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的学问基础摄影技法教学/ 数位影像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26:31


用光的學問
 

編輯撰寫: ANAN.....

  • 瞭解光的特性

         對攝影者來說,光具有強度、 來源和色彩三個主要特性。首先討論光的強度:光可以從明到暗,這一點適用於任何光源。例如:在夏日,中午的陽光就非常強烈,清晨和黃昏就比較舒適; 相對的光線在沙塵暴的天氣裏,就顯得昏暗。不同於天然光源,人造光源的強度,則更可以隨著燈泡的瓦數或是電流得強弱調整。透過對燈光的控制和人心理感知實驗,我們逐漸明瞭光線對人的意義和感受,例如:明亮的光線給人一種既迅速且嚴肅的感覺,暗淡的光線則常常表現出憂鬱與寧靜的氣氛。


同一個景物下,光線明暗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 光的三特性影響照片的表現

        光照的差別同樣影響著照片給人感覺,按應用大抵上可以區分為三種不同的方式:

  1. 光的明暗影響被攝體的反差。光照強度很高時,被攝體顯得鮮明、反差大,色彩也比照度弱時更加鮮豔;但相對的太過明亮的光線會使被攝體顯得刺眼,亮部太強,暗部漆黑一片,反而造成細節的流失。

  2. 光的來源。可以是太陽的直射光、雲霧遮擋的散光,或從聚光燈、攝影燈和閃光燈發出的直射人工光、 另外從反光板表面反射的間接光,甚至從牆壁、天花板所產生彈跳光,也可以是光的來源。強力光源前加上柔光罩形成的散射光,柔和,反差小,能造成灰色、模糊的陰影,或者根本沒有陰影;直射光則強烈耀眼、反差大,能造成清晰突出的陰影。

  3. 光的色彩。特別是一心想要讓色彩重現的商業攝影家必須明確瞭解光照的顏色(或稱為光的色溫),技術層面上這與數位相機調整WB白平衡色溫有一致的關係。例如:清晨和傍晚的光線就不適合晴天白平衡,因為此時拍出的照片會比眼睛看的偏黃或偏紅;此外,室外陰影處的日光也多少略微偏藍。

  • 光的來源與角度

         光的來源和角度在專業攝影師的手裡可以有無窮的變化,直射光可以產生清晰的陰影,並可以隨著光源與被攝體位置變化而有不同的味道。這種陰影能夠因其形狀、式樣和所占部位的大小,加強或削弱被攝體的特性;相對地散射光和反射光則能表現出被攝體的形狀,並能夠細膩且自然地再現出它的原貌,而與被攝體和光源的相對位置關係不大。因此,直射光要比散射光更難成功地運用,因為運用不當,結果反而更糟。但是,如果正確運用,它可以拍出對比強烈、具有圖案效果的生動畫面.遠勝過用散射光取得的效果!



簡單的投影光改變,可以塑造出不一樣的攝影效果與感覺

  • 主動光與被動光

        以物理性質來看,光就是光,沒有差異。可是以藝術創作來說,光帶有兩種特性:客觀性和主觀性。攝影者需要兩者兼顧。所謂客觀性光線是指人眼所看到的光譜波段,也是 科學上所定義的光線。客觀的光線可以透過儀器準確測量,例如:透過數位相機內建的 TTL 測光機制,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所需光圈和快門的大小。然而,主觀的光線, 就不一定能夠以這樣的測光機制辦得到了。因為,這是攝影創造的要素,簡單的說也是要人類看到這個光會自然產生共鳴反應。

        主觀性的光舉例來說,帶有浪漫主義色彩,注重追求細節和表現的攝影家一般偏愛深色系;利用陰影產生力度,同時在最黑的部分,設法保留細節和層次。如果你從事的黑白攝影,那麼充分利用光線可以 產生冷色高調、銀灰色中調和純黑色柔和調性不同的搭配;如果你想用彩色攝影達到光線的利用,一般來說就複雜的多了。

        許多手札和影像坊的網友,在外拍森林環境中,以 S 快門先決模式,縮小光圈,拉長快門擷取照射在樹幹和岩石上的光,產生既柔和又有滲透力的影像。與此成鮮明對比的是, 前往海灘戲水的攝影者,掌握用炎炎烈日創造出深沈的、如繪畫般的陰影效果,也別有一番風味。

        今日的相機大多具有 TTL 測光機制,可以客觀的對光線進行總量管制。儘管如此,照相器材的測光表現仍不足以在攝影創作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光線與陰影交互應用產生豐富的題材性和效果, 人類的智慧遠非器材所能決定一切。簡單的說,攝影觀察是非常人性,且是器材所無法取代的一種直覺。同學可以透過深入地瞭解光在主景生成的確切效果,掌握視覺的敏感性, 在按下快門的一瞬間把握所有的空間和時間掌握完美的成果。

  • 色溫

         通常討論彩色攝影用光時, 無可避免地多少都會提到『色溫』這個概念。色溫究竟是什麼?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 Mr.OH! 數位講座 第26講 各種白平衡模式。簡單的說,色溫就是專門用來量度光線的色彩成分的標準,由十九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凱爾文(。K)所創立,它制訂了因物體受到熱力的高低影響而產成不同的顏色。例如:當黑體受熱約攝氏500度時會變成暗紅色,達到1150度時呈現黃色,光源的顏色成分自然而然地就是對應了黑體所受的熱力溫度。

         現行的數位相機幾乎全面配有『WB』白平衡設計,這是根據電子記錄指出現場特定色溫下光源照明顏色而作的機動調整。早期的傳統攝影家則必須懂得採用與光源色相同的彩色底片或濾光鏡,才能得到準確的色彩再現。 這一點,數位時代的攝影師可以說是得天獨厚。此外,不僅是數位相機的白平衡可以機動調整色溫,後製手段中,也可以利用電腦軟體修正色溫的表現。

  傳統攝影時代大量的濾鏡廠商推出各種不同號數的色溫濾鏡,由於沒有統一的規格可供參考。很多攝影師必須依靠 Trail & Error 的方式才能找出適合自己的色溫濾鏡搭配。這種方式沒有效率又浪費成本。現階段的數位影像技術和後製能力幾乎完全涵蓋了這個領域。所剩下的大概還有『紅、黃』與『藍』色系的高低色溫差的濾鏡使用者。儘管色溫濾鏡的應用可以減少一部份後製的壓力,也可以充當保護與減光鏡之效果。但對於數位攝影者來說,瞭解色溫涵蓋的範圍與影響比選取何種色溫濾鏡來得重要。