布更广。出自鲜卑的贺氏,也很快繁衍壮大,后与从江南北上的贺氏不断地融合发展,逐渐在北方形成两大郡望,即河南郡、广平郡。

  唐朝时期,贺修的十二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刺史(今江苏徐州),贺德仁的侄曾孙贺知章任唐玄宗秘书监,可见此期世居会稽之贺氏已呈大批北上之势。宋朝词人贺铸为贺知章之后,生于今河南汲县,晚年退居苏、常。唐宋之际,贺氏已分布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其中在北方,是以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分布最为集中。此期又形成山阴(隋朝时期贺德基之族所在)、青州(宋朝时期贺恂之族所在)、忻州(宋朝时期易州刺史贺惟忠之族所在)、陈留(宋朝时期右千牛卫大将军贺率景之族所在)、蔡州(宋朝时期中散大夫贺应诚之族所在)、济南(宋时秉议郎贺适中之族所在)、齐州(宋朝时期光禄卿贺志诚之族所在)、密州(宋朝时期贺宽之族所在)等郡望。明初,贺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河北等地。

  明、清以后,贺氏遍及全国各地,并有远播海外者。如今,贺氏分布甚广,尤以湖南、山西两省多此姓,两省贺氏约占全国汉族贺氏人口的31%。贺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七位的大姓,人口约二百八十八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18%。

  四历史人物

  贺纯1: 汉安帝时为侍中、江夏太守,去官,与江夏黄琼、(汉中)〔广汉〕杨厚俱公车征。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121年改为贺氏;[三国]贺齐伯父。儒学有重名,齐父辅,永宁长;《会稽先贤像赞》(东汉 贺纯)。

  贺辅1:献帝建安元年(196)献帝回洛阳,曹操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孙策据江东,先后派韩晏、贺辅、贺齐为永宁长,讨伐东冶山越。

  贺齐2(?—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今江苏绍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贺齐少为郡吏,守剡长。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开拓江东时至太末,经过观察后,让贺齐为孝廉。并任命贺齐为永宁长。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迁威武中郎将。同年东吴境内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的黟县(今安徽黟县东)、歙县(今安徽歙县)不断发生地方强族反吴起事。此时,孙权主力正包围合肥,为稳定境内局势,便派贺齐率部前往镇压。歙县大族首领金奇及毛甘,各率其部族万户分屯安勤山、乌聊山;黟县大族首领陈仆、祖山带领部族2万多户,屯林历山(黟县南)。林历山四面悬崖绝壁,高数十丈,山路危狭,仅容一人,叛众居高临下,难以仰敌。吴军徘徊月余,无法攻取。贺齐亲自勘察地形后,秘密募选矫健的勇士,携带铁橛,拓山为道,趁夜攀登上山,然后再用布带把山下百余精锐士兵拉上去,隐蔽各处,擂鼓吹角。叛众大惊失措,放弃扼守的山道,逃归大营。吴大军随即登上山顶向敌营寨猛攻,一举歼灭盘踞林历山中的陈仆、祖山叛众,斩首7000级。歙县的金奇、毛甘率部众降。平定丹阳之后,孙权把黟县、歙县以及刚平定的黎阳(今安徽休宁东南)、休阳(今安徽休宁东)等六县。从丹阳郡划归新都郡,任命贺齐为新都郡太守,加偏将军。此战,贺齐出奇制胜,是中国古代战史中出色的山地攻坚战例之一,为后世用兵提供了借鉴。建安十六年(211年),吴郡余杭人郎稚反叛,不久便聚众数千人。贺齐率军征讨,破其军,上表将余杭分为临水县。贺齐回军后,孙权亲自出迎,并赐贺齐軿车骏马,让其上车,贺齐不敢。孙权便让手下将贺齐扶上车,并派人赶车。孙权笑着说:“人当努力,非积行累勤,此不可得”(《三国志·吴书·贺齐传》)。直到百余步才回。黄武六年(227年),贺齐去世;裴注《三国志》吴书十五 贺全吕周锺离传第十五:。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子达及弟景皆有令名,为佳将。

  贺景3《会稽典录》曰:景为灭贼校尉,御众严而有恩,兵器精饰,为当时冠绝,早卒。达颇任气,多所犯迕,故虽有征战之劳,而爵位不至,然轻财贵义,胆烈过人。(达)子质,位至虎牙将军。景子邵,别有传。

  贺达3:

  贺邵4(227~275),字兴伯,三国吴山阴人。孙休即位,为散骑中常侍,出为吴郡太守。孙皓时,入为左典军,迁中书令,领太子太傅。皓凶暴骄矜,政事日弊,邵上书直谏,指斥皓残害忠良,重用何定等佞媚之徒,自登基以来,法禁转苛,赋调益繁,库廪空虚,士民饥饿。皓深怀忌恨。邵奉公贞正,为皓亲近所惮,于是共同诬陷邵与楼玄谤毁国事,因被皓斥责。后邵中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皓疑其托疾装疯,收付酒藏,穷加拷掠,并以烧锯截邵头,遭惨杀,邵卒无一语。家属远徙临海。 邵善章草,为人美容止。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动静有常,与人交,久而敬之。在官府,未尝休假,坐常着袜,从不露足。《三国志》有传

  贺质4:

  贺循5(260~319),字彦先,邵子。少蒙家难,流放临海。晋灭吴,方还本郡。好学博闻,尤善三《礼》。举秀才,除阳羡令。后为武康令,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著作郎陆机上疏荐循,谓循“ 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峻,历试二城,刑政肃穆”。久之,召补太子舍人。晋惠帝时任会稽内史。司马睿出镇建康,任军咨祭酒、太常寺丞、左光禄大夫等职。曾参与镇压石冰领导的流民起义。陈敏作乱,诈诏以循为丹杨内史,循露发袒身,示不可用以拒之。司马睿继位为元帝,拜循太常,时朝廷疑滞,皆谘于循,为当朝儒宗。加太子太傅,以疾固辞,不许。疾笃,元帝亲临,执手流涕。太子亲临者三,往还皆拜,儒者以为荣。与顾荣、纪瞻等同受礼遇,为支持司马睿的江南士族领袖。任会稽内史期间,主持开凿沟通会稽郡城与钱塘江的西兴运河,通过鉴湖,到达曹娥江,与曹娥江以东运河连接,可直达明州(今宁波),形成著名的浙东运河。循少玩篇籍,善作文,博览群书,尤精礼传。有知人之鉴,拔同郡杨方于下层,卒成名于世。生平著述,据《隋书·经籍志》所录有《丧服要记》10卷、《会稽记》1卷及《文集》18卷。《晋书》有传。

  贺隰6:虞预《晋书》曰:……(循)为一时儒宗。年六十,太兴二年卒。追赠司空,谥曰穆。……子隰,临海太守。

  贺道力7:南朝山阴人,善草书,《述书赋?上》论其书云:“道力草雄,园转不穷,壮自躬之体格,疲逸少之遗风,犹立言而逍遥出世,验迹而夙夜在公。”;仕宋为尚书三公郎,建康令;论书:亲闻文皇说此。 谢综书,其舅云:“紧洁生起,实为得赏。”至不重羊欣,欣亦惮之。书法有力,恨少媚好。颜腾之、贺道力并便尺牍;循孙贺道力,“善《三礼 》,有盛名,”;曾孙贺损,“亦传家业”;至玄孙贺chàng@①,于《礼》 尤精,……二子革、季、弟子琛,并传chàng@①业。

  贺道期7,会稽山阴人,晋司空循孙,元嘉初太学博士。南朝时宋人贺道期《浑天记》“昔记天体者有三:浑仪,莫知其始,书以齐七政,盖浑体也;二曰宣夜,夏殷法也;三曰周髀,当周髀之所造,非周家之术也”。

  贺道养7,道期弟,为太学博士,梁有《贺子述言》十卷,宋太学博士贺道养撰。

  贺损8:《南史》卷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二 贺瑒 司马褧 朱异 顾协 徐摛 鲍泉:贺玚字德琏,会稽山阴人,晋司空循之玄孙也,……伯祖道养……祖道力,善《三礼》,有盛名,仕宋为尚书三公郎、建康令。父损(埙),也传家业。……二子革、季,弟子琛,并传玚业。

  贺玚9(452~510),字德琏,南朝齐、梁间山阴人。晋司空贺循玄孙。祖道力,以精于三《礼》著名。父损,亦传家业。 自幼聪敏,接承家学。齐时会稽郡丞刘瓛见而器重,荐为国子生。后举明经,历任奉朝请、太学博士、太常丞等职。因母亡去官。梁初仍为太常丞。有司荐修宾礼,武帝召见,讲说《礼》义,参预华林园讲筵。天监四年( 505),初开五馆,以玚兼《五经》博士,为皇太子定礼,撰写《五经义》。时武帝创作礼乐,凡玚所建议,多被采纳施行。七年(508),拜步兵 校尉,领《五经》博士。九年(510),卒于馆中。玚经学渊博,尤精于《礼》。馆中学生常有数百,举明经者多至数十人。二子革、季,弟子琛,并传玚业。《梁书》本传云所著有《礼》、《易》、《老》、《庄》讲疏,《朝廷博士议》数百篇,《宾礼仪注》145卷。《梁书》、《南史》有传。

  贺革10(478~540),字文明,玚子。少时务农,20岁后方从父受业,通三《礼》,遍治《孝经》、《论语》、《毛诗》、《左传》。初为晋安王国侍郎、兼太学博士。后迁国子博士。于太学讲授,生徒常多至数百人。出为湘东王绎咨议参军,兼江陵令。湘东王于江陵置州学,以革领儒林祭酒,讲授三《礼》,荆楚士人来听讲者甚众。前后再监南平郡,兼平西长史,南郡太守。所在皆有政绩。武帝大同六年(540)卒,年六十二。《梁书》、《南史》有传。

  贺琛10(约481~约550),字国宝,玚从子。幼从伯父受经业。家贫,常往返诸暨,贩粟以自给。闲则习业,尤精三《礼》。后在乡里筑室讲学,问业者3000人。武帝普通年中,临川王宏任为州祭酒从事。武帝闻其有学术,召见文德殿,任为王国侍郎,历官中书通事舍人、尚书左丞、御史中丞、通直散骑常侍,参礼仪事。曾受诏撰《新谥法》。太清二年(548),迁中军宣城王长史。侯景起兵叛梁,琛受伤被俘。明年,逃回乡里。侯景攻陷会稽,复执琛送出都,以为金紫光禄大夫。不久病卒。著有《三礼讲疏》、《五经滞义》等。子翊,位巴山太守。《梁书》、《南史》有传。

  贺诩11:《梁书》卷第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二 硃异贺琛: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也。伯父玚,步兵校尉,为世硕儒。……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太清二年,迁云骑将军、中军宣城王长史。……后遇疾卒,年六十九。……子诩,太清初,自仪同西昌侯掾,出为巴山太守,在郡遇乱卒。《梁书》本传云:“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也。伯父玚...贺琛子贺诩,梁“太清初(547年为太清元年)自仪同西昌侯椽,出为巴山太守,在郡遇乱卒”。

  贺文发12:顾越[493年至569]字思南,(南史作允南。此从陈书)吴郡盐官人。幼明慧,有口辩。励精学业,不舍昼夜。遍该经艺,尤精毛诗。善持论,与贺文发俱为梁南平王伟所重。人称“发、越。”累迁国子博士。越于义理精明,尤善持论,与会稽贺文发俱为梁南平王伟所重,引为宾客。

  贺淹13:世传《礼》学。祖文发,父淹。

  贺朗13:越州山阴人也。父朗。

  贺德基14:字承业,世传《礼》学。祖文发,父淹,仕梁俱为祠部郎,并有名当世。德基少游学于京邑,积年不归,衣资罄乏,又耻服故弊,盛冬止衣裌襦袴。尝于白马寺前逢一妇人,容服甚盛,呼德基入寺门,脱白纶巾以赠之。仍谓德基曰:“君方为重器,不久贫寒,故以此相遗耳。”德基问妪姓名,不答而去。德基于《礼记》称为精明,居以传授,累迁尚书祠部郎。德基虽不至大官,而三世儒学,俱为祠部,时论美其不坠焉。(陈书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七 儒林)。

  贺德仁14:(554--628左右)字不详,越州山阴人。约生于梁末,约卒于唐太宗贞观初年,年七十余岁。少与从兄德基俱师事陈国子祭酒周弘正,以文辞称,时人语曰:“学行可师贺德基,丈质彬彬贺德仁。”兄弟八人,时比汉荀氏。太守王伯仁改所居甘滂里为高阳。德仁在陈为吴兴王友。入隋至河东司法参军。唐初,隐太子以为友,历太子洗马,东宫学士。贞观初,迁赵王友卒。德仁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志、旧唐书本传)传于世。《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四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文艺上:贺德仁,越州山阴人。父朗,终陈散骑常侍。

  贺相儒15?:

  贺默(点)15:

  贺知章16:(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县),唐代著名诗人。证圣元年进士,历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兼秘书监。天宝三年因不满奸相李林甫专权而返乡为道士,隐居镜湖。一生风流倜傥,豪放不羁,好饮酒,与李白、张旭等关系密切,时称"醉中八仙"。能诗,又工书法,尤善草隶,其诗今存20首,其《回乡偶书》传诵颇广。他高寿85岁,为贺氏名人中得寿星者。

  贺凭20:越会稽人,曾祖孚,高祖知章,唐会昌二年壬戌以著作即令永新知府,事三载秩满当代民怀其惠,不忍释去遂以良坊山水之胜留家焉今名官人屋卒,葬良坊黎巷口眠象形牙关穴甲山庚向,达仙名为金尺空穴记云,贺家金尺穴东西与南北无龙无虎足金银名誉百年兴打杀人死不偿命富贵天然定英雄如虎镇乡村百子旺千孙邑人封树其基子孙绕基而环居。生子一:贺泰。为永新始祖。

  贺及31:字仁甫,生宋(?)元年丙子四月初八申时宋真宗祥符间献鼎赋及第(?)秘书郎后司鼎州推官解组道经益阳卜居书堂后(?)誌流寓传详源流序寿六十五没宝元二年庚辰三月(?)时没于在任葬辰州府署后花园有誌公宝开基益阳(?)为益阳始祖。

  贺弼:(?--459)字仲辅,会稽山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孝武帝大明三年。有文才,为竟陵王诞记室参军。诞反,弼固谏,再三诞怒,抽刃向之,乃止。弼谓人曰:“公举兵向朝廷,此事既不可从;荷公厚恩,又义无违背。唯当一死明心耳!”遂服蕴含自杀。弼著有文集十六卷,《隋书经籍志注》行于世。

  贺若弼:(544—607),字辅伯,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

  贺朝:(约711年前后在世)(旧唐书误作贺朝万。此依国秀集及搜玉集)字不详,越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睿宗景云中前后在世。工诗。神龙中,(公元七o八年左右)与贺知章、万齐融、张若虚、邢巨、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上京。官止山阴尉。

  贺皇后: (929年-958年) 北宋孝惠皇后,贺氏,开封人,宋太祖的第一位妻子。 后晋开运初年(944年),赵弘殷(宋太祖父)为太祖迎聘贺氏。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太祖任官定国军节度使,贺氏封为会稽郡夫人。贺氏生魏国公主、鲁国公主、魏王赵德昭。后周显德五年(958年),贺氏逝世,年三十。太祖登基后,在建隆三年(962年)四月,追封贺氏为皇后。干德二年(964年)三月,上谥孝惠皇后。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宋神宗时,与宋太祖孝章皇后、淑德皇后,宋真宗章怀皇后并祔太庙。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庆湖遗老后集》。宣和七年(1125)卒于常州之僧舍。

  贺岳:海盐人(今属浙江),明代著名医学家,著有《明医会要》、《医经大旨》、《药性准绳》等。

  贺自镜:河南南召人,明万历进士,历任参议、按察副使、右参政,五省监军、七省经略使,封天官。

  贺康年:河南南召人,自镜公长子也,明崇祯年间湖广道台,骏马。

  贺贻:约公元1637年前后在世)字子翼,江西永新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毅宗崇祯十年前后在世。明末诸生。九岁能文,称为神童。时江右社事方盛,他与陈宏绪、徐世溥等结社豫章。明亡后,隐居不出。顺治七年,学使慕其名,特列贡榜,不就。御史笪重光以“博学鸿儒”荐,书至,愀然道:“吾逃世而不能逃名,名之累人实甚!”乃剪发缁,逃入深山。其晚年,家益落,布衣蔬食,无愠色,惟日以著作自娱。贻孙著有《易触》、《诗触》、《诗筏掌录》及《水田居诗文集》,并《清史列传》行于世。

  贺 懋:临清人(今属山东),大清贵州道监察御史,宽舒公明,清慎仁爱,民称为"贺青天"。

  贺长龄:(1785--1848) 清朝贵州巡抚、云贵总督。字耦耕。号西崖、雪霁。湖南长沙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任贵州巡抚。任职九年,整顿吏治,禁种禁吸鸦片,劝民种棉、养蚕、织绸。先后在贵阳、铜仁、安顺、石阡等府创办书院,在普定、八寨(丹寨)、邱岱(六枝)、松桃等县举办义学。刊印《钦定春秋左传读本》、《诗书精义汇钞》、《礼记精义钞略》、《左传义法举要》、《日知录》等发给诸生学习。增设考棚,增加学额,让学子有更多的入仕机会。设立幼堂,收养孤儿,聘教师传知识授技艺。倡修地方志。贺长龄抚黔期间,撰修了一批府州厅县志,其中有5部列入全国名志:《遵义府志》48卷、《贵阳府志》88卷、《兴义府志》74卷、《大定府志》60卷、《安顺府志》54卷。《遵义府志》被梁启超推为“天下府志第一”。受到好评的有《广顺州志》13卷。松桃直隶厅、仁怀直隶厅、永宁州(关岭)、安平(平坝)县等撰修了厅、州、县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贺长龄升云贵总督。主持编选《皇朝经世文编》、《劝学纂言》、《孝经集诠》。著有《耐庵诗文集》。

  贺瑞麟(1824-1893)字角生,清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18岁中秀才,后授业于关学大儒李桐阁,与山西芮城薛于瑛、朝邑杨树椿并称“关中三学正”。同治九年(1870)创立正谊书院。主讲正谊书院20年,学兼体用,精研程、朱之道,集理学之在成。他精于书道,行楷兼备,临潼华清池《乐善亭记》碑堪为代表。

  贺耀祖,又名贵严。湖南宁乡人。同盟会会员。1916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辎重科。曾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师、军长,第三军团总指挥兼南京卫戍司令。1929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参军长,参谋本部次长,驻土耳其公使,甘肃省政府主席,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兼军统局局长,重庆市市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8月在香港与黄绍闳等人联名通电起义。建国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交通部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贺龙:(1896─1969),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935年率部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一二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1940年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1942年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当选为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1969年6月9日逝世,终年73岁。

  贺恭,字子敬,1943年出生于现在的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丰镇市隆盛庄镇。父亲贺光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给孩子起名,以“温良恭俭让”排序,他行三,故名“恭”。贺恭现任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贺国强,男,汉族,1943年10月生,湖南湘乡人,1966年1月入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化工学院无机化工系无机物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

  贺家铁,男,1961年出生,湖南澧县人,大学学历。1983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现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院),2006年获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历任共青团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委副书记,共青团湖南省张家界市委书记,湖南省慈利县委副书记、县长,湖南省桑植县委书记。1995年9月,任湖南省纪委常委1996年1月,任湖南省纪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2000年12月,任湖南省纪委副书记2007年3月,任湖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2007年4月任湖南省政府党组成员。2008年11月任中组部干部监督局局长。

  贺军科:1969年2月生,陕西凤翔人。1987年9月到1991年7月,在国防科技大学航天技术系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学习;1991年7月起,担任原航空航天部四院驻内蒙指挥部计划处助理员;1996年9月起,任航天总公司四院驻内蒙指挥部计划处副处长;1998年9月起,任航天工业总公司四院驻内蒙指挥部计划生产处处长;2000年6月起,任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助理;2001年1月起,任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助理、41所所长、党委书记;2002年6月起,担任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2005年12月共青团十五届五中全会增补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贺卫方,北京大学法学院,网名“守门老鹤”男,1960年7月生,山东省牟平县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1985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并主持《比较法研究》季刊编辑工作。1995年调至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任教。1992年被聘为副教授,1999年被聘为教授。1993年6-7月美国密执安大学、1996年6月-1997年1月哈佛法学院访问学者。担任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贺诚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8)。原名贺宗霖,字润之。1901年11月生于四川省三台县龙门垭村(今属射洪县)。

  贺炳炎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向明言。1913年2月5日生于湖北松滋第九区刘家场。

  贺力平,男,1958年7月出生于重庆; 1978-1982年,就读于四川财经学院(现为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系,1982年毕业;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世界经济史专业;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受聘为中国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讲师兼国际金融教研室主任;1987年,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国际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1990-1992年,转入剑桥大学经济系及Magdalene College修研究生课程,主修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课程;1993年,前往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撰写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为《中国工业的实绩:生产率提高与资源动员》;1996年底,以一级顺序通过论文答辩,获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2000年,返回中国金融学院任教,讲授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课程,并受聘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软科学成果评审组专家成员。2001年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博士生导师。2002-2003年,受富布莱特项目资助,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

  贺贤土,理论物理学家。浙江镇江人。196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在我国核武器研究中作出了突出成绩。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国家“863计划”惯性约束聚变主题专家组工作,为我国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较低温度下局部热动平衡点火发展到非局部热动平衡燃烧的模型。与研究群体一起获得我国首次间接驱动出热核中子的重要进展。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在国际上首次获得电磁波产生自生磁场的正确表达式及首次方程组导得立方—五次方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和它的孤立波解,并获得了粒子在孤立波中加速机制、等离子体相干结构小尺度湍流等多项创造性成果。在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近可积哈密顿系统Pattern动力学和时空混沌研究,国外文献评论为发现了上述系统的时空混沌和一种新的途径。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贺林,遗传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英国佩士来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主任,生命技术学院副院长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室主任。长期从事人类遗传学和各类组学的研究,揭开了困扰人类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有史以来所记载的第一例孟德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1型短指(趾)症的致病之谜发现了得到国际公认的第一例以中国人姓氏“贺-赵缺陷”命名的新遗传病并成功对其致病基因进行了定位发现了怀孕期营养不良的影响可增加胎儿以后的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在中国人群中发现和证实了多个精神疾病易感基因。在所从事领域做出了具有力度、特色和国际影响的开创性工作。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贺龙(1896.3.22-1969.6.9),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1师师长,第20军军长。1927年又参加了第二次北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2军军长,红3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935年11月19日率部长征。对张国煮分裂党和军队的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120师师长、中共12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任中共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1940年任中共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1942年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深入敌后,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多次指挥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寇。1945年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率第18兵团及第7军一部入四川作战,协同第二野战军发起成都战役,解放西南广大地区。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当选为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60年任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1963年9月起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强调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军队中党的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重视战备训练和民兵工作,大力倡导群众性练兵活动;关心和指导军工生产、军队屯垦和军事院校等工作,对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坚贞不屈。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是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9年6月9日含冤逝世,终年73岁。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著作收入《贺龙军事文选》(1989)。

  贺炳炎上将 贺炳炎(1913.2.5-1960.7.1),原名向从炎,湖北省松滋县江家湾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先后负伤16处,并失去了右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排长、连长、连政治委员,红3军手枪大队大队长、营长,湖北独立团团长,湘鄂川黔独立师师长,红二方面军第5师、第6师师长,红二军团编新第5师师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冀中军区第三支队司令员,1940年参加了百团大战,升任第358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1942年带职赴延安军事学院学习,后转入中央党校,参加延安整风,并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944年偕廖汉生带领358旅100余名干部与359旅南下洪湖开辟新区,任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江汉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5旅旅长,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第5旅旅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四川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7月1日因积劳成疾在成都逝世,享年仅47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贺诚中将 贺诚(1910-1992),原名贺宗霖,字润之,又名李平。四川省三台(今射洪)县人。1925年在北大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被派往广东国民革命军中做医务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任起义总指挥部军医处处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经四师军医处处长兼海陆丰后方医院院长,中共汀连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军委总军医处处长,红军总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抚恤委员会主任,军委总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兼红军卫生学校校长和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卫生局局长,中央纵队第三梯队队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赴苏联先后入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学院和莫斯科中央医师进修学院学习。1945年回国。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195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2年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最后一位获得授勋的开国中将。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1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贺明少将 贺明(1919——),陕西省武功县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在吕正操的冀中人民自卫军政治部任民运干事,任在冀中军区第6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第32区队政治委员,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33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3纵8旅23团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8旅23团政治委员,1947年率团参加石家庄战役,全团立大功。后任第19兵团第63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第63军政治部直工部部长,第63军188师政治部主任,1951年随第63军188师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88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3年调任65军193师政委,曾奉命前往开城,参加对我被俘人员进行消除回国顾虑的“解释代表团”,并担任第一大组组长。当时志愿军被俘人员22000余人,其中6300多人坚决要求回国,14000余人因被迫刺字、写血书和受恐吓而不敢提出回国,其余为投敌分子。由于美国、韩国和蒋介石集团设置了重重障碍,对被俘人员的解释工作被迫中断5次,解释时间只占规定时间的1/9,听解释的人数只占15%,解释工作最终被无理中止,14000余人被运往台湾。回国后,历任北京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第66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65军政治委员,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政治委员。1972年5月任河北省军区政治委员,1978年8月任贵州省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贺明将军有记日记的习惯,从朝鲜回国后,曾将参加解释代表团时的日记整理出来,冠以《所谓“自愿遣返”──一个解释代表的日记》之名,制成打印稿,留做纪念。1983年离休后,将这段经历写成《一笔血淋淋的人权债》。从1990年开始奔波14个省市,访问志愿军被俘人员,收集了有关资料数百万字,完成第二部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战俘的着作《忠诚》,还著有《志愿军战俘归来人员的坎坷经历》等。

  贺键少将 贺健(1911-——),湖北省黄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特务营连政治指导员,第27师81团连长、营政治委员,第80团副团长、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2团营长,1940年,陈士榘率领晋西独立支队从山西临县出发,经晋西南、太岳、太行、冀南、鲁西到鲁南,晋西独立支队的1团编为115师教2旅4团,贺健出任团长。4团的前身是1937年12月在山西洪洞组建的115师343旅补充团,其中3连和8连是从686团调来的红军连。全团大部分排以上干部经历过长征,参加过平型关战斗。在滨海地区,4团被称为“老4团”。1942年9月,日军32师团小林联队长指挥700名日伪军来犯,贺健闻讯后,立即率领两个营投入战斗,打了不到一天,击毙小林联队长,共打死日伪军百余人,俘虏伪军40余人。该团的8连,在朱村与日军血战,被山东军区命名为“钢八连”。“老4团”名气很大。1943年,该团的2连到江苏沭阳县运麦种,恰遇该县县大队围攻一个由400伪军固守的据点,久攻不下。2连立即全副武装,围着敌据点跑了一圈,敌军听说“老4团”来了,第二天就投降了。贺健是个很有个性的人,1942年,115师和山东纵队合并,取消旅的建制,干部降职使用,教5旅政委罗华生到4团担任团长,贺健降职当了团参谋长,两人多少有些情绪,有一次在球场上干起来了,影响不好。团政委批评了贺健,贺健说:他放不下旅首长的架子,我看不上他!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8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10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5军副军长,1952年25军撤消番号,任鲁中南军区司令员。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5年到1959年任吉林省军区司令员,后来任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贺大增少将 贺大增(1911-1977),陕西省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葭县游击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7军84师1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5军团81师3团营政治教导员,第234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陕甘苏区反“围剿”和东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3师8旅22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3师8旅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2纵5师政治委员,第2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第39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39军副政治委员,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黑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一文化学 校政治委员,海军工程学院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77年3月6日因病逝世,终年71岁。

  贺东生少将 贺东生(1911-1998),湖南省攸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通信连电话员、班长、排长,红1军团司令部通信连政治指导员,通讯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师教导大队区队长、队长、大队长,第7团参谋长,第686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团长,山东军区第2师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2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2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38军副军长、代军长兼参谋长,参加了三下江南、四战四平、辽沈、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1步兵学校校长,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信阳某步校校长,中南公安部队副司令员,1962年到1964年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8月27日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87岁。

  贺吉祥少将 贺吉祥(1915-——),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7军81师241团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陕北独立团团长。参加了陕北苏区反“围剿”。1936年红军东征突破敌黄河防线后,决心集中主力歼灭兑九峪地区之敌,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15军团由南向北,贺晋年的81师由西向东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整个布阵犹如一个口袋,81师恰恰在口袋底。贺晋年指挥241团、243团攻打淋淋洼两个制高点,由于81师装备较差,火力较弱,进攻不顺利,双方成胶着状态,有几次敌传令兵错把命令送到81师指挥部。眼看敌援兵将到,贺晋年将左右两路钳攻改为集中兵力,组织突击队攻击一点。关键时刻贺晋年点了自己的弟弟——241团副团长贺吉祥当突击队长。贺吉祥率领突击队舍生忘死,迎着枪林弹雨往上冲,贺晋年亲自指挥四挺重机枪掩护。贺吉祥的脖子被子弹擦伤,他顾不上包扎,冲在最前面,终于冲上了东山头,但立足未稳就被敌反冲锋打了下来。如此反复直到第3支突击队在敌侧后突破成功。战前81师整编,营升格为团。主力营长贺吉祥只升为副团长,心里明白,这是他哥哥贺晋年定的。 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川县保安大队大队长,陕甘宁保安司令部独立3营营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蒙军区绥西军分区副司令员,晋中军区独立第6旅副旅长、旅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兵团第4军任11师副师长、代师长、师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1师师长、副军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副军长,后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贺俊侦少将 贺俊侦(1913-2004),湖北省阳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战士、班长、报务员、电台台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股长,参谋训练队队长,三处政治协理员,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一处副处长,政治委员、处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情报部五局副局长,军委技术部二局副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三局第二副局长、二局政治委员,广州军区三局局长,解放军无线电技术学校校长等职。为保卫国家安全,培养我军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2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贺晋年少将 贺晋年(1910-2003),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副大队长,陕北第1游击支队政治委员,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参谋长、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第1团团长,红15军团第81师师长,红27军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为开辟和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1团团长兼三边警备区司令员、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固守黄河防线、反国民党顽固派磨擦滋扰的斗争和大生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骑兵纵队司令员,第7纵队副司令员,第11纵队司令员,第15兵团副司令员兼第48军军长,江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赣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区党委书记等职。创建了我军第1支骑兵纵队和第11纵队,率部参加了东北夏季攻势、冬季攻势和辽沈、平津、解放江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时兼任防空、卫戍、装甲兵部队司令员和中朝联合铁道运输指挥部司令员,为东北军区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功勋。1957年任装甲兵副司令员,主持了我国第一代主战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制工作,为建设人民装甲兵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5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贺振新少将 贺振新(1916-1966),江西省永新县人。国有化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第51团副排长,湘鄂川黔军区第2军分区干部大队分队长,游击队政治委员,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红6军团第17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第49团政治处总支书记、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兼宣传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1支队政治处主任,359旅717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359旅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5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第5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兵系副主任、政治委员兼工程系军械科学研究所政治委员,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治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6年12月12日心脏病复发逝世,终年仅50岁。

  贺盛桂少将 贺盛桂(1915-1990),江西省永新县人。1928年参加儿童团,1930年参加少先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8师勤务员,红8军军部任通信班长,后升任红6军团第17师50团排长、连长、代营长,模范师侦察参谋。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干部连副连长,补充团营长,718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359旅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6师副师长,第一野战军第2军参谋长。参加了中原突围,运城战役、瓦子街战役,西府、荔北、永丰、扶眉、兰州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组织系主任、训练部部长、后勤指挥系主任、副教育长、副院长,总后勤部军事运输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0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贺鹏飞中将 贺鹏飞(1945-2001.3.28),是开国元勋贺龙元帅之子,祖籍湖南省桑植县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4年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学习,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革”开始后,因受贺龙元帅冤案株连,遭受残酷迫害,曾被关押。197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甘肃武都汽车修配厂当工人,后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被安排到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工作,任副科长。1977年到部队工作,先后任总参装备部综合计划处参谋、副处长,总参谋部装备部副部长、部长。积极开创装备工作新局面,为我军装备建设水平的提高开拓了新的领域。1992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分管装备建设工作。在认真落实海军装备建设“八五”计划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九五”、“十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前发展规划,勾画了海军装备跨越式发展的蓝图,为海军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战斗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了贡献。同时分管海军航空兵部队建设,为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开拓性的工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部队圆满完成了对外友好交往、装备技术引进、学术技术交流、多边军事外交、海上军事安全谈判等外事任务。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于2001年3月2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仅56岁。

  贺毅少将 贺毅(1929.7-2002.12.6),是开国少将、原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贺晋年将军之子,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1942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早年就读于延安中学,1948年入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水电专业,1955年毕业回国。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改编为武装警察部队)基建工程兵水电指挥部参谋长、副主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了葛洲坝、刘家峡、三门峡、三峡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1988年12月被授予武警少将军衔。2002年1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

  贺捷生少将 贺捷生(1935.11.1-——),笔名雄鹰,是开国元勋贺龙元帅之女,祖籍湖南省桑植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0年在西南军区医科大学学习、工作,后又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任青海民族学院、天津财经学院教师,石油部石油科研院干部,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组副组长,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文革”结束后,贺龙元帅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昭雪。贺捷生重又回到了人民军队。1980年起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编写工作。“军事卷”的出版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解放军《工程兵报》、总政干部部军事百科研究室担任记者、编辑。这个时期贺捷生运用手中的笔创作了大量题材丰富的文学作品。报告文学《共青畅想曲》发表后,在国内产生很大反响,胡乔木撰文在《人民日报》一版加以推荐。此后,贺捷生又相继创作了《潇洒身清闯江湖》,《世纪同龄人何长江》、《击毙二王的报告》、《祝您一路平安》、《柳浪闻莺》、《心祭》等大量报告文学、散文、电影剧本,成为新时期最为活跃的军旅作家之一。 1990年从总政干部部军事百科编研室主任的岗位上正式调任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是代表我国军事科学领域最高学术成就的经典著作,涉及57个知识门类、58个专业学科,包括军事思想、军事学术、军事历史、军事人物、军事地理、军事技术、军事后勤等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全书》收条目11384个,释文一千二百多万条,图表近八千幅,成为我国军事学苑中的一座宏伟的“大厦”。贺捷生从这座“大厦”奠基时起便投入到这项宏伟的工程之中。 1990年从总政干部部军事百科编研室主任的岗位上正式调任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是代表我国军事科学领域最高学术成就的经典著作,涉及57个知识门类、58个专业学科,包括军事思想、军事学术、军事历史、军事人物、军事地理、军事技术、军事后勤等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全书》收条目11384个,释文一千二百多万条,图表近八千幅,成为我国军事学苑中的一座宏伟的“大厦”。贺捷生从这座“大厦”奠基时起便投入到这项宏伟的工程之中。 1993年贺捷生出任军事科学院百科部部长,全面负责百科部的领导工作,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参与《全书》编写工作的共有军内外五千多位专家学者,贺捷生必须对每个条目做严格、审慎的把关工作,尽最大努力使《全书》的各个部分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项工作是十分艰苦的,有时为了考证有关史实,她要多次往返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1997年退休。 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7月22日晋升为少将军衔。著有电影文学剧本《中秋残月夜》,电视剧剧本《天涯月正圆》,编撰《御霜实录——回忆程砚秋先生》等。

  贺光华(1916—2001)江西省永新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司令部机要股股长、科长,军委二局副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作战科科长,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豫南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六旅参谋长,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第六纵队十七旅副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参谋长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副军长,军事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军事技术直观教研馆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贺国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   湖南湘乡人

  贺邦靖    国家税务总局纪检查组组长      湖南桑植人

  贺同新    湖南省副省长、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公司董事长 山东平原人

  贺 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湖南桑植人

  贺培真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湖南邵东人

  贺 铿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九三学社副主席      湖南临湘人

  贺衷寒    中将                    湖南岳阳人

  贺 恕    江西省委常委                湖南耒阳人

  贺江波    总参谋部军训兵种部政治委员,少将      湖南双峰人

  贺捷生    少将                    湖南桑植人

  贺东生    少将                    湖南攸县人

  贺福初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澧县人

  贺汉林    作物栽培专家                湖南湘乡人

  贺民范    湖南自修大学校长              湖南邵东人

  贺绿汀    中国音协副主席、音乐家           湖南邵东人

  贺先明    湖南江麓机械集团董事长

  贺 坚    湖南华天集团公司董事长

  贺培育    制度哲学专家                湖南衡南人

  贺贤书    海南军区政委、少将             湖南双峰人

  贺强平    雄健机电(广州)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贺 逵    广东南海汇森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 翔    广州市嘉声音响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贺树棠    惠州市恒盛金安宾馆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洪清    中山市古镇阳光灯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贺晓彤    作家                    湖南芷江人

  贺 阳    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              湖南湘潭人

  贺晓明    贺龙女儿

  贺家弼    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              湖南津市人

  贺捷生    女,土家族,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部部长,少将  湖南桑植人

  贺鹏飞    海军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中将  湖南桑植人

  贺执圭    国民政府湖南军管区中将参谋长         湖南宁乡人

  贺耀组    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交通部部长        湖南宁乡人

  贺学禹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湖南浏阳人

  贺锦斋    红四军师长、烈士               湖南桑植人

  贺瑞林    清朝将领                   湖南双峰人

  贺万选    清朝将领                   湖南双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